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彭立新 唐孝炎 +1 位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34.4%.尽管模拟区内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45.7%)比人为源所占比例(54.3%)略小,但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却比人为源大.在广州地区东北部,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在广州地区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污染 天然源 碳氢化全物 臭氧 光化学烟雾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与有机酸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关平 王大锐 黄第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组分及碳、氢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气体中不同组分的成因及来源。利用有机酸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其它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对本区生物气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成因的天然气... 本文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组分及碳、氢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气体中不同组分的成因及来源。利用有机酸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其它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对本区生物气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成因的天然气源岩主要发育在K10标准层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地球化学 有机酸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biogenic element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areas 被引量:8
3
作者 Yu Yu Jinming Song +3 位作者 Xuegang Li Huamao Yuan Ning Li Liqin Du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185-2195,共11页
Biogenic elements and six phosphorus (P) fraction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were deter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governing factors of these elements, and further to discuss ... Biogenic elements and six phosphorus (P) fraction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were deter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governing factors of these elements, and further to discuss their potential uses as paleo-environment proxies and risks of P release from sediment.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leachable organic P (Lea-OP)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estuary, Zhejiang coast and offshore upwelling area. They came from both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marine biological input. Biogenic silicon (BSi) exhibited a high concentration band between 123 and 124°E. BSi mainly came from diatom production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inshore area was diluted by river sediment. Total nitrogen (TN) was primarily of marine biogenic origin. Seaward decreasing trends of Fe-bound P and Al-bound P revealed their terrestrial origins. Influenced by old Huanghe sediment delivered by the Jiangsu coastal current,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detrital P (Det-P) was observed in the area north of the estuary. Simila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ate fluorapatite (CFA-P) and CaCO3in the southern study area suggested marine calcium-organism sources of CFA-P. TOC, TN and non-apatite P were enriched in fine sediment, and Det-P partially exhibited coarse-grain enrichment, but BSi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sediment grain size. Different sources and governing factors made biogenic elements and P species have distinct potential uses in indic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ransferable P accounted for 14%-46% of total P. In an aerobic environment, there was low risk of P release from sediment, attributed to excess Fe oxides in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enic elements phosphorus fractions SEDIMENT source grain size effect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环境调查区的沉积物及其与环境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林 高水土 马维林 《东海海洋》 1999年第3期9-14,共6页
以生态环境为主的环境基线调查, 是与深海采矿有关的研究内容之一, 它对保护海洋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环境小区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对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内沉积物类型与碎屑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 ... 以生态环境为主的环境基线调查, 是与深海采矿有关的研究内容之一, 它对保护海洋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环境小区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对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内沉积物类型与碎屑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 该区表层沉积物基本上是硅藻放射虫软泥, 个别站和层位是硅质粘土和深海粘土。碎屑物成分以放射虫壳体占绝对优势。它们以大洋生物源为主体,火山喷发源和陆源为次。沉积物组分构成特点同海洋环境密切相关。上述结果为地球化学、生物学和土力学等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并有助于了解开辟区本底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 沉积物类型 沉积环境 环境调查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维萍 扈传昱 +3 位作者 韩正兵 翁焕新 陈际雨 潘建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8-314,共7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中国南极科考21~27航次期间获取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Co、Al、Fe、Mn的含量,分析了普里兹湾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分布、生物硅含量,并利用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中国南极科考21~27航次期间获取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Co、Al、Fe、Mn的含量,分析了普里兹湾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分布、生物硅含量,并利用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微量元素的物源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南大洋其他海域具有很好的可比性。Cu、Zn、Cr、Co、Fe、Mn含量在陆坡深海区明显高于冰架边缘区和陆架区;Al、Pb含量在冰架边缘区较高;而Cd含量在陆架区相对较高。人类活动对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没有明显的影响,南极大陆岩石风化产物和海洋生物源性沉降是其主要来源。冰架边缘区及陆架破折处P2-9站位的微量元素主要为岩源性输入。陆架区、陆坡深海区的微量元素Cu、Zn、Cr、Co、Fe、Mn明显受到生源性物质输入的影响。而普里兹湾沉积物中Cd则主要来源于硅藻的吸收利用及硅质软泥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生源 岩源 沉积物 南极
下载PDF
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穆亚蓬 王万春 宋振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生物气成因的特殊性,使得对生物气源岩的评价也有异于常规烃源岩。有利于生物气生成的物质与环境条件包括源岩快速大量沉积、烃源岩处于低温低演化阶段、原始生源中富含甲烷生物潜量高的草本植物、封闭的缺氧环境等。促使有机质转化为... 生物气成因的特殊性,使得对生物气源岩的评价也有异于常规烃源岩。有利于生物气生成的物质与环境条件包括源岩快速大量沉积、烃源岩处于低温低演化阶段、原始生源中富含甲烷生物潜量高的草本植物、封闭的缺氧环境等。促使有机质转化为生物气的动力则包括产甲烷菌等微生物菌群的联合作用。反映微生物活动及其强度的指标,如地层中的微生物计数、厌氧菌发酵产气模拟试验以及与微生物作用有关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存在及其丰度等,是生物气源岩评价的有效地球化学参数,也是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源岩 微生物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滃江长湖水库沉积物营养元素沉积历史重构及源解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曾红平 高磊 +3 位作者 陈建耀 张恺 江涛 黎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10-3918,共9页
为了探究城市化进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滃江长湖水库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CH1),测试沉积物剩余210Pb(210Pbex)活性、TOC、TN、TP含量、δ^(13)C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CH1的沉积历史... 为了探究城市化进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滃江长湖水库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CH1),测试沉积物剩余210Pb(210Pbex)活性、TOC、TN、TP含量、δ^(13)C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CH1的沉积历史约58a,沉积物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7%(范围:0.65%~1.66%)、0.12%(0.08%~0.20%)、438.00mg/kg(294.74~675.44mg/kg);沉积物TOC、TN、TP含量在3个时段的分布特征:1957年之前,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在1957~1991年先减小后增加,在1991~2015年总体呈现出升高的趋势;1994年的暴雨洪水改变了沉积物的粒径特征进而减小了TOC、TN、TP的含量;结合C/N和δ^(13)C特征辨析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为陆源和水相的混合源,大坝的修建是导致沉积物(24cm^20cm)有机质偏向陆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水库 沉积柱 年代学 生源物质 源解析
下载PDF
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航次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丁东生 石晓勇 +2 位作者 曲克明 李克强 崔正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陆海同步调查数据对其来源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季两个航次的叶绿素、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温度、光照、盐度、... 利用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陆海同步调查数据对其来源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季两个航次的叶绿素、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温度、光照、盐度、溶解氧等各调查要素相应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除盐度和温度外均表现出由河口向离岸逐渐降低的趋势。秋季可能成为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要素与叶绿素a相关性强弱顺序如下("**"和"*"分别代表置信水平P=0.01和P=0.05):活性磷酸盐:0.889(**)、溶解无机氮:0.724(**)、溶解有机氮:0.549(**)、溶解有机磷:0.523(**)、颗粒态氮:0.474(**)、温度:–0.696(**)、活性硅酸盐:0.410(*)、颗粒态磷:–0.191、浊度:–0.096。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及陆海同步调查结果可初步得出与叶绿素a相关性较强的各要素来源如下:化学需氧量、盐度、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具有明显的陆源输入特征,颗粒态氮以浮游植物新陈代谢产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秋季 生源要素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雪琰 徐占杰 +4 位作者 董志超 李培森 赵晓麦 傅平青 Chandra Mouli PAVULURI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5-698,共14页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正常传播,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中的碳质气溶胶主要包含有机碳和元素碳,其中有机碳可分为水溶性有机...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正常传播,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中的碳质气溶胶主要包含有机碳和元素碳,其中有机碳可分为水溶性有机碳和非水溶性有机碳。碳质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形成转化过程是目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Δ^(14)C)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具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量化化石源和生物源在不同类别碳质组分中贡献大小的手段。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应用原理,深入探究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组分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碳质气溶胶中的发展和应用。最后,对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联用,以及单体分子标志物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研究进行了展望,为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和气溶胶化学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 稳定碳同位素 源解析 化石源 生物源 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 分子标志物 碳质气溶胶
下载PDF
2015年春季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珊珊 线薇微 +1 位作者 梁翠 沈志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9,共9页
根据2015年5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探讨长江口春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生源硅(BSi)4类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2015年春季长江口表层沉积物TOC、TN、TP和BSi平均含量分别为0... 根据2015年5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探讨长江口春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生源硅(BSi)4类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2015年春季长江口表层沉积物TOC、TN、TP和BSi平均含量分别为0.315%、0.041%、0.066%和0.450%,其中,沉积物中TOC、TN受到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输入双重影响,且海洋自生组分的贡献较大,二者空间分布均呈现南部分布最高并沿西北方向递减趋势;TP分布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并呈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BSi来源于生物沉积,总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趋势。与2007年相比,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含量降低,东南外海区域替代浑浊区域成为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最高区域,且陆源输入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贡献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生源要素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 被引量:33
11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1 位作者 刘海龄 万志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07-1016,共10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生物气 成熟油型气 成熟-高熟煤型气 CO2成因类型 气源构成特点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英 李剑 +3 位作者 张奎 关平 李谨 王晓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16-1722,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是控制该区生物气资源的关键因素。通过重新设计实验流程,建立了针对未成熟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源岩可溶有机质含量约是不溶有机质含量的2.6倍,有机质大...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是控制该区生物气资源的关键因素。通过重新设计实验流程,建立了针对未成熟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源岩可溶有机质含量约是不溶有机质含量的2.6倍,有机质大部分以可溶的形式存在。鉴于未成熟生物气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的特殊性,提出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大量存在的可溶有机质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仍处于生物甲烷生成阶段,较高的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为生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地区 生物气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可溶有机质
下载PDF
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条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1 位作者 沙志彬 付少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控制因素,以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钻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 为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控制因素,以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钻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神狐海域浅层400~1 200 m以内具备良好的适合微生物成因甲烷气体生成条件,生物气生气潜力巨大;(2)深部古近系文昌组湖相和恩平组煤系两套成熟烃源岩,亦以生气为主,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热解气补充之;(3)深部成熟热解气通过纵向断层或底辟通道垂向运移至浅层海底,在浅部与微生物气一起侧向运移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内形成混合型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 生物气 热解气 混合气源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微生物降解与生物气源岩识别--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万春 刘文汇 +1 位作者 王国仓 王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生物气的主要组分甲烷是不同微生物菌群协同降解复杂有机质的终端产物,研究生物气生成过程中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气源层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涩北一号气区第四系沉积物... 生物气的主要组分甲烷是不同微生物菌群协同降解复杂有机质的终端产物,研究生物气生成过程中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气源层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涩北一号气区第四系沉积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发现,一些泥岩层内饱和烃组分遭受微生物降解,使部分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消失,色谱不可分辨的复杂有机混合物显著升高。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降解参数升高,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转化率也显著升高,反映第四系部分泥岩层中高的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含量,是微生物活动和降解原始沉积有机质的产物。在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产甲烷菌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等,表明降解程度高的泥岩中,不仅厌氧降解细菌活动强烈,产甲烷菌活动也很强烈,是生物气的优质烃源岩。因此可以得出:可溶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其中烃含量以及微生物降解参数,是评价生物气气源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生物气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降解 气源岩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水中的5种生物胺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新颖 焦霞 +2 位作者 夏敏 刘清 张经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8,共4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IC)同时测定水源水中5种生物胺(BA)(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方法。样品经0.45μm水膜过滤后,用TSK-GEL SuperIC阳离子交换柱(150mm×4.6mm)分离,以甲磺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流速为1.0mL/min,非抑制... 建立了离子色谱(IC)同时测定水源水中5种生物胺(BA)(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方法。样品经0.45μm水膜过滤后,用TSK-GEL SuperIC阳离子交换柱(150mm×4.6mm)分离,以甲磺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流速为1.0mL/min,非抑制电导检测,进样量为100μL。实验结果表明,5种生物胺可以实现基线分离;在1.0~30.0mg/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0.02%,峰面积的RSD小于2.08%;加标回收率为96.0%~107.0%。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以用于水源水中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和精胺5种生物胺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腐胺 尸胺 组胺 亚精胺 精胺 生物胺 水源水
下载PDF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玲 宋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87-494,共8页
根据有机地球化学、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进行了研究。鉴定了主要气源岩中产甲烷细菌等厌氧微生物分布,求取了不同温度下生化甲烷产率,揭示了盆地生物气生成特征,从而建立了盆地生物气生成模式和评价依据。结... 根据有机地球化学、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进行了研究。鉴定了主要气源岩中产甲烷细菌等厌氧微生物分布,求取了不同温度下生化甲烷产率,揭示了盆地生物气生成特征,从而建立了盆地生物气生成模式和评价依据。结合盆地地质背景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盆地生物气生成量预测,指出了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模拟实验 气源岩 甲烷 天然气 成因模拟
下载PDF
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建 徐莹 +2 位作者 赵智鹏 关小曲 余梦南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期16-23,共8页
生物成因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分布广、埋藏浅、易预测、勘探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生成机理与生油以及热解产气机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条件也存在着特殊性,许多评价生油岩以及过成熟气... 生物成因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分布广、埋藏浅、易预测、勘探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生成机理与生油以及热解产气机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条件也存在着特殊性,许多评价生油岩以及过成熟气的指标并不适用于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的评价。通过分析生物成因气形成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生物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可供产甲烷菌等微生物群体可利用的物质条件以及适宜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2个方面,有机质碳、氯仿沥青"A"、有机酸、有机质类型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是生物气源岩物质条件的评价指标;沉积速率、地层温度、Pr/Ph和Cl-含量是反映地质环境的评价指标;腐泥组分含量、PME、咔唑类化合物、甾烷/藿烷、nC-21/nC+22等能够反映微生物活动及其强度的指标可作为生物气源岩评价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源岩 演化特征 控制因素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淡水和咸水湖相泥质烃源岩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悦 蔡进功 +4 位作者 谢奥博 董哲 周祺盛 雷天柱 杨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15,共11页
泥质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存在多种赋存形式,其中与无机矿物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有机质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对比研究泥质烃源岩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选取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淡水湖相)和沙四上亚段(咸水湖相)优质... 泥质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存在多种赋存形式,其中与无机矿物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有机质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对比研究泥质烃源岩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选取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淡水湖相)和沙四上亚段(咸水湖相)优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抽提—皂化—HCl酸解—HF/HCl酸解"的连续处理实验方法,依次得到烃源岩中的游离态有机质、黏土矿物层间吸附有机质、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化学吸附有机质。结果表明,烃源岩中的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约占可溶有机质总量的10%,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与游离态有机质表现出显著的地化特征差异: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以非烃、沥青质等极性组分为主要组成,饱和烃中轻烃比例较高;矿物结合态有机质可以补充保存具有生源指示意义的分子标志物,如指示Botryococcus braunii生源的两环倍半萜类分子标志物仅在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中检出,指示古菌生源的角鲨烷仅在HF/HCl酸解有机质中检出;此外,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亦可对沉积环境的差异做出分子响应。因此,在对游离态有机质地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如能综合分析不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地化特征,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地质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质赋存态 生源组成 泥质烃源岩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单俊峰 鞠俊成 +5 位作者 张文伟 韩宏伟 周铁锁 王宇斯 杨时杰 曹宇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2,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广泛发育第四系生物气藏,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生物气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的生物气勘探遇到了“地震真假异常识别、微幅度构造落实、岩性圈闭识别刻画”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其勘探突破的瓶颈。为此,开展了生物气...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广泛发育第四系生物气藏,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生物气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的生物气勘探遇到了“地震真假异常识别、微幅度构造落实、岩性圈闭识别刻画”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其勘探突破的瓶颈。为此,开展了生物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分析精细构造解释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探讨了盐壳的封盖能力、分布范围、形成时间及成因,提出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烃源、储层等条件,预测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湖坳陷第四系为滨浅湖相砂泥岩互层,烃源岩及储集条件优越,纵向上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生物气具有持续运移、聚集、散失、再聚集的动态成藏特征;②三湖坳陷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气候变化频繁,形成古湖水盐度分带,南部河流注入端形成淡水区,北部形成卤水区,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北部潜水不断咸化,在陵间断层东段形成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封盖能力强的盐壳;③凹陷中心湖相泥岩生成生物气通过横向及纵向运移至陵间断裂带,遇盐壳有效遮挡聚集成藏。结论认为,三湖坳陷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和储层、强封闭性的有效遮挡层——盐壳,形成良好的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可形成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天然气资源规模大、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第四纪 生物气 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盐壳遮挡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万春 陶明信 +2 位作者 任军虎 康晏 张小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5,共4页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热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气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