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Ⅰ.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63
1
作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9-63,共5页
用直线和曲线模型,模拟分析了38个品种(系)一芽二三叶鲜叶中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浸出物(We)与红茶品质(BQ)的关系可用直线模型(BQ=67.1204+0.4196We)来模拟;茶多酚(Ph)、咖啡碱(Cf)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宜用渐... 用直线和曲线模型,模拟分析了38个品种(系)一芽二三叶鲜叶中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浸出物(We)与红茶品质(BQ)的关系可用直线模型(BQ=67.1204+0.4196We)来模拟;茶多酚(Ph)、咖啡碱(Cf)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宜用渐近曲线模型(BQ=91.9736-206.0034 Ph^(-1),BQ=89.8686-26.9622 Cf^(-1))来描述;氨基酸(A),酚氨比(P/A)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BQ=73.84+15.4138A-4.9612A^2,BQ=78.6596+0.4919P/A-0.0089(P/A)~2]来分析;还原糖与红茶品质没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品质早期化学鉴定 鲜叶 生化组分 红茶品质
下载PDF
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61
2
作者 周琼琼 孙威江 +1 位作者 叶艳 陈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1-354,359,共5页
研究了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白茶在储存过程中,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白茶中儿茶素组分均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 研究了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白茶在储存过程中,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白茶中儿茶素组分均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含量较高,茶叶陈放两年后,儿茶素总量下降的速度显著,陈20年白茶儿茶素组分及其总量含量极少;陈年白茶黄酮含量均比当年白茶的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储藏年份 生化成分 分析含量
下载PDF
山药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7
3
作者 廖朝晖 朱必凤 +2 位作者 刘安玲 刘主 吴成钢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7-69,共3页
对山药的蛋白质、淀粉酶、脂肪、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和 18种氨基酸 ,包括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 ,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糖 .
关键词 中草药 山药 生化成分
下载PDF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4
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3 位作者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陈荣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0,共12页
采用九龙袍品种颗粒型乌龙茶的毛茶样为材料,在120℃(高火)、100℃(中火)和80℃(低火)3个温度下分别烘焙2 h,分析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对颗粒型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低温烘焙(80℃)茶样的... 采用九龙袍品种颗粒型乌龙茶的毛茶样为材料,在120℃(高火)、100℃(中火)和80℃(低火)3个温度下分别烘焙2 h,分析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对颗粒型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低温烘焙(80℃)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且香气和滋味最好;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总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而儿茶素总量、咖啡碱、黄酮化合物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此外,茶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成分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EGC、C等儿茶素成分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醇类、酮类、酯类物质以及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碳氢化合物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具有清新花香的挥发性成分(如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己酸叶醇酯、异戊酸己酯、β-丁酸苯乙酯、苯甲酸己酯、茉莉酸甲酯、己酸己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顺-茉莉酮、吲哚等)的相对含量随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碳氢化合物成分(如β-月桂烯、柠檬烯、5-甲基-辛-1,3-二烯、2,4,6-三甲基-1,3,6-庚三烯、β-倍半水芹烯、十二烷等)以及含氮化合物(如苯乙腈等)相对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大量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袍 乌龙茶 烘焙 生化成分 品质
下载PDF
不同饵料饲养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47
5
作者 高露姣 楼宝 +2 位作者 毛国民 史会来 骆季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饵料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点篮子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5
6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3 位作者 宋超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10尾野生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一般生化成分与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27%、1.60%、21.20%和2.79%。点篮子鱼肌肉中检测...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10尾野生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一般生化成分与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27%、1.60%、21.20%和2.79%。点篮子鱼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包括牛磺酸,胱氨酸未检测),总量为74.57%(质量分数,干样),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72%,占氨基酸总量的42.54%,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点篮子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9.77。点篮子鱼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5.41%(质量分数,干样),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01%。对点篮子鱼肌肉10种必需氨基酸的A/E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A/E值的大小次序来看,点篮子鱼与银大麻哈鱼基本类似,比值最高的前三位必需氨基酸依次为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最小的为色氨酸。A/E值为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需求研究和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肌肉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A/E值
下载PDF
山药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桂东 钟先锋 易军鹏 《农产品加工(下)》 2006年第7期55-57,共3页
山药,又名土薯、大薯、薯药等。山药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疗价值。简要介绍了山药的种类分布、加工和贮藏、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对山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山药 加工 贮藏 药理
下载PDF
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乔小燕 吴华玲 +5 位作者 韩雪文 王曦 卓敏 邵燕华 谢汉茂 陈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7-2333,共7页
为科学有效地选育出适制或兼制白茶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广东省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筛选的7个丹霞系列新品种(系)为材料,从生化成分差异性、加工前后生化成分的变化2个方面研究了主要生化成分与白茶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丹霞... 为科学有效地选育出适制或兼制白茶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广东省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筛选的7个丹霞系列新品种(系)为材料,从生化成分差异性、加工前后生化成分的变化2个方面研究了主要生化成分与白茶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丹霞系列茶树品种(系)间主要生化成分存在种性差异,其白茶品质风格各具特色,品质皆优;加工后成品白茶中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总儿茶素、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均降低。偏相关性分析表明,酚氨比和糖咖比与白茶感官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鲜叶酚氨比、成品白茶糖咖比对白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并建立了白茶感官品质评价最优方程式。本研究结果为评价白茶感官品质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白茶茶树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相关性 回归方程式
下载PDF
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 被引量:30
9
作者 段小凤 唐茜 +4 位作者 郭雅丹 汪婷 郭湘 刘汉章 刘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7,共5页
为了解从浙江省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以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研究3个引进品种春梢(1芽1叶)所制绿茶的主要成分含量、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 为了解从浙江省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以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研究3个引进品种春梢(1芽1叶)所制绿茶的主要成分含量、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内含物质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1.96±1.65)%^(43.94±0.93)%;咖啡碱含量范围在(3.92±0.06)%^(4.47±0.12)%。氨基酸含量为(4.78±0.16)%^(5.71±0.30)%,均显著高于福选9号;茶多酚含量为(19.89±0.68)%^(23.95±1.73)%,儿茶素含量为(8.38±0.08)%^(13.25±0.18)%,均显著低于福选9号;酚氨比值范围在3.48~5.01,也低于福选9号,因此,3个供试品种具有适制绿茶,且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低的物质基础。在中茶108、中茶302茶样中,检出香气成分37种,中茶102中检出香气成分38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中茶108、中茶302所制的绿茶品质明显优于福选9号,中茶102则与福选9号品质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成分 制茶品质
下载PDF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5 位作者 朱晓燕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杜红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6-2245,共10页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成分含量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观音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组成比较合理;各处理成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丰富:种类在101~106个之间、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78.10%~84.26%,与CK相比,处理组对白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和种类,以及香气成分的构成影响显著;各处理之间,成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等10个生化成分以CK含量最高,茶黄素等3个生化成分以YQ最高,黄酮类等3个生化成分以RN最高,茶褐素以YQ+RN最高;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Q>YQ+RN>CK>RN,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YQ所制白茶品质优异,具有花香型白茶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 白茶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蕾 林燕清 +1 位作者 罗理勇 曾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6,共6页
以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物理特性(粒径、色差、透光率和沉淀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火可改善武夷岩茶品质,随焙火程度增加,... 以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物理特性(粒径、色差、透光率和沉淀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火可改善武夷岩茶品质,随焙火程度增加,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降低;同时,粒径逐渐减小,透光率、△L、沉淀量逐渐增加,澄清度升高。焙火程度越高,茶汤澄清度越高,但焙火程度过高会导致茶汤产生焦苦味,不利滋味品质。轻、中火处理后武夷岩茶茶汤清澈透亮,滋味醇厚回甘,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焙火工艺 品质特性 生化成分
下载PDF
池塘低盐养殖点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宋超 章龙珍 +4 位作者 刘鉴毅 赵峰 庄平 王妤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在低盐池塘中养殖102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新鲜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17±0.87)%、(0.60±0.08)%、(22.33±0.50)%... 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在低盐池塘中养殖102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新鲜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17±0.87)%、(0.60±0.08)%、(22.33±0.50)%和(1.96±0.13)%;其肌肉干样中共检出19种氨基酸,总量为(89.03±0.36)%,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26±0.1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49%,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39±0.10)%,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6.50±0.4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3.68%。可见,低盐度养殖点篮子鱼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根据氨基酸品质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44。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肌肉干样中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97±0.3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15%。综合来看,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营养组成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理想养殖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低盐度养殖 肌肉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3 位作者 李勤 刘仲华 张大明 罗海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没有直接相关性.普通品种紫色芽的花青素、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黄绿色芽叶高,氨基酸、简单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芽叶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花青素
下载PDF
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4 位作者 王伟伟 江用文 刘千录 陈根生 汪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1,共9页
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0、28、36℃3个萎凋温度梯度,取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并对后续加工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萎凋温度对... 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0、28、36℃3个萎凋温度梯度,取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并对后续加工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过程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等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6℃和28℃处理下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20℃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氨基酸和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间36℃>28℃>20℃;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均以28℃处理酶活性最高。成品茶中28℃处理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等含量最高,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样的汤色、滋味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温度 生化成分 酶活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素强 杨娟 +2 位作者 袁林颖 邬秀宏 李中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研究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及时间、不同提香温度及烘焙提香组合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在3个烘焙温度下,75℃烘焙3 h效果最好,其次是70℃烘培5 h,较... 目的研究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及时间、不同提香温度及烘焙提香组合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在3个烘焙温度下,75℃烘焙3 h效果最好,其次是70℃烘培5 h,较低温度烘焙有助于主要生化成分的保留,较高温度烘焙易产生热化学反应而导致内含物质部分减少,但综合品质有所提升。在3个提香温度下,110℃提香处理的红茶品质最好,100℃提香次之,120℃提香时温度过高有高火味,主要生化成分会随提香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在3个烘焙及提香组合处理下,组合75℃3 h+110℃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对茶叶品质提升有利。结论掌握适当的烘焙或提香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茶叶滋味及香气品质,烘焙75℃3 h后经110℃提香2 min茶叶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 提香 红茶 品质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赖幸菲 黄亚辉 +4 位作者 赖榕辉 赵文霞 张敏 吴春兰 赵文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通过做青和烘焙的组合实验,探究做青和烘焙工艺对单丛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对单丛茶的品质及生化成分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烘焙起着次要的作用。轻做青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可溶性糖、茶红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比重做青的高... 通过做青和烘焙的组合实验,探究做青和烘焙工艺对单丛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对单丛茶的品质及生化成分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烘焙起着次要的作用。轻做青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可溶性糖、茶红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比重做青的高,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相差不大;长时间烘焙,茶多酚和黄酮类的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下降,茶褐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加工 做青 烘焙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季节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邱有梅 王飞权 +6 位作者 罗盛财 张见明 吴玉琼 钟兰馨 吴志超 欧雪丽 冯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化成分在春、秋两季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且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适制性与酚氨比的关系,多数茶树资源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不同季节间,各生化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春季除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低于秋季外,其他均高于秋季,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按照特异资源筛选的标准,初步判断JM065为高咖啡碱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沈丹玉 尹军峰 +2 位作者 许勇泉 袁海波 陈素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120-9125,共6页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间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间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发酵效果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铜对鲫鱼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沈竑 徐韧 +1 位作者 彭立功 王桂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鲫鱼血清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Cu对鲫鱼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血清Na+、Cl-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水中Cu浓度为3.91μmol/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K+不受Cu影响。(2)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和GOT... 本文通过分析鲫鱼血清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Cu对鲫鱼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血清Na+、Cl-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水中Cu浓度为3.91μmol/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K+不受Cu影响。(2)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和GOT,ALP酶活性均在Cu浓度为0.78μmol/L时达到最高值,若再增加Cu浓度,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GOT、ALP酶活性却下降到对照组以下水平。(3)Cu对鲫鱼血清生化成分产生影响的浓度阈值为0.16μmol/L。笔者认为Cu引起血清Na+含量的升高,可能会导致机体神经肌肉处于不正常的应激状态,对机体不利;Cu对胆固醇、球蛋白等的影响,是由于刺激肝脏合成代谢和免疫系统等因素造成的。本文还就Cu与血清各种球蛋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弄清重金属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环境污染诊断学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血清 生化成分
下载PDF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2
20
作者 吴寒 肖愈 +6 位作者 李伟 芮昕 王丹 徐笑 马宇潇 黄璐 董明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研究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燕麦发酵时产生的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 研究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燕麦发酵时产生的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燕麦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产物p H值明显下降,最低达到p H 3.90;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明显上升,最终达到0.74%;氨基酸态氮含量在24~36 h达到最大值0.06%,之后快速下降;还原糖含量在36 h内显著增加,达到41.17 g/100 g之后逐渐下降。麦角固醇含量持续上升,最终增加至213.64μg/g。大分子燕麦蛋白被明显水解,小分子蛋白逐渐生成;其中分子质量为35.08 k D的蛋白水解速率最快,平均水解率为5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甜醅 甜酒曲 生化成分 麦角固醇 燕麦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