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
作者 刘庆 杨红军 +1 位作者 史衍玺 舒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8-975,共8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种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目前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AEs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与检测方法、生物富集与迁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降...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种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目前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AEs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与检测方法、生物富集与迁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降解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认为环境中的PAEs大部分来源于人工合成途径,可被土壤、沉积物及一些悬浮泥沙中的有机物质所吸附。PAEs进入土壤或大气环境后,通过作物吸收作用会在作物体内有一定残留,环境中的PAEs可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两种方式进行降解,生物降解被认为是PAEs降解的主要形式。文章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认为今后应着重从PAEs的环境行为、PAEs健康风险评价、PAEs污染的治理与削减技术以及PAEs替代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生物富集 迁移转化 生物降解 分布
下载PDF
多环芳烃对水生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蒋闰兰 肖佰财 +1 位作者 禹娜 陈立侨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84,共13页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简述了PAHs的定义、分类、来源及其污染现状,并综述了PAHs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代谢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在急性...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简述了PAHs的定义、分类、来源及其污染现状,并综述了PAHs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代谢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在急性毒性层面综述了PAHs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毒性程度及急性致死效应;在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层面分别从分子水平、生理生化酶水平、细胞组织水平,综述了: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的分子毒性,导致DNA单链断裂、PAHs-DNA加合物的形成;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抗氧化酶系统(SOD、CAT、GPx、GSH/GSSG)、外源性有机污染物代谢酶(EROD、GST)活力的影响;PAHs暴露引起的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氧化损伤。本综述目的是便于今后更深入地研究PAHs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和毒性作用机制,进而更好的控制PAHs污染,保护水生生物和水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生生物 蓄积 代谢 DNA损伤 抗氧化酶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多环麝香(PCMs)的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卓娜 周群芳 +3 位作者 刘稷燕 史亚利 蔡亚岐 江桂斌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多环麝香(PCMs)作为重要的人工合成麝香广泛应用于日用品中,目前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都能检测到PCMs的存在。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进入环境并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其效应类似于持久性污染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PCMs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广... 多环麝香(PCMs)作为重要的人工合成麝香广泛应用于日用品中,目前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都能检测到PCMs的存在。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进入环境并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其效应类似于持久性污染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PCMs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PCMs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源以及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析方法和污染现状,概述了其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生物富集行为,并总结了其能产生的急性毒性效应、亚慢性毒性效应、内分泌干扰效应和其他潜在的毒性效应,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今后,应该建立有效的、可比对的标准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地进行环境污染现状、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降解代谢途径的研究;重视暴露途径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并与风险评价结合;结合环境中PCMs的污染现状,探讨低剂量长期暴露和复合暴露对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麝香 分析方法 污染现状 降解和转化 生物富集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三角褐指藻对镉的富集机制和转化途径 被引量:7
4
作者 斯冬芳 杨利民 +1 位作者 严华 王秋泉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本论文报道了在典型配体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半胱氨酸(Cys)的存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镉(Cd)的富集机制和转化途径.毒性试验表明,两种配体均可有效降低Cd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ICP-MS分析结果表明,EDTA存在下细胞... 本论文报道了在典型配体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半胱氨酸(Cys)的存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镉(Cd)的富集机制和转化途径.毒性试验表明,两种配体均可有效降低Cd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ICP-MS分析结果表明,EDTA存在下细胞表面吸附和内部吸收Cd的量随着培养液中EDTA浓度的升高(自由Cd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基本符合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ree ion activity model,FIAM)的预测;而Cys存在时,细胞表面吸附Cd的量随着Cys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ys浓度由空白浓度增加至4.45μmol/L时,细胞内部吸收Cd的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大于4.45μmol/L时,又趋于同一水平的现象,结果偏离FIAM.FTIR和XPS研究确证了细胞壁上的-OH和-NH2基团对Cd的吸附起主要作用.Cd胁迫后P.tricornutum细胞内诱导合成的植物螯合肽(PCs)的HPLC和ESI-IT-MS分析结果证实造成这两种配体对P.tricornutum积累和转化Cd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Cys作为Cd2+的配体的同时,又是P.tricornutum细胞内PCs合成的前驱体之一.P.tricornutum细胞内PCs、氧化型PCs以及Cd-PC2的发现证明了Cd诱导P.tricornutum合成的PCs反过来钝化细胞内吸收的Cd,降低了其对P.tricornutum细胞的氧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生物富集和转化 半胱氨酸 乙二胺四乙酸
原文传递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dmium by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被引量:3
5
作者 SI DongFang YANG LiMin +1 位作者 YAN Hua WANG QiuQu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373-2380,共8页
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dmium (Cd) by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in the presence of ethylenediamine tetra acetic acid (EDTA) and cysteine (Cys). Both EDTA and Cys can allevia... 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dmium (Cd) by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in the presence of ethylenediamine tetra acetic acid (EDTA) and cysteine (Cys). Both EDTA and Cys can alleviate the toxicity of Cd to P. tricornutum. Short term intracellular uptake and extracellular adsorption experiments using ICP-M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s of Cd accumulated on the cell surface of P. tricornutum and inside the cell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EDTA concentration,which conformed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Free Ion Activity Model (FIAM). However,extracellular adsorption of Cd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Cys,while intracellular uptake increased under Cys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blank value to 4.45 μmol/L,and then tended to remain at the same level when the Cys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r than 4.45 μmol/L,and this deviated remarkably from the FIAM. The interactions of Cd with _Si_OH,_C_OH and NH2(CO) _OH on the cell wall were confirmed using FT-IR and XPS stud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HPLC of the phytochelatins (PCs) produced by P. tricornutum under CdCl2,Cd_EDTA and Cd_Cys stress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DTA and Cys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d by P. tricornutum was that Cys is not only a complexing ligand to Cd,as is EDTA,but also it is a precursor of the intracellular synthesizing PCs participating in the cellular defense mechanism against Cd. Furthermore,the discovery of in vivo PCs and oxidized_PCs as well as Cd-PC2 in P. tricornutum using ESI-IT-MS provided the evidence for deactivation of Cd by the PCs,reducing Cd-toxicity to P. tricornu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ADMIUM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YSTEINE EDTA
原文传递
蚯蚓(Eisenia fetida)对硒的富集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岳士忠 王瑞萍 +1 位作者 曹赞霞 乔玉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 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强化材料的任务依然迫切。硒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多与氨基酸结合,进而参与构成蛋白质。蚯蚓是一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动物,系统分析了蚯蚓对硒的富集转化、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硒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蚯蚓作为动物源硒强化材料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富集转化 生物可利用率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