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鹿钦礼 李亮 +1 位作者 刘金亮 胡筱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100,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可用的原料广泛,其广泛应用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难降解废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MFC的原理,并结合其发展趋势阐述了MFC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电池构型、底物种类、电极材料和阳极微生物...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可用的原料广泛,其广泛应用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难降解废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MFC的原理,并结合其发展趋势阐述了MFC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电池构型、底物种类、电极材料和阳极微生物。此外,综述了近些年的MFC应用进展,具体涵盖污水处理、MFC与其他技术耦合以及MFC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最后展望了MFC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对传统交换膜进行改造,或寻求膜替代材料;开发具有低电阻、抗腐蚀、高孔隙率以及高比表面积的新型阳极材料;加强MFC与其他技术耦合以及改善MFC传感器响应时间和灵敏度等措施。可为今后MF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微生物 污水治理 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聚吡咯修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发良 周小勇 +1 位作者 莫金垣 戴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聚吡咯-抗坏血酸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制制备的条件,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特征及其对抗坏血酸的Nernst响应特性。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Nernst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1-5.0*10^-8...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聚吡咯-抗坏血酸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制制备的条件,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特征及其对抗坏血酸的Nernst响应特性。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Nernst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1-5.0*10^-8mol/L,为57.5mV/PVc,检测下限为1.0*10^-8mol/L。电极的稳定性好,响应快、,寿命较长。可用于饮料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抗坏血酸 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 饮料
下载PDF
多参数血液分析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梁争喜 陈才和 +1 位作者 刘杰 童峥嵘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叉指阵列(interdigital array;IDA)薄膜电极的血液分析型医用多参量测量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光刻等微加工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四个IDA微金电极,电极薄膜以铬为粘附层,金膜厚250nm,finger电极宽和间距均为10μm。工作区中... 研制了一种基于叉指阵列(interdigital array;IDA)薄膜电极的血液分析型医用多参量测量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光刻等微加工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四个IDA微金电极,电极薄膜以铬为粘附层,金膜厚250nm,finger电极宽和间距均为10μm。工作区中的微电极上分别固定上不同的酶,通过检测“发生-收集”模式下的IDA微电极上生化反应所产生的微电流分别测试血液中血糖,胆固醇,酮体和乳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A微电极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微全分析系统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静电纺纤维在生物医药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延波 孙健 +1 位作者 赵雪菲 马素梅 《产业用纺织品》 2015年第9期1-11,共11页
随着人们对纳米纤维材料特殊性能和高度适应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原料适应性广且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纺丝方法。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 随着人们对纳米纤维材料特殊性能和高度适应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原料适应性广且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纺丝方法。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生物医药应用领域静电纺纤维的研究状况,着重阐述静电纺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控释、创伤敷料、生物酶固定化、生物传感器及医学诊断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生物医药 组织工程支架 药物控释 酶固定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可穿戴交互技术下的健康循证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筝 杨云 +2 位作者 曹静 王为峰 刘颂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
随着生物反馈技术的普及,人们很可能在未来的10—20年实现感官增强和智能增强。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将大大拓展。这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将深远地改变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从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情感计... 随着生物反馈技术的普及,人们很可能在未来的10—20年实现感官增强和智能增强。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将大大拓展。这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将深远地改变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从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情感计算等软硬件技术进步开始,介绍它们为环境体验测量和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与应用提供的新机遇,以及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技术革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近四年来课题组在环境感知测量及设计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脑电测量恢复性环境对认知水平的影响、基于自主神经反馈的环境情感地图分析和情绪测量等方面实验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神经科学 可穿戴设备 人机交互 生物传感器 情感地图
下载PDF
纳米生物机器人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怀伟 王石刚 +2 位作者 徐威 张治洲 贺林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4,共6页
介绍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给出了本小组基于病毒的纳米生物机器人的概念模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纳米生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生物机器人 分子马达 驱动器 生物传感器 自装配
下载PDF
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8
作者 崔乃迪 寇婕婷 +5 位作者 梁静秋 王惟彪 郭进 冯俊波 滕婕 曹国威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另外一个作为备用微环。由于3个微环工作波长不同,可通过运算消去温度对探测谱线变化值的影响项,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无热化探测。相对于传统的无热化方案,本方案制备材料不受限,且无需参考微环,不存在浪费面积,集成度更高。另外备用微环的设计可以防止部分微环工作失常时传感器无法工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微环谐振器 无热化
下载PDF
分子信标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怡瑾 王宏 +1 位作者 聂立波 何农跃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2-918,共7页
分子信标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新型荧光核酸探针。它在与互补 DNA/ RNA靶序列杂交时放出荧光。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 ,从分子信标的结构、性质。
关键词 分子信标技术 荧光核酸探针 结构 DNA/RNA靶序列 化学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MR生物传感器的甲胎蛋白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庆胜 冯洁 +1 位作者 郅晓 周勇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4-257,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光刻、离子束刻蚀和剥离工艺等工艺和方法,制备了多层膜结构的巨磁阻(GMR)生物传感器件,并利用此种传感器来检测甲胎蛋白。在传感器表面通过生物处理固定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1)作为探针,以捕获目标抗原———甲胎蛋... 采用磁控溅射、光刻、离子束刻蚀和剥离工艺等工艺和方法,制备了多层膜结构的巨磁阻(GMR)生物传感器件,并利用此种传感器来检测甲胎蛋白。在传感器表面通过生物处理固定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1)作为探针,以捕获目标抗原———甲胎蛋白。用直径1μm的超顺磁磁珠标记目标抗原。当传感器表面抗体将目标抗原捕获后,磁珠标记即被固定在GMR传感器的表面。垂直于传感器表面施加230 Oe(1 Am-1=4π×10-3 Oe)的磁场,即可检测到由磁珠产生的信号。本实验对质量浓度为1 ng/mL的甲胎蛋白进行了检测,得到了信号为0.29~0.34Ω的电阻变化值。此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GMR) 生物传感器 甲胎蛋白(AFP) 微磁珠 生物检测
下载PDF
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微流通道的不可逆封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宇 薛懿 +1 位作者 罗根 张超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提出采用不可逆封合技术来解决可逆封合的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微流通道在注入液体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漏液的问题。分别采用等离子体法、氧化法、紫外灯照射法和紫外胶法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绝缘材料上的硅(SOI)波导的不可逆... 提出采用不可逆封合技术来解决可逆封合的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微流通道在注入液体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漏液的问题。分别采用等离子体法、氧化法、紫外灯照射法和紫外胶法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绝缘材料上的硅(SOI)波导的不可逆封合。首先,采用4种实验方案分别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测试了经上述几种方法处理后微流通道与波导的粘合能力的强弱。然后,定量分析PDMS和SOI波导的封合效果。最后,经过实验比较得出用等离子体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得到的不可逆封合效果最好的结论。文中也讨论了其他实验因素对粘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通道 平面光波导 生物传感器 不可逆封合 粘合能力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高精度光子计数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蜜霞 刘军涛 +2 位作者 刘儒平 刘晓红 蔡新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键盘扫描控制模块,完成信号的处理与存储。使用该系统对三磷酸腺苷(ATP)样品进行生物发光测试,在ATP浓度为2.5×10 -14 2.5×10 -8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T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832;对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体系进行测试,在ALP浓度为2.5×10 -12 -5×10 -9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L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2。该检测系统小型便携,检测精度高,在低浓度生物活性物质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生物传感器 生物发光 化学发光
下载PDF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IC with Adjustable On-Chip Filters for Biosensors
13
作者 Donald Y. C. Lie Vighnesh Das +2 位作者 Weibo Hu Yenting Liu Tam Nguye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Biosensor》 2013年第4期104-111,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AFE) IC designed with a selectable on-chip dual AC/DC- coupled paths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The D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to sense a biosignal with us...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AFE) IC designed with a selectable on-chip dual AC/DC- coupled paths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The D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to sense a biosignal with useful DC information, and the A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for sensing the AC content of the biosignal by attenuating the unwanted DC component. The AFE IC includes a DC-coupl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INA), two variable-gain 1st-order low pass filters (LPF) with tunable cut-off frequencies, a fixed gain 2nd-order Sallen-Key high-pass filter (HPF) with tunable cut-off frequencies, a buffer and an 8-bit differential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SAR) ADC. The entire AFE channel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in a proprietary 0.35-μm CMOS technology. Excluding an external buffer needed to properly drive the ADC, the measured AFE IC consumes only 2.37 μA/channel with an input referred noise of ~40 μVrms in [1 Hz, 1 kHz], and successfully displays proper ECG (electrocardiogram) and electrogram (EGM) waveforms for QRS peaks detection. We expect that the low-power dual-path design of this AFE IC can enable it to periodically record both the AC and the DC signals for proper sensing and calibration for various bio-sens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OWER CMOS bio-sensor Applications DC-COUPLED
下载PDF
Interface Design Of Digital Platform For Bio Signal Processing
14
作者 Jongsik Park Moonsu Jang Seongoo Lee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0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Bio-sensor arrays for multi-channel recording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s for those signals have been studied actively.But it’s thereal situation which these technologies are generall... Bio-sensor arrays for multi-channel recording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s for those signals have been studied actively.But it’s thereal situation which these technologies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and studied respectively.So the interface design between recording arra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 is also an important issue to make bio-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interface which has unique protocols to control sensor array and operate platform.There are two types of protocols in the interface.One is between sensor array and MCU in platform and the other is between MCU and boar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Basically,each protocol has two kinds of modes(single,frame)and it can be extended if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bio-sensor digital platform signal processing
下载PDF
A novel bio-sensor for registration of biting force in occlusally reactive single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15
作者 Fahad H. Banasr Manal R. Alammar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7期370-378,共9页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r edentulous arch and opposing arch have full natural denti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received two endosseous titanium implants. In Group 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conventional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s. While in Group I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occlusal reactive implant overdentures. A Novel proposed biosenso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biting force on the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 Quantitative electromyographic (EMG) signals of the masseter and anterior fibers of temporalis muscles were recorded, filtered and directly interfaced with a computer to represent the data graphically. The mean amplitude (μV), turn, and activity were recorded at the baseline and after three months. The result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muscle activity in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as compared to group I.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lateral biting force at the premolar-molar area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I and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a resilient implant overdenture denture could be a desirable treatment in mandibular overdenture supported by two implants with resilient attachment and opposing natural dentition due to its easy fabrication and durability in use and increased muscl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 BITING Force MANDIBULAR IMPLANT Resilient OVERDENTURE
下载PDF
一种检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新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玲 毕春元 李敬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分析法。谷氨酸氧化酶专一性地与L-谷氨酸(根)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即可准确、快捷...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分析法。谷氨酸氧化酶专一性地与L-谷氨酸(根)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即可准确、快捷、方便地实现L-谷氨酸钠的定量。而且,该方法既不需对酱油脱色亦不需进行衍生化,实际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含量为4700mg/dL,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谷氨酸总含量为6704mg/dL。酶电极测定的线性范围:0~128mg/dL,各点测定偏差均小于O.5%,响应时间:20s。对其进行3次平行测定,实验误差均在士1%之内,另外,酶膜安装在仪器上之后,正常操作能重复测定1000次以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H2O2 固定化 谷氨酸钠测定
下载PDF
基于凹凸棒土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根青 钱海燕 +3 位作者 杨凯 贾飞飞 程志鹏 仲慧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利用凹凸棒土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应用于葡萄糖的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凹凸棒土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和发光信号进行检测。... 利用凹凸棒土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应用于葡萄糖的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凹凸棒土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和发光信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凹凸棒土-葡萄糖氧化酶复合材料保持了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应用于葡萄糖的电致化学发光响应时,检测限为0.01μmol/L,线性范围为0.000 1~1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电致化学发光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惠 胡文博 范曲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5-823,共9页
荧光探针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势已经成为研究复杂生物系统的有力工具。和单光子荧光探针相比,双光子荧光探针由于其激发光源较大的穿透深度、低的组织自发荧光干扰以及较好的空间选择性在生物传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荧光探针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势已经成为研究复杂生物系统的有力工具。和单光子荧光探针相比,双光子荧光探针由于其激发光源较大的穿透深度、低的组织自发荧光干扰以及较好的空间选择性在生物传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本篇综述中,我们从双光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双光子荧光探针在金属离子、细胞微环境、活性物质(包含活性氧、活性氮、活性硫)、酶和亚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等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在此之后,展望了有机双光子荧光探针在开发和应用方面尚待科学界解决的关键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双光子吸收 生物传感
原文传递
基于亚微米光栅透射共振蛋白质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伟 李世雄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亚微米光栅透射共振理论的蛋白质检测模型,设计了一种金属光栅型蛋白质检测生物传感器,运用光栅耦合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计算机计算模拟,分析了蛋白质样品折射率、厚度等对透射率的... 建立了一种基于亚微米光栅透射共振理论的蛋白质检测模型,设计了一种金属光栅型蛋白质检测生物传感器,运用光栅耦合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计算机计算模拟,分析了蛋白质样品折射率、厚度等对透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射率与样品折射率、厚度呈二阶多项式关系,并且厚度、折射率都随灵敏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检测模型可应用在蛋白质检测传感方面。基于此方法的蛋白质检测模型具有同时检测蛋白质种类和含量、灵敏度高、实时、无需标记,便于集成芯片化,适用于批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蛋白质芯片、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生物器件研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生物传感器 严格耦合波方法 金属光栅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文传递
Rapid detec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citrus orchards based on low-altitude remote sensing and bio-sensors
20
作者 Kejian Wang Wentao Li +6 位作者 Lie Deng Qiang Lyu Yongqiang Zheng Shilai Yi Rangjin Xie Yanyan Ma Shaola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The accuracy of detectin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canopy and leaves of citrus plants based on senso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y and highly-eff... The accuracy of detectin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canopy and leaves of citrus plants based on senso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y and highly-efficient real-time nutrition diagnosis technology in citrus orchards.The fluorescent values of leaves and canopy based on the Multiplex 3.6 sensor,canopy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data based on the FieldSpec4 radiometer and spectral reflectance based on low-altitude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were collected from leaves of Shatang mandarin and then analyzed.Additionally,the associations of the leaf 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value with the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were analyzed.The leaf SPAD value predictiv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and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Variable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relative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 based on spectral reflectance in the orchard were automatically cre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SPAD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Multiplex 3.6 sensor,FieldSpec4 radiometer and low-altitude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were highly significant.The measures of goodness of fit of the predictive models were R^(2)=0.7063,RMSECV=3.7892,RE=5.96%,and RMSEP=3.7760 based on RVI_((570/800)) and R^(2)=0.7343,RMSECV=3.6535,RE=5.49%,and RMSEP=3.3578 based on NDVI[(570,800)(570,950)(700,840)].The technique to cre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relative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orchard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ensor information that directly reflect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pl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orchard,which in turn provides evid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orchar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nd precision i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remote sensing bio-sensor chlorophyll detection SPECTRUM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