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保银 庞林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MOJ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经PTC...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MOJ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经PTCD途径83例(PTCD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 (1)低位梗阻中ERCP组和PTCD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7%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PTCD组(77.8%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CP组和PT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中ERC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PTCD组(93.2%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有效率明显低于PTCD组(66.7%和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7.5%和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中和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4.5%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梗阻中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TCD组(22.2%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7±2.25)d和(19.75±3.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PTCD组的手术花费分别为(23 764.23±2 437.76)元和(24 863.45±2 983.3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和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MOJ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而言经ERCP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经PTCD途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胆道金属支架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途径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途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治疗胆管癌恶性黄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费圣贤 刘会春 +5 位作者 孙喆 李宗狂 周磊 金浩 王勇 许文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金属胆道支架和支架联合125Ⅰ粒子腔内照射治疗对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无法根治手术的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先行支架置入,根据是否置入125Ⅰ粒子分... 目的:探讨经皮金属胆道支架和支架联合125Ⅰ粒子腔内照射治疗对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无法根治手术的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先行支架置入,根据是否置入125Ⅰ粒子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化常规、瘤体最大径、最小径、再出现黄疸时间、生存时间等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经治疗1、3、6个月后两组肝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胆红素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1个月,术后6个月与3个月胆红素降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瘤体明显减小,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83±1.57)个月,24个月总生存率为38.46%;对照组为(8.89±1.0)个月,24个月总生存率为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金属胆道支架联合125Ⅰ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较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在具有相同减黄效果同时,亦可有效抑制胆管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支架通畅时间。同时内装施源式有利于更方便观察疗效、调整粒子位置、追加治疗剂量及放射材料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恶性梗阻性黄疸 PTCD 金属胆道支架 125Ⅰ粒子
下载PDF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s for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s this the ultimate horizon of our experience? 被引量:7
3
作者 Andrea Anderloni Edoardo Troncone +4 位作者 Alessandro Fugazza Annalisa Cappello Giovanna Del Vecchio Blanco Giovanni Monteleone Alessandro Repic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9期3857-3869,共13页
In the last year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has evolved from a purely diagnostic technique to a more and more complex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with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several type of therapeutic inter... In the last year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has evolved from a purely diagnostic technique to a more and more complex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with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several type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mong these, 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 (BD) is gaining popularity a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after fail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distal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MBO), due to the avoidance of external drainage, a lower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nd re-interventions, and lower costs compared to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D. Initially, devices created for luminal procedures (e.g., luminal biliary stents) have been adapted to the new trans-luminal EUSguided interventions, with predictable shortcomings in technical success, outcome and adverse events. More recently, new metal sten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ransluminal drainage, namely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s (LAMS), have been made available for EUS-guided procedures. An electrocautery enhanced delivery system (EC-LAMS), which allows direct access of the delivery system to the target lumen, has subsequently simplified the classic multi-step procedure of EUS-guided drainages. EUS-BD using LAMS and ECLAMS has been demonstrated effective and safe, and currently seems one of the most performing techniques for EUS-B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of the EUS-BD in distal MBO, focusing on the novelty of LAMS and analyzing the unresolved questions about the possible role of EUS as the first therapeutic option to achieve BD in this setting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al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biliary drainag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choledocho-duodenostomy biliary metal stent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
下载PDF
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肝门部胆道梗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超 刘会春 +3 位作者 胡小四 庞青 陈邦邦 李传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索胆道双支架和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肝门部胆道梗阻(MHBO)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胆道双支架(对照组)或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观察组)治疗的42例MHBO患者,分析两组患者肝... 目的探索胆道双支架和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肝门部胆道梗阻(MHBO)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胆道双支架(对照组)或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观察组)治疗的42例MHBO患者,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胆道再梗阻,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等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术后3、6个月和观察组术后1、3、6月白蛋白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了胆道再梗阻发生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1年生存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1年生存率为40.9%。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胆道双支架,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MHBO,在相同减黄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术后胆道再梗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胆道支架 125I粒子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 恶性肝门胆道梗阻
下载PDF
内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建伟 潘杰 +1 位作者 潘达 陈如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了解内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手术不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 目的了解内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手术不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胆道RFA治疗,随后置入胆道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记为RFA组;另一组患者单纯置入胆道SEMS,记为支架组。术后长期随访直至患者死亡或者研究结束。比较2组的临床和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期(OS),并分析影响支架通畅和OS的相关因素。结果 RFA组和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和90%。两组的并发症中没有与RFA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FA组和支架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173、14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支架通畅率方面,治疗6个月后,RFA组的支架通畅率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FA组和支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9、234 d,RFA组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影响支架通畅时间和OS相关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术前胆管炎均是影响支架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FA治疗次数(≥2次)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内镜引导下RFA是一种技术上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可用于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恶性胆道梗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道金属支架
下载PDF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联合胰管支架治疗壶腹周围癌 被引量:4
6
作者 肖亿 潘光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支架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壶腹周围癌,其中1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临床诊断为胰头癌。影像学表现为胰管和胆管均有狭窄,经内镜先在胰管内置入...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支架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壶腹周围癌,其中1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临床诊断为胰头癌。影像学表现为胰管和胆管均有狭窄,经内镜先在胰管内置入塑料胰管支架,后胆道内置入可膨胀式金属支架,观察支架置放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胆红素、血尿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例均顺利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及胰管支架,支架置放后总胆红素、血尿淀粉酶均有明显的下降,症状缓解。结论胆道金属支架联合胰管支架可以解除壶腹周围癌患者的胆、胰管恶性狭窄与梗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无痛内镜 胆道金属支架 胰管支架
下载PDF
ERCP途径与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淡绪国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途径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置入途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观察组行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水平、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ALB、TP、TR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BIL、DBIL、ALP和AL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可提高营养指标水平,以及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胆道金属支架 营养指标 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的介入治疗
8
作者 唐凡 任建庄 +6 位作者 陈鹏飞 张文广 李方正 邝东林 万里 王家兴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SA下取出阻塞胆道塑料支架技术成功率、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道金属支架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与经皮肝穿途径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所有患者的梗阻性黄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个随访期间,术后1、3、6、12个月时患者胆道裸金属支架通畅分别有13例、12例、11例和9例,胆道金属支架保持通畅的中位时间为(8.4±3.2)个月。结论对于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发生支架阻塞,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联合经皮经肝穿刺植入胆道金属支架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探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塑料支架 胆道金属支架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恶性胆道梗阻
下载PDF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解除恶性胆管梗阻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32
9
作者 胡冰 周岱云 +2 位作者 龚彪 钱光相 吴孟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为总结经内镜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MBE)的中远期疗效,回顾了76例恶性胆管梗阻接受EMBE治疗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53例次放置普通塑料支架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前者操作成功率93.8%,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6... 为总结经内镜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MBE)的中远期疗效,回顾了76例恶性胆管梗阻接受EMBE治疗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53例次放置普通塑料支架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前者操作成功率93.8%,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6.6%,黄疸消除率为87.0%,金属支架的平均通畅期为310天,明显高于塑料支架的85天(P<0.01),患者平均存活期为210天。随访患者中有16例(34.8%)发生支架阻塞,平均发生时间185.5天。结果表明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的平均通畅性能显著优于普通塑料支架,可持久有效解除恶性肿瘤所致的肝外胆管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金属胆道支架 胆管梗阻 BMBE
原文传递
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6 位作者 吴萍 马跃峰 张洪威 林美举 史力军 李婧伊 赵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内镜下胆道FCSERMS置入治疗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内镜下胆道FCSERMS置入治疗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一次性操作成功;肝功能明显改善,黄疸消退有效率91.1%(41/45),其中死亡4例。早期并发症19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轻型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后缓解。中晚期并发症12例,其中梗阻性黄疸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急性胆管炎2例、肝脓肿2例、急性胰腺炎1例,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PTCD及PTGBD治疗后缓解。结论FCSERMS置入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正确处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金属支架 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 恶性梗阻性黄疸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4 位作者 吴萍 林美举 张洪威 史力军 李婧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65-367,37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一次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6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癌(胆总管)、2例壶...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一次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6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癌(胆总管)、2例壶腹癌以及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在金属支架植入术后3周~31个月发生胆道感染,发生率为25.5%,包括4例肿瘤堵塞金属支架、3例胆泥及食糜淤积、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2例肝脓肿,分别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经皮经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PTCD)、经内镜球囊取石/覆膜金属支架及鼻胆管引流治疗,12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泥及食糜淤积、肝脓肿、肿瘤长入支架、胆囊颈管开口受压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PTGBD、PTCD及治疗性ERCP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 胆道感染 肝脓肿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下载PDF
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美举 杨玉龙 +2 位作者 张洪威 史力军 于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留置胆道金属支架,同时联合EN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并对疗效...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留置胆道金属支架,同时联合EN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并对疗效、鼻胆管引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操作22例次,一次置管成功21例次,操作成功率95.45%。术后1周黄疸明显消退,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例患者鼻胆管引出血性胆汁、6例患者胆汁引流不畅,通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无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鼻胆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重复性强、方便观察、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 内镜鼻胆管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ERCP与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书堂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3例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1)。治疗组行ERCP胆道金...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3例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1)。治疗组行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对照组行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5.16%、93.55%,均高于对照组的83.6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低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 效果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汉强 曹彭钢 +1 位作者 黄奕梅 谭键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8期4265-4266,共2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用于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22例,在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进行评估,实施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本...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用于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22例,在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进行评估,实施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实施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全部获得成功。术后3 d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得到好转。术后7 d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值、血清直接胆红素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内径均明显下降(P<0.05)。22例患者全部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在术前运用CT三维重建给予评估,可对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可行性、胆道金属支架直径及长度选择、术中情况进行准确预判,明显提升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CT三维重建 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 术前评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
15
作者 唐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80-782,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0)、乙组(n=30)和丙组(n=30),甲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和分析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0)、乙组(n=30)和丙组(n=30),甲组患者采用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乙组患者采用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丙组患者采用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支架放置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甲乙两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高于丙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乙组、丙组高(P〈0.05);随访3个月时,甲组患者胆管通畅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针对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利于解除梗阻,改善肝功能指标,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 鼻胆管引流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6
作者 范磊 吕旭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期28-30,3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疗的84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单侧或双侧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然后以患者双侧肝... 目的分析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疗的84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单侧或双侧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然后以患者双侧肝内胆管夹角为根据,对其植入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将上述84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的84例采用常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随访2年的存活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植入成功率达100.00%,单侧植入T型胆道金属支架患者共67例,占比79.76%,双侧植入Y型胆道金属支架患者共17例,占比20.24%;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DBIL、AST、ALP、ALT以及γ-G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过程中采用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改善各临床生化指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肝内胆管夹角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