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科达 狄根红 +4 位作者 吴炅 陆劲松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2-3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全部患者的3.22%,同时性(12个月以内)双侧乳腺癌27例。并分别回顾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肿块大小、治疗方式等资料,侧重分析单/双侧,第一/第二侧,同时/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起病早(P〈0.001)。舣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48个月(0~480个月)。比较单/双侧乳腺癌发现双侧癌有更多O/I期病例,单侧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P=0.017)。双侧乳腺癌内第一/第二侧间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异时性痛淋巴结转移数更少(P=0.031),浸润程度更低(P=0.031),导管内癌比例更高(P=0.012)。未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在单/双侧间发病有差别。治疗方式上,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大大提高(10.8%和2.6%,P=0.042)。按第二原发出现算起,经过中位13个月的随访,有3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单侧发生后宜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DCIS比例,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肿瘤 同时性和异时性 病理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先桃 龙雨松 +5 位作者 谭军文 李钢 冯永富 杨慧 陆颖 王占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3-949,共7页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治疗出束时间差异, 探讨HT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7年2月...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治疗出束时间差异, 探讨HT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9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每例患者分别使用Precision计划系统制定HT计划和RayStation计划系统制定VMAT计划。所得所有计划按照计划类型分为HT组和VMAT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出束时间。结果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组的靶区覆盖度(D_(95%)和V_(100%))、适形指数CI、平均剂量D_(mean)和中位剂量D_(50%)均优于VMA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39、-5.03、3.76、4.97, 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D_(2%)、最小剂量D_(98%)、高剂量体积V_(107%)和V_(110%)、均匀性指数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AR方面, HT组的双肺V20、D_(mean)均明显低于VMAT组, 但双肺V5明显高于VMA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3.83、-2.81, P < 0.05);同时HT组明显降低了心脏的V_(20)、V_(30)、V_(40)、D_(mean)以及肝脏的V20、D_(mea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2.83、-2.74、5.93、4.57、4.48, P < 0.05);其他OAR脊髓、甲状腺、肱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T组的治疗出束时间显著高于VMAT组(t =11.32, P < 0.05)。结论与VMAT相比, HT具备更大的剂量学优势, 能提供更优的靶区覆盖度、适形度和平均剂量, 且可明显降低OAR双肺、心脏和肝脏的整体受照剂量, 但双肺的低剂量区V5、治疗时间多于VMAT, 不过仍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故可考虑将HT技术应用于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螺旋断层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癌间隔时间对ER PR 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庄新荣 刘红 王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 目的:分析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一致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v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病理资料,按照两癌发生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侧重分析不同组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ER、PR、HER-2表达的一致性及两癌间隔时间对BPBC预后的影响结果:BPBC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ER、PR、HER-2表达呈正相关,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的BPBC双侧ER、PR、HER-2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癌间隔时间≤12个月较>12个月发生者远期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12个月内发生的BPBC两癌在ER、PR、HER-2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远期生存率较低,同异时性BPBC以12个月划分更能反映两癌之间的联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坚 唐金海 +1 位作者 马蓉 秦建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47%,发病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3岁...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47%,发病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3岁.同时性双侧乳腺癌7例,发病年龄41~54岁,中位年龄47岁,5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第2癌的发病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1癌与第2癌间隔14个月至196个月不等,中位间隔时间52个月.结论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多见于绝经前.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一侧发生乳腺癌后宜积极随访对侧乳腺,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坚持内分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肿瘤 同时性 异时性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