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来源于Bispora betulina的酸性木聚糖酶基因克隆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魁红 罗会颖 +1 位作者 董守良 姚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利用简并PCR和TAIL-PCR技术从嗜酸性真菌Bispora betulina中克隆得到一个酸性木聚糖酶基因xyn11BB。该基因全长1 207 bp,含有三段内含子、一段外显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编码由29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测蛋白质含有一个CBM1结构域。将... 利用简并PCR和TAIL-PCR技术从嗜酸性真菌Bispora betulina中克隆得到一个酸性木聚糖酶基因xyn11BB。该基因全长1 207 bp,含有三段内含子、一段外显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编码由29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测蛋白质含有一个CBM1结构域。将不带原基因信号肽编码序列的cDNA基因以正确阅读框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上,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诱导表达,其表达活性达121.15 U/mL。重组蛋白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和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达到电泳纯。对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重组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5,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作为饲料用酶的备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pora betulina 酸性木聚糖酶 毕赤酵母 酶活与稳定性
下载PDF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 extracts from the Philippines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ICR mice(Mus musculus)
2
作者 Faizal Rajeeb Mangudadatu Hussin Rodel Jonathan Santos Vitor Ⅱ +2 位作者 Julie Ann Oraa Joaquin Melody Mendoza Clerigo Anamy Ma.Caterial Paan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L. betulina) extracts on normoglycemic glucose-loaded mice.Methods: Different dose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L. betulina were administer...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L. betulina) extracts on normoglycemic glucose-loaded mice.Methods: Different dose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L. betulina were administered to 45 ICR mice(Mus musculu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an effect of L. betulina extracts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ICR mice. Aqueous extracts of L. betulina were orally gavaged to mice usin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 total of five group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fungi on blood glucose of the mice. Group A(positive control)was given 16.7 mg/kg glimepiride; Group B(negative control) was given distilled water;Group C(low dosage) was given 200 mg/kg aqueous extract; Group D(mid dosage) was given 400 mg/kg aqueous extract and Group E(high dosage) was given 800 mg/kg aqueous extract. Baseline blood glucose value was firstly acquired before induction of hyperglycemia through D-glucose, after which another check on blood glucose was made after 0.5 h.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quisition of hyperglycemic blood glucose level,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of treatments were done. After that, three blood collections were done spanning 3 h with 1 h interval.Results: The low dose(200 mg/kg) and the mid dose(400 mg/kg) of L. betulina extra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from their respective baseline values throughout the whole experiment with the latter surpassing its baseline value during the 3rd hour.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 dose(800 mg/kg) during the 1st hour after adminis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from its corresponding baseline value, acting faster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glimepiride), which only becam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at the 2nd hour.Conclusions: Aqueous L. betulina extract is able to produce hypoglycemic effects on the mice with all doses, which are able to normalize blood glucose levels at varying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hyperglycemic GLUCOSE Lenzites betulina ICR mic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下载PDF
桦树松萝的石蜡切片方法改良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苏印泉 彭锋 +2 位作者 黎斌 孙润仓 中泽庆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9-863,共5页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在固定、软化、包埋、染色等具体方法上进行了适合松萝属植物特点的改良。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制片方法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完整的桦树松萝切片。桦树松萝地衣体横切面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皮层、藻层、髓层...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在固定、软化、包埋、染色等具体方法上进行了适合松萝属植物特点的改良。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制片方法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完整的桦树松萝切片。桦树松萝地衣体横切面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皮层、藻层、髓层和中轴;皮层是由横向分裂的菌丝交织成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假厚壁组织,藻层由大量共生藻的藻细胞和菌丝所组成;髓层由疏松的菌丝体组成;中轴由致密的菌丝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松萝 石蜡切片 形态结构 地衣体
下载PDF
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磊 高然 +3 位作者 田野 徐海 孔德仙 华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研究各萃取相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并分析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醚相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4.62±3.24)mg/g,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为(50.34±30.13)mg/g。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 50分别为(66.09±1.82)μg/mL和(47.94±1.68)μg/mL;正丁醇相萃取物浓度在0.5m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 C相当;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仅次于正丁醇相萃取物,EC 50为(93.63±1.97)μg/mL。相关性显示桦褶孔菌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桦褶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褶孔菌 萃取物 总黄酮 多酚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庆禹 董爱荣 +1 位作者 王君玫 宋福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5,55,共4页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枫桦红松林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取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枫桦红松林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取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将纯化出的菌株转接到PDA、CzA上,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因子.经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孢子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初步鉴定出18个不同属的土壤真菌, 其中,包括 2个中国新纪录属、新记录种:桦链二孢Bispora betulina 、黄褐拟毛孢Chaetopsina ful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真菌区系 桦链二孢 黄褐拟毛孢
下载PDF
3种海产螺壳体相组成及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忠东 丁晓非 +1 位作者 李凤敏 刁有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55,共3页
研究了3种不同产地的海螺—香螺、凤螺和芋螺壳的成份及相组成。结果表明:产自温带海域的香螺壳由方解石和文石共同构成,其不同部位组成相不同;产自热带海域的芋螺和凤螺均由单一的文石相组成。
关键词 香螺 凤螺 芋螺 方解石 文石
下载PDF
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2种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磊 田野 +3 位作者 高然 孔德仙 王军民 华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研究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桦褶孔菌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桦褶孔菌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12.... 为研究桦褶孔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桦褶孔菌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桦褶孔菌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12.9%,其他主要成分是三十四烷(9.4%)、二十四烷(6.4%)、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4.5%)、9(11)-脱氢麦角甾醇苯甲酸酯(3.2%)、二十烷(2.3%)、二十一烷(2.3%)、2,4-二叔丁基苯酚(2.2%)等。桦褶孔菌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O_(2)^(-)·、·OH和ABTS^(+)·的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EC50值分别为(115.81±4.75)、(40.72±3.71)、(185.26±5.22)、(687.63±6.53)μg/mL。桦褶孔菌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3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四联球菌3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能力最强,最低抑制浓度为3.9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褶孔菌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云芝伪品桦褶孔菌的鉴别及其抗炎活性成分分析
8
作者 舒翔 陈军 +3 位作者 刘敏 林世和 余南才 刘新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伪品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进行鉴别研究,并研究其发酵物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形态比对、ITS2序列、抗炎活性测试等方法鉴别云芝的伪品桦褶孔菌;采用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对...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伪品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进行鉴别研究,并研究其发酵物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形态比对、ITS2序列、抗炎活性测试等方法鉴别云芝的伪品桦褶孔菌;采用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桦褶孔菌的抗炎活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云芝与桦褶孔菌在形态、分子遗传、抗炎活性等方面差别明显;从桦褶孔菌中分离得到3个抗炎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rolactin A、Macrolactin E、5,7-Octadecadi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结论:实验从形态、ITS2序列、抗炎活性方面,鉴别了云芝和桦褶孔菌;首次从桦褶孔菌大米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3个抗炎活性化合物,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合理应用云芝和桦褶孔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桦褶孔菌 鉴别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