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动态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刚 房岩 韩德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基于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和磷素在有/无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活动时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氮、磷)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 基于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和磷素在有/无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活动时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氮、磷)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扰动对亚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实验前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在实验中、后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颗粒磷浓度在实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实验组的颗粒磷/总磷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中总磷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粒磷的增加.实验组的溶解性无机磷占溶解性总磷的比例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生源要素动态具有明显的扰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鱼类 水田 生物扰动 生源要素 上覆水
下载PDF
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刚 房岩 +1 位作者 汪爱武 严永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171-18172,18189,共3页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探讨生物扰动机制。[方法]基于模拟试验,使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比分析上覆水中磷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结果]扰动组的TP、DTP和PP浓度在试验开始阶段与对...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探讨生物扰动机制。[方法]基于模拟试验,使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比分析上覆水中磷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结果]扰动组的TP、DTP和PP浓度在试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扰动组的PP/TP高于对照组,扰动组中TP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PP的增加。扰动组的D IP/DTP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的磷素产生了扰动作用,增加了水稻生长可利用的磷素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鱼类 水田 生物扰动 磷素 上覆水
下载PDF
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勇军 孙刚 +1 位作者 房岩 韩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496-12498,共3页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水田,分别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明显高于对照水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也高于对照水田,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底栖鱼类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和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鱼类 土壤微生物 水田 复合生态系统 生物扰动
下载PDF
滇西龙川江上游主要底栖鱼类生境因子选择
4
作者 李旭 何茜 周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研究工作以滇西龙川上游——界头小江中的小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brachypterus、腾冲墨头鱼Garra tengchongensis、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intergymnatus、南方裂腹鱼Schizothorax meridonalis和纤体褶鮡Pseudecheneis gracili... 研究工作以滇西龙川上游——界头小江中的小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brachypterus、腾冲墨头鱼Garra tengchongensis、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intergymnatus、南方裂腹鱼Schizothorax meridonalis和纤体褶鮡Pseudecheneis gracilis 5种底栖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生境因子的选择。设置80条样线,每条样线设3个采样点,按丰水期(2012年7月)和枯水期(2013年1月)在每个样点分别测量30个生境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境因子数据做降维分析。结果表明,地势地貌、人为干扰、水质是5种底栖鱼类共性选择的主导生境因子。小鳍异鮡、全裸裸重唇鱼与其他3种鱼类相比,偏好在高海拔、大比降、人为干扰较低且水质偏碱性的生境中栖息。小鳍异鮡与全裸裸重唇鱼相比,偏好在河床基质为基岩、河岸为乔木群落、人为干扰更低的生境栖息。腾冲墨头鱼适应的水温变化范围较纤体褶鮡宽,南方裂腹鱼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与腾冲墨头鱼相近。地势地貌对这5种鱼类分布的主导作用较为显著,不仅为鱼类的繁殖和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而且影响和决定着鱼类的食物资源。溶氧量等理化因素在分析过程中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没能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鱼类 横断山区 生境因子 因子分析 云南西部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功能群及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汪钰明 高新贻 +5 位作者 谢世君 马禹同 叶拓辉 刘家康 林淼智 冯建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16-3026,共11页
为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地笼方式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4月对福建漳江口2个原生红树林样地(白骨壤和秋茄)、2个互花米草入侵样地以及1个光滩样地的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进行采样... 为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地笼方式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4月对福建漳江口2个原生红树林样地(白骨壤和秋茄)、2个互花米草入侵样地以及1个光滩样地的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进行采样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析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的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统计其功能群,并计算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3个季节共采集到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种类37种,隶属于2门2纲8目17科,其中大多数为暖水性和广盐性物种,且以肉食性和杂食性功能群为主。双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光滩,互花米草入侵后,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但功能群发生了显著变化,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以及肉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群物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相比红树林样地,互花米草样地内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物种丰富度更高。优势物种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在0~1.4186,其中棱鮻最高(1.4186),其次是中华乌塘鳢(1.0168)、刀额新对虾(0.9469)、脊尾白虾(0.8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底栖甲壳动物和鱼类 功能群 生态位 红树林 漳江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