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
1
1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2 位作者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966,共6页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 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 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 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 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种类组成
丰度
昼夜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
被引量:
2
2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3 位作者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陈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共9页
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
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夜差异不显著。主要种类有尖额谐猛水蚤 (Euterpina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norvegica)、戴氏猛水蚤 (Danielsseniasp .)、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 (Acartiabifilosa)等。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 ,在细砂底质环境的站位最低 ,在具有粉砂 黏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 2 6 5 5 %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型。BIOENV分析表明 ,水深、底层水温及底质类型是影响海洋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种类
丰度
夏季
黄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
2
3
作者
商弘
章飞军
郭学武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9,共7页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研究方法
生态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
1
1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机构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黄海水产研究所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96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709)资助
文摘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 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 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 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 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种类组成
丰度
昼夜变化
Keywords
benthic
boundary layer
fauna
species
composition
abundance
diel
variation
分类号
S922.9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
被引量:
2
2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陈虎
机构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90 4 37)资助
文摘
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夜差异不显著。主要种类有尖额谐猛水蚤 (Euterpina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norvegica)、戴氏猛水蚤 (Danielsseniasp .)、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 (Acartiabifilosa)等。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 ,在细砂底质环境的站位最低 ,在具有粉砂 黏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 2 6 5 5 %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型。BIOENV分析表明 ,水深、底层水温及底质类型是影响海洋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种类
丰度
夏季
黄海
Keywords
benthic
boundary layer
fauna
Biological
assemblages
Species
Abundance
Summer
Yellow
Sea
分类号
S931.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
2
3
作者
商弘
章飞军
郭学武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渔业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0600)
浙江海洋学院基础研究项目(X05LQ03)共同资助
文摘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研究方法
生态学意义
Keywords
benthic
boundary layer
fauna
Biological
assemblages
Research
method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Q178.535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
章飞军
张岩松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
章飞军
张岩松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陈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洋底边界层动物
商弘
章飞军
郭学武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