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辅助耳后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森 张洪 +5 位作者 魏云 张旭戈 吴映儒 钱江 张茜蕾 沈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590-359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窥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找到面神经主干,根据肿瘤位置解剖相应分支,行肿瘤及区域性腮腺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来评价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以及术区麻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耳后小切口径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切口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微创 腮腺良性肿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郑跃彬 鄢斌成 +3 位作者 钟华才 杨羿容 易旺 王茜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 目的研究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用绷带进行术区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腮腺手术术后包扎压迫装置进行术区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术后7 d、术后14 d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 d、术后20 d、术后30 d的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吞咽”“咀嚼”“语言”“唾液”“情绪”等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术后压迫装置加压包扎可减轻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患者疼痛、不适感,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包扎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术后压迫装置 腮腺良性肿瘤 术后 咀嚼 涎瘘
下载PDF
改良式加压包扎预防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涎瘘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陆娟 秦玲 +2 位作者 潘旭 周燕 方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改良式加压包扎对其涎瘘的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改良式加压包扎对其涎瘘的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行肿瘤切除术及术后皮片引流,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则行弹性绷带改良加压包扎。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并记录术前及术后3 d、7 d和15 d的唾液分泌量,观察两组患者负压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涎瘘防控处理满意程度及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涎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及15 d唾液分泌量分别是1.58±0.64 mL、1.22±0.38 mL,低于对照组的1.85±0.58 mL、1.53±0.39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工作能力、交流状况、娱乐情况及心理状况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应用改良式加压包扎是可行的,稳定、有效、舒适度高的加压包扎方式,能减少唾液分泌量,控制涎瘘发生概率,同时能有效提高包扎期间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性,进而提高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改良加压包扎 涎瘘 满意程度 疾病心理社会适应
下载PDF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亮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6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 目的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施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手术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手术组肿瘤复发率为9.09%,改良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切口愈合效果理想,能保证美学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腮腺良性肿瘤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愈合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长华 桂明才 +1 位作者 徐丹 刘波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腮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常规切除腮腺病变后,采用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填充术区凹陷行修...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腮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常规切除腮腺病变后,采用胸锁乳突肌皮瓣转移填充术区凹陷行修复治疗。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术区凹陷,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胸锁乳突肌皮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术区凹陷畸形 涎瘘
原文传递
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改善腮腺术后外观畸形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宪平 李娟 +5 位作者 汤苏成 黎景佳 张剑利 何发尧 陈伟雄 陈合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4,88,共5页
目的研究胸锁乳突肌瓣(SCM)填充对腮腺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外观的影响。方法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实验组34例在接受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后,以SCM填充术区缺损。随访... 目的研究胸锁乳突肌瓣(SCM)填充对腮腺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外观的影响。方法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实验组34例在接受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后,以SCM填充术区缺损。随访6~12个月,对术后并发症和术区外观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术后面神经麻痹、主观Freys综合征、耳部麻木感、肿瘤复发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大致相当。实验组术后5例(15%)发生腮腺瘘,对照组9例(27%)发生腮腺瘘,实验组腮腺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观患者主观评分为(1.25±0.96);第三者的评分(1.11±0.99),对照组外观患者主观评分为(2.45±1.33);第三者的评分(2.26±0.87),两组患者外观的主观和客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M填塞腮腺术腔可改善患者术后面部畸形,为腮腺术后的重建提供了合理的美容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胸锁乳突肌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涎瘘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面神经的定位及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琪影 孙明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面神经的定位和处理。方法对28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保留面神经,并在手术中进行精细解剖和主动保护。结果3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于1~3周内自行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术后神经功能良好。随...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面神经的定位和处理。方法对28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保留面神经,并在手术中进行精细解剖和主动保护。结果3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于1~3周内自行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术后神经功能良好。随访1~18个月,无肿瘤复发,无永久性面瘫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腮腺区手术与面神经关系密切,正确处理面神经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面神经 解剖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刘流 李杰 +1 位作者 陶尚菊 吴荣忠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报告我科从1970—1987年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214例,其中30例用腮腺浅叶切除术,184例用腮腺全切除术。176例取得随访结果,无一例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复发。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下载PDF
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9
作者 李金 陈巨峰 +4 位作者 冼淡 李嘉朋 劳均平 莫础嘉 梁永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 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37例分析
10
作者 敬水源 万萍 税桦桦 《西藏医药》 2008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甘孜州人民医院口腔科1998—2006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神经麻痹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甘孜州人民医院口腔科1998—2006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神经麻痹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及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切除,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切除术 面神经
下载PDF
不同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馨 王玲 +2 位作者 张玉峰 宋磊 姜艳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6期5103-51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S型切口,B组采用耳后隐蔽切口。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B组患者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5%及12.90%,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情绪优于术前,外貌、味觉及咀嚼功能均差于术前(P<0.05)。B组患者术后疼痛、情绪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A组患者外貌及情绪均不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隐蔽切口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患者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改良S型切口腮腺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腮腺肿瘤 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 改良S型切口 耳后隐蔽切口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手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小萌 杨成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区域性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和凹陷性畸形整复等多个方面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和综合应用。回顾分析21例患者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区域性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和凹陷性畸形整复等多个方面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和综合应用。回顾分析21例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功能、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明显凹陷畸形,保留耳大神经者耳周感觉异常区域较未保留耳大神经者缩小。4例发生暂时性面瘫,均在3个月内恢复。1例进食时颜面潮红。1例术后涎漏发生。结论: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采用功能性手术可以获得与浅叶切除术相当的术后复发率,并在术后腮腺功能、外形、暂时性面瘫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优于浅叶切除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功能性手术 腮腺良性肿瘤 面神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廷超 陈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学诊断、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面神经功能及术后血肿、涎漏相关数据并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刀组、单极电刀组各纳入24例与25例,其中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的术后引流时间[(3.13±0.90)vs.(3.72±0.79);t=2.460,P=0.018)]、术后住院时间[(5.0±1.10)vs.(5.60±0.76);t=2.221,P=0.031]和术后暂时性面瘫程度(Z=-2.138,P=0.03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涎漏、血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刀对手术创面邻近组织及面神经的保护相较单极电刀有明显优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单极电刀 腮腺浅叶切除术 面瘫 腮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铁军 谢宇 +3 位作者 林雅琪 龚薇 孟子璐 王玉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的系统评价,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在2021年1月以前发表的所有文章。对文章进行筛选及提取,使用Review Man... 目的通过比较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的系统评价,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在2021年1月以前发表的所有文章。对文章进行筛选及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章,4篇RCT研究,共53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切口长度[加权平均差(WMD)=-5.73;95%CI:-6.84~-4.62]、术中预估出血量(WMD=-34.50;95%CI:-49.09~-19.91)、术后引流量(WMD=-21.72;95%CI:-29.31~-14.12)、切口满意度(WMD=2.23;95%CI:1.11~3.34)、短暂性面瘫(OR=0.37;95%CI:0.17~0.78)腔镜组优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涎瘘、Frey综合征以及肿瘤复发,两组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镜下良性腮腺肿瘤切除在切口长度、术中预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满意度、短暂性面瘫方面优于传统组,但是在手术时间、唾液腺、Frey综合征以及肿瘤复发,两组手术差异不明显。因此腔镜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优于传统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腔镜手术 传统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手术缺损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伟 程玮 +1 位作者 丁加根 李新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切除手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对修复腮腺术区凹陷畸形的效果及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行肿瘤及腮腺部分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 目的:探讨腮腺切除手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对修复腮腺术区凹陷畸形的效果及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行肿瘤及腮腺部分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3~24个月随访,腮腺区外形良好,颈部外形及功能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能改善腮腺切除手术后凹陷畸形,能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良性肿瘤 味觉出汗综合征 凹陷畸形
下载PDF
腔镜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锋 江青山 +4 位作者 李明 刘利军 刘洁 廖晴云 张欣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9月诊治的3例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并且直径小于3cm患者,采用发际线径路,在全腔镜下顺行解剖面神经后,行腮腺肿瘤和部分浅叶切除...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9月诊治的3例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并且直径小于3cm患者,采用发际线径路,在全腔镜下顺行解剖面神经后,行腮腺肿瘤和部分浅叶切除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出血、涎瘘及面瘫,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腔镜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腔镜手术 面神经 发际线径路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敏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和整形外科均有应用。胸锁乳突肌由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等血管营养,肌肉血供丰富,表面皮肤血供稍差。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包括部分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 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和整形外科均有应用。胸锁乳突肌由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等血管营养,肌肉血供丰富,表面皮肤血供稍差。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包括部分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和胸锁乳突肌肌骨瓣。应用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可修复腮腺术后局部凹陷畸形、下颌骨体部部分缺损、气管瘘、咽食管瘘,以及舌、口底、下颌牙龈、颊部缺损。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是简单易行的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充分掌握局部解剖和手术中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 胸锁乳突肌瓣 胸锁乳突肌皮瓣 胸锁乳突肌筋膜瓣 腮腺良性肿瘤 口腔癌 重建外科
原文传递
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
18
作者 黄香 邱勋定 +1 位作者 孙明磊 何升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0-1361,1365,共3页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方法以65例海南汉族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69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对所有入选者行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CT、TT三种基因型的检出...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方法以65例海南汉族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69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对所有入选者行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CT、TT三种基因型的检出例(率)在实验组中为33(50.8%)、25(38.5%)、7(10.7%),对照组中为44(63.8%)、24(34.8%)、1(1.4%),统计学分析P=0.05。等位基因C/T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0%/30%和80.6%/1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海南人群腮腺良性肿瘤可能存在关联,等位基因T可能是其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rs6474051
下载PDF
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永波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寿光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寿光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耳垂下小切口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功能值高于对照组,且其改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干、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术区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耳垂下小切口 临床疗效 面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38例腮腺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春梅 何刚 李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索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联合使用超声刀和生物修复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70.5±10.2)min,术中出血量为(60... 目的探索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联合使用超声刀和生物修复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70.5±10.2)min,术中出血量为(60.6±25.5)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和永久性面瘫出现;3例患者有短暂性耳垂麻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患者未出现明显进食时皮肤潮红和出汗等味觉出汗综合征表现;未出现明显面部凹陷畸形。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联合使用超声刀和生物修复膜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浅叶部分切除术 超声刀 生物修复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