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敦煌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中的仁学思想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周云水
-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
文摘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掘出的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主要劝导、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所必备的礼仪道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及其所反映出的孔子仁学思想则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至今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调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元7-8世纪,吐蕃政权与唐朝皇室政治联姻,随之而来的是藏汉人民的友好交往,《礼仪问答写卷》正是在这种密切交往中应时而生,将之与《论语》比较解读,可以非常清晰地探寻出汉藏文化的渊源关系。
-
关键词
礼仪
仁学
礼学
政学
孝学
友学
书典
联姻
-
Keywords
etiquette
benevolent studies
etiquette science
political science
Xiao studies
friendship studies
instrument code
unite by marriage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明儒李谷平对宋儒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2
-
-
作者
王梦玉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X051)。
-
文摘
李谷平的思想特色是尊孔崇仁,融汇诸家,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他以仁为根本建构儒家道统体系,希望以此调和朱陆两家的争论、定天下学术之宗。他认为朱陆两家皆推崇仁学,在此基础上,他兼采两家学术之长,承袭程颐与朱熹的仁学思想,吸收陆九渊心学理论,强调“诚”“明”本一。李谷平没有门户之见,学术上溯及濂洛,达乎洙泗,融贯各家求仁工夫之精,对宋代理学加以综合。李谷平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其门人罗洪先。
-
关键词
李谷平
宋儒
仁学
兼采朱陆
濂洛之学
-
Keywords
Li Guping
Song Confucians
benevolent studies
learning from both Zhu Xi and Lu Jiuyuan
the study of Lianluo
-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通古今之变 究文化之常——李存山学术思想的精神
- 3
-
-
作者
任蜜林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4期64-75,175,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贵州省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人性、物性关系视域下的中国人性论研究”(20GZGX18)
-
文摘
李存山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气论与仁学可被视作其哲学研究的一条明线,而对于中国文化“变”与“常”的探讨则可谓其哲学研究的一条暗线。李存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在气论、仁学、郭店楚简、汉代思想、宋代思想、民本思想以及其近现代转型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启发、发人深省的观点,对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挖掘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李存山
气论
仁学
常道
新命
-
Keywords
Li Cunshan
Qi theory
benevolent studies
the Constant Way
new life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诗经》中的贵和思想及与“仁学”的关系
- 4
-
-
作者
赵玉霞
-
机构
延边大学中文系
-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11期50-52,共3页
-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502)
-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
关键词
《诗经》
贵和思想
孔子
仁学
关系
-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guihe thought
Confucius
benevolent studies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孔子“克己复礼”的再认识
- 5
-
-
作者
朱正伦
-
机构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
文摘
长期以来 ,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 ,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 ;若从“西周封建论”出发 ,则可做出新的诠释 ,即“克己复礼”是符合春秋时期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思想 。
-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克己复礼
战国封建论
西周封建论
-
Keywords
Confucius
benevolence studies
Restrain oneself and restore rites
Feudalism of Warring Period
Feudalism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