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叶片形态三维建模与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红云 罗威 +1 位作者 何火娇 谢信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35,39,共4页
根据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应用Bezier曲线描述水稻叶片的边缘信息和一元二次曲线方程描述叶脉曲线,构建一种符合生物学规律的水稻叶片弯曲三维模型,并通过对叶片边缘点绕叶脉的旋转构建了叶片的扭曲模型,较真实地反应了自然条件下水... 根据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应用Bezier曲线描述水稻叶片的边缘信息和一元二次曲线方程描述叶脉曲线,构建一种符合生物学规律的水稻叶片弯曲三维模型,并通过对叶片边缘点绕叶脉的旋转构建了叶片的扭曲模型,较真实地反应了自然条件下水稻叶片的三维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BEZIER曲线 一元二次曲线 弯曲模型 扭曲模型
下载PDF
基于梁模型的蒙皮加筋结构纵横扭一体化建模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潘忠文 王小军 +1 位作者 马兴瑞 谷立祥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24,共8页
系统研究了蒙皮加筋结构的拉压、弯曲和扭转刚度以及桁条面积等效、惯性矩等效对此类结构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蒙皮加筋结构弯曲刚度采用面积等效的合理性,给出了扭转刚度采用面积等效需要乘以修正系数的原因.给出了在NASTRAN软件中可... 系统研究了蒙皮加筋结构的拉压、弯曲和扭转刚度以及桁条面积等效、惯性矩等效对此类结构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蒙皮加筋结构弯曲刚度采用面积等效的合理性,给出了扭转刚度采用面积等效需要乘以修正系数的原因.给出了在NASTRAN软件中可实现的蒙皮加筋结构拉压刚度、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一体化建模方法,并据此建立了捆绑火箭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捆绑火箭纵向与横向、纵向与扭转、横向与扭转模态耦合模态分析及相关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皮加筋 桁条 弯曲模型 扭转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的套管柔性针穿刺软组织弯曲建模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燕江 房玉康 +1 位作者 张永德 张瑞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套管柔性针作为柔性针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传统的柔性针相比,在针体路径矫正、穿刺灵活性以及斜尖转角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为深入研究套管柔性针穿刺机理,建立基于有限元的穿刺弯曲模型。分析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了... 套管柔性针作为柔性针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传统的柔性针相比,在针体路径矫正、穿刺灵活性以及斜尖转角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为深入研究套管柔性针穿刺机理,建立基于有限元的穿刺弯曲模型。分析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了精确的软组织模型;对套管柔性针穿刺软组织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力学模型;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套管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弯曲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实验得到穿刺力-时间曲线和针弯曲变形曲线,并与仿真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符合实验穿刺力的变化趋势,系统弯曲误差在2 mm以内,满足医学上的要求,验证了套管柔性针穿刺软组织的力学模型以及弯曲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路径规划及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柔性针 软组织建模 力学建模 弯曲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水稻叶片三维可视化建模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爱珍 杨红云 +1 位作者 何火娇 唐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0-1321,1423,共3页
根据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应用Hermite曲线描述的水稻叶片边缘信息和简单一元二次曲线描述的叶中脉空间曲线,构建了一种符合生物学规律的水稻叶片弯曲三维模型。并且通过对叶片边缘点绕叶中脉的旋转构建了叶片的扭曲模型,较真实地反... 根据水稻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应用Hermite曲线描述的水稻叶片边缘信息和简单一元二次曲线描述的叶中脉空间曲线,构建了一种符合生物学规律的水稻叶片弯曲三维模型。并且通过对叶片边缘点绕叶中脉的旋转构建了叶片的扭曲模型,较真实地反应了自然条件下水稻叶片的三维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ITE曲线 水稻叶片 弯曲模型 扭曲模型
下载PDF
带钢拉伸弯曲矫直机压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松 黄庆学 +3 位作者 周存龙 窦锋 陈玺 徐利璞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现有的拉伸弯曲矫直机压弯模型均较为粗糙,并由此导致了设备的结构参数不合理和产品精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建立拉伸弯曲矫直过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而且利用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拉... 现有的拉伸弯曲矫直机压弯模型均较为粗糙,并由此导致了设备的结构参数不合理和产品精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建立拉伸弯曲矫直过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而且利用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拉弯矫直机的压弯模型进行了完善。修正后的压弯模型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弯曲矫直机 压弯模型 ANSYS LS-DYNA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薄膜非线性撕裂三种弯曲模型的解答及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悦广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689,共13页
针对薄膜非线性撕裂的弯曲模型,引入了3种表征薄膜撕裂过程的双参数准则.这3种表征分别为:(1)界面断裂韧度和分离应力; (2)界面断裂韧度和薄膜的裂尖转角; (3)界面断裂韧度和薄膜在裂尖的临界Mises等效应变.从3种双参数准则入手,分析并... 针对薄膜非线性撕裂的弯曲模型,引入了3种表征薄膜撕裂过程的双参数准则.这3种表征分别为:(1)界面断裂韧度和分离应力; (2)界面断裂韧度和薄膜的裂尖转角; (3)界面断裂韧度和薄膜在裂尖的临界Mises等效应变.从3种双参数准则入手,分析并给出了针对上述各准则的薄膜非线性撕裂问题的解答.通过分析和比较,建立弯曲模型解答与严格平面应变弹塑性分析解答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双参数 界面断裂 韧度 非线性 临界 等效应变 弯曲模 平面应变 应力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手臂弯曲角度检测系统教学仿真设计
7
作者 王宁 张雷洪 +3 位作者 宋丹萍 郑俏 许亮 金涛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41-145,共5页
随着光纤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具备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等特点,在测量受伤患者手臂弯曲角度时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光纤传感技术也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动态角度测量中,有助于解决在医疗康复中角... 随着光纤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具备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等特点,在测量受伤患者手臂弯曲角度时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光纤传感技术也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动态角度测量中,有助于解决在医疗康复中角度测量设备体积大、测量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基于光纤传感技术设计了手臂弯曲角度检测教学仿真系统,使用TracePro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光纤弯曲模型,采用光纤弯曲代替手臂弯曲,对光纤在不同弯曲角度下光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仿真,得到总光通量随光纤弯曲角度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模型 光纤传感 TRACEPRO 角度测量
下载PDF
弯曲形圆柱介电驱动单元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霍怡洁 赵娟 刘松年 《微特电机》 2021年第3期21-25,共5页
针对圆柱介电驱动单元存在驱动力不足、驱动效率低、驱动电压高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制造了弯曲形圆柱介电驱动单元。根据介电弹性体材料特性,合理设计圆柱驱动单元结构,通过不同的电极涂覆方式实现圆柱驱动单元的弯曲运动。采用实验法通... 针对圆柱介电驱动单元存在驱动力不足、驱动效率低、驱动电压高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制造了弯曲形圆柱介电驱动单元。根据介电弹性体材料特性,合理设计圆柱驱动单元结构,通过不同的电极涂覆方式实现圆柱驱动单元的弯曲运动。采用实验法通过轴向位移、轴向力以及弯曲角度对驱动单元的变形性能进行表征,对比了卷绕圈数、弹簧参数以及预拉伸率对驱动单元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作驱动单元的优化参数,提高了驱动单元的驱动效率,基于优化参数进行了机械抓手的制作,实现了抓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 圆柱形驱动单元 弯曲模型 驱动机理 柔性材料
下载PDF
小麦茎秆典型弯曲形态模型致倒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水利 宋瑜龙 高峰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89-1794,共6页
旨在探讨茎秆不同弯曲形态对致倒力矩大小的影响,以期提高小麦综合抗倒性能。利用风洞提供风源,设计制作穗不同倾斜度模型和茎秆不同弯曲形状模型等,并测试分析模型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致倒力矩差异,结果表明:风速为13m/s,穗倾斜度每减少... 旨在探讨茎秆不同弯曲形态对致倒力矩大小的影响,以期提高小麦综合抗倒性能。利用风洞提供风源,设计制作穗不同倾斜度模型和茎秆不同弯曲形状模型等,并测试分析模型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致倒力矩差异,结果表明:风速为13m/s,穗倾斜度每减少15°风力矩差异显著,当穗倾斜度降至0°时,穗的风力矩最小,且不同穗长间的风力矩差异不显著。弯曲形态似x2/302+y2/602=1(x≤0,y≥0,茎秆长度0.78m)的上部茎秆弯曲模型,综合致倒力矩最小,且不同弯曲形状处理对不同风速的致倒力矩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该模型在风速为9m/s,茎秆相差5cm时,综合致倒力矩差异不显著,株高差异对致倒力矩的影响小于其他模型,综合评价为最佳抗倒模型。弯曲形态似x2+y2=502(x≤0,y≥0,茎秆长度0.78m)的圆弧茎秆弯曲型为次佳抗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 弯曲模型 致倒力
下载PDF
基于平均曲率的布料模拟弯曲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娜 丁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145,共5页
通过对布料特性及内部结构的研究与分析,针对布料的弯曲特性提出一种非线性弯曲近似模型。首先对实际布料的弯曲属性值进行测量,获得布料的弯曲属性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平均曲率的弯曲近似模型来表示弯曲力。其次,利用曲面的... 通过对布料特性及内部结构的研究与分析,针对布料的弯曲特性提出一种非线性弯曲近似模型。首先对实际布料的弯曲属性值进行测量,获得布料的弯曲属性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平均曲率的弯曲近似模型来表示弯曲力。其次,利用曲面的平均曲率与高斯曲率对布料的三角网格模型进行分区划分。最后,根据子区域平均曲率的变化对弯曲力进行更新。仿真实验中,在不影响布料模拟质量的前提下,与Volino弯曲模型相比在弯腰时关键帧的速度平均提高了2.7%,抬臂时关键帧的速度平均提高了4.1%。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弯曲力的计算兼顾了简单性和精确性,能充分表现衣服褶皱细节,生成的衣服褶皱较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料模拟 弯曲模型 平均曲率 曲面划分 三角网格
下载PDF
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力误差分析及补偿 被引量:24
11
作者 罗哉 刘晖 +1 位作者 田焜 李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9-1167,共9页
针对接触测量力对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AACMM)测量精度的影响展开研究。对测量力引起的长度测量误差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到测头与被测件的局部变形、测杆的弯曲变形是影响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头精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关节臂式坐标测... 针对接触测量力对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AACMM)测量精度的影响展开研究。对测量力引起的长度测量误差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到测头与被测件的局部变形、测杆的弯曲变形是影响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头精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头与被测件的局部变形、测杆的弯曲变形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测量力误差补偿。实验结果研究表明,测量力引起的误差对接触式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影响很大。通过本研究成果,可在很大程度上补偿测量力引起的误差:平均长度测量误差降低82%左右,最大误差降低约47μm,有效地提高了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 测量力 测杆弯曲变形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复杂巨型滑坡形成机制三维离散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文凯 何川 +1 位作者 石豫川 鲍立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2-1126,共5页
滑坡位于金沙江下游某拟建的大型水电站库区左岸,距坝址较近,总体积约为2560万m3,属特大型滑坡,其稳定与否将直接威胁到大坝安全和水库正常运营。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预测尚有困难。为此,结合野外详细勘查资料的分... 滑坡位于金沙江下游某拟建的大型水电站库区左岸,距坝址较近,总体积约为2560万m3,属特大型滑坡,其稳定与否将直接威胁到大坝安全和水库正常运营。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预测尚有困难。为此,结合野外详细勘查资料的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主要以滑移-弯曲型为主,局部可能存在滑移-拉裂或蠕滑-拉裂变形。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再现了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其滑移-弯曲型变形破坏机制,很好地解释了主滑带低于现今河床、主滑体南侧边界比较模糊等原因,从而为其发展演化趋势、稳定性和危害性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滑坡 形成机制 滑移-弯曲型 三维离散元 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PDF
弯辊对带钢板形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超 张国强 +2 位作者 赵德华 何天庆 商融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针对冷轧现场工艺设备条件,基于显式动力学弹塑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不同宽度的带钢冷轧弯辊力正弯模型,对带弯辊力的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给出比较可信的弯辊力值。
关键词 板形 正弯模型 弯辊力 显式动力学
下载PDF
双弯曲型单激励超声椭圆振动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华 张德远 季远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6,共3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提出了采用单激励的双弯曲型椭圆超声振动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参数变化对椭圆轨迹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弯曲振动换能器驱动的振动系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 双弯曲 单激励 超声 椭圆振动
下载PDF
整体-局部弯曲模型及其在简支组合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敏 蒋秀根 +3 位作者 孟石平 张凤杰 董蔚 许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3-240,共8页
为建立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考虑界面滑移的挠曲线计算模型,基于Bernoulli梁理论和剪力连接件线性剪力-滑移模型,从梁体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出发,建立了基于全微分的截面弯矩和剪力分配计算方法,提出了适用于组合梁变形... 为建立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考虑界面滑移的挠曲线计算模型,基于Bernoulli梁理论和剪力连接件线性剪力-滑移模型,从梁体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出发,建立了基于全微分的截面弯矩和剪力分配计算方法,提出了适用于组合梁变形分析的整体-局部弯曲模型,通过引入整体弯矩分配系数,建立了组合梁界面滑移及挠度控制方程。将整体-局部弯曲模型应用于简支组合梁变形分析,利用MAPLE软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对称集中荷载三种荷载工况下的简支组合梁界面滑移公式与挠曲线方程,与国内外已有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相对比,结果表明该文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 局部弯曲模型 组合梁 滑移 挠度 弯矩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不同边界条件下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忠铁 杜永峰 朱前坤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为了研究边界条件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刚度的影响,定义了四类边界条件,采用弯剪模型,用直接积分法推导了在压剪作用下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方程。通过算例分析支座顶面与底面的转动约束参数k0和kh以及竖向荷载p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刚度... 为了研究边界条件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刚度的影响,定义了四类边界条件,采用弯剪模型,用直接积分法推导了在压剪作用下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方程。通过算例分析支座顶面与底面的转动约束参数k0和kh以及竖向荷载p对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刚度的影响,对比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水平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边界条件对于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影响明显,在相同参数k0和kh以及竖向荷载p作用下,边界条件一(k0≈∞和kh≈∞)时水平刚度KR,I最大,边界条件四(k0和kh较小)时水平刚度KR,IV最小,当边界条件相同时随着参数k0和kh的增大,边界条件二、三、四下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增大且向边界条件一接近,随着竖向荷载p的增大各类水平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橡胶支座 边界条件 弯-剪模型 直接积分法 转动约束 水平刚度
原文传递
四辊滚弯模型的建立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涛 高金龙 +2 位作者 黄世军 南文明 张津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5-101,共7页
为提高型材变曲率滚弯成形精度,减少滚弯模型计算结果与型材滚弯尺寸之间的误差,以弹塑性变形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驱动辊与支撑辊之间的型材弹性弯曲模型、驱动辊与夹持辊之间的型材弹塑性弯曲模型以及驱动辊与弯曲辊之间的型材渐进... 为提高型材变曲率滚弯成形精度,减少滚弯模型计算结果与型材滚弯尺寸之间的误差,以弹塑性变形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驱动辊与支撑辊之间的型材弹性弯曲模型、驱动辊与夹持辊之间的型材弹塑性弯曲模型以及驱动辊与弯曲辊之间的型材渐进卸载回弹模型,对当前滚弯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曲率T型材和L型材的滚弯试验,分别将修正后的滚弯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基于几何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滚弯模型对T型材和L型材计算结果的平均准确度较基于几何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提高了18%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弯模型 弯矩曲率 四辊滚弯 铝合金型材
下载PDF
考虑中性层位置变化的微悬臂梁气体传感器静态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大雷 王飞 +2 位作者 王晓明 赵亮 赵学增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微悬臂梁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生化传感器.论文考虑吸附表面应力引起的中性层位置的变化,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微悬臂梁在单层分子吸附稳定后的静态弯曲模型,并以表面吸附有水蒸汽分子的微悬臂梁为例,研究了微悬臂梁曲率半径随其厚度、杨氏模量... 微悬臂梁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生化传感器.论文考虑吸附表面应力引起的中性层位置的变化,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微悬臂梁在单层分子吸附稳定后的静态弯曲模型,并以表面吸附有水蒸汽分子的微悬臂梁为例,研究了微悬臂梁曲率半径随其厚度、杨氏模量及吸附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以及中性层位置变化对微悬臂梁传感器性能预测的影响,结果发现:(1)微悬臂梁的曲率半径与其杨氏模量、厚度及吸附分子间距之间可以近似用一次、二次和八次函数关系表示;(2)中性层变化导致的曲率半径计算误差,随着微悬臂梁厚度、杨氏模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影响较小,而吸附分子间距会对该相对误差产生明显影响;(3)中性层位置变化会对微悬臂梁传感器灵敏度和表面应变预测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吸附 静态弯曲 中性层
原文传递
层间弯剪偏心结构精准模型快速建立方法及多维减震应用
19
作者 何浩祥 孙澔鼎 程扬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0-1601,共12页
传统层间剪切模型与建筑结构真实受力状态不符,不能精准反映实际多维偏心结构的动力响应,工程可行性较低。目前的弯剪型简化模型建立方法计算效率偏低且无法直接指导三维偏心结构的建模。针对上述不足,根据结构力学中柔度法的基本原理... 传统层间剪切模型与建筑结构真实受力状态不符,不能精准反映实际多维偏心结构的动力响应,工程可行性较低。目前的弯剪型简化模型建立方法计算效率偏低且无法直接指导三维偏心结构的建模。针对上述不足,根据结构力学中柔度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精准的快速建立层间弯剪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结构的偏心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三维弯剪偏心模型,并通过多维时程分析对比验证在双向及扭转地震波下该简化模型的动力响应相较于有限元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基于柔度法建立的三维弯剪偏心简化模型具有建模精度高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并可以准确反映真实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在考虑实际偏心后优化布置调谐阻尼器可充分发挥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柔度法 弯剪模型 动力分析 扭转 减震控制
下载PDF
切削木屑卷曲形态控制的物理探究
20
作者 张媛媛 王强 +1 位作者 童逊 王韬宇 《大学物理实验》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纵向切削可以形成三种形态的木屑,即发条状切屑、板状切屑和螺旋状切屑。文章结合形变的基本规律,采用梁弯曲模型分析了发条状切屑的形成机制;基于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运用切应力模型解释了螺旋状切屑形成的原因。研究内容源于生... 纵向切削可以形成三种形态的木屑,即发条状切屑、板状切屑和螺旋状切屑。文章结合形变的基本规律,采用梁弯曲模型分析了发条状切屑的形成机制;基于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运用切应力模型解释了螺旋状切屑形成的原因。研究内容源于生产生活中的真实物理问题,其研究方法有利于突破大学物理教学中“囿于书本,桎于课堂”的思维定式,可以为物理专业大学生科创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卷曲 梁弯曲模型 切应力模型 大学物理 大学生科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