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 |
李毓章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
|
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 |
王青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3
|
大学道德教育弱化及对策 |
叶锦义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4
|
试论阮元的官学双馨 |
阮锡安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1
|
|
5
|
生而为人的意蕴——儒家、佛教与基督教比较 |
陈科华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6
|
科学·文艺·革命——鲁迅“立人”观的逻辑发展 |
蔡洞峰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0 |
|
7
|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
汤云亚
|
《江苏教育研究》
|
2014 |
0 |
|
8
|
读史使人明智——试论学习教育史的价值 |
高谦民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9
|
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 |
蒋寅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6
|
|
10
|
“文如其人”研究述评 |
邓心强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09 |
6
|
|
11
|
追寻“现代士人精神”——“士以天下为己任”刍议 |
葛荃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2
|
“文如其人”综观 |
秦李
|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3
|
“文人相悖”论探因 |
方向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4
|
“为将之道”与“做人之本”——透析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素质教育内涵 |
陆华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3 |
1
|
|
15
|
王船山“学以成人”的伦理意蕴——以《论语训义》之“子路问成人”为中心 |
刘遥阳
王泽应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从芥川龙之介作品的登场人物看人性——以《杜子春》和《罗生门》为例 |
孙英
张军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7
|
唐君毅的“成人之道” |
邵明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8
|
从《关中诗》探讨潘岳“人文不一”问题 |
崔瑞萍
|
《晋中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9
|
君子三乐:孟子“教育”意蕴之体认 |
陈阳
|
《教育文化论坛》
|
2020 |
0 |
|
20
|
为人与为学:《论语》“学而第一”的人生哲学论析 |
王天桥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