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置阻尼器的现浇与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2 位作者 张超 邓雪松 赖伟山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研究安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的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试件抗震性能的差异,对这两种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两者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能力、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节点核心区钢筋应变和... 为研究安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的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试件抗震性能的差异,对这两种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两者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能力、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节点核心区钢筋应变和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改变了预制试件的受力模式,使其梁端塑性铰外移,减缓和控制了节点核心区裂缝开展,保护了节点;减震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塑性变形能力强,刚度和承载力退化曲线也较为平缓,提高节点抗震能力;预制试件抗震性能与现浇试件基本相同,实现了阻尼器改善预制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梁柱组合体 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 拟静力试验 消能减震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局部FRC增强的梁柱组合体破坏机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兴文 陆婷婷 +2 位作者 张正 邓明科 胡翱翔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在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了5个带有翼缘板的不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值的梁柱组合体,其中4个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增强,1个试件全部采用普通混凝土。通... 为研究在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了5个带有翼缘板的不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值的梁柱组合体,其中4个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增强,1个试件全部采用普通混凝土。通过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机理、变形和耗能性能以及承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相比,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梁柱组合体的峰值荷载提高了13%,极限层间侧移角增大了17%,总耗能提高了40%,抗损伤能力明显提高;考虑梁两侧各6倍板厚翼缘宽度内钢筋对梁端弯矩的影响,当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为1.2时,可基本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当比值为1.4时,可完全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组合体 纤维增强混凝土 强柱弱梁 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 翼缘宽度
原文传递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空间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与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春明 温志坡 +1 位作者 鞠彦忠 王德弘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154,共10页
为研究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对8根足尺的HRC空间梁柱组合体进行了多维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并筋根数和加载规则等。研究了空间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 为研究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对8根足尺的HRC空间梁柱组合体进行了多维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并筋根数和加载规则等。研究了空间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并基于试验建立了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空间梁柱组合体在空间荷载作用下均出现了节点剪切破坏;提高轴压比能够增大梁端的峰值荷载,但同时组合体的延性降低,耗能能力减弱,刚度退化加重;三种加载规则中,加载规则1(主梁端和直交梁端同步加载)下试件的破坏特征与地震作用下节点的破坏特征吻合最好,但其承载能力和延性也最差;相对于单筋布置方式,并筋布置方式的组合体延性显著降低。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和捏缩效应的三折线定点指向型恢复力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为实际工程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梁柱组合体 并筋 空间加载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原文传递
翼缘宽度对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增强的梁柱组合件破坏机制影响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婷婷 梁兴文 +2 位作者 胡翱翔 邓明科 张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64,共13页
为研究现浇板翼缘宽度和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材料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制作一组纵梁腹板两侧各6倍和8倍板厚翼缘宽度,且带有横交梁的梁柱组合件,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柱梁抗弯承载力比分别取1.2和1.4;对试件进行拟... 为研究现浇板翼缘宽度和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材料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制作一组纵梁腹板两侧各6倍和8倍板厚翼缘宽度,且带有横交梁的梁柱组合件,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柱梁抗弯承载力比分别取1.2和1.4;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其破坏机制和翼缘板内钢筋的应变分布,研究试件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试件原型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损伤部位范围内的梁、柱和板采用FRC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板对梁抗弯承载力影响的范围,易于实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考虑8倍板厚翼缘宽度的梁柱组合件更易于实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并且能显著降低其强度退化系数,提高其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组合件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 强柱弱梁 翼缘宽度 柱梁抗弯承载力比
下载PDF
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增强梁柱板组合件的力-位移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陆婷婷 梁兴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增强的梁柱板组合件的变形分解为节点变形、梁变形和柱变形引起的变形之和,通过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建立了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切变形模型;采用力学分析,建立了梁端与柱端的弯矩-曲率模型,由此建立了预期损伤部位采... 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增强的梁柱板组合件的变形分解为节点变形、梁变形和柱变形引起的变形之和,通过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建立了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切变形模型;采用力学分析,建立了梁端与柱端的弯矩-曲率模型,由此建立了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增强的梁柱板组合件的力-位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该文建立的力-位移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柱梁抗弯承载力比从1.1增大到1.6时,峰值荷载下总变形中节点变形的比率平均下降了37.4%,而梁变形比率平均增加了58.8%;相对于考虑6倍板厚翼缘宽度,考虑8倍板厚翼缘宽度更能有效控制节点变形,其峰值荷载下总变形中节点变形的比率平均下降了33.4%,而梁变形比率平均增加了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梁柱板组合件 力学模型 贝叶斯参数估计 变形
下载PDF
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作周 钱稼茹 +1 位作者 杨学斌 朱文焱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73,共5页
介绍了三个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在梁端往复加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梁贯通型连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强核芯弱构件”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提出了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设计建议。
关键词 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 梁贯通型连接 试验
下载PDF
碳纤维加固低配箍混凝土梁板柱节点的抗震试验 被引量:31
7
作者 陆洲导 谢莉萍 洪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简要介绍了五个用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低配箍梁板柱节点低周反复试验的情况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加固后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因此碳纤维加固混凝土... 简要介绍了五个用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低配箍梁板柱节点低周反复试验的情况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加固后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因此碳纤维加固混凝土节点技术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加固 梁板柱节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