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e^(23+)离子束轰击低温工况下的无氧铜表面解吸性能研究
1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2 位作者 罗成 柴振 谢文君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3+)离子束完成了无氧铜温度在4.2 K、20 K、77 K和300 K,以及束流能量为0.58 MeV/u、0.96 MeV/u和1.3 MeV/u的在束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轰击无氧铜表面时解吸出最多的分子为H_(2),其次分别为H2O、CO、CO_(2)、Ar和O_(2);当温度为4.2 K、束流能量为0.58 MeV/u时无氧铜解吸出H2的比例为87.74%。在同一能量下,随着无氧铜表面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呈增加趋势,能量为0.58 MeV/u时,4.2 K下无氧铜的解吸率仅为25 mol/ion,小于300 K时的600 mol/ion,表明温度越高其解吸产额越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无氧铜表面解吸率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减缓,解吸产额趋向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无氧铜 低温工况 解吸率 在束试验
下载PDF
BEPC Ⅱ国产500 MHz超导腔运行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米正辉 沙鹏 +10 位作者 孙毅 戴建枰 潘卫民 王光伟 王群要 李中泉 马强 林海英 黄彤明 王牧源 王洪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141,共5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BEPC Ⅱ),国产500 MHz超导腔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于2017年10月正式投入带束流运行。首先对此国产超导腔两次降温调试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监测和对比分析;其次研究了通过高功率老练的方法改善超导腔的品质因数,并实...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BEPC Ⅱ),国产500 MHz超导腔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于2017年10月正式投入带束流运行。首先对此国产超导腔两次降温调试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监测和对比分析;其次研究了通过高功率老练的方法改善超导腔的品质因数,并实时监测超导腔老练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最后对超导腔的带束流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BEPC Ⅱ国产500 MHz超导腔虽然放置了6年,但是状态良好,通过高功率老练能够降低超导腔的辐射剂量,改善其性能,完全满足束流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超导 储存环 束流实验 辐射剂量监测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pulse line ion accelerator in Lanzhou
3
作者 申晓康 曹树春 +7 位作者 张子民 景漪 冯玉成 王辉 赵红卫 赵全堂 刘铭 李中平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91-93,共3页
In order to put the Pulse Line Ion Accelerator (PLIA) concept to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 small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ual axial electric field is smaller than the theoretical ... In order to put the Pulse Line Ion Accelerator (PLIA) concept to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 small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ual axial electric field is smaller tha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so the accelerated ions will enter into the deceleration zone before leaving the helix,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improved parameters, the He+ with 24 keV is accelerated to 55 keV, and the proof-of-principle experiment is completed on this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IA ACCELERATOR beam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腔式束流位置探头初步束流实验与参数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宝鹏 冷用斌 张宁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针对下一代FEL装置束流位置精确测量的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制了5712MHz高Q腔式BPM测量系统样机。其中ADC分辨率及数据长度是影响系统位置分辨率的关键参数。为寻求参数的最优化,采用束流实验结合蒙特卡洛的方法对此问... 针对下一代FEL装置束流位置精确测量的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制了5712MHz高Q腔式BPM测量系统样机。其中ADC分辨率及数据长度是影响系统位置分辨率的关键参数。为寻求参数的最优化,采用束流实验结合蒙特卡洛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标定了探头位置因予,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分别对射频采样、中频采样数据采集处理方法中的数据长度、ADC的分辨率要求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射频采样方法由于现有超高速ADC分辨率的限制,难以实现亚微米量级的精确测量,更适合于样机的快速参数验证与评估;中频采样方法可充分发挥百MHz ADC高分辨率的优点,当ADC分辨率高于14位时,系统位置分辨率即可好于亚微米,是腔式BPM系统在线数据采集处理的最优选择。采用FFT方法对本样机信号进行处理,射频采样和中频采样的最优数据长度分别为8192点、256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式束流位置探头 束流实验 快速傅里叶变换 参数仿真
原文传递
国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云昭 易凯 +1 位作者 王建月 徐超 《强度与环境》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对结构的减振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与均质的各向同性材料有很大不同。利用瞬态冲击振动梁法得到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纤维铺层角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特性数据,并提取了模态频率...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对结构的减振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与均质的各向同性材料有很大不同。利用瞬态冲击振动梁法得到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纤维铺层角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特性数据,并提取了模态频率与模态损耗因子,研究了树脂基体材料和纤维铺层角对复合材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603基体的复合材料比605基体及606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态损耗因子;同样的基体,增大铺层角,结构柔度增大,损耗因子也增大;随着振动频率变化,在某一频率下,模态损耗因子出现了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振动梁实验 模态损耗因子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剪切模量的简支梁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卫红 钟善桐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着重介绍20根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简支架试验结果。论述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研究模型选取的依据;探讨了剪跨区内应力应变分布变化规律;分析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状态。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简支梁 剪切模量 试验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雪松 林逸洲 +1 位作者 马宏伟 聂振华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前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普遍存在数据量过大无法高效分析的缺点。为了改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灾难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通过简支梁振动试验,取得9个测点加速度数据训练CNN,测试网络识别准确率,分析CNN在... 目前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普遍存在数据量过大无法高效分析的缺点。为了改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灾难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通过简支梁振动试验,取得9个测点加速度数据训练CNN,测试网络识别准确率,分析CNN在桥梁损伤识别应用中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激励大小对CNN桥梁损伤识别影响,以及模拟真实环境在信号中添加噪声测试CNN性能。结果表明:CNN具有在噪声环境以及弱激励环境下良好的损伤识别性能。本文方法的阶段性试验成果能为桥梁监测系统数据灾难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损伤识别 简支梁试验 弱激励环境
下载PDF
水胶比及骨料粒径对大坝混凝土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王华丽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67-68,74,共3页
文中结合某大坝工程所用混凝土配合比,分别制作5组共20个混凝土试件进行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分析了混凝土断裂参数在不同水胶比、不同骨料粒径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坝混凝土失稳韧度随所掺加粗骨料粒径的提升而增加,同时其特征长... 文中结合某大坝工程所用混凝土配合比,分别制作5组共20个混凝土试件进行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分析了混凝土断裂参数在不同水胶比、不同骨料粒径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坝混凝土失稳韧度随所掺加粗骨料粒径的提升而增加,同时其特征长度、断裂能、起裂韧度等性能均表现出前期增长、后期降低的发展趋势;断裂能、失稳韧度和起裂韧度等参数随水胶比增加而降低,混凝土抵抗失稳破坏、开裂、裂缝生成及发展的能力随水胶比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弯曲梁实验 断裂参数 水胶比 粗骨料 骨料粒径
下载PDF
管径渐缩式静电透镜束流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尹毅 张红强 +8 位作者 彭雄刚 况鹏 张鹏 刘福雁 田丽霞 李润东 杨鑫 曹兴忠 王宝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电透镜是横向压缩带电粒子束的常用技术手段,在获得高空间分辨、高亮度等高品质聚焦电子束/离子束/正电子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低能、大束斑带电粒子束的聚焦过程,本文设计了基于管径渐缩式简单电极结构的电透镜聚焦方法,采用SIM... 电透镜是横向压缩带电粒子束的常用技术手段,在获得高空间分辨、高亮度等高品质聚焦电子束/离子束/正电子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低能、大束斑带电粒子束的聚焦过程,本文设计了基于管径渐缩式简单电极结构的电透镜聚焦方法,采用SIMION模拟结合电子束实验的方式对该电透镜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透镜聚焦效率及聚焦束斑等核心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合理布局透镜结构和优化电压配置,能够实现对初始大口径电子束的有效压缩,同时确保聚焦效率达到80%以上。本文提出的这种简单电极结构电透镜聚焦方法,具有显著的横向压缩优势,在反应堆正电子源等多束流聚焦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透镜 横向聚焦 SIMION仿真 电子束实验 束斑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粘接界面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
10
作者 杨弘凡 李达 +2 位作者 夏焕雄 刘检华 敖晓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9,共6页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 胶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工艺性好等优点,但脱胶破坏等界面失效形式的出现对胶接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内聚力模型可以有效表征粘接界面的损伤失效过程,其参数的准确获取对粘接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有限元模拟计算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双悬臂梁试件在拉伸断裂过程中的粘接区域位移场;其次,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建立双悬臂梁试件拉伸断裂的有限元模型,并仿真获得双悬臂梁试件粘接界面开裂过程的位移场信息;最后,采用人工鱼群优化算法迭代试算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参数,直至有限元仿真的位移场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的位移场之间的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 参数反演 人工鱼群算法 双悬臂梁试验
下载PDF
结合模态区间分析和IARR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圣恩 张宝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15,907,共7页
针对结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中经典区间算法容易发生扩张的问题,提出将模态区间分析和改进解析冗余度(improved analytical redundancy reduction,简称IARR)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将结构静力平衡方程用约束条件方程组表示,通过改进... 针对结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中经典区间算法容易发生扩张的问题,提出将模态区间分析和改进解析冗余度(improved analytical redundancy reduction,简称IARR)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将结构静力平衡方程用约束条件方程组表示,通过改进解析冗余度使得方程组仅包含平动变量;其次,把与假定损伤单元相关的方程集中在同一子集,代入区间变量将方程扩展成区间形式,通过模态区间运算判断各约束条件的满足情况来实现损伤定位;最后,采用静载作用下的试验钢梁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结合刚度参数、挠度参数和外荷载3种随机变量,建立各梁段约束条件方程。结果表明:考虑测试误差、参数不确定性时,能通过约束条件的不满足有效定位梁的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损伤识别 模态区间分析 改进解析冗余度 约束满足问题 钢梁试验
下载PDF
ICA在模态参数识别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宁 许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1,共4页
模态参数识别是故障诊断中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独立分量分析(ICA)技术将结构的自由振动响应信号分解为若干个解耦的单自由度信号,进而结合Hilbert变换识别模态参数。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ICA算法在不同工况下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行... 模态参数识别是故障诊断中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独立分量分析(ICA)技术将结构的自由振动响应信号分解为若干个解耦的单自由度信号,进而结合Hilbert变换识别模态参数。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ICA算法在不同工况下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行性,并将识别精度较高的二阶盲辨识(SOBI)方法应用于悬臂梁裂纹故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纹故障产生时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高阶固有频率降低的尤为明显,为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模态参数识别 SOBI 悬臂梁实验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时延对ITD法模态参数识别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宁 许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ITD(Ibrahim Time Domain)法利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通过3次不同延时的采样,建立特征方程,求解结构的模态参数。延时采样过程中,时延的取值与模态参数识别精度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对ITD法的时延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时延为采样间... ITD(Ibrahim Time Domain)法利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通过3次不同延时的采样,建立特征方程,求解结构的模态参数。延时采样过程中,时延的取值与模态参数识别精度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对ITD法的时延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时延为采样间隔的倍数应小于采样频率为系统最大固有频率的倍数的一半。利用数值仿真及悬臂梁实验验证了该理论,分析了噪声环境下时延变化对模态参数识别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时延能提高ITD法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降低噪声模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D法 时延 模态参数识别 悬臂梁实验 噪声模态
下载PDF
65nm双阱CMOS静态随机存储器多位翻转微束及宽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丽 汪栋 +6 位作者 刘夏杰 吕永红 李坤锋 蔡莉 史淑廷 惠宁 郭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6-1334,共9页
利用微束和宽束辐照装置分别对两款65nm双阱CMOS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进行重离子垂直辐照实验,将多位翻转(multiple-cell upset,MCU)类型、位置、事件数与器件结构布局相结合对单粒子翻转(single-event upset,SEU)的截面、MCU机理进行... 利用微束和宽束辐照装置分别对两款65nm双阱CMOS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进行重离子垂直辐照实验,将多位翻转(multiple-cell upset,MCU)类型、位置、事件数与器件结构布局相结合对单粒子翻转(single-event upset,SEU)的截面、MCU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微束束斑小且均匀性好,不存在离子入射外围电路的情况;NMOS晶体管引发的MCU与总SEU事件比值高达32%,NMOS晶体管间的电荷共享不可忽略;实验未测得PMOS晶体管引发的MCU,高密度阱接触能有效抑制PMOS晶体管间的电荷共享;减小晶体管漏极与N阱/P阱界面的间距能降低SRAM器件SEU发生概率;减小存储单元内同类晶体管漏极间距、增大存储单元间同类晶体管漏极间距,可减弱电荷共享,从而减小SRAM器件MCU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翻转 静态随机存储器 双阱 电荷共享 重离子 微束实验
下载PDF
十字梁实验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振凯 顾文锦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3年第11期45-47,共3页
应用在工程中的十字梁实验系统是一个高阶非线性系统 ,它可以作为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对象 ,为控制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实验平台。该文建立了十字梁实验系统数学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适应变结构控制器 ,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 ,仿... 应用在工程中的十字梁实验系统是一个高阶非线性系统 ,它可以作为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对象 ,为控制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实验平台。该文建立了十字梁实验系统数学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适应变结构控制器 ,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 ,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梁实验系统 超音速飞行器 设计 仿真 高阶非线性系统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铁路简支梁桥纵向连续加固模型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根会 刘世柱 +1 位作者 晋志毅 王石生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和原型梁比例为1∶5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纵向连续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对比和分析,简支梁模型经过纵向连续加固后可有效的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减小梁跨中截面挠度和端截面转角,降低梁... 对和原型梁比例为1∶5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纵向连续加固前、后的静载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对比和分析,简支梁模型经过纵向连续加固后可有效的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减小梁跨中截面挠度和端截面转角,降低梁跨中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和受拉区最外层受拉钢筋的最大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连续加固 钢筋混凝土 铁路 简支梁桥
下载PDF
生成对抗网络法高强度束流实验束流模拟重采样
17
作者 崔佳彬 于小亿 +2 位作者 张瑶 袁野 邢天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高强度束流实验的端到端的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束流数据.结果显示,本课题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复现高维变量及其关联关系,并且明显降低数据产生时间.目前GAN用于高强度前沿极高灵敏度实验,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模拟结... 提出了一种用于高强度束流实验的端到端的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束流数据.结果显示,本课题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复现高维变量及其关联关系,并且明显降低数据产生时间.目前GAN用于高强度前沿极高灵敏度实验,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模拟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GAN在粒子物理实验模拟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束流实验 MC模拟 事例产生 重采样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俄月球-全球等探测任务中的无线电科学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Alexander Sergeevich KOSOV Vladimir Michailovich GOTLIB +3 位作者 Vriiy Alexandrovich KOROGOD Uriiy Alexandrovich NEMLIHER Dmitriy Petrovich SKULACHEV 王明远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俄罗斯航天局正在规划和推进新的月球探测计划,包括月球资源和月球全球探测任务,它们搭载了3个无线电科学载荷:2个无线电信标机分别安装在2个着陆器上,1个Ka波段接收机安装在月球全球轨道器上.信标机发射频率为8.4GHz和32GHz.8.4GHz的... 俄罗斯航天局正在规划和推进新的月球探测计划,包括月球资源和月球全球探测任务,它们搭载了3个无线电科学载荷:2个无线电信标机分别安装在2个着陆器上,1个Ka波段接收机安装在月球全球轨道器上.信标机发射频率为8.4GHz和32GHz.8.4GHz的微波信号将被发回地球,利用地面VLBI监测网对信号进行测量,其结果可用于精密的天体力学观测及导航,还能用于月球天平动研究;32GHz信号将用于定轨和月球重力场研究.Ka波段信号天线轴指向着陆区天顶方向,信号由轨道器接收.本文基于对Ka波段信号多普勒频移的精确测量,通过研究着陆区附近重力场的微小变化(约3~5mGal精度),探讨月球重力场的不均匀性,其测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约为2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研究 无线电科学 相干应答器 同波束试验
下载PDF
喷锚加固补强的小梁试验与实桥加固
19
作者 王康 周秀岭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37-45,共9页
本文对喷射混凝土加固补强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0根原试验小梁采用底喷、侧喷技术加固补强,探讨了补强截面与原截面的粘结可靠性和共同工作能力,以及喷射后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幅度。并将试验研究结果用在双曲拱桥的实桥加固上。经过... 本文对喷射混凝土加固补强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0根原试验小梁采用底喷、侧喷技术加固补强,探讨了补强截面与原截面的粘结可靠性和共同工作能力,以及喷射后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幅度。并将试验研究结果用在双曲拱桥的实桥加固上。经过静载试验证明,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是可行的,技术上是可靠的,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 加固补强 桥梁 试验
下载PDF
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20
作者 薛伟辰 曾磊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CFRP板强度利用率不高、对梁正常使用性能改善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对CFRP板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充分利用CFRP板的强度,还能有效地改善加固梁的受力性能,进一步抑制梁的变形和裂缝... 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CFRP板强度利用率不高、对梁正常使用性能改善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对CFRP板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充分利用CFRP板的强度,还能有效地改善加固梁的受力性能,进一步抑制梁的变形和裂缝的开展。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预应力CFRP板锚具研究、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及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理论研究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与分析,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CFRP板 加固混凝土梁 锚具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设计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