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矩阵方法对福建省海湾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秋璐 许艳 +3 位作者 黄海燕 张健 王晓莉 杨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基于2005—2011年8月和2012—2015年5月、8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福建省海湾划分环境单元,通过时空矩阵方法对福建省海湾水质指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4个水质指标聚成两类成分... 基于2005—2011年8月和2012—2015年5月、8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福建省海湾划分环境单元,通过时空矩阵方法对福建省海湾水质指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4个水质指标聚成两类成分,磷酸盐和叶绿素a聚为一类主成分,硝酸盐和溶解氧聚为另一类主成分;(2)以主成分权重值为坐标,划分福建省海湾表层水体为6个环境单元,以此建立水质指标相对含量的时间序列组合矩阵,对福建省海湾水质指标变化分析;(3)水质指标时空矩阵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趋势,环境单元的指标变化模式具有同步性,指标含量变化的绝对值从叶绿素a到营养盐再到溶解氧呈轻微增长;(4)两类主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营养水平高低影响营养-浮游植物动态关系,当磷酸盐含量高于0.03 mg/L、硝酸盐含量高于0.25 mg/L,且营养盐时间周期变化显著时,叶绿素a时间周期变化与营养盐发生同步联动效应;(5)夏季福建省海湾水体生产力较低,大量陆源有机物输入、降解耗氧,表层溶解氧含量降低明显;(6)福建省海湾主要受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水体影响,富含高营养盐径流水团影响了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环境单元,而福建省南部海湾主要受台湾暖流及上升流影响,台湾暖流是东海海域磷酸盐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矩阵 环境单元 主成分分析 福建省海湾 水质指标 特征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兴化湾黑脸琵鹭的越冬及迁徙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杰锋 刘伯锋 +1 位作者 余希 鲁长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3,共7页
福建省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连续4个冬季的调查显示,在湾内的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为40~60只,其中2007年越冬种群的数量较前3个冬季显著增加。黑脸琵鹭主... 福建省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连续4个冬季的调查显示,在湾内的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为40~60只,其中2007年越冬种群的数量较前3个冬季显著增加。黑脸琵鹭主要栖息在农场面积约320hm2的养殖塘内,多集群。昼间栖息的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其次是维护行为,约10%;觅食等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养殖塘主要作黑脸琵鹭昼间的休息场所之用。兴化湾同时是黑脸琵鹭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07年秋季南迁的时间为11月3日至12月12日;2008春季北迁的时间为3月8日至4月20日。江镜华侨农场南迁停歇的种群数量约为136只,北迁的数量约为226只。春季北迁种群中具繁殖羽的个体比例最高时超过60%,表明种群中能够参与繁殖的个体数量较多。建议加强兴化湾滩涂及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科学管理,促进黑脸琵鹭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越冬 迁徙 兴化湾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三都湾渔业环境和养殖生物体总汞含量及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秀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969,共9页
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万hm2,年产量22.5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 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万hm2,年产量22.5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1个、养殖鱼类样品31个以及养殖贝类样品4个,用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总汞含量测定,对三都湾渔业环境汞污染现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三都湾海水总汞含量范围在0.015~0.046μg/L,计(0.027±0.009)μg/L;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在0.055~0.113mg/kg,计(0.074±0.013)mg/kg,养殖贝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04~0.011mg/kg,计(0.008±0.005)mg/kg,与福建沿岸近20年来的其他相关调查结果相接近。养殖鱼类总汞含量范围在0.012~0.084mg/kg,计(0.032±0.006)mg/kg。通过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三都湾鱼、贝类体总汞平均含量近30年来一直波动于鱼类汞含量的下限(0.05mg/kg)区间,与海水和沉积物汞的含量水平和变化趋势基本相对应;与美国、日本最近公布的鱼、贝类汞含量进行比较,三都湾牡蛎汞平均含量与日本的太平洋牡蛎和美国的牡蛎较接近,但三都湾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011mg/kg)比日本、美国的牡蛎汞含量的最大值(0.250mg/kg和0.130mg/kg)低得多;三都湾大黄鱼、汞平均含量(0.026mg/kg和0.036mg/kg)和最大含量(0.084mg/kg和0.053mg/kg)均比美国的大西洋石首鱼(0.072mg/kg和0.148mg/kg)低;三都湾的鲈鱼汞平均含量(0.056mg/kg)低于日本的鲈鱼(0.100mg/kg)和美国的红鲈(0.128mg/kg)。后二者汞含量最大值(0.510mg/kg和0.625mg/kg)分别是三都湾养殖鲈鱼(0.075mg/kg)的6至8倍。三都湾海水、沉积物、贝类总汞含量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养殖鱼、贝类符合国家、WHO及欧盟的水产品汞限量要求。以100g/(人d)的水产类摄食量估算,食用鱼、贝类汞摄入量分别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养殖生物 三都湾 福建省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胜伟 刘春雷 +5 位作者 李亚松 李静 郝奇琛 高婕 董岩 陆晨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1496,共16页
【研究目的】受重金属含量影响,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面临巨大生态风险,然而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通过采集泉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元素含量及粒度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程度... 【研究目的】受重金属含量影响,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面临巨大生态风险,然而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通过采集泉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元素含量及粒度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使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湾内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进一步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及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不同重金属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在晋江与洛阳江交汇处出现沉积物粒度低值区,易于重金属富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为Hg>As>Cd>Pb>Zn>Cu>Cr>Ni。湾内沉积物整体处于中度生态风险状态,Cd对生态风险贡献程度最高(37.90%),其次为Hg(29.38%)。Cr与Ni主要源于母岩风化,Cu与Zn、Pb受母岩风化影响及矿山冶炼的共同影响,Cd与As分别主要源自近岸污水排放与燃料燃烧,而Hg的来源较为复杂。研究区表层重金属主要来源依次为矿山冶炼、母岩风化、污水排放以及燃料燃烧,贡献率依次为33.95%,31.16%,22.26%与12.21%。【结论】陆域物质随地表径流的输送对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风险,未来需要特别加强对不同介质中Hg的归趋及环境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 生态风险 地质调查工程 泉州湾 福建
下载PDF
河口湿地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和资源环境问题——以福建三沙湾湾顶河口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桂兰 黄惠明 +1 位作者 左玉辉 李杨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填海造地 资源环境问题 福建三沙湾
下载PDF
福建海湾地区灾害地质特征与工程风险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承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福建省海湾地区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孕育着多种灾害地质因素,使港湾工程活动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通过对港湾工程及其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进行港湾工程地质灾害的风险控制,认为港湾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内容包括选址阶段风险的... 福建省海湾地区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孕育着多种灾害地质因素,使港湾工程活动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通过对港湾工程及其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进行港湾工程地质灾害的风险控制,认为港湾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内容包括选址阶段风险的回避、设计施工阶段风险的处理及运行阶段风险的监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应立足于评价灾害地质因素的致灾可能性以及工程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还应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前阶段评估中未发现或未予重视的重要地质情况,及时对工程方案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因素 地质灾害 港湾工程 风险控制 福建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西部晚全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林南 李超 +2 位作者 陈大桂 陈敏 翁婷婷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8-226,共9页
通过对泉州湾西部QZDSZK02孔的沉积孢粉及AMS14 C进行分析,对泉州地区晚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其中,共鉴定出60种孢粉类型,主要以木本植物花粉和蕨类孢子为主,含草本植物花粉。根据孢粉特征及测年结果,划分出了4个... 通过对泉州湾西部QZDSZK02孔的沉积孢粉及AMS14 C进行分析,对泉州地区晚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其中,共鉴定出60种孢粉类型,主要以木本植物花粉和蕨类孢子为主,含草本植物花粉。根据孢粉特征及测年结果,划分出了4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区植被演化和气候波动的4个阶段。探讨了孢粉来源,通过研究松属与温度的关系,得出泉州地区松属树种的兴衰与温度关系比较密切的结论。泉州湾晚全新世的海侵,可能是沉积物供给的减少或沿海地区构造的下降,不一定是海面上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环境 晚全新世 泉州湾 福建
原文传递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对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颜利 蒋金龙 巫建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60余年,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亟须对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因...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60余年,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亟须对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因此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调整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成为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剖析了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区的优化调整对策,包括:厘清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的关系;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与海水养殖之间的矛盾;优化自然保护区向陆一侧边界线;对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政策等。调整后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4.66km^(2),比原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1.17km^(2)。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7km^(2),一般控制区面积为17.66km^(2)。为编制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和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优化调整 海底古森林遗迹 深沪湾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牙城湾海水、沉积物的环境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蕴 蔡明刚 +2 位作者 黄东仁 耿安朝 陈于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于2005年10月首次调查了福建牙城湾海域水体及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海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04-P和DIN,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029~0.037mg/L和0.270~0.510mg/L,其它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各项指标基本达... 于2005年10月首次调查了福建牙城湾海域水体及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海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04-P和DIN,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029~0.037mg/L和0.270~0.510mg/L,其它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其中Hg、Ph、Cu和Cd等四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1×10^-6、39.7×10^-6、29.3×10^-6和0.118×10^-6,有机物和硫化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41×10^-6和207×10^-6。湾水水体已达到富营养状态,且N为限制因子。此外,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他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海水 沉积物 牙城湾 福建
下载PDF
福建南日水道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艳娜 王锦荣 +5 位作者 陈钦 李鑫 王永超 李靖 林建绥 刘红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75,共14页
福建南日水道是沟通兴化湾与台湾海峡能量和物质转换的重要航道,其海洋沉积物所包含的物源信息对探讨中国东部海域的水文特征及沉积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日水道及其邻近海域兴化湾的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与粒径参数、主微量元素... 福建南日水道是沟通兴化湾与台湾海峡能量和物质转换的重要航道,其海洋沉积物所包含的物源信息对探讨中国东部海域的水文特征及沉积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日水道及其邻近海域兴化湾的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与粒径参数、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日水道沉积物以砂质粉砂为主,但远岸海域浅部存在细粒黏土质粉砂,水动力条件总体中等,横向上,远岸相对近岸水动力条件减弱;兴化湾沉积物粒度随深度加深呈变粗趋势,水动力条件由浅至深也逐渐加强,但总体相对南日水道较弱。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微量元素进行的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日水道沉积物受粗碎屑组分(如石英、生物碎屑等)、细粒陆源碎屑矿物、水动力条件以及海洋化学沉积作用因素制约;兴化湾沉积物受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生物沉积作用因素制约。稀土元素配分图以及分异参数物源判别图显示南日水道与兴化湾沉积物的源区较为相似,主要受浙闽河流物质以及浙闽沿岸流携带的长江源物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地球化学 物源 南日水道 兴化湾 福建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地区古生物奇观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斯盾 陈润生 +1 位作者 石建基 梁诗经 《福建地质》 2006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沪湾的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是海平面升降与新构造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森林 古牡蛎礁 奇观 深沪湾 福建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福建三都澳近百年来重金属沉积记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博 王继龙 +7 位作者 同萌 武彬 刘晓强 牛淑杰 林沐东 张华 李茂田 于俊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9-1769,共11页
因重金属难以被生物降解,易形成毒害环境因子,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演变是工业化以来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揭示福建三都澳地区人类活动与重金属沉积的关系,对采集自三都澳海域的6根岩心柱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210Pb测年以... 因重金属难以被生物降解,易形成毒害环境因子,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演变是工业化以来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揭示福建三都澳地区人类活动与重金属沉积的关系,对采集自三都澳海域的6根岩心柱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210Pb测年以及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近百年来,三都澳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顶部比底部增加1.01~2.8倍,并表现出3个明显演变阶段:1900—1950年,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对稳定;1950—2000年,重金属含量开始缓慢增加;2000年以来,远岸区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这种变化趋势与人口、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三都澳近岸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总体大于远岸区,自2000年以来,近岸区和远岸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演变趋势呈现差异性,表现为近岸区重金属含量有所降低,远岸区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这种时空差异与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地区产业分布有密切关系。(3)重金属对三都澳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湾内渔业养殖强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应对近期以来湾内重金属含量的快速升高给予足够重视,提高保护和修复治理力度,避免海洋生态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海域沉积物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三都澳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八尺门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及评价
13
作者 蔡真珍 郑盛华 +4 位作者 林永青 杨妙峰 席英玉 姜双城 罗冬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8-35,共8页
研究2013年10月东山湾八尺门海域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等含量并基于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磷酸盐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体的氮磷比在10~14,富营养化指数、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法提示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TP、T... 研究2013年10月东山湾八尺门海域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等含量并基于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磷酸盐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体的氮磷比在10~14,富营养化指数、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法提示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TP、TN、TOC从八尺门海堤往东山湾方向逐渐降低,且三者具有同源性.沉积物C/N、C/P值、N/P值提示该海域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及藻类,P主要为外源输入.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63、有机指数平均值为0.120,沉积物呈轻度至中度污染,有机污染处于“尚清洁”等级.对比同海域不同年份,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氮、磷含量从1982年到2013年总体升高,有机碳则有所下降.对比同期福建其他海域,水体无机氮、磷酸盐及沉积物总氮、总磷、有机碳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水体 沉积物 氮磷比 东山湾 福建省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的港湾型潮滩沉积过程 以2008年“凤凰”台风对福建省罗源湾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6,共10页
通过对"凤凰"台风的现场观测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潮水淹没时间增长,增水达1.1 m;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内流速变化较复杂,而且盐沼内部流速大于盐沼边缘的;台风期间盐沼边缘潮周期平均悬沙含量是台风前2 d的7倍;... 通过对"凤凰"台风的现场观测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潮水淹没时间增长,增水达1.1 m;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内流速变化较复杂,而且盐沼内部流速大于盐沼边缘的;台风期间盐沼边缘潮周期平均悬沙含量是台风前2 d的7倍;台风期间十分之一波高最大为1.54 m。滩面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台风登陆期间整个光滩滩面都发生了侵蚀,盐沼内部有部分地区发生侵蚀,侵蚀深度为4.55.5 cm,盐沼边缘的侵蚀深度仅为0.7 cm,侵蚀原因主要是植被在风浪作用下从根部折断,从而带走了滩面的沉积物;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整个滩面均接受悬沙沉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滩面沉积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港湾型潮滩 沉积过程 互花米草盐沼 侵蚀 淤积 福建省罗源湾
下载PDF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桂芳 郑国富 +2 位作者 魏观渊 丁兰 戴天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4,共7页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 142.30 g/m2,底层网片6 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深水网箱养殖 福建围头海域
下载PDF
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划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钟硕良 阮金山 +5 位作者 席英玉 吴立峰 郑盛华 杨妙峰 余颖 陈宇锋 《福建水产》 2012年第4期268-277,共10页
根据2009年3、5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底质... 根据2009年3、5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底质质量评价指数(Ssj)和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划型。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底质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6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4级和2级,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2~6级,平均值为3级。总体上,贝类产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底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大肠杆菌、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无1类区,属自然本底区;2类区共1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88%,其中2a类区6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5%,属清洁区,2b类区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0%,属较清洁区,2c类区4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24%,属轻度污染区;3类区共2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12%,其中3a类区和3b类区各1个,均占贝类产区总数的6%,分别属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划型的结果与诏安湾贝类产区污染现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底质 养殖贝类 环境评价与划型 福建诏安湾
下载PDF
福建省罗源湾互花米草扩展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德力 沈永明 +1 位作者 杜永芬 王艳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为探讨外来引种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我国海湾的扩展过程,根据1989—2010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罗源湾互花米草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该区互花米草近20a的扩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前5a其沿着高潮... 为探讨外来引种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我国海湾的扩展过程,根据1989—2010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罗源湾互花米草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该区互花米草近20a的扩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前5a其沿着高潮带平行于海岸线呈带状扩展;之后5a在中潮带向湾内快速拓殖;后10a则扩展缓慢,种群内部的空隙地逐渐被米草覆盖。截至2010年,罗源湾互花米草的总面积约为741.13hm2。受潮滩环境分带性影响,罗源湾互花米草在高潮带平行于海岸线的扩展速度明显大于垂直于海岸线的扩展速度;在中潮带的快速扩展过程中互花米草倾向于先在潮沟两侧分布,这可能与归槽水和滩面摩阻作用有关,相比较,互花米草在浅洼地的扩展较滞后,该区域随着滩面的淤高过程逐渐被米草覆盖。在其整个扩展过程中,由于互花米草对潮流及悬浮颗粒的阻滞作用,使得其扩展前缘米草斑块和连续种群之间的光滩区成为悬浮颗粒及米草种子容易沉降的区域,互花米草易朝向该区域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扩展过程 罗源湾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晚更新世沉积、古环境和地壳形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起浩 叶秀薇 +2 位作者 华卫 万永芳 叶东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84,共19页
研究福建深沪湾多种相的晚更新世沉积,包括有冲洪积相的含砾砂黏土、湖相黏土、潮问带生物沉积相即大片的古牡蛎滩及滨海相河口潮滩砂黏土和风成老红砂等,研究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古环境及其可能反映的复杂的构造形变.沉积相特... 研究福建深沪湾多种相的晚更新世沉积,包括有冲洪积相的含砾砂黏土、湖相黏土、潮问带生物沉积相即大片的古牡蛎滩及滨海相河口潮滩砂黏土和风成老红砂等,研究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古环境及其可能反映的复杂的构造形变.沉积相特征表明,深沪湾地壳经历了距今约60000a以来早期的可能下沉(距今约28000a开始海浸)-距今约2500015000a的与水动型海平面上升速率大致相同的抬升(生成晚更新世古牡蛎滩)-距今约1500011000a的可能与古强地震相关的快速抬升(古牡蛎滩脱离海面形成古牡蛎滩台地,深沪湾地区生成多个陆地凹陷)-距今约11000-7000a的相对稳定(凹陷内生长古森林)-距今约7000a的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漏湖、古森林沉溺)-相对稳定-微弱抬升(又一次成陆)距今约2400a的又一次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海底古森林及潮问带古牡蛎滩遗迹)-相对稳定(海岸堤形成)的地壳形变及环境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深沪湾 晚更新世沉积 古环境 海陆变化 地壳升降形变
下载PDF
东山湾棘皮动物生态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小梅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1期84-88,共5页
本文根据1981年7月至1982年8月在福建东山湾进行周年综合调查所获样品及有关资料,分析报道湾内棘皮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关键词 棘皮动物 东山湾 生态学
下载PDF
罗源湾海岸盐沼悬沙粒度及沉降速率的观测和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关键词 海岸盐沼 互花米草 流速 悬沙含量 絮凝体 平均粒径 沉降速率 罗源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