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曰莹 赵桂范 +1 位作者 杨娜 王大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95,共6页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根据电动汽车设计参数建立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仿真模型.围绕电动汽车整车、开关磁阻驱动电机与蓄电池选择匹配问题,研究蓄电池单体容量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汽车循环行驶工...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根据电动汽车设计参数建立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仿真模型.围绕电动汽车整车、开关磁阻驱动电机与蓄电池选择匹配问题,研究蓄电池单体容量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汽车循环行驶工况,提出一种以提高蓄电池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参数优化匹配方案,通过引入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质量比系数对蓄电池单体容量及组容量进行优化选择.以同步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为目标,定义基于电动汽车循环工况的整车性能综合指标系数,对车辆传动系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下电动汽车整车及开关磁阻电机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蓄电池及整车传动系比的优化匹配方案能很好地满足ECE城市循环工况的行驶要求,对改善整车动力性能,提高电池效率,增大续驶里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系统 参数匹配 优化 电池效率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组放电效率模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万友 程勇 +1 位作者 王宏栋 李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以320V/100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试验台上对电池组容量效率、开路电压及电压性效率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采用二次多项式构建了电池组放电效率模型,描述放电效率与电流及电池荷电状态之间的关系... 以320V/100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试验台上对电池组容量效率、开路电压及电压性效率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采用二次多项式构建了电池组放电效率模型,描述放电效率与电流及电池荷电状态之间的关系.利用实车测试的电池组放电电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的放电效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8%,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磷酸铁锂 电池组 放电效率 开路电压
原文传递
废旧锂离子电池放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宋秀玲 戴书琪 +1 位作者 徐永胜 谢娅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4-597,共4页
构建以硫酸盐为电解液的单体电池放电体系,探究金属阳离子、电解液浓度、抗坏血酸浓度、温度、p H、放电时间等因素对单体电池放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 mol/L的Mn SO4作为电解液,温度为80℃、p H=2.78时,抗坏血酸的浓度2 g/L,放... 构建以硫酸盐为电解液的单体电池放电体系,探究金属阳离子、电解液浓度、抗坏血酸浓度、温度、p H、放电时间等因素对单体电池放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 mol/L的Mn SO4作为电解液,温度为80℃、p H=2.78时,抗坏血酸的浓度2 g/L,放电时间8 h左右时,消电电压降低到0.54 V,此时锂电池放电达到最佳,满足绿色高效的放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抗坏血酸 消电电压 放电效率
下载PDF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红林 孙逢春 张承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从理论上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不同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模型,提出了直流脉冲法快速测试电池在不同放电率和放电深度下的充放电效率。同时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分析了不同放... 从理论上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的不同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模型,提出了直流脉冲法快速测试电池在不同放电率和放电深度下的充放电效率。同时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分析了不同放电率和不同放电深度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直流脉冲法和其它测试方法相比,测试结果基本相同,但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缩短测试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充放电效率 测试分析 电动车辆
下载PDF
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策略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舒红 袁景敏 +1 位作者 胡明辉 高银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5-970,共6页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过程;基于蓄电池充电效率模型、蓄电池温升模型及发电机效率模型,分别以混合动力汽车瞬时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量最大和总制动能量回收量最大为优化目标,提出了瞬时再生制动优化控制策略和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过程;基于蓄电池充电效率模型、蓄电池温升模型及发电机效率模型,分别以混合动力汽车瞬时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量最大和总制动能量回收量最大为优化目标,提出了瞬时再生制动优化控制策略和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了蓄电池温度对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计算了汽车在不同坡度和坡长的路况上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结果表明:全局优化控制策略优于瞬时优化控制策略,且坡度愈大或坡长愈长时,采用全局优化控制策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效果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再生制动 控制策略 蓄电池效率 蓄电池温度
下载PDF
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升力特性综合测评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臧英 何新刚 +4 位作者 周志艳 明锐 臧禹 罗锡文 兰玉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69-77,共9页
升力特性是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性能测试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实现对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升力特性的性能检测,针对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评价过程中存在无统一的评价指标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半系留式电动多旋翼... 升力特性是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性能测试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实现对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升力特性的性能检测,针对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评价过程中存在无统一的评价指标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半系留式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升力特性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包括性能检测平台、升力特性测试方法及指标、升力特性的评价方法。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对3种不同机型(分别为四旋翼机型Ⅰ、六旋翼机型Ⅱ、八旋翼机型Ⅲ)进行了升力特性指标的性能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机型在功率载荷、重量效率、热效比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功率载荷最好的机型Ⅲ比最差的机型Ⅰ大7.6 m N/W,重量效率最好的机型Ⅰ比最差的机型Ⅱ大0.33,热效比最好的机型Ⅲ比最差的机型Ⅱ大10.5 N/℃,反映出3种机型在设计过程中整个动力系统效率、机型整体结构和材料选择上的差异,从而在整机作业性能上表现出差异。在上述指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动力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运用功率载荷、重量效率和热效比进行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升力特性综合评价的评分方法,对上述3种机型进行综合评分的结果为:机型Ⅲ>机型Ⅰ>机型Ⅱ,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能有效对不同类型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升力特性进行综合评判。该文所给出的测试与评价方法,不仅能用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性能的评测,还能为机型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模型 农业机械 电池动力 升力特性 功率载荷 重量效率 热效比
下载PDF
Scalable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silicon microparticles for highly cycl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2
7
作者 Jiangyan Wang William Huang +7 位作者 Yong Seok Kim You Kyeong Jeong Sang Cheol Kim Jeffrey Heo Hiang Kwee Lee Bofei Liu Jaehou Nah Yi Cu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558-1563,共6页
Nanoporous silicon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ycling stability and high tap density compared to other nanostructured anode materials.However,the high cost of synth... Nanoporous silicon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ycling stability and high tap density compared to other nanostructured anode materials.However,the high cost of synthesis and low yield of nanoporous silicon limit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Here,we develop a scalable,low-cost top-down process of controlled oxidation of Mg2Si in the air,followed by HCl removal of MgO to generate nanoporous silicon without the use of HF.By controlling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the oxygen content,grain size and yield of the porous silicon are simultaneously optimized from commercial standpoints.In situ 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e reaction mechanism;the Mg2Si microparticle reacts with O2 to form MgO and Si,while preventing SiO2 formation.Owing to the low oxygen content and microscale secondary structure,the nanoporous silicon delivers a higher initial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compared to commercial Si nanoparticles(3,033 mAh/g vs.2,418 mAh/g,84.3%vs.73.1%).Synthesis is highly scalable,and a yield of 90.4%is achieved for the porous Si nanostructure with the capability to make an excess of 10 g per batch.Our synthetic nanoporous silicon is promising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next generation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anode nanoporous microparticle yield lithium-ion battery Coulombic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二次调频的高效性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欣然 黎淑娟 +3 位作者 黄际元 刘卫健 胡宽鹄 杨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08-2615,共8页
为给电网调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面向二次调频的储能电池相对于传统调频机组的高效性。阐述储能电池参与二次调频的模式,即接受区域控制误差(ACE)或区域控制需求(ARR)信号两种模式;设计调频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该指标相等... 为给电网调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面向二次调频的储能电池相对于传统调频机组的高效性。阐述储能电池参与二次调频的模式,即接受区域控制误差(ACE)或区域控制需求(ARR)信号两种模式;设计调频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该指标相等时储能电池与传统调频机组的容量之比定义为储能电池的高效倍数;基于含储能电池的区域电网调频动态模型,分别在阶跃扰动和连续扰动工况下仿真分析两种参与模式下的储能电池相比传统调频电源的高效程度。结果表明在阶跃扰动下,两种参与模式下的储能电池高效倍数相当,为10~25倍;在连续扰动下,基于ACE信号参与模式时储能电池高效倍数为6~8倍,而ARR模式时的储能电池高效倍数为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二次调频 参与模式 高效性
下载PDF
Metal/nanocarbon layer current collectors enhanced energy efficiency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9
9
作者 Jia-Qi Huang Pei-Yan Zhai +2 位作者 Hong-Jie Peng Wan-Cheng Zhu Qiang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8期1267-1274,共8页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with intrinsic merits in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ar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as the next-generation power sources. The strategy to achieve a high utilization of active ma...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with intrinsic merits in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are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as the next-generation power sources. The strategy to achieve a high utiliz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 is strongly request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ith less energy loss during repeated cycling. In this contribution, a metal/nanocarbon layer current collector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redox reactions of polysulfides in a working Li-S cell. Such a concept is demon- strated by coating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hybrids (GNHs) on routine aluminum (AI) foil current collectors. The interracial conductivity and adhesion between the current collector and active material a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uch novel cell configuration with metal/nanocarbon layer current collectors affords abundant Li ions for rapid redox reactions with small overpotential. Consequently, the Li-S cells with nanostructured current collectors exhibit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113 mAh g-1 at 0.5 C, which is -300 mAh g-1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a GNH coating layer. The capacity retention is 73% for cells with GNH after 300 cycles. A reduced voltage hysteresis and 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of ca. 90% are therefore achieved. Moreover, the AI/GNH layer current collectors are easily implanted into current cell assembly proces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based on complex multi-electron redox reactions (e.g., Li-S batteries, Li-O2 batteries, fuel cells, and flow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y Nanostructured current collectors Polysulfides Energy efficiency Pouch cell
原文传递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Mg-Al-Pb-La anode for Mg-air battery 被引量:8
10
作者 Yan FENG Ge LEI +2 位作者 Yu-qing HE Ri-chu WANG Xiao-feng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275-2287,共13页
b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Mg-Al-Pb-La anode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and compared withthat of Mg-Al-Pb allo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g-Al-Pb-La anode provides enhanced corrosion resi... b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Mg-Al-Pb-La anode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and compared withthat of Mg-Al-Pb allo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g-Al-Pb-La anode provides 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t open circlepotential, and exhibits better discharge activity than the Mg-Al-Pb alloy.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g-Al-Pb-La anode ishigh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Mg-Al-Zn (AZ) and Mg-Al-Mn (AM) alloys. A single Mg-air battery with Mg-Al-Pb-La alloy asthe anode and air as the cathode has an average discharge potential of 1.295 V and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370 mA·h/g duringdischarge at 10 mA/cm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atteries using Mg-Li anodes. The enhancement in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the Mg-Al-Pb-La anode is caused by its modified microstructure, which reduces the self-corrosion and accelerates the spalling ofoxidation products during battery discharge. Furthermore, the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Mg-Al-Pb-La anode during the dischargeprocess wa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ir battery Mg-Al-Pb-La alloy corrosion resistance discharge activit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一种模块化的高性能蓄电池均衡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红锐 李海瑞 +1 位作者 韦向阳 钱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574-4585,共12页
目前蓄电池均衡器在均衡速度、均衡效率、可扩展性等性能上的表现参差不齐,往往顾此失彼。该文在兼顾高的均衡效率、快的均衡速度的同时实现均衡器的模块化,提出一种模块化的高性能蓄电池均衡器。均衡器采用分层并行均衡模式,由于每层... 目前蓄电池均衡器在均衡速度、均衡效率、可扩展性等性能上的表现参差不齐,往往顾此失彼。该文在兼顾高的均衡效率、快的均衡速度的同时实现均衡器的模块化,提出一种模块化的高性能蓄电池均衡器。均衡器采用分层并行均衡模式,由于每层均衡控制中并行均衡目标的数量最大,因此均衡速度快,且不受串联单体电池数量的影响。均衡器采用最短的能量路径,即能量路径中功率开关的数量最少,均衡效率高,另外,第一层采用带死区的互补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均衡效率进一步提升。均衡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均衡模块,所需功率开关器件的额定电压低,且均衡器硬件及参数与蓄电池系统电压等级无关,因此当串联蓄电池数量增加时,只需增加相应的均衡器模块的数量,而均衡器硬件及参数一经确定将保持不变。模块化设计使均衡器易于扩展、应用范围广。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均衡器在均衡速度、均衡效率和模块化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均衡器性能 均衡速度 均衡效率 模块化
下载PDF
AZ31作为镁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永刚 张娅 +1 位作者 胡少峰 陈秋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1-1054,共4页
针对镁合金作为镁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着自腐蚀速率大、负极利用率低、电压滞后等问题,采用恒温浸泡、极化曲线、恒电流放电等手段对AZ31(挤压态)镁合金和纯镁(铸态)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了AZ31和纯镁在浓度为1.0 mol/L,1.5 mol/L,2.... 针对镁合金作为镁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着自腐蚀速率大、负极利用率低、电压滞后等问题,采用恒温浸泡、极化曲线、恒电流放电等手段对AZ31(挤压态)镁合金和纯镁(铸态)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了AZ31和纯镁在浓度为1.0 mol/L,1.5 mol/L,2.0 mol/L的MgSO_4,Mg(ClO_4)_2,MgCl_2和Mg(NO_3)_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具体分析了AZ31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Z31在MgCl_2溶液中的自腐蚀速率较高且生成较厚的腐蚀产物膜,严重降低了电极的利用率,在MgSO_4溶液中则常常发生点蚀,不适宜用作镁电池负极材料,而在Mg(ClO_4)_2和Mg(NO_3)_2溶液中具有相对较好的耐蚀性能和放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电池 开路电位 腐蚀速率 放电效率
下载PDF
泵损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严敢 吕玉祥 +2 位作者 马维青 赵晓龙 李泽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47-2649,共3页
建立了一个包括泵功率损耗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模型,通过对全钒液流电池在不同管径和流速下的电池效率进行分析,得出全钒液流电池泵损的规律。运用仿真软件Fluent模拟仿真半电池在不同流速下的电解液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液压回路结构和... 建立了一个包括泵功率损耗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模型,通过对全钒液流电池在不同管径和流速下的电池效率进行分析,得出全钒液流电池泵损的规律。运用仿真软件Fluent模拟仿真半电池在不同流速下的电解液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液压回路结构和电解液流速是造成泵损的主要因素,在该电池配置下电解液流量为86 cm3/s的时候可以获得最大电池效率,因此,优化钒电池结构和控制电解液流速,对于提高全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和改善电池稳定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泵损耗 流量 电池效率
下载PDF
磺化聚酰亚胺酸碱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斌 刘帅 +1 位作者 王丽华 韩旭彤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8-426,共9页
采用高温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三元共聚磺化聚酰亚胺(SPI),通过控制磺化二胺与非磺化二胺的摩尔比来调节磺化度.选取碱性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SPI按质量比1∶9进行共混,制成SPI/PVP酸碱复合膜.对复合膜的吸水率、离子... 采用高温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三元共聚磺化聚酰亚胺(SPI),通过控制磺化二胺与非磺化二胺的摩尔比来调节磺化度.选取碱性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SPI按质量比1∶9进行共混,制成SPI/PVP酸碱复合膜.对复合膜的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钒离子渗透率以及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磺化度的升高,复合膜的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质子电导率升高以及钒离子渗透率升高.复合膜的隔膜选择性比Nafion117的选择性好,其中SPI/PVP-3的选择性是Nafion117的10倍.电池性能测试表明,随磺化度的升高,复合膜能量效率升高.其中SPI/PVP-3膜较Nafion117膜具有较高的库伦效率和能量效率,通过循环测试SPI/PVP-3膜性能稳定,充放电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酰亚胺 酸碱复合膜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钒离子渗透率 电池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液氮灭火的锂电池用消防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鑫 张科杰 +5 位作者 王海军 蔡伟 杜涛 张爱芳 王伟 余高峰 《供用电》 2021年第8期32-39,共8页
锂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储能电站起火或爆炸时有发生,其消防安全研究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介绍了现阶段应用于锂电池消防的技术,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同时研究了锂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的原因和基本原理,并针对锂电... 锂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储能电站起火或爆炸时有发生,其消防安全研究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介绍了现阶段应用于锂电池消防的技术,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同时研究了锂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的原因和基本原理,并针对锂电池储能消防的特殊性设计了高效的液氮消防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液氮消防系统的灭火试验箱,通过实验验证了液氮消防在锂电池过充燃烧条件下的灭火效果,证明了其用于锂电池储能灭火的安全性、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消防 液氮 灭火 高效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特性的研究——一项有意义的创新研究实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诗晨 刘灿 徐铁钢 《物理与工程》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利用成为人们努力挖掘和研究的课题,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日臻成熟,市场上涌现出很多品种的太阳能电池,笔者在实验室运用实验技术手段对当前市场存在的几种太阳能硅晶电池进... 目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利用成为人们努力挖掘和研究的课题,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日臻成熟,市场上涌现出很多品种的太阳能电池,笔者在实验室运用实验技术手段对当前市场存在的几种太阳能硅晶电池进行测量,对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理性的结果,供大家采纳使用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效应 太阳能电池 填充因子 转换效率
下载PDF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彦京 白冲 王素娥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电池相当于一个转移能量的携带体,那么它的充放电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设计一款以DSP为控制芯片的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系统,主要通过控制不同的充放电方式,计算出电池充电消耗的电能和放电放出的电能,从而计算出充放电效率.并且用铅... 电池相当于一个转移能量的携带体,那么它的充放电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设计一款以DSP为控制芯片的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系统,主要通过控制不同的充放电方式,计算出电池充电消耗的电能和放电放出的电能,从而计算出充放电效率.并且用铅酸电池进行了实验,得出铅酸电池在先恒流后恒压充电,恒流放电的方式下,充放电效率在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充放电 效率测试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均衡策略研究
18
作者 齐火箭 张新瑞 +2 位作者 王嘉宏 徐海宾 张捷靖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为了有效减小串联锂离子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一致性,提出一种使用Cuk均衡器结合双层选择开关的新型均衡拓扑,该拓扑能够快速地实现任意单体间的能量传递,提高均衡速度。根据开路电压OCV(open circuit voltage)-荷电状态SOC(state-of-... 为了有效减小串联锂离子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一致性,提出一种使用Cuk均衡器结合双层选择开关的新型均衡拓扑,该拓扑能够快速地实现任意单体间的能量传递,提高均衡速度。根据开路电压OCV(open circuit voltage)-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曲线的特性,采取分段式均衡,将电压和SOC作为均衡变量,并设计模糊逻辑控制FLC(fuzzy logic control)算法动态调节均衡电流,以减少均衡时间和能量损耗。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模型搭建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传递拓扑比传统Cuk电路在相邻单体间能量传递的拓扑要节省22.17%的均衡时间。此外,与均值差分算法相比,使用FLC算法在静置和充放电条件下,提高了30%以上的时间效率和约11%的能量效率。验证了该均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控制 电池均衡 Cuk电路 荷电状态 均衡效率 能量损耗
下载PDF
大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效率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亮 禹争光 +1 位作者 张红亮 曹海 《东方汽轮机》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20 kW等级钒电池系统压损模型,发现钒电池系统压损主要取决于电堆的碳毡孔隙率、管道直径、电解液流量;通过对自制的20 kW等级钒电池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考察电解液流量... 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20 kW等级钒电池系统压损模型,发现钒电池系统压损主要取决于电堆的碳毡孔隙率、管道直径、电解液流量;通过对自制的20 kW等级钒电池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考察电解液流量对电堆性能影响,流量从30 L/min增加到50 L/min,钒电池能量效率从79.6%增长到82.4%,电解液输出能量从2300 Wh提升到4080 Wh,容量提高了77.4%,钒电池系统效率与泵功耗存在最佳效率点,当电解液流量为50 L/min时,钒电池系统效率达到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液流电池 压损模型 流量 系统效率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热泵联合储能发电系统设计及分析
20
作者 章颢缤 周宇 +2 位作者 刘琰 宓霄凌 徐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的电力供需不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和高温热泵的联合循环储能发电系统,该系统是卡诺电池形式的一种创新探索。通过熔盐储热装置和水储冷装置实现能量交换,有效联合...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的电力供需不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和高温热泵的联合循环储能发电系统,该系统是卡诺电池形式的一种创新探索。通过熔盐储热装置和水储冷装置实现能量交换,有效联合了热泵循环加热过程和S-CO_(2)循环发电过程,获得了较高的储能发电系统往返效率。模拟计算了联合循环的典型工况参数和热力性能,分析了S-CO_(2)循环中主要参数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膨胀机入口温度有助于提高整体循环效率,系统最优往返效率可达62.8%,同时储热熔盐需求量减少;提高主压缩机入口气体参数可使系统效率达到极限值,超过该值后整体循环效率不再提高;主再压缩机分流比为0.35时系统效率达到最优;确定了S-CO_(2)循环系统最佳运行工况,比同工况下简单布雷顿系统往返效率高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高温热泵 卡诺电池 热力性能 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