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体回波信号仿真的激光雷达水深探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震 马毅 +2 位作者 张靖宇 梁建 张杰 《海洋技术学报》 2015年第6期13-18,共6页
Wa-LiD模型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发展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模型,该模型用物理参数仿真了LiDAR激光从水表面穿透水体到水底再返回传感器所形成的波形,水体光学量的表达是该模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体三要素的吸收和散射,然而涉及到这部分... Wa-LiD模型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发展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模型,该模型用物理参数仿真了LiDAR激光从水表面穿透水体到水底再返回传感器所形成的波形,水体光学量的表达是该模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体三要素的吸收和散射,然而涉及到这部分的表达式和参数并未公开。文中借鉴前人在水体吸收、散射光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仿真模型,提出了基于仿真模型的激光雷达水深探测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水深反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深激光雷达探测模型在1~15 m水深段内平均绝对误差15.6 cm、平均相对误差4.58%,在HawkEye系统标称的测深精度范围内;并表现出在大于8 m深水段平均绝对误差普遍大于浅水区域;随水深增大,平均相对误差有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回波信号 仿真模型 探测模型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浅海水深提取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邸凯昌 丁谦 +1 位作者 陈薇 曹文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9年第3期59-64,共6页
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 T M 图像提取浅海水深的模型和方法以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在传统的多波段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分组平均预处理、潮汐改正、分段线性回归和数据归一化等技术,使改进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 T M 图像提取浅海水深的模型和方法以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在传统的多波段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分组平均预处理、潮汐改正、分段线性回归和数据归一化等技术,使改进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并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适用于大的海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遥感影像海图制作的技术和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深模型 影像海图 海图 南沙群岛海域
下载PDF
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和平 李倩倩 +2 位作者 鲍李峰 吴自银 武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55-1567,共13页
精细的海底地形模型在海底板块构造运动、水下载体航行保障、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海底地形探测技术和模型构建的发展,讨论当前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今后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 精细的海底地形模型在海底板块构造运动、水下载体航行保障、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海底地形探测技术和模型构建的发展,讨论当前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今后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发展趋势,认为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海洋重力场反演仍是未来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主要技术手段,并且新体制测高卫星如双星跟飞测高和SWOT(surface water ocean topography)二维海面高测量任务将为进一步提升海洋重力场以及海底地形模型精度提供数据源,结合地形复杂度优化海底地形反演理论方法有望带来理论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海底地形精细建模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卫星测高 重力场反演 多波束测深 双星跟飞测高 全球水深模型
原文传递
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近海数字水深模型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义兰 唐秋华 +1 位作者 刘晓瑜 王燕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1-469,共9页
针对近海多源水深数据来源复杂,密度不均匀的特点,提出了构建近海数字水深模型的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建立多分辨率的数字水深模型,然后采用叠加融合多分辨率网格的方法建立最终的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以渤海海区的部分多波... 针对近海多源水深数据来源复杂,密度不均匀的特点,提出了构建近海数字水深模型的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建立多分辨率的数字水深模型,然后采用叠加融合多分辨率网格的方法建立最终的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以渤海海区的部分多波束、单波束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克里金法、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和狄洛尼三角网法三种插值方法,结合模型融合建立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评价了3种插值方法建立数字水深模型的精度,分析了影响数字水深模型建立的因素,并给出了多源数据构建数字水深模型的插值方法选取的合理化建议,以最大程度保证数字水深模型的精度,对我国目前近海的数字水深模型的建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水深数据 数字水深模型 插值方法 融合 精度
下载PDF
多光谱水深反演模型推广至无实测数据海域的可行性探讨——以北岛和甘泉岛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露露 常伟纲 +1 位作者 高磊 朱金山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为了探究水质相同或相近前提下将多光谱水深反演模型推广至无实测数据海域的可行性,利用WorldView-2影像、GeoEye-1影像及相应实测水深数据于南海北岛海域、甘泉岛海域开展研究,在北岛海域提取3组样本数据,在甘泉岛海域提取1组样本数据... 为了探究水质相同或相近前提下将多光谱水深反演模型推广至无实测数据海域的可行性,利用WorldView-2影像、GeoEye-1影像及相应实测水深数据于南海北岛海域、甘泉岛海域开展研究,在北岛海域提取3组样本数据,在甘泉岛海域提取1组样本数据。其中,利用北岛A组样本构建Stumpf比值模型、Lyzenga对数线性模型、比值统计模型,利用北岛B组、C组样本验证水深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显示:各模型在海底类型相似的B组海域的验证精度较高,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值依次仅约为0.9、1.1、0.9 m;在海底差异较大的C组区域,反演精度明显变差,r值低于0.7,RMSE、MAE值分别增加至2.2 m、1.6 m以上。此外,还将北岛A组样本的Stumpf比值模型推广至海底类型相似的甘泉岛海域,反演精度介于B组、C组精度之间,验证样本的r、RMSE、MAE值依次为0.821、1.961 m、1.420 m。研究结果表明:水质相同或相近前提下,海底类型极大地影响水深模型的反演精度;在海底类型相同或相似的海域,水深反演模型的推广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反演 多光谱遥感 Stumpf模型 Lyzenga模型 水深模型应用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泽 高金耀 +1 位作者 杨春国 沈中延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9,共10页
数字水深模型是描绘海底地形地貌的水深地形图,在罗斯海陆架上,冰盖的进退形成形态大小各异的海底冰川地貌,而对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研究需要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的支持。采用36个国际公开航次采集到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以及GEBCO_2014网... 数字水深模型是描绘海底地形地貌的水深地形图,在罗斯海陆架上,冰盖的进退形成形态大小各异的海底冰川地貌,而对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研究需要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的支持。采用36个国际公开航次采集到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以及GEBCO_2014网格水深数据,融合、编绘成50 m网格间距的高分辨率罗斯海数字水深模型。由于采用的多波束水深数据来源于不同调查船只、不同多波束声呐系统及不同航次,这给多波束水深数据的精度评估、融合等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采用通用绘图工具(GMT)对多波束中央波束水深数据的交点误差做统计分析,再利用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同航次水深数据做出精度评估,最后利用"移除-恢复"法对两种来源及精度不同的水深数据做最后的融合。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与国际南大洋水深地形图(IBCSO)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地凸显海底微地形地貌特征,尤其是冰川进退过程中产生的地貌特征,可满足罗斯海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工作及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多波束水深 精度评估 数字水深模型 冰川地貌
下载PDF
基于全球海域多波束测深数据构建DBM与Web服务
7
作者 刘杰 张旗 王荻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解决全球海域多波束测深数据查询使用不便的问题,通过数据分块实现海量数据处理,使用逐点插值算法构建数字水深模型,将晕渲图与数字水深模型组合构建可视化查询服务,实现基于浏览器查看水深数据和查询水深值等功能。对已有的全球海域... 为解决全球海域多波束测深数据查询使用不便的问题,通过数据分块实现海量数据处理,使用逐点插值算法构建数字水深模型,将晕渲图与数字水深模型组合构建可视化查询服务,实现基于浏览器查看水深数据和查询水深值等功能。对已有的全球海域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海量数据有着很好的承载能力,构建的数字水深模型能够反映测深点分布情况,Web查询服务响应迅速;同时该方法基于常用GIS软件处理数据,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海量数据处理 晕渲图制作 数字水深模型 WEB服务
下载PDF
基于全球测深数据的中国海岸线周边海域数字水深模型融合
8
作者 阮晓光 占赵杰 +3 位作者 闫兆进 谈秋英 郭美静 杨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8,共13页
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s,简称“DBMs”),是近海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有全球公开DBMs产品如GEBCO(The 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SRTM(The Shuttle Radar To... 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s,简称“DBMs”),是近海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有全球公开DBMs产品如GEBCO(The 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SRTM(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ETOPO(Earth Topography)等在不同海域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和产品精度均存在差异。为利用全球测深数据和DBMs产品重建中国近海水深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水深分区的加权融合重建框架。首先,从5个维度(整体精度、不同水深、航线剖面、地理分区、局部细节)对比分析6种常用DBMs产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然后,顾及水深和地形特征对研究区进行分割和分区,并选取分区内最优DBMs产品,以最小误差为约束进行最优加权融合;最后,对融合结果进行实测值恢复、平滑滤波等后处理,形成中国海岸线周边近海海域15″分辨率高精度无缝水深模型。结果表明,融合结果相比SRTM30_PLUS、GEBCO_2022、SRTM15_V2.5.5和ETOPO_2022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7%、14%、14%和13%,地形细节也得到保留,证明了该融合框架的可行性,可为多数据集大规模海底地形的融合重建和及时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深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水深 海底地形 中国海岸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