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金亮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4,共4页
油藏注入史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自生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成岩史、流体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资料,可有效地指明石油向油藏注入的时间、方向和期次,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对... 油藏注入史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自生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成岩史、流体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资料,可有效地指明石油向油藏注入的时间、方向和期次,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油气成藏的复杂油气探区具有更加宝贵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将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和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复杂油气探区的油藏注入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藏注入史 油气藏形成
下载PDF
火山岩气藏高效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袁士义 冉启全 +3 位作者 徐正顺 胡永乐 庞彦明 童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提高,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藏。针对火山岩气藏具有岩石类型多、岩性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快、储层微裂缝发育、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对火山岩储层...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提高,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藏。针对火山岩气藏具有岩石类型多、岩性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快、储层微裂缝发育、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对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裂缝发育情况、储集空间类型、孔缝组合、基质和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火山岩气藏的开发方式、层系划分、合理井距及井网部署、采气速度和稳产年限、采收率等进行了论证和优化,并制定了合理的开发方案。为了降低方案的风险,采取了整体部署及分批实施、优先开展加密先导试验、加强跟踪研究、及时调整的高效开发策略,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气藏 开发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拉伸盆地模拟理论基础与新进展 被引量:42
3
作者 林畅松 张燕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9-88,共10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盆地类型,拉伸盆地的理论模型和模拟研究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系统理论。岩石圈拉伸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1)瞬时或非瞬时的均匀纯剪拉伸模型;(2)双层或非均匀的纯剪拉伸模型;(3)拆离的简单剪切模型... 作为一种重要的盆地类型,拉伸盆地的理论模型和模拟研究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系统理论。岩石圈拉伸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1)瞬时或非瞬时的均匀纯剪拉伸模型;(2)双层或非均匀的纯剪拉伸模型;(3)拆离的简单剪切模型;(4)拆离-纯剪切模型;(5)简单剪切-纯剪切悬臂梁模型等。岩石圈的纯剪切和简单剪切代表了岩石圈变形的两个端元。拉伸过程中的减压熔融对盆地演化可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理论模型构成了拉伸盆地计算机模拟的理论基础。应用正演的理论模型与反演的回剥法相结合的模拟技术,可动态和定量地重塑盆地的形成演化,精确地预测沉积盆地的沉降过程、盆地构造格架、岩石圈深部结构以及热流分布等。这项研究已显示出巨大的、深远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盆地 理论模型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美国水质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云生 刘伟江 +1 位作者 吴悦颖 王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美国在水质模型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很多模型都有其特有的使用条件和特征。文中对由美国环保局推荐、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水质模型作一综述,介绍模型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以供我国开展容量总量控制借鉴。
关键词 水质模型 河流 流域 水库 模拟 美国
下载PDF
莺琼盆地天然气中CO_2的成因及气源综合判识 被引量:46
5
作者 何家雄 李明兴 +1 位作者 陈伟煌 陈胜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以往研究及近期所获新的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 ,重点对CO2 成因及气源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进一步剖析和确证了莺歌海盆地浅层气藏富CO2 气的壳源型无机成因和极少量的壳幔过渡型混合成因 ,且这种富CO2 气的成因类型完全不同于中... 在以往研究及近期所获新的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 ,重点对CO2 成因及气源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进一步剖析和确证了莺歌海盆地浅层气藏富CO2 气的壳源型无机成因和极少量的壳幔过渡型混合成因 ,且这种富CO2 气的成因类型完全不同于中国东部及东南亚地区的火山幔源成因的CO2 气。富CO2 气的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天然气中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天然气 二氧化碳 成因 热模拟 气源 综合判识
下载PDF
成因法与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周总瑛 白森舒 何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3,共7页
对成因法、统计法及相关常用方法的数学模型、基本特征及各自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盆地模拟技术为代表的成因法,实质上是一种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它除了定量估算油气资源量外,还能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成果图,但今后亟待进一... 对成因法、统计法及相关常用方法的数学模型、基本特征及各自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盆地模拟技术为代表的成因法,实质上是一种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它除了定量估算油气资源量外,还能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成果图,但今后亟待进一步完善油气运移、聚集模块,提高资源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统计法是根据勘探程度较高探区内油气田储量(产量)某种变化趋势或假设油气藏规模服从某种分布,建立相关数学模型进行资源量预测,在此着重介绍对数正态分布、截断偏移帕雷托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油藏规模序列法和翁氏生命旋回等几种实用的统计法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探区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尽量选择多种模型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法 统计法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 被引量:31
7
作者 包为民 陈耀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根据黄河中游、北方干旱地区流域的超渗产流水文特征和冬季积雪的累积及融化机制,提出了中大流域水流模拟模型,结合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产沙、汇沙和沟蚀产沙、汇沙计算公式,构成了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处... 根据黄河中游、北方干旱地区流域的超渗产流水文特征和冬季积雪的累积及融化机制,提出了中大流域水流模拟模型,结合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产沙、汇沙和沟蚀产沙、汇沙计算公式,构成了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处理了北方干旱地区中大流域用下渗曲线计算地面径流中存在的观测资料缺乏、数据处理量太大两大难题;考虑了大流域气候、下垫面因素空间的不均匀性和雨洪径流产沙与融雪径流产沙间的差异。经流域实测资料的模拟检验表明,模型结构较合理,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域 水流泥沙 耦合模拟 概念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模拟 被引量:40
8
作者 朱筱敏 孙超 +2 位作者 刘成林 钟大康 严启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通过苏里格气田气层与非气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特征对比,分析了气层与非气层成岩相的差异。气层主要发育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成岩相和含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相中,非气层则主要发育在含泥(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致密压实... 通过苏里格气田气层与非气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特征对比,分析了气层与非气层成岩相的差异。气层主要发育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成岩相和含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相中,非气层则主要发育在含泥(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致密压实相和含泥(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残余粒间孔相中。通过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物理和数学模拟,在成岩演化中成岩阶段A期,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了苏里格气田储层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次生孔隙。由于沉积水体能量强弱差别、成岩作用的不同,中粗粒与细粒沉积物成岩演化途径不同,中粗粒沉积物次生孔隙发育,残余一定的原生孔隙,总孔隙度较大,易形成气层;细粒沉积物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孔隙少,总孔隙度很小,不易形成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性能与中部长庆气田气源成因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德汉 付金华 +2 位作者 郑聪斌 肖贤明 米敬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2-550,i005,i006,共11页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充填沥青和皮膜状残余沥青的分布和含量 ,论证了陕参 1井等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在地质历史中 ,存在若干油气有效储层。采用连续升温 ,步进取样的热模拟实验方法 ,揭示了本区煤与碳酸盐岩干酪根随热演化作用增强 ,烃类气体产物的干燥系数增大 ,δ1 3C1 、δ1 3C2 明显变重的规律 ,并根据样品实验结果推算 ,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煤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 2 7‰~ - 2 8‰ ,碳酸盐岩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31.7‰~ - 33‰。在气源成因判识中 ,根据主生气期阶段对天然气成藏储聚的贡献最大、甲烷碳同位素较重以及长庆气田风化壳气藏天然气δ1 3C1 重值区并不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高值区匹配的现象等进行气源判识 ,认为长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海相碳酸盐岩 生烃性能 机岩石学 激光-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局部载荷对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奎 高德利 +1 位作者 王宴滨 刘永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2,共7页
对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分析结果认为:压裂过程的温度应力及由套管内压周期性变化导致的局部载荷是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套管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应力计算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了该区块目前使... 对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分析结果认为:压裂过程的温度应力及由套管内压周期性变化导致的局部载荷是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套管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应力计算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了该区块目前使用的套管在局部载荷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并讨论了在局部载荷线性增加时,局部载荷范围、套管壁厚、套管外径对现场使用的P110套管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载荷范围为45°时的套管变形最大,增加套管壁厚及减小套管外径有利于减小套管变形;②局部等效载荷为40 MPa时的套管径向变形量为4.8 mm,且套管壁厚应大于13 mm才能保证套管不发生屈服变形。通过对现场页岩气井数据的分析,考虑局部载荷作用,认为该区块目前使用的套管壁厚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增加壁厚。结论认为,为防止局部载荷的产生、减小套管变形,需要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以合理钻遇天然裂缝发育的岩层,提高固井质量。该研究成果对于页岩气水平井套管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区块 页岩气 压裂 载荷 套管变形 数值模拟 固井 水泥环 套管设计
下载PDF
数值盆地模拟方法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罗晓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0,共5页
数值盆地模型既可以定量描述地质对象的特征 ,又综合考虑不同方面地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 ,模拟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参数选择、边界条件、地质模型、地质认识 ,使用不当 ,盆地模拟工作就可能成为数学游戏。阐述了数值盆... 数值盆地模型既可以定量描述地质对象的特征 ,又综合考虑不同方面地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 ,模拟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参数选择、边界条件、地质模型、地质认识 ,使用不当 ,盆地模拟工作就可能成为数学游戏。阐述了数值盆地模拟方法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效果及意义。应用数值模型方法研究异常流体压力机制及演化过程 ,得出与传统认识不一致的观点之例有 :①地热梯度的增加使得地层压力变小 ,水热增压机制的效率在绝大多数盆地地质条件下可忽略不计。②与压实增压效应相比 ,蒙脱石的脱水增压效应可忽略不计 ,与蒙 伊转化过程有关的效率更高的增压机制是硅质胶结和蒙脱石逐渐解体而伊利石逐步重结晶的岩石结构变化。③并不是地层渗透率越低 ,有机质裂解生成气态烃的增压效应越显著。针对所获得的地质分析结果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定量恢复和再现盆地演化的地质过程是可行的 ,并可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检验原有地质认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盆地 模拟方法 地质研究 地质动力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施立志 吴河勇 +3 位作者 林铁锋 吴海波 王始波 王卓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6,31,共7页
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初次运移机理的分析表明,油气是在烃源层中超压的作用下沿着断层和裂缝运移到扶杨油层。根据约130口井声波测井资料,采用平衡深度法,恢复了青一段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油气... 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初次运移机理的分析表明,油气是在烃源层中超压的作用下沿着断层和裂缝运移到扶杨油层。根据约130口井声波测井资料,采用平衡深度法,恢复了青一段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和方向。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恢复了扶杨油层从嫩江组沉积末到现今的古流体势,并以明水组沉积末期为例,对流体势分布特征及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进行了分析。以古流体势的分布为主要依据,综合生烃和排烃、输导体展布及盖层、圈闭发育特点等因素,预测出了扶杨油层的有利含油气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庆长垣地区 扶杨油层 油气运移 古流体势 平衡深度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昌春 张余庆 +1 位作者 项瑛 王腊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58-1769,共12页
论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及SUFI-2算法,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敏感参数分别为ALPHA_BF... 论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及SUFI-2算法,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敏感参数分别为ALPHA_BF、CN2、ESCO,得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程度较优,其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90,相对误差|Re|均小于3%;流域内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林地、水稻田、草地为主,此3种类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5%;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月、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年径流量比1990年略大;相比1990年土地利用情景,2000年产水量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为赣江流域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建筑用地、水浇地和裸岩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的减少可能是引起产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SUFI-2算法
原文传递
以MIKE BASIN实现流域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 被引量:34
14
作者 顾世祥 李远华 +1 位作者 何大明 崔远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1期5-10,28,共7页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模拟运算得到各种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利用云南省境内元江-红河流域的1956-2000年系列径流、需水,结合节水挖潜、污水处理回用及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得到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4个水平年的三次平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模拟 元江-红河流域 MIKE basin 纵向岭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热演化历史模拟 被引量:36
15
作者 邱楠生 查明 王绪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R。)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陆南和盆地南缘等地区的地温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较低,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温演化不同,盆地...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R。)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陆南和盆地南缘等地区的地温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较低,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温演化不同,盆地的古地温较现今地温高。特别是在古生代和三叠纪,地温梯度很高。古生代的地温梯度平均大于38℃/km,中生代三叠纪的地温梯度仍很高,为34.6-41℃/km.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该时期的构造运动频繁有密切关系。白垩纪以后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基本不变,与现今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勘探 地热演化 历史模拟
下载PDF
青东凹陷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34
16
作者 俞家声 王普伟 林玉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位于渤海浅水海域。该凹陷主力油源层埋藏浅 ,成熟度低 ,人们对其勘探潜力认识不足。文章对青东凹陷石油基础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其深洼区烃源岩已经成熟 ;并提出凹陷构造运动微弱 ,保...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位于渤海浅水海域。该凹陷主力油源层埋藏浅 ,成熟度低 ,人们对其勘探潜力认识不足。文章对青东凹陷石油基础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其深洼区烃源岩已经成熟 ;并提出凹陷构造运动微弱 ,保存条件较好 ,以及油气近距离成藏等新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盆地模拟 烃源岩 资源潜力 油气勘探
下载PDF
MIKE模型在城市及流域水文——环境模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穆聪 李家科 +3 位作者 邓朝显 李亚娇 张蓓 邓陈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71-80,共10页
MIKE模型可对城市及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及水生态等方面进行模拟,软件因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而在国内外现实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文中归纳了MIKE11、MIKE21、MIKE FLOOD、MIKE URBAN、MIKE BASIN和MIKE SHE模型的基本原理、特... MIKE模型可对城市及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及水生态等方面进行模拟,软件因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而在国内外现实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文中归纳了MIKE11、MIKE21、MIKE FLOOD、MIKE URBAN、MIKE BASIN和MIKE SHE模型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对比了主要模型的功能,总结了各模型及其不同组合方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MIKE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并对该模型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MIKE模型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模型 流域 水环境 水生态 环境模拟 城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有效性判识 被引量:28
18
作者 谢增业 伍大茂 +3 位作者 胡国艺 李剑 蒋助生 严启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2,共4页
应用激光-诱导荧光、环境扫描电镜、全岩热模拟实验技术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心样品进行了沥青判识及定量、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以及产气潜力等研究。奥陶系岩石中普遍存在的沥青及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证实... 应用激光-诱导荧光、环境扫描电镜、全岩热模拟实验技术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心样品进行了沥青判识及定量、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以及产气潜力等研究。奥陶系岩石中普遍存在的沥青及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证实,烃源岩在地质历史中曾经生排烃;烃源岩产气率大于自身的吸附气量,是有效气源岩。推测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海进期沉积的地层中可能发育优质气源岩。图4表2参10(谢增业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烃源岩 有效性判识 沥青 环境扫描电镜 可视化模拟 长庆气田
下载PDF
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琴 崔晓鹏 曹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5-1108,共14页
本文首先利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四川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进一步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指出:(... 本文首先利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四川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进一步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短时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汶川—雅安断裂带陡峭地形附近,与地形关系密切;(2)中高纬度“两脊一槽”环流形势及其缓慢变化、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高压脊叠加形成“东高西低”形势,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西南涡的发展加强及其与副高西侧边缘强风速带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川西陡峭地形的抬升效应,促发暴雨发生;而四川盆地中多个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与暴雨的发生直接相关;(3)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结果初步诊断分析显示,在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下,稳定层结盖的进退、低层东南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与释放控制着暴雨过程的发生与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四川盆地 泥石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20
作者 沈沛丰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0-868,共9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1-2004年四川盆地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模式对四川盆地夏季"夜雨"现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四川盆地夏季降水的空...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1-2004年四川盆地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模式对四川盆地夏季"夜雨"现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四川盆地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规律,四川盆地夏季"夜雨"现象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地形分布有密切关系。夏季四川盆地上空850hPa高度上存在一气旋性辐合中心,低层偏东风进入盆地后受西侧大地形阻挡,辐合抬升,午后盆地内中低层的温度和湿度逐渐升高,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加强,对流活动得到发展,并在夜间达到最强,从而形成四川盆地的"夜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降水日变化 数值模拟 RegCM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