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羽状多分支水平井组压裂技术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栾飞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3期62-66,I0004,I0005,共7页
针对沁水盆地古交地区煤层气田具有低压、低含气饱和度和低渗透率的特征,且非均质性强,产量低的特点,对其开展羽状多分支水平井组压裂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煤层气羽状多分支水平井组是由多口水平井与1口或两口直井组成的新型水平连通井组... 针对沁水盆地古交地区煤层气田具有低压、低含气饱和度和低渗透率的特征,且非均质性强,产量低的特点,对其开展羽状多分支水平井组压裂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煤层气羽状多分支水平井组是由多口水平井与1口或两口直井组成的新型水平连通井组,分支水平井与直井连通后,由水平井提供泄流通道,直井进行排采生产,具有增大有效供给范围、提高单井产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羽状 多分支 压裂
下载PDF
流域性大洪水后长江新济洲汊道河势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祁仰旭 朱春光 +3 位作者 王义坤 王文仲 仲琳 黄燕 《江苏水利》 2022年第1期51-54,59,共5页
基于2019年汛后、2020年汛前和2020年汛期的1∶2000水下地形测图,系统分析了新济洲汊道平面、横断面、近岸边坡稳定性及冲於变化情况,对河势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结果表明:新济洲汊道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但洲头左右缘... 基于2019年汛后、2020年汛前和2020年汛期的1∶2000水下地形测图,系统分析了新济洲汊道平面、横断面、近岸边坡稳定性及冲於变化情况,对河势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结果表明:新济洲汊道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但洲头左右缘冲刷较为严重,冲刷最大值达到了10.25 m,-10 m等高线左移最大处达到了69 m左右;左汊走势相对稳定,右汊略有冲刷,近岸局部边坡冲刷陡于长江下游稳定岸坡值。分析了河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汛期水流较大、上游小黄洲改道、土质松散及工程治理等,提出在2021年市级防汛消险计划中对冲刷较大区域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分析 冲於变化 流域性大洪水 新济洲汊道 应急抢险
下载PDF
闭孔动脉盆内段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孝林 刘杨 +3 位作者 袁德智 马炜 李永东 侯燕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通过对闭孔动脉盆内段的测量和定位,为临床普外科、骨科及妇产外科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进行盆腔解剖,显露闭孔动脉盆内段的全貌及闭孔。结果:闭孔动脉盆内段长度(65.08±1.88)mm... 目的:通过对闭孔动脉盆内段的测量和定位,为临床普外科、骨科及妇产外科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进行盆腔解剖,显露闭孔动脉盆内段的全貌及闭孔。结果:闭孔动脉盆内段长度(65.08±1.88)mm,入闭膜管处外径(19.81±0.39)mm;闭孔长径(44.76±0.62)mm、短径(27.13±0.80)mm。结论:闭孔动脉起源类型众多,但一半以上起自髂内动脉本干,明确闭孔动脉的起源、盆内段的长度、外径及闭孔长、短径,为骨盆骨折、盆腔内动脉造影、闭孔动脉创伤修复及重建侧支循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动脉 盆内段 闭孔长径 闭孔短径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 被引量:33
4
作者 崔树清 王风锐 +2 位作者 刘顺良 周立春 余津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21,119,共4页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施工中遇到了以下难题:①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井下复杂事故;②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难度大;③岩屑携带不畅,井壁严重失稳;④缺乏先进适用的钻井工具及仪器。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了多分支水平井...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施工中遇到了以下难题:①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井下复杂事故;②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难度大;③岩屑携带不畅,井壁严重失稳;④缺乏先进适用的钻井工具及仪器。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了多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及分支结构优化设计、复合造穴、水平井与洞穴井连通、井眼轨迹控制、充气欠平衡钻井等关键技术的要点,结合现场先导试验实施情况和效果,综合研究后认为:①沁水盆地3#煤层分布稳定、煤层平坦、煤岩机械强度相对较高、煤层顶板稳定,适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来开发煤层气,而且利用国内现有技术和装备完全可以实施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施工;②在该区实施充气欠平衡钻井应尽量选取小的欠压值,或者保持近平衡钻进,重点应放在辅助清水钻井液携岩方面;③高阶煤层比较脆且存在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造成井眼报废,钻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钻井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钻井参数,防止井下发生复杂事故;④储层保护、携带煤屑和井壁稳定仍是高阶煤层多分支水平井亟待攻克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高阶煤层 煤层气 多分支水平井 钻井工艺技术 可行性 欠平衡钻井 钻井参数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河河川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许炯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8-655,共8页
人类引水、耗水构成了流域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侧支循环系统。与此对应,主干循环则是大气降水形成径流、通过各级沟道和河道汇入干流、最后流入海洋的循环过程。以黄河流域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侧支循环与主干循环进行了研究。研... 人类引水、耗水构成了流域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侧支循环系统。与此对应,主干循环则是大气降水形成径流、通过各级沟道和河道汇入干流、最后流入海洋的循环过程。以黄河流域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侧支循环与主干循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侧支循环相对强度指标和侧支循环绝对强度与主干循环绝对强度之比呈明显的增大趋势,而主干循环相对强度指标则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以年系列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多元回归方程,以表达侧支循环强度指标、主干循环强度指标和侧支循环绝对强度与主干循环绝对强度之比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灌溉面积、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变化对黄河侧支循环相对强度指标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6.55%,2.18%,11.25%;灌溉面积、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变化和水土保持面积变化对黄河主干循环相对强度指标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7.61%,20.78%,11.03%,1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循环 侧支循环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黄河
下载PDF
华北东部盆山耦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牛树银 邵济安 +3 位作者 孙爱群 侯泉林 王宝德 胡华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与此同时,随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向上迁移的成矿元素,亦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向上迁移,并最终在幔枝构造的有利聚集部位成矿,形成张宣、冀东、辽东、胶东、鲁西、小秦岭、阜平等幔枝构造成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裂陷盆地 造山带 成矿作用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井地质导向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申瑞臣 闫立飞 +1 位作者 乔磊 孙清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提高煤层钻遇率,基于现场地质导向要求及技术难点,总结出较为系统的煤层多分支井地质导向原理及方法。分析了着陆段和水平段的导向技术,建立了地质导向工作流程和实时跟踪调整的导向方法,提出了煤层气多分支井中的地质导向技术。通过... 为提高煤层钻遇率,基于现场地质导向要求及技术难点,总结出较为系统的煤层多分支井地质导向原理及方法。分析了着陆段和水平段的导向技术,建立了地质导向工作流程和实时跟踪调整的导向方法,提出了煤层气多分支井中的地质导向技术。通过在郑庄区块郑0A-1H井的应用实例,验证了煤层气多分支井地质导向方法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2次成功调整井眼轨迹,使已钻出底板的井眼重新钻入煤层,顺利完钻,钻井总进尺达到5 257 m,煤层段总进尺3 673 m,煤层钻遇率达85.14%。对该区多分支井的地质导向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沁水盆地 多分支水平井 地质导向技术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东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燕 田作基 +3 位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宋成鹏 吴义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5,93,共8页
东非裂谷系东支是新生代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群,南洛基查盆地位于东支裂谷系肯尼亚地区北部,自2012年以来已相继发现8个油田,累计发现2C储量766 MMbbl。通过对南洛基查盆地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厘清了其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 东非裂谷系东支是新生代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群,南洛基查盆地位于东支裂谷系肯尼亚地区北部,自2012年以来已相继发现8个油田,累计发现2C储量766 MMbbl。通过对南洛基查盆地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厘清了其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作为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盆地具有西断东超构造特征,西侧陡坡带以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东侧缓坡带以断块构造圈闭为主。盆地沉积充填为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呈现出初始裂陷期—扩张期—萎缩期旋回特征。盆地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和中—下中新统2套成藏组合。根据对南洛基查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解剖,认为成熟烃源岩、有效储集层及成藏要素间的合理配置是东支裂谷系油气规模成藏的主控因素。结合重力、地震、沉积厚度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凯里奥山谷盆地、图尔卡纳盆地西北陆上和凯里奥盆地同样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半地堑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南洛基查盆地 东非裂谷系东支
下载PDF
浙江新一轮流域规划及河流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子杰 王卫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共4页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需从宏观层面上做好水利规划工作。为此,在上一轮流域规划制定及落实的基础上,浙江省开展了新一轮流域规划工作。新一轮的规划更加注重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注重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布局。新一轮流域规划...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需从宏观层面上做好水利规划工作。为此,在上一轮流域规划制定及落实的基础上,浙江省开展了新一轮流域规划工作。新一轮的规划更加注重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注重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布局。新一轮流域规划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战略性基础,提出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要求,明确了不同河流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任务,制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浙江省流域规划进行了宏观的介绍,以期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推进浙江省水利环保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规划 宏观布局 干支流 江河治理 浙江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干支流水污染治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玉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共7页
水污染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二五"中期以来黄河水质整体改善,但干流水质显著好于各级支流。黄河干支流水质差异反映了沿岸城市在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能力方面的显著差距。省会大城市率先实现产... 水污染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二五"中期以来黄河水质整体改善,但干流水质显著好于各级支流。黄河干支流水质差异反映了沿岸城市在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能力方面的显著差距。省会大城市率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将工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外迁,保留了清洁型、增加值比重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治污能力增强且污染治理任务减轻;而各级支流沿线的小城市和县域承接了污染密集型、增加值比重低的工业生产环节,污染治理任务重且治污能力较弱。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重心应放在各级支流,支流污染治理不但要加强末端防控,还要着眼于各级城市利益分配格局和发展方式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流 支流 水污染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类型及形成条件——以惠西南地区中新统珠江组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琳 杜家元 +1 位作者 张向涛 刘道理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珠江组发育古珠江三角洲前缘的连续型尖灭砂体和受波浪或潮流等改造再沉积的独立型尖灭砂体。根据研究区珠江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综合砂体类型与构造背景,把珠江组岩性油气藏分为3类: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珠江组发育古珠江三角洲前缘的连续型尖灭砂体和受波浪或潮流等改造再沉积的独立型尖灭砂体。根据研究区珠江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综合砂体类型与构造背景,把珠江组岩性油气藏分为3类: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东沙隆起区侧翼的鼻状构造带;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凹陷内部的古潜山构造带;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带以及由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所夹持的凸起带。珠江组岩性油气藏为下生上储型,古近系文昌组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有利的构造背景和由断层、不整合面、渗透性砂岩及构造脊联合形成的油气垂向、横向运移路径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珠江组 砂岩储层 岩性油气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甘肃昌马盆地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胜利 卢华复 +2 位作者 贾东 石火生 叶尚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20,共8页
阿尔金断裂是由阿尔金主干断层及其他次级断裂面组成的巨型走滑断裂系 ,其分布规律符合左行走滑挤压模式。昌马盆地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 ,它的古应力场与阿尔金断层的运动方向一致。昌马盆地北界是阿尔金主干断层 ;南界由锯齿状相交的... 阿尔金断裂是由阿尔金主干断层及其他次级断裂面组成的巨型走滑断裂系 ,其分布规律符合左行走滑挤压模式。昌马盆地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 ,它的古应力场与阿尔金断层的运动方向一致。昌马盆地北界是阿尔金主干断层 ;南界由锯齿状相交的半截子井—野马山断层、野马山断层、石板墩—龚岔口断层、中祁连北缘断层组成 ,分别是阿尔金主干断层的S面、小型Y面、P面、S面 ;东界由香毛山西断层、马舌头断层、青石岩断层组成 ,分别是阿尔金主干断层的X面、S面、R’面 ,昌马盆地是由这些断层围限的狭长三角形。因此 ,昌马盆地是阿尔金断裂带中主干断层与分枝断层联合作用形成的走滑分枝盆地。盆地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拉张作用 ,接受了巨厚的沉积 ;晚第三纪到第四纪由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运动 ,盆地反转 ,处于受挤压状态 ,形成走滑分枝盆地。通过对昌马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 ,认为昌马盆地具有形成油气的有利地质条件 ,应加强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甘肃 昌马盆地 走滑分枝盆地 演化 油气 成因 石油地质
下载PDF
On the Origin of One Basin-Multiple Mountain Couplings in the Mesozoic-Cenozoic Basin-Range Area in Eastern North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NIUShuyin SHAOJi'an +2 位作者 HOUQuanlin WANGBaode XUChuans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2-312,共11页
The basin-range coupling relation is a leading subject of the modern geology. In geometry, relations of this type include couplings between stretched orogenic belt and down-faulted basin, compressional orogenic belt a... The basin-range coupling relation is a leading subject of the modern geology. In geometry, relations of this type include couplings between stretched orogenic belt and down-faulted basin, compressional orogenic belt and foreland basin, strike-slip orogenic belt and strike-slip basin and so on. Fault chains are the key for these couplings and there are typical examples for all these cases. The North China down-faulted basin is coupled west with the Taihang uplift, east with the Jiao-Liao Mountains, north with the Yanshan orogenic belt and south with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at is to say, the central down-faulted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orogenic belts bear a coupling relation within a uniform dynamistic system. Study shows that the central down-faulted basin and the North China mantle sub-plume structure have a close relation during their formation. Owing to intensive mantle sub-plume uplifting, the bottom of the lithosphere suffered from resistance, which caused the lithosphere of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to be heated, thinned and fault-depressed. Meanwhile, mantle rocks that were detached outwards in the shape of mushroom was dissected by surrounding ductile shearing zones, which lead to decompression and unloading to generate hypomagmas, and a series of mantle-branch structures were formed around the down-faulted basin. There is an obvious comparability among these mantle branch structures (orogenic belts), and they have basin-range coupling relations with the central down-faulted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mountain coupling mantle plume mantle-branch structure down-faulted basin orogenic belt North China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凡华 马文峰 +3 位作者 孟浩 陈巨标 杨威 邱春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7-412,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沁水盆地煤层气田地面集输优化技术,实现"十三五"期间的高效开发,基于统计分析理论,利用煤层气田采集气管网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技术难点,思考研究方向,着力解决和处理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三难&... 为进一步研究沁水盆地煤层气田地面集输优化技术,实现"十三五"期间的高效开发,基于统计分析理论,利用煤层气田采集气管网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技术难点,思考研究方向,着力解决和处理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三难"(征地难、建站难、布管难),"三高"(投资高、闲置高、能耗高),采出水"三差异"(水质差异、标准差异、产水差异)等问题及矛盾。研究表明:改变地面建设模式,更新设计理念,实现地下与地上一体化建设、满足需求的可拓可控式集输工艺设计,是解决当前集输系统问题和矛盾的关键。该研究成果对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新区块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地面集输 技术瓶颈 “枝上枝”管网
原文传递
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特征——以南昌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玉麒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6,共6页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南昌体现出居中性(离几何中心、人口中心、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明显区位特征;作为流域中心城市,南昌位于赣江流域最大的支流抚河与干流的交汇处,这同样符合流域中心城市产生的一般规律;作为赣江三角洲的顶水点,...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南昌体现出居中性(离几何中心、人口中心、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明显区位特征;作为流域中心城市,南昌位于赣江流域最大的支流抚河与干流的交汇处,这同样符合流域中心城市产生的一般规律;作为赣江三角洲的顶水点,南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区位特性却为一般流域中心城市所缺失。这样,居中性、干支流交汇处、三角洲顶水点的综合区位优势,奠定了南昌在赣江流域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地位。本文所揭示出的三角洲顶水点城市的概念,对流域空间结构的综合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中心城市 居中性 干支流交汇处 三角洲顶水点
下载PDF
东非裂谷阿尔伯特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哿 金爱民 +2 位作者 邬长武 丁锋 史丹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518,537,共7页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富集条件 成藏模式 阿尔伯特盆地 东非裂谷系西支
下载PDF
衡阳盆地西北缘物化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云涛 刘俊峰 +1 位作者 曹创华 王荡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衡阳盆地是华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拼接带,因其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历史造就了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潜力。为深入解剖衡阳盆地西北缘地层构架,探讨矿床就位机制,首先利用跨越紫云山岩体和南岳岩体的多方法长剖面进行综合探测,分析了衡... 衡阳盆地是华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拼接带,因其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历史造就了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潜力。为深入解剖衡阳盆地西北缘地层构架,探讨矿床就位机制,首先利用跨越紫云山岩体和南岳岩体的多方法长剖面进行综合探测,分析了衡阳盆地西北缘盆地结构;其次选择剖面经过重点区段的精测剖面采用激电测深进行大比例尺精细探测,分析了长寿—衡阳—观音阁断裂的激电响应特征,探讨了其成因与成矿远景;最后结合区域地质、重力异常等综合信息研究了此区内的成矿物质运移规律,证实了衡阳盆地属于典型的"亚幔柱—幔枝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盆地西北缘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广域电磁测深 综合物化探方法 亚幔柱—幔枝体系
下载PDF
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
18
作者 李晓妮 杨晨艺 +6 位作者 李高阳 冯希杰 黄引弟 李陈侠 李苗 裴跟弟 王万合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4-499,共16页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能性,亟需针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东南缘 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 断层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