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特征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文英 王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0,65,共6页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发轫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它关注主体建构的生活世界,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的存在,坚持"价值有涉"的观点,把"民族性"作为其研究范例,具有浓重的相对主义色彩和鲜明的质性研究特征,...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发轫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它关注主体建构的生活世界,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的存在,坚持"价值有涉"的观点,把"民族性"作为其研究范例,具有浓重的相对主义色彩和鲜明的质性研究特征,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相对主义研究范式 基本主张 特征
下载PDF
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
作者 胡东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3-17,共5页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坚持”有它提出的原由以及具体的内涵。“三个坚持”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根本要求 与时俱进 党的先进性 执政为民
下载PDF
宏观民法的底层逻辑——以阐释中国《民法典》为主线的观察
3
作者 张平华 《荆楚法学》 2024年第4期4-16,共13页
民法典时代必须重视研究宏观民法,探究其底层逻辑,实现复杂体系简明化,助力增进法典权威、实践法典效力。这一逻辑可以归结为:民法生成于纵贯“历史-现实-未来”的时光隧道中,虽缘起于历史现象,又须紧扣现实需求,关注未来适用;存续于“... 民法典时代必须重视研究宏观民法,探究其底层逻辑,实现复杂体系简明化,助力增进法典权威、实践法典效力。这一逻辑可以归结为:民法生成于纵贯“历史-现实-未来”的时光隧道中,虽缘起于历史现象,又须紧扣现实需求,关注未来适用;存续于“人-物-事-情”的四维空间里,其中,“人-物”相合缔造了关系空间的逻辑基础,法律事实构成了空间中的实点,“情-法”交融决定了事实的法律效应;最终,人们需要依托请求权基础体系来塑造现实生活,形成并实践科学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民法 底层逻辑 时间 空间 请求权基础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