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被引量:69
1
作者 芮宗瑶 张洪涛 +6 位作者 王龙生 陈仁义 金伯禄 金逢洙 万玉胜 周永昶 孟庆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9-126,共28页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的断隆块的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闹枝)→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的全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铜矿床 热液型 斑岩型
下载PDF
贵州东南部的地质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56
2
作者 卢焕章 王中刚 +5 位作者 吴学益 陈文益 朱笑青 郭迪江 胡瑞忠 MOUSSA Keita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5,i006,共9页
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 ... 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 ,形成了本区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和剪切带。北东向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 ,同时也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在背斜形成的同时或稍后剪切作用开始发生 ,剪切作用继承着北东向 ,形成了若干条与褶皱轴平行或相交的剪切带。成矿流体沿着剪切带上升 ,一方面在剪切带中沉淀出穿层产出的不整合破碎带型金矿体 ,即透镜状含金石英脉 ;同时大部分充填到由背斜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裂隙或层间破碎带中 ,从而形成赋存于浊积岩的顺层产出的层状含金石英脉金矿床。这种类型的含金石英脉 ,无论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 )、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 ,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因为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含金石英脉 剪切带 褶皱 背斜 剪切作用 形成 地质构造 破碎带 地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活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0
3
作者 胡素云 蔚远江 +2 位作者 董大忠 李峰 王玉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NE、NW向为主的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侏罗系主要发育NE、NW向三角洲沉积体系。基底断裂的早期“显性”活动控制了主要二级构造带的边界、古凸起(古梁)展布、主断裂分布及四大压扭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后期NE向基底断裂... 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NE、NW向为主的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侏罗系主要发育NE、NW向三角洲沉积体系。基底断裂的早期“显性”活动控制了主要二级构造带的边界、古凸起(古梁)展布、主断裂分布及四大压扭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后期NE向基底断裂的“隐性”活动导致上部盖层破碎,使早期的二叠纪古凸起带成为浅表断裂破碎带。河道水系的冲刷下切极易取其走向,从而控制了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的主河道及主砂体沿NE向主断裂构造线及早期凸起带的展布,进而也就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基底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早期原生成藏与晚期调整次生成藏和再分配,盖层断裂通过与基底断裂的(反)树丫型、阶梯型、交叉型3种耦合方式形成花状构造、正反转构造组合而控制成藏,两类断裂在活动期和静止期控藏作用各不相同。腹部凸起区及斜坡上部为“三位一体”断控砂体次生成藏模式,凹陷区和斜坡下部还可能存在低幅度背景相控砂体原生(—混生)成藏模式。油气沿古梁聚集的构造本质是基底断裂显性及隐性活动的上延穿层效应。基于这2种模式,提出了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领域和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油气聚集 断裂活动 基底断裂 盖层断裂 砂体分布
下载PDF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李宗银 江兴福 李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活动,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而且其后期"隐性"活动在须家河组砂体中还产生了微裂隙和小断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对致密岩性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局部富集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发育区出现的异常高地温,加速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因此基底断裂发育带是天然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天然气藏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底断裂"隐性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门相勇 郑红菊 李熙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中、新生代"隐性"活动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和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采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方法,预测了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裂缝的分布,并建立了裂缝发育与基底断裂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基...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中、新生代"隐性"活动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和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采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方法,预测了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裂缝的分布,并建立了裂缝发育与基底断裂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基底断裂后期活动不仅对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有控制作用,而且对天然气成藏有促进作用。应该重视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区次生天然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构造裂缝 次生气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古隆起与盐构造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48
6
作者 汤良杰 余一欣 +3 位作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马玉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5,146,I0003,I0004,147-150,共8页
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库车坳陷识别出却勒、大北—吐北、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和吐格尔明等古隆起以及盐枕、盐推覆、盐墙等盐构造。这些古隆起和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并都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 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库车坳陷识别出却勒、大北—吐北、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和吐格尔明等古隆起以及盐枕、盐推覆、盐墙等盐构造。这些古隆起和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并都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两者关系也非常密切。古隆起决定了盐构造的发育位置和形成过程,盐体一般在古隆起顶部发生聚集增厚,形成盐枕和盐墙构造,并在古隆起两翼盐体减薄处形成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古隆起和盐构造对库车地区的油气聚集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发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储层质量,其本身也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巨厚膏盐层的存在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极好的封盖作用。另外,古隆起和盐构造的叠加构造变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也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盐构造 基底断裂 油气成藏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赵文智 李建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 3组基底断裂 ,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 ,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 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 ,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 3组基底断裂 ,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 ,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 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 ,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长岭凹陷发育北东向的基底断裂 ,控制北西向次级断层带的形成 ;英台 四方坨子地区沿嫩江存在一条北北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 ,与北东向的哈拉海等基底断裂共同作用 ,使次级断层展布方向以南北向为主 ;北西、南北向次级断层对形成大面积断层 岩性油藏有重要控制作用 ;北西向基底断裂呈右行走滑性质 ,主要起到调节北东向断裂带延伸方向的作用 ;北东向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走滑 断层-岩性油藏 油气聚集 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 被引量:44
8
作者 朱光 姜芹芹 +1 位作者 朴学峰 谢成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伸展应力状态,近东西向断层就是在此应力作用下新生的正断层。高邮凹陷边界上总体北东东向的真①断层、吴①断层与柳菱断层皆是追踪北东东与北北东向两组基底断层而发育的,并以前者为主。它们呈现为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因而真①断层派生了3条左阶雁列状的真②断层。凹陷中、西部大量出现的北东东向断层,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边界上北东东向断层影响了局部应力状态,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是复活的基底断层。凹陷内部北北东向断层皆为复活的基底断层,以活动早、规模小为特征。高邮凹陷各类基底断层的复活方式包括形成直接复活断层、派生雁列状断层、断续分布断层与连接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系统的形成机制表明,区域应力状态与基底断层是决定断陷盆地内断层系统方位与活动方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基底断层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基底断层 应力场 断层系统 斜向拉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34
9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2 位作者 张宁 李涛 田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查清了周缘主要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在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和莫霍面三维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岩石圈断裂,其中卡拉麦里-三个泉东-三个泉断裂... 对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查清了周缘主要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在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和莫霍面三维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岩石圈断裂,其中卡拉麦里-三个泉东-三个泉断裂带控制了陆梁隆起的长期活动和构造演化,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盆地内部基底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在对各沉积盖层断裂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盖层中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发现,盖层中的断裂密集带与深部断裂的长期活动密切相关,它们形成了以深部断裂为树干,以盖层断裂为枝体的深浅部断裂构造组合;深部断裂构造对现今地貌起着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断裂 基底构造 盖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被引量:34
10
作者 马润勇 朱浩平 +1 位作者 张道法 潘爱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00-408,共9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断裂 新构造活动 现代活动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航磁反映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丁燕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依据航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结构及起伏形态、基底大断裂对盆地发展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并据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描述。通过研究 ,认为伊盟南部和西部是深凹陷。同时 ,利用Parker法对重磁资料进行联合计算 ,对寒武—奥陶... 依据航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结构及起伏形态、基底大断裂对盆地发展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并据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描述。通过研究 ,认为伊盟南部和西部是深凹陷。同时 ,利用Parker法对重磁资料进行联合计算 ,对寒武—奥陶系的厚度及分布范围加以确定 ,为今后进行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还对盆地的构造发展及盖层的发育特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鄂尔多斯盆地 断层 航磁反映 构造持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震 姚星 +2 位作者 胡晓丹 夏鲁 王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56-66,共11页
由于黄土塬二维地震静校正问题造成假构造现象,长期以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不发育断层。利用二维地震剖面层拉平和横向压缩技术,发现多个断距小且大多近于直立的断裂,经过断层组合,确认北东向断层的存在,并认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带。... 由于黄土塬二维地震静校正问题造成假构造现象,长期以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不发育断层。利用二维地震剖面层拉平和横向压缩技术,发现多个断距小且大多近于直立的断裂,经过断层组合,确认北东向断层的存在,并认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带。该北东向断层可能是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右旋扭动应力场作用下重新活动并在中生界产生的撕裂断层,很可能在全盆地中都有发育。通过断层展布与油藏分布的叠合对比,显示出中生界油藏分布与断层位置有关,该断层可能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运移通道。进一步推论认为,中生界高陡断裂带的分布对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基底断裂 燕山运动 运移通道 油气分布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江兴福 刘宏 李凌 张本健 邹娟 赵长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规律和方式 被引量:21
14
作者 詹润 朱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8,共13页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强烈断陷活动,新生了近东西向的正断层系。两组基底断裂在此应力作用下复活并呈现为斜向拉张活动,北西向者具有左行平移分量,而北北东向者具有右行平移分量。青东凹陷内部以北西向基底断裂系统复活为主,早期活动强,控制形成了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沉积格局;晚期活动减弱或停止,被一系列新生东西向正断层所取代,并呈现为东西向的沉积格局。较大型的北西西向基底断裂由于其较低的强度和较为有利的拉张方位,表现为持续较强活动的特征。大型的北西向青东4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虽处于不利的拉张方位,但由于其较低的强度仍表现为持续强烈的活动,分别在平面上出现了右阶状和左阶状雁列式断层组合,剖面上出现了似花状构造现象,显示了大型基底断裂的复活特征。通过对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方式的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直接复活的断层,派生雁列式断层、扩展和连接断层3类。由此可见,基底断裂对断陷盆地内断裂系统分布和演化以及沉积充填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断裂系统 基底断裂 斜向拉张 复活方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主要断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晓红 何文渊 冯子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6,127-128,共4页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控藏要素对将来火山岩复杂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精细解释徐家围子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基底断裂与火山岩、气藏分布叠合图,并精细解剖了该区的火山机构。结果认为,徐家围子断...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控藏要素对将来火山岩复杂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精细解释徐家围子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基底断裂与火山岩、气藏分布叠合图,并精细解剖了该区的火山机构。结果认为,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主要受控于深层断裂系统,基底断裂在火山岩发育、储层改造、高强度气源充注等成藏关键要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平面上,火山沿基岩断裂走向成串珠状排列,断裂分叉或转折点为火山重要通道;纵向上,多期火山结构叠置;火山活动后期,深层酸性流体沿断裂上涌,并顺着不整合面扩展,形成了具有良好次生孔隙的优质储层;在断裂通道附近,按火山岩相发育部位,离断裂近的火山岩侵出相、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空落亚相是气藏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断陷 基底断裂 火山岩气藏 控制作用 储集层改造 气源充注
下载PDF
Basement faults and volcanic rock distributions in the Ordos Basin 被引量:16
16
作者 Li Ming Gao JianR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625-1633,共9页
Volcanic rocks in the Ordos Basin are of mainly two types: one in the basin and the other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basin. Besides those along the margin, the marginal volcanic rocks also include the volcanic rocks in t... Volcanic rocks in the Ordos Basin are of mainly two types: one in the basin and the other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basin. Besides those along the margin, the marginal volcanic rocks also include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Yinshanian orogenic belt north of the basin. Based on the latest collection of gravitational and aeromagnetic data, here we interpret basement faults in the Ordos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 compare the faults derived from aeromagnetic data with those from seismic data, and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ages of the fault development. Two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s exist in the NE-trending faults of the southern basin, and they are in the volcanic basement formed in pre-Paleozoic. These NE-trending faults are the channel of volcanic material upwelling in the early age (Archean-Neoproterozoic), where igneous rocks and sedimentary rocks stack success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tinental nucleus. In the Cambrian, the basin interior is relatively stable, but in the Lat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the basin margin underwent a number of volcanic activitie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nearly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basement faults in the basin periphery and resulting in accumulation of great amount of volcanic materials. Volcanic tuff from the basin periphery is discovered in the central basin and volcanic materials are exposed in the margins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configuration, the basin peripheral igneous traps formed in the Indosinian-Early Yanshanian and Late Hercynian are favorable explor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central basin are the future target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VOLCANIC rocks basement fault AEROMAGNETIC ANOMALY hydrocarbon potential
原文传递
垦东—埕岛构造带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杨贵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51,共6页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层 复活方式 张扭性活动 古近纪 垦东-埕岛构造带
下载PDF
下扬子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与形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曦 高顺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166,共19页
为了揭示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理,故对研究区的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区内的主要构造地质证据,并在时空上进行对比。垂直盆地走向的区域大剖面构造解析显示,下扬子区由陆至海,... 为了揭示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理,故对研究区的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区内的主要构造地质证据,并在时空上进行对比。垂直盆地走向的区域大剖面构造解析显示,下扬子区由陆至海,盆地范围逐步扩大,断陷充填厚度逐渐增厚,结构趋于复杂,表明盆地的拉伸量和伸展强度自西向东呈增大趋势。受下扬子块体近似楔形几何形状与东部侧向挤压的边界条件约束,块体近南北向侧向扩展,块体内区域伸展,前新生代的基底先存断裂复活,诱发区域张裂作用和盆地沉降,断陷盆地形成受基底-应力两个基本因素制约。下扬子新生代块体的伸展与郯庐断裂的右旋走滑,均为下扬子块体构造形变的地质响应,其动力学机制可用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断陷盆地 伸展构造 基底断裂 成盆机制
下载PDF
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特征及与重要矿产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亮 胡从亮 +1 位作者 张嘉玮 陈国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36-51,共16页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带 深大断裂 基底断裂 重要矿产 贵州
下载PDF
沉积盆地断裂趋势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徐守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624,共12页
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的弱变形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期或中期阶段的产物.沉积盆地断裂趋势带隐蔽性较强,识别标志不明显,往往被忽视,因而在断裂趋势带上未发现油气藏的区域应该是未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领域.根据断裂趋... 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的弱变形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期或中期阶段的产物.沉积盆地断裂趋势带隐蔽性较强,识别标志不明显,往往被忽视,因而在断裂趋势带上未发现油气藏的区域应该是未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领域.根据断裂趋势带的规模可将其划分为:(1)圈闭级断裂趋势带,特征是多个雁列式断块、弧形断块或者复合型断块圈闭呈线状排列组成;(2)洼陷级断裂趋势带,表现为雁列式展布的多条断裂或褶皱,其间由小断层断续相连;(3)凹陷级断裂趋势带,表现为洼陷、凸起、沉积相带或圈闭等构造单元呈线状断续相间排列;(4)坳陷级断裂趋势带,属于区域性隐性断裂,一般表现为沿固定方向基底埋深突变、沉积盖层厚度突变、沉积相带突变等特征;(5)盆地级断裂趋势带,表现为成排成带的低幅度构造定向延伸组合成的大规模鼻状褶皱带或大型低幅度隆起.另外,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基底断裂走滑型断裂趋势带的5阶段演化模式分析认为,断裂趋势带油气聚集模式可以概括为6种:雁列状断块聚集模式、带状断块聚集模式、雁列状褶皱聚集模式、平行状复合圈闭聚集模式、网格状复合圈闭聚集模式、环状复合圈闭聚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趋势带 基底断裂 盖层断裂 走滑断裂 雁列式构造 弱变形趋势带 沉积学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