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老的长江,年轻的三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信宝 胡凯衡 +3 位作者 刘彧 张启源 刘维明 王世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1-620,共10页
长江的形成演化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貌学界关注的热点。论文在构造—气候—地貌耦合体系的框架下,通过长江上游不同类型河流阶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推演新生代以来长江上游的水系演化过程。古近纪长江上游地区为断陷湖盆内流水系,长江尚... 长江的形成演化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貌学界关注的热点。论文在构造—气候—地貌耦合体系的框架下,通过长江上游不同类型河流阶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推演新生代以来长江上游的水系演化过程。古近纪长江上游地区为断陷湖盆内流水系,长江尚未形成。古老的长江形成于新近纪,川江是古长江的上游,在乌江汇口涪陵附近南流,沿乌江—沅江—洞庭湖汇入长江中游河段。这一时期,金沙江南流入海,未东流汇入川江。三峡贯通大致发生于新近纪—第四纪之交(年轻的三峡),原沿乌江南流的川江被袭夺东流,四川盆地内的川江及支流下切,形成连续稳定分布的基座阶地。西部高原的南北向古水系被袭夺东流,横断山区的金沙江、大渡河和岷江等河流急遽下切,深切河谷内滑坡阻河溃决形成的堰塞湖阶地发育。金沙江等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仍在继续,但尚未影响到裂点以上的青藏高原面上河段,这些河段河谷内的阶地为堆积或埋藏阶地。分布于珠江流域的盲鱼(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0.55 Ma)出现在秭归附近的长江和云南高原与川中丘陵紫色土酸碱度的差异(前者酸性,后者中性偏碱性),这两个证据也是“年轻的三峡”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的长江 年轻的三峡 金沙江 川江 堰塞湖阶地 基座阶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