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成核剂对BaO-Al_(2)O_(3)-SiO_(2)系玻璃析晶的影响
1
作者 黄翱翔 殷先印 +2 位作者 闫旭 高锡平 饶文秀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铂薄膜是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机械强度不高,目前主要采取表面制成一层包封玻璃保护铂薄膜。BaO-Al_(2)O_(3)-SiO_(2)(BAS)系微晶玻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高温性质较稳定等优点,有望将其引入薄膜铂电阻... 铂薄膜是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机械强度不高,目前主要采取表面制成一层包封玻璃保护铂薄膜。BaO-Al_(2)O_(3)-SiO_(2)(BAS)系微晶玻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高温性质较稳定等优点,有望将其引入薄膜铂电阻封装领域。本工作分别采用Li_(2)O、ZrO_(2)、TiO_(2)和Y_(2)O_(3)作为BAS系微晶玻璃的成核剂,研究成核剂种类和含量对微晶玻璃析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玻璃析晶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的强弱排序为:Li_(2)O>TiO_(2)>Y_(2)O_(3)>ZrO_(2)。Li_(2)O可显著促进BAS系玻璃析晶,随着Li_(2)O含量的增加,首先析出正交硅钡石相,接着出现六方钡长石相,最后析出单斜硅钡石相;且当Li_(2)O的摩尔分数为1.5%~2.5%时,BAS系玻璃膨胀系数为(7.75~8.13)×10^(-6)/℃,能与铂电阻基底氧化铝陶瓷膨胀系数(7.6×10^(-6)/℃)相匹配。最后,揭示了BAS系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玻璃中Li_(2)O起到“积聚”作用,夺取玻璃网络结构中的O^(2-),破坏玻璃结构,降低结构的致密程度,从而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玻璃黏度,加快SiO_(2)的迁移,促进玻璃析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B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 硅钡石 六方钡长石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可溶性硅酸盐体系混合碱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中兴 张丽华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3,共3页
研究了 BaSiO_3和 BaCO_3酸解条件。以百里酚兰为指示剂,分析可溶性硅酸盐体系中混合碱的方法,较之氯化钡法,双指示剂法及系数校正法快速、准确,相对误差在0.2%以下。解决了可溶性硅酸盐体系混合碱分析问题。
关键词 硅酸盐 硅酸钡 混合碱 百里酚兰
下载PDF
新型Ba_3SiO_5∶Eu 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梅虹 罗岚 +2 位作者 郭锐 张远博 孙传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以BaCO_3、SiO_2、Eu_2O_3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SiO_5∶Eu荧光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制备Ba_3SiO_5的最佳工艺条件是Ba/Si比为3,1 200℃保温4 h。光谱分析表明,Ba_3SiO_5∶Eu荧光粉在254,365,410 nm激发下发射主峰... 以BaCO_3、SiO_2、Eu_2O_3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SiO_5∶Eu荧光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制备Ba_3SiO_5的最佳工艺条件是Ba/Si比为3,1 200℃保温4 h。光谱分析表明,Ba_3SiO_5∶Eu荧光粉在254,365,410 nm激发下发射主峰为566 nm(Eu^(2+)的4f^n^(-1)5d→4f^n)宽带发射,量子效率分别为70%、50%、10%,荧光寿命为百纳秒级;以566 nm为监视波长测得激发谱为主峰在250~450 nm范围内的宽带发射,主峰为360 nm,且在410 nm出现小峰; Eu离子最佳掺杂浓度为5%,由发光强度随掺杂离子浓度变化曲线,可以得出Ba_3SiO_5中Eu离子能量传递是基于电四级-电四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钡盐 铕离子 高温固相反应法 光谱分析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硫酸铝对硅酸二钡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辉敏 王青峰 +1 位作者 徐国辉 李红霞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9-413,共5页
为寻求适合硅酸二钡(B 2S)水泥的缓凝剂,首先以分析纯BaCO3微粉和SiO2细粉为原料,可溶性淀粉为结合剂,经混料、成型和干燥后,于1400℃保温3 h制备出B 2S水泥。然后研究了Al2(SO4)3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和2.0%)对B 2S... 为寻求适合硅酸二钡(B 2S)水泥的缓凝剂,首先以分析纯BaCO3微粉和SiO2细粉为原料,可溶性淀粉为结合剂,经混料、成型和干燥后,于1400℃保温3 h制备出B 2S水泥。然后研究了Al2(SO4)3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和2.0%)对B 2S水泥凝结时间和耐压强度的影响,并对部分试样作了XRD和EDS-SEM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B 2S水泥的水化产物是BaO·SiO2·H 2O和Ba(OH)2;掺入Al2(SO4)3时,还存在BaSO 4和Al(OH)3;BaO·SiO2·H 2O的形成是B 2S水泥产生凝结硬化的主要原因。未掺Al2(SO4)3时,B 2S水泥发生瞬凝;掺入Al2(SO4)3时,随其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耐压强度降低,其最佳掺量为0.5%~1.0%(w)。掺有Al2(SO4)3的B 2S水泥中,BaSO 4和Al(OH)3的生成是造成水泥凝结时间延长的原因;较多Ba(OH)2以及Al(OH)3的生成是造成水泥强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钡 硫酸铝 水泥 凝结时间 强度
下载PDF
水玻璃中可溶性碳酸盐的滴定分析法
5
作者 许中兴 张丽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7-59,共3页
研究了硅酸钡和BaCO_3的酸解条件,以及硅酸钠在加入强碱后体系的性质.建立了水玻璃中可溶性碳酸盐的滴定分析法.相对误差可在0.2%以下.
关键词 硅酸钡 碳酸钡 酸解 硅酸钠 滴定
下载PDF
硅酸二钡的高温合成与水化性能
6
作者 刘辉敏 王青峰 +1 位作者 徐国辉 刘国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用碳酸钡(BaCO3)和氧化硅(SiO2)在1400℃保温3 h合成了2BaO·SiO2(B2S)水泥,采用XRD、SEM和TG-DSC等研究了B2S的特征和水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B2S结晶完整,呈花束状,直径约0.5μm,长度约1μm。该系统中,BaCO3热分解的起始温... 用碳酸钡(BaCO3)和氧化硅(SiO2)在1400℃保温3 h合成了2BaO·SiO2(B2S)水泥,采用XRD、SEM和TG-DSC等研究了B2S的特征和水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B2S结晶完整,呈花束状,直径约0.5μm,长度约1μm。该系统中,BaCO3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点温度分别约为826℃、975℃和1148℃,分解活化能为333 kJ/mol。硬化水泥浆体主要有结晶不完整的BaO·SiO2·H2O、Ba(OH)2和未水化的B2S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钡 高温合成 水化性能 水泥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Ba_3La_6(SiO_4)_6: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志平 王天洋 +3 位作者 冉争瑞 董宏岩 侯春彩 刘利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70,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激活的Ba_3La_6(SiO_4)_6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Ba_3La_6(SiO_4)_6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00、364、384、395、416和466nm,其激发主...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激活的Ba_3La_6(SiO_4)_6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Ba_3La_6(SiO_4)_6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00、364、384、395、416和466nm,其激发主峰位于395nm。在395nm激发下,荧光粉在619nm(~5D_0→~7F_2)处有很强的发射。研究了不同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掺杂摩尔分数为13%时,出现浓度淬灭,其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Bi^(3+)掺杂量对Ba_3La_6(SiO_4)_6:Eu^(3+)发射光谱及色坐标的影响。Bi^(3+)掺杂样品中存在Bi^(3+)→Eu^(3+)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红光 铕离子 光致发光 硅酸钡镧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8
作者 王颖竹 刘勇 +3 位作者 马泓蛟 崔剑锋 陈坤龙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出铅钡釉陶和铅钡釉砂都不是铅钡玻璃的先驱,三者在战国早期的出现更像是铅钡这种全新助熔剂在不同材质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硅酸盐 战国时期 分布范围 起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周陵贺家战国秦墓出土紫色八棱柱的科学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奕舒 凌雪 +5 位作者 许卫红 耿庆刚 杨露雅 孙凤 周嘉藤 周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7,共10页
目前,对我国出土的紫色八棱柱形文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上,对其形制来源、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论述相对较少。为探究周陵贺家战国秦墓出土的一件紫色八棱柱器物的表面特征、颗粒形态、材质成分、制作工艺等信息,利用... 目前,对我国出土的紫色八棱柱形文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上,对其形制来源、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论述相对较少。为探究周陵贺家战国秦墓出土的一件紫色八棱柱器物的表面特征、颗粒形态、材质成分、制作工艺等信息,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等分析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八棱柱形制的来源与演变、材质的来源、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初步推测,结果表明该紫色八棱柱微观形态为紫色和黄色晶体颗粒夹杂分布,主要成分为中国紫(硅酸铜钡),推测为二到三次烧制而成。通过文献查阅及梳理,推测八棱柱的形制受中国本土道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功能为口含或窍塞。本工作对于我国出土紫色八棱柱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陵贺家秦墓 紫色八棱柱 硅酸铜钡
下载PDF
CaO对钛钡硅酸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志超 吴家辉 +2 位作者 田中青 樊振华 黄伟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88-93,共6页
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了BaO-TiO_2-SiO_2高介电玻璃,研究了CaO取代BaO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O取代量的增加,玻璃中Ti的配位形式发生了改变,玻璃中桥氧数目先增多后减少;摩尔体积和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玻璃网... 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了BaO-TiO_2-SiO_2高介电玻璃,研究了CaO取代BaO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O取代量的增加,玻璃中Ti的配位形式发生了改变,玻璃中桥氧数目先增多后减少;摩尔体积和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玻璃网络结构的连接程度增大;玻璃的密度也逐渐减小;玻璃的硬度和紫外截止波长都出现了极值,表明随着CaO逐步取代BaO,该体系玻璃中出现了混合碱土效应(MAEE);热膨胀系数没有出现MAEE,表明本体系玻璃热膨胀性能对MAEE的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钛钡硅酸盐玻璃 桥氧 硬度 混合碱土效应
下载PD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a single-host phosphor Ba_(1.8-w)Sr_wLi_(0.4)SiO_4:Ce^(3+),Eu^(2+),Mn^(2+) for WLED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山 韦先涛 +1 位作者 陈永虎 尹民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7-230,共4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a series of Bal.8 -x-y-zSrwLi0.4xCexEuyMnzSi04 (BSLS:Ce3+,Eu2+, Mn2+) powder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 In order to obtain a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a series of Bal.8 -x-y-zSrwLi0.4xCexEuyMnzSi04 (BSLS:Ce3+,Eu2+, Mn2+) powder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ultraviolet excitation, the emission spectra contained three bands: the 370-470 nm blue band, the 470-570 nm green band and the 570-700 nm red band, which arose from the 5d---4f transitions of Ce3+ and Eu2+, and the 4TI---6A1 transition of Mn2+, respectively. The excitation spectra of the emissions of Ce3+ and Mn2+ ions showed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Ce3+ to Mn2+. White light emiss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tri-doped samples of appropriate doping concentration under 31 0-360 nm exc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luminescence barium strontium lithium silicate energy transfer single-host-white-light phosphor WLED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冷冻注凝制备氮化硅陶瓷基耐高温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娟丽 李森 +3 位作者 吕毅 郭世峰 赵英民 裴雨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3-727,共5页
采用硅溶胶冷冻胶凝陶瓷成型技术制备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分析了硅溶胶冷冻胶凝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型方法所获得的坯体干燥无变形无开裂,收缩率小于1%;陶瓷烧结体密度... 采用硅溶胶冷冻胶凝陶瓷成型技术制备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分析了硅溶胶冷冻胶凝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型方法所获得的坯体干燥无变形无开裂,收缩率小于1%;陶瓷烧结体密度为2.9 g/cm3时,烧结体抗弯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断裂韧性以及洛氏硬度分别为350 MPa、193GPa、6.2 MPa·m1/2和58。该成型技术实现了陶瓷界多年来对先进陶瓷高效、低成本、原位近净尺寸成型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溶胶凝胶 氮化硅 钡长石 复合物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模拟制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治国 马清林 +1 位作者 梅建军 海因茨.贝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主要包括三种,紫色的中国紫(BaCuSi2O6)、浅蓝色的中国蓝(BaCuSi4O10)和蓝色的中国深蓝(BaCu2Si2O7),这三种颜料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的中国大量使用。本文在对大量古代硅酸铜钡颜料样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主要包括三种,紫色的中国紫(BaCuSi2O6)、浅蓝色的中国蓝(BaCuSi4O10)和蓝色的中国深蓝(BaCu2Si2O7),这三种颜料在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的中国大量使用。本文在对大量古代硅酸铜钡颜料样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类颜料的原料、烧制温度以及坩埚对模拟制备的影响。用石英粉作为硅源,铜绿和氧化铜作为铜源,硫酸钡、碳酸钡和氧化钡作为钡源,氧化铅作为铅源,模拟制备出了三种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即中国紫(BaCuSi2O6)、中国蓝(BaCuSi4O10)和中国深蓝(BaCu2Si2O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铜钡颜料 模拟制备 中国紫 中国蓝 中国深蓝
原文传递
Nb2O5对高介电常数玻璃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童超 田中青 +1 位作者 王丽莎 袁伟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5-600,共6页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50Si O_2·30RO·(20–x)MO_2·x Nb O_(2.5)(R=Ca,Ba,Sr;M=Ti,Zr)(x≤10)高介电常数玻璃。采用Archimedes法测试了玻璃的密度,采用析晶梯度炉测试了玻璃的失透上限温度,采用纳米划痕测试了玻璃弹性模...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50Si O_2·30RO·(20–x)MO_2·x Nb O_(2.5)(R=Ca,Ba,Sr;M=Ti,Zr)(x≤10)高介电常数玻璃。采用Archimedes法测试了玻璃的密度,采用析晶梯度炉测试了玻璃的失透上限温度,采用纳米划痕测试了玻璃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分析了不同Nb_2O_5含量的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随着Nb_2O_5含量的增加,桥氧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形成的[Nb O_6]铌氧八面体会与[Si O_4]顶角相连以增强网络结构;[Si O_4]的存在形态主要为Q^3和Q^4,表明其网络结构更牢固;密度和摩尔体积逐渐增大;失透上限温度先下降再上升;弹性模量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钡硅酸盐 核磁共振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失透上限温度
原文传递
(Ba,Sr)_2SiO_4:Eu^(2+)荧光的多功能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巍巍 王国耀 +3 位作者 张志敏 Greg Baxter Stephen Collins 高益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9-274,共6页
针对温度传感应用研究了(Ba,Sr)_2SiO_1:Eu^(2+)绿色荧光粉荧光光谱的温度特性。在波长405 nm激光的激发下,将样品从室温加热到185℃,在该温度区间内每间隔10℃记录其稳态发射光谱。使用两种新型传感方法,发射谱带的重心波数位置和不同... 针对温度传感应用研究了(Ba,Sr)_2SiO_1:Eu^(2+)绿色荧光粉荧光光谱的温度特性。在波长405 nm激光的激发下,将样品从室温加热到185℃,在该温度区间内每间隔10℃记录其稳态发射光谱。使用两种新型传感方法,发射谱带的重心波数位置和不同波长的发射强度比得出对应的温度传感方程,并与峰值波长位置随温度的频移变化以及随温度升高发射谱带的展宽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对各温度传感机制和精度作了简要比较、讨论。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具有多种优秀的点温度传感能力,尤其两种新型温度传感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几与已有传感方法很好地兼容,该荧光材料作为温度敏感材料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光学传感 荧光 温度 硅酸锶钡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粉Ba_2MgSi_2O_7:Eu^(2+)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秀娟 吴茜 +2 位作者 滕欣 杨英 陈永杰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2MgS i2O7:Eu2+绿色荧光粉,研究其发光性能.通过XRD测试样品的晶相结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激活剂Eu2+的物质的量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硅酸镁钡即Ba2MgS i2O...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2MgS i2O7:Eu2+绿色荧光粉,研究其发光性能.通过XRD测试样品的晶相结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激活剂Eu2+的物质的量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硅酸镁钡即Ba2MgS i2O7晶体结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Eu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时,Ba2MgS i2O7:Eu2+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发光性能 硅酸镁钡
下载PDF
Eu^(3+)在Ba_2TiSi_2O_8中的发光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霞 丘尽花 铁绍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7-861,共5页
红色荧光材料主要有(碱土)硫化物体系[1,2],(碱土)钛酸盐体系[3,4],氧化稀土体系[5],硅酸盐体系[6]以及其它氧化物体系如MO∶Eu^(3+)(M=Ca、Sr、Ba)[7],SrAl2O4∶Eu^(2+)[8]等。在这些体系中。
关键词 硅钛酸盐 高温固相扩散法 EU^3+ 发光 荷移跃迁
下载PDF
战国至汉代八棱柱器物的考古学观察
18
作者 孙凤 许惠攀 于春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2,共10页
八棱柱状器物是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一类特殊器物。其材质包括石质、玉质、玻璃质和硅酸铜钡,后者为研究中国古代人工合成颜料提供了关键材料。其形制根据八棱变化可分为标准、锥状、亚腰... 八棱柱状器物是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一类特殊器物。其材质包括石质、玉质、玻璃质和硅酸铜钡,后者为研究中国古代人工合成颜料提供了关键材料。其形制根据八棱变化可分为标准、锥状、亚腰和带圆座八棱柱四型。据统计,其最主要的用途为葬器,少量用作装饰品。此类器物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河南地区,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的中国北方地区,东汉渐进尾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汉代 八棱柱 硅酸铜钡 葬器
原文传递
硅酸钡钛晶体的高温溶液法生长
19
作者 刘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了选用合适的助熔剂生长Ba_2TiOSi_2O_7晶体,试验了多种不同成分和配比的化学试剂。最终确定了LiF和H_3BO_3摩尔比为5:2复合助熔剂,采用高温溶液法生长出了尺寸为20 mm×10 mm×3mm的较透明Ba_2TiOSi_2O_7晶体。粉末倍频测试... 为了选用合适的助熔剂生长Ba_2TiOSi_2O_7晶体,试验了多种不同成分和配比的化学试剂。最终确定了LiF和H_3BO_3摩尔比为5:2复合助熔剂,采用高温溶液法生长出了尺寸为20 mm×10 mm×3mm的较透明Ba_2TiOSi_2O_7晶体。粉末倍频测试结果表明,粒径为88~105μm的Ba_2TiOSi_2O_7粉体的倍频效应约为5.5倍的KDP(d_(36)=4.7×10^(-13)m/V)量级。红外光谱测量证实晶体结构中含有Si_2O_7基团和TiO_5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钡钛晶体 晶体生长 助熔剂 高温溶液法
原文传递
氧化锌及氟化钙对钡钙玻璃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吴坚强 查长福 +1 位作者 余峰 宋福生 《真空电子技术》 2007年第3期75-77,共3页
研究了ZnO和CaF2的加入对钡钙玻璃烧结和性能的影响。用单因素法探讨了ZnO和CaF2的加入量对玻璃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线膨胀系数范围在(60-70)×10^-7/℃和焊接温度小于1100℃的钡钙玻璃,结果表明,ZnO和CaF2对改善玻璃性能有显著的... 研究了ZnO和CaF2的加入对钡钙玻璃烧结和性能的影响。用单因素法探讨了ZnO和CaF2的加入量对玻璃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线膨胀系数范围在(60-70)×10^-7/℃和焊接温度小于1100℃的钡钙玻璃,结果表明,ZnO和CaF2对改善玻璃性能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氟化钙 钡钙玻璃 玻璃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