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Analysis of Gynogenetic and Common Populations of Verasper moseri Using SSR Markers 被引量:5
1
作者 MA Hongyu YANG Jingfeng +1 位作者 SU Pengzhi CHEN Songli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3期267-273,共7页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the artificial meio- gynogenetic population and common population of barfin flounder (Verasper moseri) were analyzed using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 total of 29 alleles w...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the artificial meio- gynogenetic population and common population of barfin flounder (Verasper moseri) were analyzed using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 total of 29 alleles were detected, of which 23 alleles were in the artificial gynogenetic population while 29 alleles wer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 of eight loci in the control group (0.526 8) was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at (0.185 8) in the gynogenetic pop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ynogenetic population ofbarfin flounder (Verasper moseri). Most loci significantly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 rium (HWE)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p 〈 0.005 56) in the gynogenetic population, while four loci deviated from HW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GsT) was 0.131 0,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was 0.171 8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OGENESIS barfin flounder Verasper moseri genetic structure MICROSATELLITE
原文传递
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廷俊 徐晓辉 +3 位作者 姜国建 郭雪阳 孙爱 徐彬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通过添加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和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启动了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条斑星鲽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2℃,原代培养鳍细胞的生长分裂状态旺盛,细胞形态主要为成纤维样,20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的继代培养已建立了条斑星鲽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35代;生长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9h,其生长分裂状态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2sm+44t的正常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该细胞系为条斑星鲽的细胞工程育种和病毒-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鳍细胞 原代培养 继代培养 细胞系
原文传递
日本条斑星鲽的生物学及增养殖概况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文姬 李华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33-536,共4页
关键词 条斑星鲽 仔稚鱼饲育 雌雄比例 网箱养殖
下载PDF
条斑星鲽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受精卵的形态、生态和卵胚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志忠 于道德 +3 位作者 张修峰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条斑星鲽(Veyaspey moseri)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分离透明、无油球的悬浮卵。卵膜具粗波纹状的纹络。卵黄均匀,浅黄色或米黄色。卵径平均为1.70mm±0.02mm。卵黄囊径1.57mm±0.025mm。卵黄间隙狭窄,约为0.11mm。受精卵... 条斑星鲽(Veyaspey moseri)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分离透明、无油球的悬浮卵。卵膜具粗波纹状的纹络。卵黄均匀,浅黄色或米黄色。卵径平均为1.70mm±0.02mm。卵黄囊径1.57mm±0.025mm。卵黄间隙狭窄,约为0.11mm。受精卵的可孵化水温为6.0~11.0℃,最适孵化水温8.0~10.0℃。可孵化盐度为27.00~36.00,最适孵化盐度为33.00~35.00。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呈现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在水温8.0~10.0℃,盐度33.00,光照500~6000Ix,pH值7.5~8.4的孵化条件下,受精卵约历时216h孵化出膜,出膜方式以头部首先破膜为主。优质卵的孵化率可迭90%以上。在条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及原肠期以前的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原口关闭后各个发育时期。卵胚卵裂期的不同步分裂现象要比其他硬骨鱼类提前,出现在第三次卵裂时期。多细胞期的裂球均一程度较低。在孵化育苗生产中,出现大量带有“空泡”的不正常的卵胚和前期仔鱼。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苗种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悬浮卵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条斑星鲽免疫器官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志忠 于道德 +3 位作者 孙真真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92,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日龄)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实验表明;在13~15...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日龄)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实验表明;在13~15℃,条斑星鲽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肾脏、脾脏和胸腺。孵化后即出现肾脏原基,8日龄和12日龄分别出现脾脏和胸腺原基;而免疫器官淋巴化的先后顺序较为特殊,首先淋巴化的器官是头肾,其次为胸腺和脾脏,不同于大多数海水鱼类。在其免疫器官发生后期除头肾和脾脏外,在胸腺中同样出现黑色素巨嗜细胞中心,虽然在数量和形态上不如头肾和脾脏丰富。作者通过对条王醺星鲽免疫器官发生过程研究,初步了解了其免疫器官发生,成熟过程以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条斑星鲽的规模化养殖,以及人工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免疫器官 头肾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下载PDF
条斑星鲽消化系统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肖志忠 于道德 +3 位作者 辛梅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d,day post hatching,dph)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消化道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d,day post hatching,dph)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消化道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3~15℃,7dph的仔鱼开口时,消化道已经分化为口咽腔、食道、肠和直肠,消化器官肝脏和胰腺出现。从7dph到14~17dph(卵黄囊消失)为混合营养期,形态上肠道进一步弯曲、盘旋;功能上中肠空泡样结构和后肠嗜伊红颗粒的出现,预示着肠上皮细胞在胃功能成熟前有吸收蛋白的作用。形态学上胃以及幽门盲囊的分化出现在26~29dph,与稚鱼刚开始附底的时期相吻合。而功能性胃的分化则出现在35dph左右,与稚鱼变态期相一致。条斑星鲽作为中国新近养殖品种,关于其早期发育的报道还是空白,作者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鱼种的商业化养殖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同时也为海水鱼类早期营养和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消化道 幽门盲囊
下载PDF
雌核发育与正常二倍体条斑星鲽胚胎发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忠红 刘海金 +2 位作者 张世奎 姜秀凤 王玉芬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52-756,共5页
在用牙鲆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同时,对条斑星鲽单倍体、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与普通胚胎发育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单倍体胚胎,卵裂开始至64细胞期,发育速度较普通胚胎发育发育速度明显缓慢,至多细胞期发育速... 在用牙鲆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同时,对条斑星鲽单倍体、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与普通胚胎发育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单倍体胚胎,卵裂开始至64细胞期,发育速度较普通胚胎发育发育速度明显缓慢,至多细胞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14 h;到达高囊胚期比普通二倍体慢1.5 h,到达低囊胚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31 h;到达原肠末期、神经胚期、晶体形成期历时相同,其他发育时期一直处于缓慢状态;孵化仔鱼具有明显的单倍体综合症。(2)雌核发育与普通胚胎的发育的特征相比无明显区别,在卵裂期发育速度明显迟缓,但在囊胚期以后,所用时间基本相同;孵化时间比普通胚胎长约1 h。(3)与普通胚胎相比,雌核发育胚胎、单倍体胚胎孵化率较低,仔鱼畸形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胚胎 雌核发育 单倍体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Marine Fish Cell Line from Ovary of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 被引量:2
8
作者 XU Xiaohui FAN Tingjun +1 位作者 JIANG Guojian YANG Xiuxi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A novel continuous ovary cell line from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BFO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with its primitive application in transgenic expression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 Primarily cultured cells grew... A novel continuous ovary cell line from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BFO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with its primitive application in transgenic expression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 Primarily cultured cells grew well at 22℃ in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F12 medium(DMEM/F12, 1:1; p H 7.2) supplemented with 20% fetal bovine serum(FBS), carboxymethyl chitooligosaccharid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 The primary BFO cells in fibroblastic morphology proliferated into a confluent monolayer about 2 weeks later, and were able to be subcultured. Impacts of medium and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of the cells were examined. The optimum growth was found in DMEM/F12 with 20% FBS and at 22℃. The BFO cells can be continuously subcultured to Passage 120 steadily with a population doubling time of 32.7 h at Passage 60. Chromosom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72% of BFO cells at Passage 60 maintained the normal diploid chromosome number(46) with a normal karyotype of 2st+44t. The results of gene transformation indicated that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 positively expressed in these cells after being transformed with pc DNA3.1-GFP. Therefore, a continuous and transformable BFO cell lin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may serve as a useful tool for cytotechnological manipulation and transgenic modification of this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fin flounder OVARY CELL CELL line gene transformation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 Verasper moseri
下载PDF
条斑星鲽幼鱼变态期间核酸及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佟雪红 徐世宏 +3 位作者 刘清华 李军 肖志忠 马道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试验测定了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幼鱼变态过程中DNA、RNA、蛋白及其比值的变化,作为评价幼鱼变态阶段生长潜能的指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培育水温为16.5~18.0°C,DNA、RNA及蛋白的变化都带有发育阶段特异性。DNA含量在34~4... 本试验测定了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幼鱼变态过程中DNA、RNA、蛋白及其比值的变化,作为评价幼鱼变态阶段生长潜能的指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培育水温为16.5~18.0°C,DNA、RNA及蛋白的变化都带有发育阶段特异性。DNA含量在34~42日龄增加缓慢,然后快速增加直至44日龄,在45日龄和46日龄分别保持下降和上升趋势。蛋白含量和RN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试验期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RNA/DNA比值从试验开始至35日龄呈上升状态,36日龄时下降,38日龄时达到最高值5.01,然后显著下降(P<0.05),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低值1.76。蛋白/DNA在40日龄时达到最高值58.64,在46日龄时达到最低值21.28。RNA、DNA及蛋白含量跟全长和体质量有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RNA/DNA与全长和体质量的关系比蛋白/DNA与全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密切。蛋白/DNA比值的变化趋势跟RNA/DNA比值类似,但前者的变化滞后于后者,表明RNA/DNA比值是评价条斑星鲽生理状况的更有效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幼鱼 DNA RNA 蛋白
下载PDF
外源激素诱导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精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1 位作者 王妍妍 刘新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注射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条斑星鲽雄鱼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GnRHa和HCG诱导后条斑星鲽精子质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精液粘稠度大为... 采用注射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条斑星鲽雄鱼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GnRHa和HCG诱导后条斑星鲽精子质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精液粘稠度大为降低、精液流动性和液化能力增强、精子激活率和快速激活率显著提高、快速活动时间和精子寿命延长。同时,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96h达到峰值。比较两种激素的诱导效果,以sGnRHa对雄鱼精子质量的改善效果为好,但与HCG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缓释激素诱导可有效提升和改进条斑星鲽雄鱼的精子质量,研究结果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外源激素诱导 精子质量
下载PDF
氯化镉对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晓辉 樊廷俊 +3 位作者 景毅 姜国建 杨秀霞 葛源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共6页
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处理体外培养的条斑星鲽卵巢(BFO)细胞系细胞,利用毒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对BFO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FO细胞对CdCl2敏感,浓度大于10μmol/L的CdCl2对细胞的生... 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处理体外培养的条斑星鲽卵巢(BFO)细胞系细胞,利用毒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对BFO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FO细胞对CdCl2敏感,浓度大于10μmol/L的CdCl2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活性的持续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浓度大于40μmol/L的CdCl2可引起BFO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BFO细胞在AO/EB荧光双染色中的质膜通透性显著提高,在单细胞凝胶电泳中出现明显的彗尾,且细胞凋亡率、彗尾的长度和亮度随CdCl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见,镉对BFO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为利用BFO细胞系研究镉等重金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系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条斑星鲽生长与生态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于道德 肖志忠 +2 位作者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8,96,共5页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自然光照,水温为11~16.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9.64g土5.98g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幼鱼1周年的生长和生态转化效率进行定期测定。结果显示:条斑星鲽的体长和体高在实验期间皆...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自然光照,水温为11~16.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9.64g土5.98g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幼鱼1周年的生长和生态转化效率进行定期测定。结果显示:条斑星鲽的体长和体高在实验期间皆呈直线增长;体质量的增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呈指数生长,后期为直线增长。体长和体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W=10^-5 L^3.0226,r=0.9893。条斑星鲽幼鱼周年的生长率和生态转化效率都较高,属于高生长类型鱼类;生态转化效率周年波动范围是34.16%~91.07%,特定生长率的周年波动范围是0.170~1.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 生态转换效率 特定生长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