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蓝草紫色素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红芝 义崇宽 杨昌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7期4256-4258,共3页
以红蓝草(Peristrophe baphica Bremk)茎叶为原料,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紫色素,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紫色素,进而探讨红蓝草紫色素的吸附与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吸附前后溶液吸光度和颜色的变化,选择X-5、D4020、D101、S-8作为红蓝草紫... 以红蓝草(Peristrophe baphica Bremk)茎叶为原料,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紫色素,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紫色素,进而探讨红蓝草紫色素的吸附与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吸附前后溶液吸光度和颜色的变化,选择X-5、D4020、D101、S-8作为红蓝草紫色素的吸附树脂;洗脱溶剂以乙醇为佳,且乙醇体积分数以75%为宜;乙醇洗脱效果为D101>X-5>D4020,而S-8吸附的色素很难被乙醇洗脱。进行色素柱层析分离时,X-5和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红蓝草紫色素的效果优于D4020大孔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草(Peristrophe baphica Bremk) 紫色素 分离纯化 大孔树脂
下载PDF
红蓝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韦正 黄秀香 赖红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5-2043,共9页
本文对近20年来红蓝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蓝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苯丙素、三萜、甾体、苷类及挥发油等,具有食品着色剂、美容保健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红蓝草 染料药材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红蓝草总酚酸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正 赖红芳 +2 位作者 彭丽娟 覃国乐 黄秀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4-90,共7页
对红蓝草总酚酸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用响应面法优选红蓝草总酚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即液料比为28∶1(mL/g),乙醇的浓度为71%,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在该条件下红蓝草总酚酸含量为31.574 4 mg/g,... 对红蓝草总酚酸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用响应面法优选红蓝草总酚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即液料比为28∶1(mL/g),乙醇的浓度为71%,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在该条件下红蓝草总酚酸含量为31.574 4 mg/g,与预测值31.860 6 mg/g接近。红蓝草总酚酸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中,发现其随着浓度增加,其清除能力逐渐增强,但清除率小于Vc。因此,红蓝草总酚酸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草 总酚酸 提取 抗氧化 响应面
下载PDF
红丝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9
4
作者 谢运昌 蒋小华 张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广西宜州产红丝线(Peristrop he baphica)有浓烈香气。为明确其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红丝线挥发油进行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31个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9.42%。主要成分为香豆素(53.66%),二氢香豆酮(9.18%),1-辛... 广西宜州产红丝线(Peristrop he baphica)有浓烈香气。为明确其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红丝线挥发油进行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31个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9.42%。主要成分为香豆素(53.66%),二氢香豆酮(9.18%),1-辛烯-3-醇(10.00%),反-3-己烯-1-醇(5.85%),3-辛醇(3·86%),苯甲醇(1.69%),芳樟醇(1.22%),邻甲苯甲醛(5.37%),对乙烯基愈创木酚(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挥发油 成分 香豆素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红丝线中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小华 宾祝芳 +1 位作者 谢运昌 李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红丝线中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分析方法。方法红丝线三氯甲烷提取物用甲醇溶解超声提取,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流量1.0 mL/min;漂移管温度70.0℃;载气体积流量2.0 mL...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红丝线中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分析方法。方法红丝线三氯甲烷提取物用甲醇溶解超声提取,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流量1.0 mL/min;漂移管温度70.0℃;载气体积流量2.0 mL/min。结果豆甾醇在0.88~7.0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2.21%。β-谷甾醇在1.32~10.56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1.32%。结论该法精密度高、重复性良好,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红丝线中的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HPLC-ELSD 豆甾醇 Β-谷甾醇
下载PDF
红丝线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小华 谢运昌 +1 位作者 梁靖 罗日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19-2321,共3页
目的研究红丝线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化学成分。方法红丝线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RP-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红丝线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化学成分。方法红丝线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RP-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香豆素(3)、反式邻香豆酸(4)、5-羟基香豆素(5)、顺式草木樨苷(6)、反式草木樨苷(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和化学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谢运昌 文永新 +4 位作者 蒋小华 涂光忠 方宏 梁小燕 陈海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山蓝色素前体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联用的技术,结合紫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及化学变化。表明山蓝色素前体分子有由2个紫蓝氨酸残基和1个氨基酚残基键合而成的片段,在室温下放置后,氨基酚结构... 山蓝色素前体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联用的技术,结合紫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及化学变化。表明山蓝色素前体分子有由2个紫蓝氨酸残基和1个氨基酚残基键合而成的片段,在室温下放置后,氨基酚结构转变为醌结构。研究结果为山蓝色素前体、山蓝色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提供了重要数据,为山蓝色素的化学、山蓝色素形成机理的阐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蓝 色素前体 色素 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联用 爵床科
下载PDF
鲜、干品红丝线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蒋小华 谢运昌 +1 位作者 李娟 宁德生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29,351,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得到新鲜和干燥红丝线叶挥发油,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81%,主要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得到新鲜和干燥红丝线叶挥发油,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81%,主要成分是反式植醇(43.29%)、橙花叔醇(7.07%)、石竹烯(4.91%)、亚麻酸甲酯(3.81%)和植酮(3.74%)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3%,反式植醇(33.50%)、橙花叔醇(7.75%)、石竹烯(5.14%)、1-辛烯-3-醇(7.20%)、植酮(4.45%)和樟脑(4.07%)等为主要成分。两者的共有成分有23种,其他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野靛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毅 王真 李旭梅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野靛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观察野靛青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野靛青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野靛青具有一... 目的研究野靛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碳粒廓清实验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观察野靛青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野靛青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野靛青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靛青 免疫活性 吞噬作用 溶血素
下载PDF
红蓝草枝和叶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佳佳 苏妙仪 +4 位作者 王如意 吴宏茜 东方 李燕杰 姚玉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2-109,共8页
以红蓝草枝和叶为原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NaNO_(2)-Al(NO_(3))_(3)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总酚和黄酮含量;以清除DPPH·、ABTS^(+)·和总还原力为指标... 以红蓝草枝和叶为原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NaNO_(2)-Al(NO_(3))_(3)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总酚和黄酮含量;以清除DPPH·、ABTS^(+)·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各部位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抗氧化作用与两种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部位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红蓝草枝和叶的乙酸乙酯部位总酚含量最高,分别达79.76 mg/g和80.21 mg/g;枝的氯仿部位和叶的乙醇提取物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95.88 mg/g和96.75 mg/g。相关性分析显示红蓝草的抗氧化能力与其酚类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红蓝草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不同极性溶剂影响抗氧化及抑菌效果,枝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叶,叶的抑菌效果优于枝。以枝的乙酸乙酯部位,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和抑菌效果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草 提取物 萃取部位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四种山蓝加工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永新 谢运昌 +1 位作者 蒋小华 方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种加工方法所得山蓝加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 ,结果表明 ,经阴干 ,晒干 ,乙醇浸泡几种传统加工方法加工的山蓝中紫蓝素含量分别为 31 1、4 5 6、4 72 mg/1 0 0 g(干重 ) ,而采用避氧热处理加工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种加工方法所得山蓝加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 ,结果表明 ,经阴干 ,晒干 ,乙醇浸泡几种传统加工方法加工的山蓝中紫蓝素含量分别为 31 1、4 5 6、4 72 mg/1 0 0 g(干重 ) ,而采用避氧热处理加工的山蓝中 ,紫蓝素含量达 1 .73g/1 0 0 g。用传统加工方法对山蓝进行加工 ,有效成分含量低 ,制约了山蓝的利用价值 ,而避氧热处理能大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提升山蓝的品质。研究结果对山蓝的加工、炮制和开发利用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蓝 加工 有效成分 紫蓝素 药材 爵床科
下载PDF
野靛青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毅 王真 +2 位作者 顾艳玲 孔云 徐其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65-666,共2页
目的:研究野靛青[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野靛青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 目的:研究野靛青[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野靛青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分离鉴定为6,7-亚甲二氧基-5,8-二甲氧基香豆素(1),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6,7-二羟基香豆素(3),3,4-二羟基苯甲酸(4),异香草酸(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结论:除了化合物6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靛青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靛青 香豆素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红丝线提取物中紫蓝素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娟 谢运昌 蒋小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709,共3页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色谱法(MECC)测定红丝线提取物中紫蓝素的含量的方法。毛细管柱内径75μm,长50.2cm;运行电压25kV,检测波长585nm,温度25℃;缓冲液为25mmol/L,β-CD10mmol/L,硼酸盐-20%乙腈(pH值8.0);进样方式:压力进样,进样时...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色谱法(MECC)测定红丝线提取物中紫蓝素的含量的方法。毛细管柱内径75μm,长50.2cm;运行电压25kV,检测波长585nm,温度25℃;缓冲液为25mmol/L,β-CD10mmol/L,硼酸盐-20%乙腈(pH值8.0);进样方式:压力进样,进样时间5s。结果表明紫蓝素在1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回收率为95.3%~103.2%。该方法快速、简便、并且较为准确,适用于测定红丝线提取物中紫蓝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色谱法 紫蓝素 红丝线提取物
下载PDF
山蓝色素明胶溶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苟丽 田洪 +3 位作者 胡国海 李蕾 詹云静 金效齐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研究山蓝色素在明胶溶液中的稳定性,测定了山蓝色素明胶溶液在阳光、阴暗处、不同p H、不同温度、H2O2、Na2S2O3、苯甲酸钠、蔗糖、葡萄糖、淀粉基质条件下和Fe3+、Zn2+、Mg2+、K+、Na+等离子存在条件下的吸光度。研究表明,山蓝色素... 为研究山蓝色素在明胶溶液中的稳定性,测定了山蓝色素明胶溶液在阳光、阴暗处、不同p H、不同温度、H2O2、Na2S2O3、苯甲酸钠、蔗糖、葡萄糖、淀粉基质条件下和Fe3+、Zn2+、Mg2+、K+、Na+等离子存在条件下的吸光度。研究表明,山蓝色素在明胶溶液中的稳定性与在水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其明胶溶液不改变山蓝色素液的稳定性,可以用明胶作壁材载持山蓝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蓝色素 明胶 稳定性
下载PDF
紫蓝草紫色米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华婷 宋志雪 +1 位作者 杨微琴 李首飞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4期86-89,共4页
本文以紫蓝草、糯米为主要原料,探究紫蓝草天然植物色素染制紫色米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染色时间、料液比及染色温度对紫色米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染制紫色米最佳... 本文以紫蓝草、糯米为主要原料,探究紫蓝草天然植物色素染制紫色米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染色时间、料液比及染色温度对紫色米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染制紫色米最佳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3 h、料液比1∶3(g∶mL)、染色温度为40℃。该工艺条件下紫色米感官评分得分为87.7,染色自然,口感新颖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蓝草 紫色米 染色工艺
下载PDF
山蓝与九头狮子草红色素液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苟丽 田洪 +3 位作者 胡国海 李蕾 詹云静 金效齐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 :比较山蓝色素和九头狮子草色素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度法扫描两种色素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色素液置于光照处、阴暗处,不同的pH、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基质中的色素残存率。结果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 目的 :比较山蓝色素和九头狮子草色素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度法扫描两种色素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色素液置于光照处、阴暗处,不同的pH、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基质中的色素残存率。结果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山蓝红色素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85 nm。两种色素液对阳光稳定性差,耐热性好。Na_2S_2O_3、H_2O_2、苯甲酸钠、蔗糖、葡萄糖、淀粉、Na^+、K^+、Ca^(2+)、Zn^(2+)、Mg^(2+)、Mn^(2+)对山蓝色素液和九头狮子草色素液的颜色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Al^(3+)、Cu^(2+)、Fe^(3+)、Fe^(2+)对两种色素颜色有影响。结论 :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红色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蓝红色素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野靛青的生药学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忠圣 周镁 +2 位作者 黄秀平 秦拴梅 覃容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对野靛青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确定了野靛青原植物、性状、显微的主要鉴别特征。结论野靛青的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野靛青生药质量标准制订的依据。
关键词 野靛青 生药学 原植物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原文传递
红丝线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8
作者 陈细萍 林文革 +3 位作者 苏明华 曹冬萍 温亚锋 何恩铭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1,共5页
选用红丝线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开展红丝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红丝线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以MS较佳;初代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诱导率80%;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 选用红丝线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开展红丝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红丝线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以MS较佳;初代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诱导率80%;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达5.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1 mg.L-1+NAA 0.3 mg.L-1,生根率100%;移栽存活率高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植物汤料红丝线的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
19
作者 张超 谈火群 +3 位作者 罗晓东 庄远杯 谢华松 张声源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94,共5页
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对红丝线的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研究。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红丝线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红丝线不同... 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对红丝线的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研究。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红丝线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红丝线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红丝线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均具有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呈量效关系。红丝线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亚硝化作用,具有开发成为防癌抗衰老产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线 抗氧化 抑制亚硝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