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金融科技与企业金融化:基于避险与逐利动机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真 李茂林 朱林染 《世界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69,共30页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效应”和遗漏变量偏误等影响后仍然成立。银行金融科技不仅能通过促进银行信贷规模扩容、减少抵押贷款依赖有效弱化企业风险规避动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缩小实体与金融投资利差,从而弱化企业投资逐利动机。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底层数字技术类专利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重点影响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具有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引导企业资金回流促进实体经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企业金融化 风险规避 投资逐利
原文传递
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否提高经营绩效?——来自我国92家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清波 卜林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6,共8页
采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结合2008—2019年我国92家银行面板数据,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提升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以及成本收入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 采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结合2008—2019年我国92家银行面板数据,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提升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以及成本收入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响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更大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资本充足率更高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更有效地提高了股本收益率,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经营绩效 不良贷款率 成本收入比 多重中介效应
下载PDF
金融科技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区分内外部金融科技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素心 王姿郁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同时带来“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15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区分外部金融科技和银行金融科技,从贷款信用结构、贷款对象结构和贷款期限结构三个角度,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 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同时带来“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15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区分外部金融科技和银行金融科技,从贷款信用结构、贷款对象结构和贷款期限结构三个角度,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检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存在显著挤压效应,引起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和短期贷款占比的缩减、个人贷款占比的扩张;银行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引起其信用贷款占比、个人贷款占比和短期贷款占比的扩张;金融科技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的影响体现出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未来金融科技浪潮下商业银行相关策略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金融科技 银行金融科技 银行异质性 SYSGMM
下载PDF
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区分内外部金融科技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黄素心 王姿郁 《经济论坛》 2024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15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检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以及存款竞争程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增加了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依赖,银行金融科技降低了商业银行...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15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检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以及存款竞争程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增加了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依赖,银行金融科技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依赖,且银行存款市场力量在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时中介效应显著存在。同时,金融科技对不同规模的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体现出显著异质性,对小型商业银行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金融科技 银行金融科技 负债结构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与企业金融错配:缓解还是恶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惠好 冯珏 汪颖栋 《金融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46,共11页
本文以2013-2021年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和企业借款数据,研究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主要表现为降低融资劣势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机制分析表明... 本文以2013-2021年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和企业借款数据,研究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主要表现为降低融资劣势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机制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能够通过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这两个渠道,优化信贷配置效率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从而缓解企业金融错配。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效应在非国有、小规模以及研发强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金融错配 信息不对称 风险控制
原文传递
银行金融科技能否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企业的微观证据
6
作者 张锡书 叶阿忠 王宣惠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85,共18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技术+金融+银行业”结合态势日益凸显。本文利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专利申请信息,并将其结合企业银行贷款数据后检验并探讨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技术+金融+银行业”结合态势日益凸显。本文利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专利申请信息,并将其结合企业银行贷款数据后检验并探讨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其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一致。机制分析发现:重构银行信贷模式、优化银行信贷客户结构和改善银行信贷成本及信贷决策机制是银行金融科技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三个重要机制。此外,银行金融科技还具有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本文为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深化银行业发展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及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企业技术创新 信贷模式 信贷客户结构 信贷决策机制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吗?
7
作者 马文婷 俞毛毛 范瑞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2,共20页
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效率,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文章使用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并与上市公司财务与银行贷款明细数据进行匹配,构造出银行金融科技指标,分析... 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效率,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文章使用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并与上市公司财务与银行贷款明细数据进行匹配,构造出银行金融科技指标,分析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首先,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在资金需求侧,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提升企业财务质量;在资金供给侧,会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增强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以及非国有六大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务违约的降低效应更为显著;对于成长型企业,上述效应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企业营业利润率,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投融资效率,有效解决银行无序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文章研究结论拓展了信息不对称、金融错配以及企业债务违约相关理论的经验证据,对促进新业态下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降低信贷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债务违约风险 财务质量 信息共享
原文传递
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融资约束及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
8
作者 俞毛毛 卢小祁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基于2013—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信贷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非国有银行、网点竞... 基于2013—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信贷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非国有银行、网点竞争度较高的城市样本来说,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提高信贷资金可得性和防止短贷长投期限错配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及效率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银行金融科技赋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约束 创新激励
下载PDF
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结构性普惠效应与创业活力
9
作者 李茂林 王子路 +1 位作者 何光辉 王宇琨 《管理世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216,共22页
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和企业信贷供给主体,其技术创新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很少被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基于语义的机器学习技术衡量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质量,然后将其与2011~2021年2亿条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匹配,考察银行金... 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和企业信贷供给主体,其技术创新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很少被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基于语义的机器学习技术衡量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质量,然后将其与2011~2021年2亿条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匹配,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主要表现为数量竞争,而创新质量提升趋势不明显。银行金融科技对城市创业活动产生结构性普惠效应: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有利于促进小规模市场主体创业,并且主要覆盖传统信贷资源薄弱地区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高启动资金行业;但另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主要来源于大型银行信贷扩张,中小银行因竞争压力加大导致其贷款数量和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作用效应存在互补性,不仅能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科技落后的城市创业,同时能显著拉动经济增长。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银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与机遇和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金融科技 创业 普惠金融 专利创新度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银行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风险承担?——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清波 卜林 赵玲玲 《金融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3,58,共10页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85家银行为样本,使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风险承担,并通过提...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85家银行为样本,使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风险承担,并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与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地方性、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非上市银行,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全国性、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上市银行的贷款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更多,风险承担下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风险承担 贷款利率 非利息收入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会影响流动性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赵玲玲 赵清波 《新经济》 2023年第11期54-70,共17页
基于百度新闻高级检索以及Python爬虫技术,本文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8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自身流动性;降低付息成本和... 基于百度新闻高级检索以及Python爬虫技术,本文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8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自身流动性;降低付息成本和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响流动性的重要传导机制。此外,面板门限回归结果表明,随着银行规模变大,银行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先减弱后增强,呈现U型趋势。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银行金融科技与流动性的关系,为我国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与流动性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流动性 付息成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专利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吗?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雅茹 陈俞全 郭沛 《开发研究》 2022年第6期115-127,共13页
选取2008-2020年303家中国商业银行与专利数据库的年度匹配数据,从金融科技专利数量及质量视角出发,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与其盈利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数量... 选取2008-2020年303家中国商业银行与专利数据库的年度匹配数据,从金融科技专利数量及质量视角出发,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与其盈利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的提升均能显著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获客能力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银行金融科技专利能够通过影响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获客能力进而对其盈利水平产生积极作用。拓展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专利能够进一步提升贷款企业的绩效水平,对实体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且银行盈利能力能够对二者间的影响效应起到促进作用。为持续增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专利带来的盈利效应,从同步提升科技专利数量与质量、坚持维护客户金融健康服务理念、着力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盈利能力 专利数量和质量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与企业社会责任:挤出还是平衡?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鼎纹 肖峻 王红建 《财务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77-90,共14页
银行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强化债权人监督能力,一方面可能会挤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平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具体影响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改善企业社... 银行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强化债权人监督能力,一方面可能会挤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平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具体影响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而且对企业承担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债务治理两种途径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在现金流水平更低以及债务水平更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银行金融科技还可以通过信息甄别引导信贷资源到优质企业,从而使得这些企业有更多资源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揭示了金融科技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具体作用机理,为未来如何继续引导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原文传递
银行金融科技、信贷配置与企业短债长用 被引量:75
14
作者 李逸飞 李茂林 李静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154,共18页
以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为主体的企业短债长用行为,加剧了企业杠杆风险并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银行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体系信贷资源配置模式的突破,对于防范和抑制企业短债长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利用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的金融科技... 以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为主体的企业短债长用行为,加剧了企业杠杆风险并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银行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体系信贷资源配置模式的突破,对于防范和抑制企业短债长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利用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的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并结合企业贷款数据,本文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升银行信息甄别能力显著缓解企业短债长用水平。银行信息甄别能力提升表现在供需两端:在供给端,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把控信用风险进而提升企业长期融资供给;在需求端,银行金融科技提升了企业信贷配置能力,优化企业信贷期限结构,促进企业长期融资由抵押贷款向信用贷款转型,缓解了传统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短债长用的抑制效应在企业市场关注度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并且该抑制效应有利于缓解短债长用对企业未来盈利增长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推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基于此,应提升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融资期限错配的优化效应,依托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持续扩容,促进深化金融科技服务的可得性,完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避免企业过度负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短债长用 信贷配置能力 信息甄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