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不同地下茎形态竹子的氮含量及积累特性
1
作者 童志鹏 叶柳欣 +4 位作者 邵香君 万刚 周菊敏 王明芳 张有珍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苦竹>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苦竹>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苦竹>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节竹 苦竹 绿竹 地下茎形态 氮含量 氮积累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