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被引量:12
1
作者 仲伟虹 张佐光 +1 位作者 梁志勇 宋焕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0-64,共5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简称UHPE)是国际上近几年来开发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纤维,是世界公认的复合材料用三大先进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之一。在已开发的纤维中,UHPE密度最小,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简称UHPE)是国际上近几年来开发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纤维,是世界公认的复合材料用三大先进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之一。在已开发的纤维中,UHPE密度最小,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这种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最突出的特点是优越的高能量吸收特点,即具有最强的防弹能力,是一类理想的防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纤维 防弹材料 聚乙烯纤维
下载PDF
防弹装甲用碳化硼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明 曹峰 +1 位作者 彭志航 向阳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21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碳化硼陶瓷具有较低的密度、仅次于氮化硼和金刚石的硬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满足防弹材料要求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低密度,简称为“三高一低”,当前已经应用于高端装备的防护系统中。然而,碳化硼陶瓷为强共价化合物,且具有低... 碳化硼陶瓷具有较低的密度、仅次于氮化硼和金刚石的硬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满足防弹材料要求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低密度,简称为“三高一低”,当前已经应用于高端装备的防护系统中。然而,碳化硼陶瓷为强共价化合物,且具有低的扩散系数,导致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烧结致密化问题和脆性问题。因此,许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碳化硼陶瓷的烧结技术、烧结助剂以及对碳化硼陶瓷进行增韧。本文聚焦防弹装甲用碳化硼陶瓷,首先从碳化硼的晶形结构和相图,综述了碳化硼陶瓷粉体的制备技术以及碳化硼陶瓷的烧结工艺,阐述了改善碳化硼断裂韧性较低的方法,最后分析了碳化硼陶瓷防弹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且展望陶瓷防弹装甲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防弹材料 增軔 致密化
原文传递
层间间距对平纹双层结构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熠 李杭 +2 位作者 严祥邦 梁耀庭 张中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9-65,72,共8页
为满足软体防弹叠层增强减重的需求和优化柔性叠层防弹材料的结构设计,通过增加层间间距,改变靶体迎弹面和背弹面的动态响应,提升其抗侵彻性能。叠层的吸能性能通过弹丸侵彻实验进行表征,且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叠层结构的吸能机制。弹丸... 为满足软体防弹叠层增强减重的需求和优化柔性叠层防弹材料的结构设计,通过增加层间间距,改变靶体迎弹面和背弹面的动态响应,提升其抗侵彻性能。叠层的吸能性能通过弹丸侵彻实验进行表征,且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叠层结构的吸能机制。弹丸侵彻实验结果表明:靶体的吸能效果随层间间距变宽先下降后上升,当间距到达一个临界值后,吸收的能量将停止增长;有限元模型的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表明靶体迎弹面横向形变的宽度和应力分布的面积随间距的变宽而增大,背弹面应力分布的强度随间距的变宽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防弹服 防弹材料 层间间距 抗侵彻性能 弹丸侵彻
下载PDF
软质防弹材料的发展
4
作者 邱日祥 杨杰 +1 位作者 文弋 吴爽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3年第3期9-11,共3页
近年来,软质防弹材料发展非常迅猛,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软质防弹材料的防弹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防弹装备设计的关注点。
关键词 软质防弹材料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 芳纶纤维
下载PDF
纤维复合材料的弹道吸能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佐光 霍刚 +2 位作者 张大兴 梁志勇 仲伟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4-81,共8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弹试验考察与分析了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弹道吸能随面密度、弹速、成型压力、树脂基体含量等改变而变化的规律,揭示出不同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防弹能力。研究结果对防弹复合...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弹试验考察与分析了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弹道吸能随面密度、弹速、成型压力、树脂基体含量等改变而变化的规律,揭示出不同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防弹能力。研究结果对防弹复合材料及其轻质复合装甲的优化设计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防弹材料 弹道吸能 防弹复合材料
下载PDF
防弹材料保护套现状及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咏梅 康永涛 李燕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现代软质防弹材料发展历程及种类,简述了防弹材料防水布使用的作用与目的 ,研究比较了PU、PVC两种涂层的防水布材料的撕破强力、热合牢度、耐静水压、渗水等性能,最终得出使用PU涂层防水布可成为软质防弹材料保护外套的结论。
关键词 防弹材料 保护套 PU PVC涂层 防水布
下载PDF
B4C/Al复合板中应力波行为分析(Ⅱ)
7
作者 李记全 丁华东 +1 位作者 柳青青 郑晓辉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2-78,共7页
在已建立的应力波传播模型和研究弹、板间作用力所获结果的基础上,为分析复合板应力的变化,对复合板弹板碰撞承受的应力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据应力波传播特性,确定了复合板内能量集中区域,研究了应力波在复合板巾的传播和能耗,并讨... 在已建立的应力波传播模型和研究弹、板间作用力所获结果的基础上,为分析复合板应力的变化,对复合板弹板碰撞承受的应力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据应力波传播特性,确定了复合板内能量集中区域,研究了应力波在复合板巾的传播和能耗,并讨论了应力波对陶瓷的作用。通过近似计算,发现烧蚀消耗的弹丸动能较大,在复合板中,Al板的塑性变形吸收了19%的弹丸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甲过程 B4C/Al复合板 应力波 高速碰撞 抗弹材料
原文传递
B4C/Al复合板中应力波行为分析(Ⅰ)
8
作者 李记全 丁华东 +1 位作者 郑晓辉 柳青青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3-68,共6页
依据7.62mm穿甲燃烧弹与B4C,Al板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提出弹、板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弹板碰撞后B4C/Al复合板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建立应力波的传播模型,讨论了应力波传播时复合板的力学行为,最后确定了复合板承受的初始冲击应力。理... 依据7.62mm穿甲燃烧弹与B4C,Al板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提出弹、板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弹板碰撞后B4C/Al复合板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建立应力波的传播模型,讨论了应力波传播时复合板的力学行为,最后确定了复合板承受的初始冲击应力。理论分析表明:一维应变条件的B4C和Al板的弹性极限高于一维应力条件下的值;弹、板间的作用力服从指数衰减规律;B4C板的初始应力高于430MPa时,应力波的作用使Al板在卸载过程中发生反向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甲过程 B4C/Al复合板 应力波 高速碰撞 抗弹材料
原文传递
纺织基防弹防穿刺材料的研究回顾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晓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4,共7页
以纺织纤维和纺织结构为基础的柔性防弹防穿刺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和可服用性而备受重视,为此,从纱线间的摩擦性能、防护组合体的准各向同性设计、杂化设计、三维纺织结构以及剪切增稠流体的使用等角度探讨了防弹材料的防弹效果。认为芳... 以纺织纤维和纺织结构为基础的柔性防弹防穿刺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和可服用性而备受重视,为此,从纱线间的摩擦性能、防护组合体的准各向同性设计、杂化设计、三维纺织结构以及剪切增稠流体的使用等角度探讨了防弹材料的防弹效果。认为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高强度、高模量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能量吸收使得他们成为防护器材的主要原料。以经纬交织为特色的机织结构仍然是防护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但研究内容已转向纤维强度的利用效率和经纬纱线之间的应力传播效能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准各向同性和杂交化的防护片设计被证明是提高防护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类别的三维纺织结构及其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抗穿刺性能由于其结构一体性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非牛顿流体的使用有助于防穿刺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基防弹材料 纱线间摩擦 准各向同性和杂交化设计 三维纺织结构 非牛顿流体
下载PDF
纤维背板结构对B_(4)C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破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一丁 王晓东 +3 位作者 余毅磊 马铭辉 陆文成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91,共13页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对应的陶瓷复合装甲的碎块分布规律与抗弹性能。研究表明:在陶瓷与纤维背板之间添加一层碳纤维板可以显著改善复合装甲的抗弹刚度梯度,提高整个抗弹靶板的结构刚度,进而改善弹体与整个面板之间的应力波传播形式,延长陶瓷锥体形成后与陶瓷面板脱离的时间和应力波在整个陶瓷面板内传播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陶瓷面板内部拉伸波造成的拉伸断裂,延长弹体的驻留现象。利用Rosin-Rammler分布模型对陶瓷与弹体的碎块形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将一半厚度的UHMWPE纤维板和Kevlar纤维板替换为碳纤维背板,其陶瓷面板的半锥角分别增大了2.05%和4.20%,碎裂区整体平均特征尺寸分别下降了16.92%和42.96%;加入高抗弯强度的碳纤维作为复合装甲的中间过渡层后,背板的破坏形式改变,充分利用了纤维背板的高抗拉强度,从而提高整体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复合装甲 12.7 mm穿甲燃烧弹 弹芯破碎 抗弹复合材料
下载PDF
抗弹/隐身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文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2-74,68,共4页
从结构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两方面对隐身技术进行评述,介绍了抗弹材料的一些发展情况和我国抗弹/隐身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于舰船的前景。
关键词 隐身技术 隐身材料 抗弹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