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的土工格室加固有砟轨道沉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成 孙建 +2 位作者 芮瑞 徐昊 罗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7-2433,共7页
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有砟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有砟轨道在90 相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轨枕沉降和应力分布情况,同时模拟和分析土工格室对道砟层的加固效果,并探讨其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砟轨道在循环荷载的初始阶段快速沉降随后... 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有砟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有砟轨道在90 相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轨枕沉降和应力分布情况,同时模拟和分析土工格室对道砟层的加固效果,并探讨其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砟轨道在循环荷载的初始阶段快速沉降随后发生位移振荡,最后进入塑性安定阶段。通过比较加筋与未加筋道砟层的竖向及侧向位移、道砟层与路基交界面上的应力分布以及土工格室的大主应力分布,验证了土工格室加固道砟时的侧向约束作用(侧向位移减少44%)、竖向应力分散作用和膜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路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机理和土工格室加固机理有一定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沉降 土工格室 有限单元法 相位荷载
下载PDF
捣固装置与有砟道床相互作用及捣固频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高亮 石顺伟 +1 位作者 蔡小培 肖一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41,共12页
捣固频率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关键参数,影响捣固作业动力作用及养修效果。基于压电效应研发了能适应复杂、恶劣捣固作业环境的动态冲击力传感器,自主设计了高精度、高时效的捣镐冲击力测试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捣固频率对捣镐冲击... 捣固频率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关键参数,影响捣固作业动力作用及养修效果。基于压电效应研发了能适应复杂、恶劣捣固作业环境的动态冲击力传感器,自主设计了高精度、高时效的捣镐冲击力测试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捣固频率对捣镐冲击力及道床力学质量状态的影响;基于离散元与多柔性体动力学耦合算法构建了捣固装置-有砟轨道精细化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捣固频率对道砟受力特征及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捣固频率可减小捣镐冲击力,同时提高道床力学质量状态;当捣固频率为30 Hz~40 Hz时,道砟受力相对较小,最不易发生劣化现象,且道砟运动最充分,养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有砟轨道 离散元-多柔性体动力学耦合 养护维修 捣固频率
下载PDF
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整治技术发展
3
作者 叶盛 于永昌 李澜涛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是我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之一,影响线路运营安全,须采取措施整治。在概述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常用的传统整治技术进行梳理,并重点归纳总结整治路基翻浆冒泥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期为今... 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是我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之一,影响线路运营安全,须采取措施整治。在概述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常用的传统整治技术进行梳理,并重点归纳总结整治路基翻浆冒泥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整治提供借鉴,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铁路 翻浆冒泥 整治措施 新技术 安全运营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铺设施工方案概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力 高振坤 +2 位作者 杨云堂 段启楠 范围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2年第5期57-60,共4页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10多年来,已形成了成熟的铺轨技术体系。新技术、新工艺及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对于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铺设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高速铁路铺设作业流程,总结分析了无砟轨道及有砟轨道钢轨铺设方案,着重介绍了无缝线路铺...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10多年来,已形成了成熟的铺轨技术体系。新技术、新工艺及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对于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铺设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高速铁路铺设作业流程,总结分析了无砟轨道及有砟轨道钢轨铺设方案,着重介绍了无缝线路铺设中单元焊、配砟与整道及锁定焊的作业流程及施工要点,从全局的角度介绍了大型钢轨铺设施工机械的运用特点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铺设 无砟轨道 有砟轨道 无缝线路 施工方案
下载PDF
路基探地雷达图像层位智能识别与状态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翠 戴天 +2 位作者 王科盛 张千里 刘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针对有砟铁路路基层位探地雷达图像人工追踪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基层位智能识别与状态评价技术。根据多条线路现场实测数据建立样本集,基于YOLO v5和U-Net训练智能识别模型,提出了层位厚度、道床-基床界面平整... 针对有砟铁路路基层位探地雷达图像人工追踪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基层位智能识别与状态评价技术。根据多条线路现场实测数据建立样本集,基于YOLO v5和U-Net训练智能识别模型,提出了层位厚度、道床-基床界面平整度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有砟铁路路基层位智能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且U-Net模型识别效果优于YOLO v5模型,识别、评价结果与人工追踪结果偏差较小,满足铁路路基检测工程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铁路 铁路路基 探地雷达 层位识别 图像分割 状态评价
下载PDF
复合轨枕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庞玲 宋佳宁 井国庆 《中国铁路》 2020年第9期117-121,共5页
在有砟轨道结构中,轨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件。如今出现了以玻璃纤维、聚氨酯、废旧塑料、树脂等复合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新型轨枕。复合轨枕与传统轨枕相比,具有质量轻、设计灵活、安装方便、耐腐蚀性好、环境友好等优势,有巨大发展潜力和... 在有砟轨道结构中,轨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件。如今出现了以玻璃纤维、聚氨酯、废旧塑料、树脂等复合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新型轨枕。复合轨枕与传统轨枕相比,具有质量轻、设计灵活、安装方便、耐腐蚀性好、环境友好等优势,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然而,由于设计、生产工艺、成本等因素限制,复合轨枕面临许多问题而未被广泛应用。对复合轨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性能指标不足、横向阻力低、价格高昂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从材料、结构、设计标准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进一步促进复合轨枕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促进我国铁路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复合轨枕 性能 设计优化 绿色铁路
下载PDF
有砟客专路基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威 陆思逵 +1 位作者 杨成忠 冯青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改善有砟铁路路基结构受力状况和降低维修费用,需要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结构参数对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铁路路基结构动力响应与道床弹性模量、基床表层弹性模量、基床底层弹性模量、道床厚度、基床表层厚... 为了改善有砟铁路路基结构受力状况和降低维修费用,需要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结构参数对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铁路路基结构动力响应与道床弹性模量、基床表层弹性模量、基床底层弹性模量、道床厚度、基床表层厚度、基床底层厚度以及地基弹性模量等各结构层参数的敏感性关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评价指标确定了有砟铁路路基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道床厚度是影响道床动应力、基床表层动应力以及基床表层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因素;地基的弹性模量是影响轨枕竖向位移的主要因素;确定有砟轨道结构的力学最优参数组合为道床弹性模量250 MPa,基床表层弹性模量120 MPa,基床底层弹性模量115 MPa,道床厚度0.35 m,基床表层厚度1.1 m,基床底层厚度2.3 m,地基弹性模量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铁路 动力响应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捣固频率对道砟破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海燕 董为民 +1 位作者 周陶勇 杨代楼 《新技术新工艺》 2017年第9期59-62,共4页
捣固作业下插力大,且下插过程中伴随着振动,会导致道砟粉化破坏,从而缩短道床寿命周期。为了研究捣固频率对道砟破碎的影响规律,创建了铁路散体道床捣固作业的离散元分析模型,模拟捣固机捣固作业,分析不同捣固频率下道砟的破碎情况,并... 捣固作业下插力大,且下插过程中伴随着振动,会导致道砟粉化破坏,从而缩短道床寿命周期。为了研究捣固频率对道砟破碎的影响规律,创建了铁路散体道床捣固作业的离散元分析模型,模拟捣固机捣固作业,分析不同捣固频率下道砟的破碎情况,并结合室内试验验证仿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捣固作业各阶段中夹持阶段道砟破碎量最大,在满足道床密实度的条件下,道砟破碎量较小的捣固频率约为4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捣固频率 道砟破碎 粘结模型 EDEM
下载PDF
Analysis of dynamic stresses in ballasted railway track due to train passages at high speeds 被引量:2
9
作者 Jing HU Xue-cheng BI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43-457,共15页
Repeated train passages bring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rain operations,especially at high speeds.In this study,a computational model consisting of moving train vehicles,track structure,and track foundation is used to i... Repeated train passages bring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rain operations,especially at high speeds.In this study,a computational model consisting of moving train vehicles,track structure,and track foundation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track substructure and underlying soil,particularly when the train speed approaches the critical speed via 2.5D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by in-situ test results from a ballasted high-speed railway.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ubstructure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tresses transmitted to the ground;however,a simpl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 is proved to be inaccurate because it cannot properly take account of the effect of multi-layered substructures and train speeds.It is acceptable to assume a simplified smooth track in the analysis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maximum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for a low-speed railway(≤100 km/h)but,for a high-speed one,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track irregularities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in subgrade design.Analysis of the stress paths revealed that the load speed and track irregularit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failure for the subgrade;track irregularity can induce many times of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s even under a simple single moving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ed railway Stress analysis Track irregularity Stress path High speed
原文传递
有砟铁路捣固密实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陶勇 胡斌 《新技术新工艺》 2016年第9期46-48,共3页
有砟铁路捣固作业的目的是提高道床的密实度,由于传统的灌水法检测道床密实度会对道床造成不必要的扰动,而采用γ射线法进行检测,又有放射性危害,这就给捣固效果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研究捣固过程中道床密实特性,运用离散元的分... 有砟铁路捣固作业的目的是提高道床的密实度,由于传统的灌水法检测道床密实度会对道床造成不必要的扰动,而采用γ射线法进行检测,又有放射性危害,这就给捣固效果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研究捣固过程中道床密实特性,运用离散元的分析方法,创建了有砟铁路捣固作业的离散元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捣固作业过程中捣固区域道床密实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捣镐的振动频率对捣固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捣固区域的道床密实度在夹持阶段最高,捣固结束后有所下降,但是比捣固前还是有所提高;捣镐的振动频率为35~40Hz时,捣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铁路 捣固作业 道床密实度 离散元
下载PDF
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有砟轨道道砟层损伤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琴 陈晗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列车荷载和环境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有砟轨道道砟层支承轨枕的刚度会逐渐退化,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本文建立包含钢轨-轨枕-道砟层的二维有砟轨道模型,以有砟轨道系统中轨枕结构的频率和振型作为输入数据,采用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对枕... 在列车荷载和环境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有砟轨道道砟层支承轨枕的刚度会逐渐退化,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本文建立包含钢轨-轨枕-道砟层的二维有砟轨道模型,以有砟轨道系统中轨枕结构的频率和振型作为输入数据,采用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对枕下道砟层的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进行了损伤识别研究。本文首先采用室内两跨三层异型框架结构损伤试验验证了所提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有砟轨道室内试验的损伤工况进行了损伤识别和不确定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道砟层在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下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同时计算了道砟层损伤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分布,有效评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度。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有砟轨道道砟层的损伤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贝叶斯学习 损伤识别 有砟轨道 道砟层
下载PDF
GPR技术在北同蒲线路基塌陷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在良 刘欢 杜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144,共3页
针对北同蒲线铁路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病害已对铁路行车构成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利用400 MHz探地雷达对北同蒲线四处塌陷点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方法可以探测到2 m范围内的路基塌陷分布,具有分辨率高、快速连续探测、能够... 针对北同蒲线铁路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病害已对铁路行车构成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利用400 MHz探地雷达对北同蒲线四处塌陷点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方法可以探测到2 m范围内的路基塌陷分布,具有分辨率高、快速连续探测、能够及时反馈现场情况等优点。结合地质资料从雷达图像上查清了塌陷的具体里程位置并分析了产生塌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铁路 路基塌陷 GPR技术 病害探测 路基抢险
下载PDF
国外有砟铁路清筛渣土处置现状研究
13
作者 贾军 《山西建筑》 2022年第7期155-158,163,共5页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砟轨道面临大量清筛渣土处置的问题日益严峻。为积极响应我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把有砟线路清筛渣土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成为我国未来处置方案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对有砟线路清筛...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砟轨道面临大量清筛渣土处置的问题日益严峻。为积极响应我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把有砟线路清筛渣土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成为我国未来处置方案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对有砟线路清筛渣土的回收再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调研国外发达国家关于清筛渣土资源化再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凝练清筛渣土资源化处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既有线路清筛渣土处置方案提供理论保障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筛渣土 有砟轨道 资源化再利用 再生骨料
下载PDF
有砟与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对高速铁路地基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冯青松 成功 +1 位作者 雷晓燕 练松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53-159,共7页
将既有的车辆-有砟轨道-路基-层状地基耦合系统垂向振动解析模型进行修改,使模型适应于板式无砟轨道的状况。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线路情况,利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有砟与板式无砟两种轨道结构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得到地基表面垂向振... 将既有的车辆-有砟轨道-路基-层状地基耦合系统垂向振动解析模型进行修改,使模型适应于板式无砟轨道的状况。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线路情况,利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有砟与板式无砟两种轨道结构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得到地基表面垂向振动加速度的振级、时程曲线和Z振级,动应力的功率谱与时程曲线;并讨论了轨道随机不平顺对地基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板式无砟轨道具有更好的隔振能力,板式无砟轨道情况下的地基振动加速度和动应力都明显小于有砟轨道的情况,其中Z振级减小约10~20 d B,且减小振动的主要频率分布在10~40 Hz的中频范围内;移动轴荷载对地基的低频振动贡献较大,而轨道随机不平顺主要对中高频振动产生作用,且板式无砟轨道情况下轨道随机不平顺对地基振动的影响远大于有砟轨道的情况,因此板式无砟轨道需更严格控制轨道的平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板式无砟轨道 轨道随机不平顺 地基振动 客运专线
下载PDF
朔黄重载线路道床清筛后行车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锐 郄录朝 +1 位作者 徐旸 王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141,共5页
有砟道床清筛会破坏道砟间原有的密实接触状态。清筛后须按计划限速,对线路的运营干扰较大。因此研究清筛后道床未完全密实状态下行车的动力特性,对于优化限速要求及提高运输经济性具有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朔黄重载线路清筛前后道床阻力... 有砟道床清筛会破坏道砟间原有的密实接触状态。清筛后须按计划限速,对线路的运营干扰较大。因此研究清筛后道床未完全密实状态下行车的动力特性,对于优化限速要求及提高运输经济性具有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朔黄重载线路清筛前后道床阻力、支承刚度和轨温的现场测试结果,对重载线路道床清筛作业后道床状态、线路稳定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清筛作业显著影响道床的支承刚度和道床阻力,但道床阻力仍可达到无缝线路稳定性要求的90%,且道床刚度对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列车运行速度在120 km/h以内时,速度的变化对列车轮轨垂向力及脱轨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对轮重减载率影响较大,但均处于安全限值以内。建议线路开通当日列车仍按限速要求通行,开通次日可在加强巡检的前提下依据轨道实际状态确定限速要求。另外,应加强稳定作业,缩短道床恢复稳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道床清筛 无缝线路 轨道动力学 有砟道床 线路稳定性 行车安全性
下载PDF
无碴轨道噪声和振动 被引量:7
16
作者 焦大化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根据国内外资料,虽然无碴轨道具有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等优点,但与有碴轨道相比,存在弹性较差、环境振动和噪声较高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解决方案,主... 根据国内外资料,虽然无碴轨道具有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等优点,但与有碴轨道相比,存在弹性较差、环境振动和噪声较高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解决方案,主要有:道床隔振、增加线路下部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吸声道床、声屏障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碴轨道 铁路噪声振动 噪声振动控制 客运专线
下载PDF
面向环境力学的离散元分析软件研发和工程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季顺迎 赵金凤 +1 位作者 狄少丞 孙珊珊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年第1期69-75,共7页
离散元计算分析软件对解决环境力学中的离散介质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环境灾害中的非规则颗粒单元,以圆球颗粒为基本单元,分别构造镶嵌组合单元、黏结组合单元、扩展圆盘单元和扩展多面体单元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球形颗粒离散... 离散元计算分析软件对解决环境力学中的离散介质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环境灾害中的非规则颗粒单元,以圆球颗粒为基本单元,分别构造镶嵌组合单元、黏结组合单元、扩展圆盘单元和扩展多面体单元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球形颗粒离散元方法的分析软件(Software of Spherical Particle-bas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DEM).该软件可模拟碎冰、岩石和道砟等颗粒材料的力学行为,能直观展现这些力学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实现离散元大规模计算的高效性.对SDEM软件在地质灾害、工程海冰和铁路道床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方法 环境力学 寒区工程 地质灾害 有砟铁路道床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世红 高春雷 +3 位作者 何国华 徐济松 张钰荧 王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测量采用传统钢丝绳弦线法,长周期使用存在钢弦磨损、断裂的风险,且钢弦抖动会影响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位敏探测器... 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测量采用传统钢丝绳弦线法,长周期使用存在钢弦磨损、断裂的风险,且钢弦抖动会影响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位敏探测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PSD)激光测量原理,采用E型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实现激光偏移量的测量。以DCL-32连续式捣固车为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获取捣固车的振动特性,在振动实验室利用该系统进行现场工况模拟试验,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35 Hz振动频率跟随,可靠、稳定地采集线路纵向水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捣固车 非接触式测量 试验研究 线路纵向水平 PSD激光测量原理 激光弦线
下载PDF
有砟高铁捣固作业轨向平顺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时瑾 张雨潇 +2 位作者 陈云峰 王晓凯 王英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6,共11页
为了提升有砟高铁捣固作业质量以满足平顺性控制要求,根据大机作业特征分析了拨道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了拨道量范围、拨道策略、拨道量顺坡率、设备精度与作业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基于中长波平顺性控制理论建立了拨... 为了提升有砟高铁捣固作业质量以满足平顺性控制要求,根据大机作业特征分析了拨道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了拨道量范围、拨道策略、拨道量顺坡率、设备精度与作业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基于中长波平顺性控制理论建立了拨道方案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拨道量相关性的拨道效果评价方法,实现拨道效果影响因素与拨道方案制定过程的有效结合;在某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捣固作业之中,验证了轨向平顺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拨道量过大或过小、拨道量顺坡率超标、拨道策略不利、设备精度不良均容易造成大机拨道作业效果不佳,需在拨道方案制定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在轨向平顺性控制中引入拨道量调整系数,并有效控制中长波不平顺、拨道量限值等参数,可提高计算模型对捣固车固有作业特性的适应能力;基于该方法制定了某作业区段的拨道方案,方案满足轨道平顺性管理要求,符合大机作业特点;采用该方案实施作业后,轨向30m矢距差降至2mm,300m矢距差降至7mm,降幅分别达到50%和48%;静态轨道质量指数由0.89降至0.64,降幅28%,实践证明提出的轨向平顺性控制方法可有效提升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高铁 大型养路机械 捣固作业 轨道不平顺 拨道量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路基区段有砟轨道无缝线路震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振 谢铠泽 马战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明确不同烈度地震后无缝线路检查内容,建立高速铁路路基区段有砟轨道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输入不同场地实测地震波,分析钢轨温升与地震共同作用下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升引起的钢轨横向位移明显大于地震引起的,直线段温升60℃... 为明确不同烈度地震后无缝线路检查内容,建立高速铁路路基区段有砟轨道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输入不同场地实测地震波,分析钢轨温升与地震共同作用下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升引起的钢轨横向位移明显大于地震引起的,直线段温升60℃和8度地震、曲线段(半径3 000 m)温升55℃和8度地震两种工况下震后钢轨最大横向位移分别为1.855、1.827 mm,小于无缝线路稳定性限值。因此直线段温升不大于60℃、曲线段温升不大于55℃,地震烈度不大于8度时震后无需对无缝线路稳定性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有砟轨道 无缝线路 地震响应 钢轨温升 钢轨横向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