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转换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建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优质均衡发展是江苏基础教育普及后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资源均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的优良,是基于资源均衡的质量均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第一要义是均衡,核心是优质,基本要求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根本方法是... 优质均衡发展是江苏基础教育普及后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资源均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的优良,是基于资源均衡的质量均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第一要义是均衡,核心是优质,基本要求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根本方法是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均衡 优质均衡
下载PDF
县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晓萍 沈爱祥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2,共10页
县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公平与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以异质园所间的共生关系及其交互过程为载体,以优质均衡为发展旨向的新型发展理念与路径。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由共生园所、共生关系、共生界面、共生... 县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公平与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以异质园所间的共生关系及其交互过程为载体,以优质均衡为发展旨向的新型发展理念与路径。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由共生园所、共生关系、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共生效益等要素构成的县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模型,并对3个样本县91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各样本县域对其共生园所、共生环境、共生关系、共生界面等要素的协调整合程度均不理想,共生性要素“受抑”明显,致使其潜在的共生交互价值处于“钝感”状态,县域学前教育系统共生发展水平较低。与此同时,不同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的共生环境、共生关系、共生界面及共生效益存在显著差异。县域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共生性,积极践行共生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共生型治理机制,强化对共生过程的动态监护,优化共生界面,提高共生效能,实现域内异质园所的和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发展 教育均衡 县域学前教育
下载PDF
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的学生发展审视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文杰 范国睿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105,共14页
自2009年上海学生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来,我国学生在历届"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成绩表现在国内外媒体以及教育研究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通过对我国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高绩效国家学生表现的对... 自2009年上海学生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来,我国学生在历届"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成绩表现在国内外媒体以及教育研究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通过对我国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高绩效国家学生表现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学生高水平人数多,数学、科学素养遥遥领先,但同时存在着知识记忆与应用高于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校内外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幸福指数偏低、成长型思维水平偏低、职业准备不足、城乡校际不均等问题。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为依据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发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治理校外培训、改进评价指标等反映了我国在破除知识传授,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所作的努力,但同时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客观、系统地分析和利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判断我国教育质量状况及其在世界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作为一种测评制度只是一个参照系,不能简单化地以此衡量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超越教育评价的标准化、量化倾向,更加关注教育的人文价值,完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健康水平与幸福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 教育评价 教育均衡
原文传递
教育扶贫背景下学前教育支教活动质量的调查研究--基于支教方教师知觉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春玉 赵南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8,共11页
在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支教扶贫也得以进一步推进。宁波市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支教项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信息显示,接受调查的支教方教师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养高,支教前的调研、沟通与培训开展得较为充分,支... 在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支教扶贫也得以进一步推进。宁波市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支教项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信息显示,接受调查的支教方教师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养高,支教前的调研、沟通与培训开展得较为充分,支教方教师个人收获大,受教方和支教方教师均感满意,从整体上反映出被调研地区学前教育支教活动的质量高。针对目前我国支教项目在处理保证质量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使得支教活动符合受教方的实际需要,如何延续支教项目的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支教项目尤其是民间组织的支教项目的支持;支教组织者开展支教活动应加大前期的调研和培训工作,做到精准扶贫送教;实现支教活动与师资培养结合,要给更多的年轻教师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积极推动支教方和受教方保持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与互动交流;注重做好支教活动结束后的跟踪与调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均衡 扶贫支教 教育评价
下载PDF
普通高校的教育供求困境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雪萍 刘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供求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教育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以及专业、行业和地区上的结构性供求失衡等方面。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总量和结构,高等教育多元利...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供求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教育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以及专业、行业和地区上的结构性供求失衡等方面。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总量和结构,高等教育多元利益主体之间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所产生的冲突。因此,作为教育机会供给的主体和教育产品的生产方,普通高校要根据市场预测做好学科专业规划,实现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契合;要改革课程教学提升毕业生专业素养,实现教育产品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要转变机构职能加强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等教育 教育供求 教育均衡
下载PDF
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若玲 杨济连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39-48,126,共10页
高中招生作为高中教育的入口,直接决定了高中的生源质量,而生源作为一种教育人力资源,会影响到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将这一影响延伸至高考结果,从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看似间接而微弱、实则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为例,探... 高中招生作为高中教育的入口,直接决定了高中的生源质量,而生源作为一种教育人力资源,会影响到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将这一影响延伸至高考结果,从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看似间接而微弱、实则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为例,探讨高中招生方式对厦门生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使在学生群体内部,也有因居住地或社会经济地位等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同一招生方式的解读与认同也有差异。当我们制定高中招生政策和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时,应以各方共同利益尤其是弱势学生群体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宗旨,而公平无疑是首要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招生方式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厦门市 教育均衡
下载PDF
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
7
作者 韩陈其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11,共3页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度"、"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qu...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度"、"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度 教育的量 教育的衡 应试教育 考量
下载PDF
教育均衡视角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凤霞 丁向霞 张新辉 《辽宁体育科技》 2015年第3期8-10,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教师工作任务艰巨、福利待遇偏低、教学环境简陋;培训机会匮乏、教改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低等影响...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教师工作任务艰巨、福利待遇偏低、教学环境简陋;培训机会匮乏、教改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低等影响新课标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提出一系列举措,以期为促进兵团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体育师资 发展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消除“教育贫困”
9
作者 徐冬蓉 欧阳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1,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和谐社会之本在于人,而人的成长培养在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这块基石。教育贫困指现行教育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事实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它分为外显的贫困和...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和谐社会之本在于人,而人的成长培养在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这块基石。教育贫困指现行教育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事实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它分为外显的贫困和内隐的贫困。教育贫困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不公和教育不均衡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两个显著而又突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消除教育贫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贫困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家长“择校”情形的调查归因分析及其研究
10
作者 李云吾 胡卫林 《现代教育论丛》 2009年第6期31-34,共4页
学生择校问题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实质性的问题还不能得到解决。究其根源何在?大部分因素与学生家长的需求直接有关。本文向本校两个择校生班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角度从"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 学生择校问题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实质性的问题还不能得到解决。究其根源何在?大部分因素与学生家长的需求直接有关。本文向本校两个择校生班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角度从"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今后想在农村工作还是在城市工作"四个维度进行。从反馈来的数据中进行分析,择校的学生大多与家长的文化素质、经济状况、家长的职业直接有关,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有关系。如何降温"择校"的热度,文章从实现均衡教育发展、多元特色学校和入学机会的均等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校 归因分析 教育均衡
下载PDF
教师交流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11
作者 申仁洪 姜亚南 《当代教师教育》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追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问题。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因此,在我国有关"支教"教育实... 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追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问题。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因此,在我国有关"支教"教育实践以及国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发展阶段的教师交流制度开始实施起来。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制度,人们在思想上或是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施行教师交流制度,都是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交流制度 教育均衡 问题 建议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的慕课教育 被引量:21
12
作者 伍李春 李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5,共6页
本文在总结慕课教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慕课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慕课教育面临的五个转变,慕课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一些举措,以及当前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探讨了慕课在新工科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全面... 本文在总结慕课教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慕课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慕课教育面临的五个转变,慕课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一些举措,以及当前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探讨了慕课在新工科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全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慕课 创新人才培养 微学位 教育资源平衡
原文传递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小梅 戴晖 刘晓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1期87-98,共12页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推动成员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也正遭遇深层挑战。为提炼经验、消弥困境,援引集团行动理论,分析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实质和学理依...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推动成员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也正遭遇深层挑战。为提炼经验、消弥困境,援引集团行动理论,分析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实质和学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逻辑。在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成员学校主要通过“引领型路径”和“再生型路径”成长,前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强辐射,后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弱辐射。该逻辑或许能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更广更深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名校集团 集团行动理论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移贻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其本身也必须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关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平衡
下载PDF
高职院校生态位的重叠及矫正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邢运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32,共6页
高职院校生态位是决定高职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其他高等教育层次的生态位移动,使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生态位重叠、生态布局不合理、生态位层次混乱等问题。对高职院校生态位进行合理矫正,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类... 高职院校生态位是决定高职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其他高等教育层次的生态位移动,使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生态位重叠、生态布局不合理、生态位层次混乱等问题。对高职院校生态位进行合理矫正,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生态属性,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生态个性并相应体现在生态位上,进而通过生态位策略的调整实现高职院校生态位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生态平衡 生态位 优化策略 重叠
下载PDF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建圣 马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1,共5页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会善堂 近代转型 教养并重 西学东渐
下载PDF
追求基于结果的公平:英国教育公平与均衡政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岩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5,共6页
英国在教育公平政策的目标追求上经历了从教育机会公平到教育结果公平的转变。从教育结果公平的视角来说,英国教育存在:贫富社会阶层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男女性别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落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在教育公平政策的目标追求上经历了从教育机会公平到教育结果公平的转变。从教育结果公平的视角来说,英国教育存在:贫富社会阶层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男女性别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落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以政策文本的形式为推动力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改革与调整:颁布国家课程,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将学校功能延伸至社区,改造薄弱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出身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支持,努力实现基于结果的教育公平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均衡政策 英国
原文传递
教育生态平衡视域下高校微信思政工作探索——基于浙江省10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巍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通过对浙江省10所高校实证调研发现,高校微信思政存在目标定位迷失、主体因子矛盾失衡、生态环境断层和介体效能滞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功能主义教育观使微信思政的生态目标发生偏离,主体因子生态位不明确使生态运行机制失衡,传统教育... 通过对浙江省10所高校实证调研发现,高校微信思政存在目标定位迷失、主体因子矛盾失衡、生态环境断层和介体效能滞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功能主义教育观使微信思政的生态目标发生偏离,主体因子生态位不明确使生态运行机制失衡,传统教育观念使整体生态环境缺乏系统性,思政教育和新媒体属性之间的矛盾使生态信息流不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微信思政应科学定位教育目标,着力推进主体间性,有效提升介体传导效能,积极协调环境生态的因子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思政 教育生态平衡 生态审视
下载PDF
略论高校人文教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7-28,共12页
面对高等教育领域所出现的人文精神失落现象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全面系统地改革传统的教育观 ,使广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 高校 人文精神 科学素质 专业素质 实践活动 中国
下载PDF
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平衡与协调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浩 龚文洪 《安徽体育科技》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以平衡协调的科学观均衡地开发利用高校体育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资源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提...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以平衡协调的科学观均衡地开发利用高校体育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资源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识别、筛选、创新与利用能力,这是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避免盲目性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高校体育 课程资源 人力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