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作为水中病毒指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梅 胡洪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噬菌体作为潜在的水中病毒指示生物,可用于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的病毒学安全评价、阐明病毒灭活机理以及改进病毒检测方法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常用的指示噬菌体———SC噬菌体、F-RNA噬菌体和Bacteroidesfragilis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分布... 噬菌体作为潜在的水中病毒指示生物,可用于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的病毒学安全评价、阐明病毒灭活机理以及改进病毒检测方法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常用的指示噬菌体———SC噬菌体、F-RNA噬菌体和Bacteroidesfragilis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分布、存活和去除特性及其作为水质评价和病毒指示生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病毒 指示生物 污水再生回用
下载PDF
噬菌体治疗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刚 胡福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7-813,共7页
噬菌体为能感染和杀灭细菌的病毒。作为天然抗菌物质,噬菌体自发现伊始,便被认为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即噬菌体治疗。噬菌体生物学知识的匮乏和抗生素黄金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方医学界逐渐摒弃了噬菌体治疗。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内... 噬菌体为能感染和杀灭细菌的病毒。作为天然抗菌物质,噬菌体自发现伊始,便被认为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即噬菌体治疗。噬菌体生物学知识的匮乏和抗生素黄金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方医学界逐渐摒弃了噬菌体治疗。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性威胁,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噬菌体的治疗价值。本文就噬菌体的发现、噬菌体治疗的研究历程以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细菌感染 噬菌体治疗 细菌耐药
下载PDF
胃癌相关抗原MG7-Ag模拟肽表位的筛选及测序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立 乔泰东 +7 位作者 陈宝军 欧阳为明 丁杰 张庆华 周隽 吴昕彦 金伯泉 樊代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从噬菌体呈现的随机肽库中筛选胃癌单克隆抗体MG7所识别的胃癌相关抗原的短肽模拟表位 ,为进一步研究胃癌相关抗原与单抗结合的结构基序奠定基础。方法 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呈现于噬菌体衣壳蛋白pⅧ上的 2个九肽库分别进行亲... 目的 从噬菌体呈现的随机肽库中筛选胃癌单克隆抗体MG7所识别的胃癌相关抗原的短肽模拟表位 ,为进一步研究胃癌相关抗原与单抗结合的结构基序奠定基础。方法 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呈现于噬菌体衣壳蛋白pⅧ上的 2个九肽库分别进行亲和富集和免疫筛选 ;阳性克隆进一步用荧光标记和硝酸纤维素膜斑点印迹法证实其结合活性 ;经随机抽取部分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 ,推导出相应噬菌体呈现肽的氨基酸序列 ,通过序列比较分析相对保守的表位信息 ;运用HLA分子结合分析软件预测已测序短肽与HLA分子结合的可能性。结果 经反复多轮筛选和结合活性检测 ,从pⅧ和pⅧ cys 2个噬菌体肽库中分别得到了 12和 30个阳性克隆 ;通过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 ,推导相应的随机肽序列和序列比较分析 ,得到具有相对保守性的表位信息如PLX0 2 S、SAVR、XRMX、YARN等。经计算机预测分析 ,发现它们可与HLA多个分子结合。结论 PLX0 2 S、SAVR、XRMX、YARN等有可能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所识别的表位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单克隆抗体 肽类 胃肿瘤
原文传递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艳华 姚琳 +2 位作者 王鹏 翟毓秀 王联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1-1571,共11页
微生物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全世界频频发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致病菌耐药性的出现使常规治疗陷入困境。噬菌体及其编码的裂解酶的发现及应用,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及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综述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在... 微生物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全世界频频发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致病菌耐药性的出现使常规治疗陷入困境。噬菌体及其编码的裂解酶的发现及应用,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及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综述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在构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裂解酶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控制
原文传递
Bacteriophages and Lysins in Biofilm Control 被引量:12
5
作者 Marzanna Lusiak-Szelachowska Beata Weber-Dabrowska Andrzej Gorsk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25-133,共9页
To formulate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combatting bacterial biofilms,in this review we updat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growing problem of biofilm formation and its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which has spurred the search ... To formulate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combatting bacterial biofilms,in this review we updat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growing problem of biofilm formation and its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which has spurred the search for new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is complication.Based on recent findings,the role of bacterioph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of biofilm-related infections has been emphasized.In vitro,ex vivo and in vivo biofilm treatment models with single bacteriophages or phage cocktails have been compared.A combined use of bacteriophages with antibiotics in vitro or in vivo confirms earlier reports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se agents in improving biofilm removal.Furthermore,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hage-derived lysins in vitro,ex vivo or in vivo against biofilm-related infections are encouraging.The strategy of combined use of phage and antibiotics seems to be different from using lysins and antibiotic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hages and lysin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biotics may be an efficient weapon against biofilm formation in vivo and ex vivo,which could be useful in formulating novel strategies to combat bacterial infections.Those findings proved to be releva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iofilms occurring dur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orthopedic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infections.In conclusion,it appears that most efficient strategy of eliminating biofilms involves phages or lysin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biotics,but the optimal scheme of their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fur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IOTICS bacteriophages BIOFILM CHRONIC DISEASES Lysins
原文传递
Construc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natural immune Fab 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y from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9
6
作者 Bao-Ping Wu~1 Bing Xiao~1 Tian-Mo Wan~1 Ya-Li Zhang~1 Zhen-Shu Zhang~1 Dian-Yuan Zhou~1 Zhuo-Sheng Lai~1 Chun-Fang Gao~2 1 Institute for Digestive Diseases,Nanfang Hospital,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 Province,China2 Surgical Department of Colon and Rectum,150 Central Hospital,Luoyang 471031,Henan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11-815,共5页
AIM: To construct the natural immune Fab 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to select antibodies rel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Extract total RNA from tissue of local cancer metastasis... AIM: To construct the natural immune Fab 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to select antibodies rel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Extract total RNA from tissue of local cancer metastasis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T-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heavy chain Fd and light chain kappa and the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inserted successively into the vector pComb3 to construct the human libraries of Fab antibodies. They were then panned by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By means of Dot immunoblotting and ELISA, the librari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Fab phage antibodies binding with antigen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selected. RESULTS: The amplified fragments of Fd and kappa gained by RT-PCR were about 650 bp. Fd and kappa PCR products were subsequently inserted into the vector pComb3, resulting in a recombination rate of 40% and the volume of Fab phage display library reached 1.48 x 10(6).The libraries were enriched about 120-fold by 3 cycles of adsorption-elution-multiplication (panning). Dot immunoblotting showed Fab expressions on the phage libraries and ELISA showed 5 clones of Fab phage antibodies which had binding activities with antigens of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 The natural immune Fab 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constructed. They could be used to select the relative antibod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s Immunoglobulin Peptide Library ANTIBODIES bacteriophages Colorectal Neoplasms Humans Immunoglobulin Fab Fragment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库几种筛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刚 刘玉峰 +1 位作者 王琰 化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 对多种不同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应用抗原固相化吸附筛选法、生物素化抗原液相筛选法和解离速率筛选法对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或轻链替换库进行抗角蛋白噬菌体抗体的筛选 ,比较各自的筛选效率和优缺点 .结果... 目的 对多种不同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应用抗原固相化吸附筛选法、生物素化抗原液相筛选法和解离速率筛选法对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或轻链替换库进行抗角蛋白噬菌体抗体的筛选 ,比较各自的筛选效率和优缺点 .结果  3种方法筛选抗角蛋白抗体均获成功 ,抗原固相化吸附筛选法效果可靠 ,所获抗体特异性高但抗原消耗量大 ;生物素化抗原液相筛选法方法敏感且节省抗原 ,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抗体库性质灵活调节筛选体系 ,其不足是筛选获得的克隆中容易出现非特异性结合的克隆 ;而解离速率筛选是选择性获得高亲和力抗体的有效手段 .结论 不同的筛选策略各具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抗体库 筛选方法
下载PDF
四种检测方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龙章 蔡杏珊 +4 位作者 吴幸怡 黎燕琼 关玉华 关平 竺澎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酶主导基因 TB-RNA 扩增法、噬菌体裂解法、3D 培养法和涂片法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以上4种方法对临床每份送检标本同时进行同步检测。其中痰液110份、胸腔积液54份、咽拭子37份、支气管冲... 目的探讨转录酶主导基因 TB-RNA 扩增法、噬菌体裂解法、3D 培养法和涂片法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以上4种方法对临床每份送检标本同时进行同步检测。其中痰液110份、胸腔积液54份、咽拭子37份、支气管冲洗液31份、脑脊髓液13份、尿液12份、颈部淋巴液8份和其他体液(包括腹腔积液、血液、心包积液、脓性分泌物和大便等)20份以及妇科标本(包括白带、经血等)6份等共计291份。最后对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91份送检标本中,转录酶主导基因 TB-RNA 扩增法的总阳性率为37.1%,噬菌体裂解法为28.9%,3D 培养法为27.5%和涂片法为10.3%;4种方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依次为:54.3%和100%、41.7%和98.9%、31.7%和83.5%以及14.6%和98.9%。结论转录酶主导基因 TB-RNA扩增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涂片法阳性率低但其成本低廉且能在实验室中广泛开展;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率略高于培养法;而培养法阳性率远低于转录酶主导基因 TB-RNA 扩增法和略低于噬菌体裂解法,且需时较长,但培养出的分枝杆菌可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细菌噬菌体 培养法 涂片法
原文传递
Specific and Selective Bacteriophages in the Fight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被引量:8
9
作者 Natalia Baginska Anna Pichlak +1 位作者 Andrzej Gorski Ewa Jonczyk-Matysiak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47-357,共11页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auses serious infections especially in immunocompromised and/or hospitalized patients.Several A.baumannii strains are multidrug resistant and infect wounds,bones,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Cur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auses serious infections especially in immunocompromised and/or hospitalized patients.Several A.baumannii strains are multidrug resistant and infect wounds,bones,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Current studies are focused on finding new effective agents against A.baumannii.Phage therapy is a promising means to fight this bacterium and many studies on procuring and applying new phages against A.baumannii are currently being conducted.As shown in animal models,phage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may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this pathogen and may be a real hope to solve this dangerous health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acteriophages PHAGE therapy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原文传递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宏其 向伟能 +3 位作者 郭超峰 陈凌强 刘少华 陈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接涂片法,BACTECMGIT-960法及PhaB法分别检测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56份脓液标本以及10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1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及...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接涂片法,BACTECMGIT-960法及PhaB法分别检测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56份脓液标本以及10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1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及5株非分枝杆菌。【结果】PhaB法检测10株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均为阳性,15株非结核分支杆菌和5株非分支杆菌均为阴性。46份BACTECMGIT-960培养阳性和10份BACTECMGIT-960培养阴性的标本中,PhaB法分别有42份(91.3%)、3份(30.0%)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1%和80.4%(P>0.05)。涂片检查阳性仅13份(23.2%),阴性43份(76.8%),而应用PhaB法可以检测出45份(80.4%)阳性,其中有33份为涂片阴性的标本(P<0.05)。用PhaB法能在18~24h内得出结果,较BACTECMGIT-960法提前5~17d。【结论】PhaB法与直接涂片法、BACTECMGIT-960法相比,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全程只需1d,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分支杆菌 结核 噬菌体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v结合肽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华 张丽婷 +6 位作者 李连青 杨焕森 刘忠华 崔振玲 王洁 陆俊梅 胡忠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7肽文库,筛选MTB标准株H37Rv的结合肽,并初步鉴定其与MTB的结合能力。方法以H37Rv灭活菌体为靶分子,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7肽文库进行筛选,并于第2~4轮的筛选中加入耻垢分枝杆菌灭活菌体进行反筛,经4轮生物...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7肽文库,筛选MTB标准株H37Rv的结合肽,并初步鉴定其与MTB的结合能力。方法以H37Rv灭活菌体为靶分子,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7肽文库进行筛选,并于第2~4轮的筛选中加入耻垢分枝杆菌灭活菌体进行反筛,经4轮生物淘选后,随机选取单噬菌体进行测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将亲和性最强的阳性单噬菌体所展示的短肽进行体外合成及荧光标记,观察其与16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3种非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4轮生物淘选,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明显富集。单噬菌体测序分析共获得5种共同序列。间接ELISA检测出5个单噬菌体均为阳性克隆,其中单噬菌体H8与H37Rv及耻垢分枝杆菌的亲和性均较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标记H8可与H37Rv结合,与包括耻垢分枝杆菌在内的其他15种分枝杆菌有一定亲和力,而与3种非分枝杆菌均不结合。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淘选可获得MTB标准株H37Rv的结合肽,与MTB的结合活性及特异度较高,这为以标记肽为基础探索新的MTB体外检测方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肽库 细菌噬菌体
原文传递
人抗 HBsAg 噬菌体抗体 Fab 段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学 王海涛 陈万荣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已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分离出来的人抗HBs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表达研究,发现4个克隆中有3个克隆的重链和轻链完全相同。DNA序列分析表明,VH分别属于VHⅠ亚群和Ⅲ亚群,其轻链VL分别属于VλⅡ亚群和VλⅠ亚群。构建... 对已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分离出来的人抗HBs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表达研究,发现4个克隆中有3个克隆的重链和轻链完全相同。DNA序列分析表明,VH分别属于VHⅠ亚群和Ⅲ亚群,其轻链VL分别属于VλⅡ亚群和VλⅠ亚群。构建了可溶性Fab段表达载体,显示出在细菌中表达的Fab段抗体与HBsAg特异性结合,这说明所筛选出来的噬菌体抗体具有抗HBsAg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基因 表达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抗体
原文传递
噬菌体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付丽娜 徐永平 +4 位作者 李晓宇 渠坤丽 张楠 王佳宁 王丽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大肠杆菌是引起细菌类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国科学家相继从肉类、蔬菜水果和牛奶等食品,或养殖场中分离得到了一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最常见、流行最广泛的有... 大肠杆菌是引起细菌类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国科学家相继从肉类、蔬菜水果和牛奶等食品,或养殖场中分离得到了一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最常见、流行最广泛的有O157:H7,K88,K99,O149等。然而,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出现,以及在动物饲养方面,抗生素种类和用量上的限制,使得人们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控制更加困难。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具有感染并裂解细菌的功能,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制剂具有特异性强、自我增殖快、研发时间短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噬菌体作为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噬菌体在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防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噬菌体及其制剂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动物疾病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防控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用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斌 徐顺清 +3 位作者 陈志飞 符志军 李开赏 周宜开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的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可表达荧光素酶的分枝杆菌噬菌体phage 40 ,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 ,探讨噬菌体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灵敏...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的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可表达荧光素酶的分枝杆菌噬菌体phage 40 ,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 ,探讨噬菌体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phage 40对各种分枝杆菌均有特异性发光 ,对非分枝杆菌发光值很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不同的分枝杆菌发光值有差异 :卡介苗的发光值最高 ,在 4 2×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2 84 7mV ,结核菌的发光值最低 ,H37Ra在 6 4×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72 4mV ,H37Rv在 7 6× 10 6 ml时的最大发光值是 74 3mV ;在含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中 ,耐药结核菌的发光强度比非耐药结核菌强 ,其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hage40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常规罗氏培养基法符合率一致 ,可在 72h内得到结果。结论 生物发光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结核菌 ,通过发光分析 ,建立了一种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噬菌体 抗药性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芸辉 全心馨 +2 位作者 沈梦溪 易秋雪 崔泽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8-573,共6页
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可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杀死,这给临床上相应疾病的治疗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生物被膜有降解作用。噬菌体能清除细菌在有生物活性或无生物活性的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此外... 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可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杀死,这给临床上相应疾病的治疗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生物被膜有降解作用。噬菌体能清除细菌在有生物活性或无生物活性的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此外,噬菌体裂解酶比如Ly SMP、肽酶CHAPk、细胞壁溶解酶CWHs等能清除特定的生物被膜,这可能与裂解酶直接溶菌和裂解细菌细胞外基质有关。同时,与抗生素、钴离子、氯等物质联合使用时,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会更强。本文从噬菌体、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以及它们联合其他物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实际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裂解酶 细菌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噬菌体复配抑菌剂对三文鱼中沙门氏菌的抑制与保鲜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艳华 许东勤 +5 位作者 姚琳 李风铃 朱文嘉 郭莹莹 张媛 王联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87-293,共7页
为控制生三文鱼中沙门氏菌和产品腐败,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噬菌体稳定性试验筛选出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双乙酸钠与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进行复配,将抑菌剂(噬菌体108 pfu/g、nisin 0.1 mg/g、双乙酸钠2.0 mg/g)单独和复配应用于预... 为控制生三文鱼中沙门氏菌和产品腐败,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噬菌体稳定性试验筛选出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双乙酸钠与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进行复配,将抑菌剂(噬菌体108 pfu/g、nisin 0.1 mg/g、双乙酸钠2.0 mg/g)单独和复配应用于预先污染了沙门氏菌(104 cfu/g)的生三文鱼片中,在低温下(4?1)℃贮藏,通过测定沙门氏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噬菌体效价来评估复配抑菌剂的效果。结果显示,含噬菌体的抑菌剂能显著(P<0.05)降低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数量,含nisin的抑菌剂能显著抑制样品中菌落总数的增长,含双乙酸钠的抑菌剂能显著抑制TVB-N的增加。噬菌体、nisin和双乙酸钠复配抑菌效果最好,在14 d后沙门氏菌低于检测限1 cfu/g,与空白对照相比菌落总数减少了2.5 lg cfu/g,TVB-N值降低了13.73 mg/100 g。结果表明,噬菌体、nisin及双乙酸钠复配剂在生三文鱼沙门氏菌控制及防腐保鲜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品质控制 沙门氏菌 抑菌剂 生三文鱼 保鲜
下载PDF
Bacteriophages, revitalized after 100 years in the shadow of antibiotics 被引量:8
17
作者 Hongping We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共2页
The year 2015 marks 100 years since Dr.Frederick Twort discovered the"filterable lytic factor",which was later independently discovered and named "bacteriophage" by Dr.Felix d’Herelle.On this memo... The year 2015 marks 100 years since Dr.Frederick Twort discovered the"filterable lytic factor",which was later independently discovered and named "bacteriophage" by Dr.Felix d’Herelle.On this memorable centennial,it is exciting to see a special issue published by Virologica Sinica on Phages and Therapy.In this issue,readers will not only fi nd that bacteriophage research is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DOW ANTIBIOTICS bacteriophages Felix EXCITING marks currently independently PHAGE THANK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莹冰 申晓冬 +4 位作者 李明 黄建军 胡晓梅 饶贤才 胡福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测定噬菌体滴度;以MOI=10的比例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进行一步生长实验;纯化PaP3颗粒,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通过中和反应实验测定PaP3和其抗血清之间的吸附反应常数K值。同时,利用抗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确定本室分离的三株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当MOI=0·001时PaP3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通过血清交叉中和反应得出不同的吸附常数。结论PaP3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min,爆发期是6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31,其抗血清反应的吸附常数K值为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细菌噬菌体 最佳感染复数 一步生长曲线 吸附常数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普加 冯金 +3 位作者 洪愉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58-462,466,共6页
目的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菌)噬菌体(副甲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昆明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副甲噬菌体,并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其滴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浓缩纯化后的副甲噬菌体形态;分析副甲噬菌体对不同pH(1~12)... 目的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菌)噬菌体(副甲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昆明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副甲噬菌体,并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其滴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浓缩纯化后的副甲噬菌体形态;分析副甲噬菌体对不同pH(1~12)和不同温度(40、50、60、70、80℃)作用的敏感性;培养副甲菌和副甲噬菌体,以不同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噬菌体滴度为纵坐标,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并测定爆发量、最佳MOI及副甲菌突变率;提取副甲噬菌体基因组,酶切分析副甲噬菌体核酸,SDS-PAGE分析副甲噬菌体外壳蛋白;采用热酚法提取脂多糖(1ipopolysac-chafide,LPS),采用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nnvl fluoride,PMSF)法提取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初步分析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果在医院的污水中分离出的副甲噬菌体,经双层平板计数可见大小不一、透明的噬斑,滴度在109.10mPFU之间,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长尾和一个头部;副甲噬菌体在pH值3~10之间滴度较高,40℃以上,随温度上升滴度明显降低,在80℃几乎无活性副甲噬菌体存在;副甲噬菌体感染潜伏期为20min,爆发期为50min,爆发量129,最佳MOI为0.2,副甲菌突变率为5.8×10^-7~2.2×10^-6;副甲噬菌体基因组的单酶切产物均可见33bp的特异条带,SDS-PAGE分析可见4条主带;LPS、OMP能与副甲噬菌体结合,是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论副甲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基因组为dsDNA,大小为33bp,最佳MOI为0.2,受体位点为LPS和O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 细菌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盟盟 宋天一 +2 位作者 胡士华 刘悦 孙延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噬斑法从居民区生活污水中分离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噬菌体经纯化后,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将噬菌体和宿主菌以10∶1的比... 目的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噬斑法从居民区生活污水中分离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噬菌体经纯化后,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将噬菌体和宿主菌以10∶1的比例混合共培养,测定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提取噬菌体核酸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株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rM-01、PrM-02、PrM-03和PrM-04,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圆形、透明、边界清晰、直径约2~3 mm的噬斑,经反复纯化后,其滴度范围在(1.2~2.3)×1012PFU/ml;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的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40 nm,尾部长约30 nm;PrM-04的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在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为15 min,暴发时间为25 min,裂解量为3.2×104;酶切分析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26 000 bp,且具有EcoRⅠ、HindⅢ和BamHⅠ多个酶切位点。结论成功分离出4株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其表现出特异性高、裂解性强的毒性噬菌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