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钾菌及其释钾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韩苗 朱晓艳 +2 位作者 陈国炜 万小铭 王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8,共15页
解钾菌主要通过黏附到矿物表面并释放酸性物质,将难溶性钾、磷和硅等营养元素释放出来进而供植物吸收利用。研究解钾菌释钾机制,对土壤肥力改善和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促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有关解钾机制(酸... 解钾菌主要通过黏附到矿物表面并释放酸性物质,将难溶性钾、磷和硅等营养元素释放出来进而供植物吸收利用。研究解钾菌释钾机制,对土壤肥力改善和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促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有关解钾机制(酸解、酶解、多糖络合溶解等)和室内或田间施用效果等宏观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然而,从微观尺度揭秘解钾菌和矿物间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剖析解钾过程黑匣子的关键和新思路。本文简要概述了解钾菌的种类和施用效果,重点剖析了单细胞水平上解钾菌在含钾矿物表面生物膜形成微观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详细介绍了研究解钾菌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细菌运动 光学显微技术 平面光极
下载PDF
丁香酚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气液界面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露 覃书漫 +6 位作者 李志洪 杨倩 张志清 陈安均 黎杉珊 侯晓艳 申光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8,共11页
为研究丁香酚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成膜早期界面黏附聚集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生物膜形成、生物膜表面微观结构、膜内活菌数及生物膜基质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成熟生物膜的清除能力... 为研究丁香酚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成膜早期界面黏附聚集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生物膜形成、生物膜表面微观结构、膜内活菌数及生物膜基质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成熟生物膜的清除能力,通过细菌运动能力实验、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表面Zeta电位及细胞自聚集能力,综合分析丁香酚对生物膜形成早期界面黏附聚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低生物膜抑制质量浓度(MBIC)为1.500 mg/mL,MBIC的丁香酚对成熟生物膜清除率为28.85%。添加1/2 MBIC、1/4 MBIC的丁香酚培养基气液界面形成的生物膜较为单薄,表面较为光滑平整,生物膜内活菌数显著降低。丁香酚对腐败菌泳动能力抑制率为22.16%~100.00%,对丛集能力的抑制率为43.86%~97.50%,使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表面负Zeta电位和自聚集率均降低。此外,丁香酚显著抑制了腐败菌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合成。丁香酚对芽孢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运动能力,降低细胞表面的疏水性、自聚集性,从而干扰早期菌体在成膜界面上的黏附能力,并通过抑制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合成分泌延迟生物膜的形成和成熟。丁香酚可作为抑制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气液界面生物膜形成的潜在抗生物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膜 初始黏附 细菌运动性
下载PDF
山东地区驴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3
作者 刘香 刘奕萱 +3 位作者 邵长军 邹玲 任慧英 刘文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116,共9页
为了解山东地区驴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将采自山东多地的14份驴流产病料及137份驴粪便样本分别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中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采用双重PCR方法判定分离菌是否为沙门氏菌并... 为了解山东地区驴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将采自山东多地的14份驴流产病料及137份驴粪便样本分别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中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采用双重PCR方法判定分离菌是否为沙门氏菌并进一步判定是否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并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生化试验、细菌运动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药敏试验,选取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双层平板法检测分离菌对9株噬菌体A18028、C59102、F59102、F18024、F18038、E17016、DS2、DS4、5FS4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驴流产病料中共分离到14株马流产沙门氏菌(A1~A14株);从驴粪便样本中共分离到22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F1~F22株),其中F1株为山夫顿堡沙门氏菌,F2、F3、F4、F5、F7、F8、F9、F10、F12、F13、F15株为肯塔基沙门氏菌,F6、F11株为Give沙门氏菌,F14株为乙型副伤寒Java型沙门氏菌,F16、F20株为阿哥纳沙门氏菌;F17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F18、F19株为汤卜逊沙门氏菌,F21株为阿伯丁沙门氏菌,F22株未鉴定出血清型;36株分离菌均符合沙门氏菌属的生化特性,但马流产沙门氏菌与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生化特性略有差异;14株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平均运动力较22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弱;36株沙门氏菌均能形成生物膜;36株沙门氏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小鼠接种A2株14 d后的死亡率为100%,接种F14株和F20株14 d后死亡率分别为50.0%和62.5%,接种F1、F2、F6、F18、F21、F22株14 d后无死亡情况;14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对9株噬菌体均敏感,而22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对9株噬菌体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沙门氏菌F1、F6、F11株仅对1株噬菌体敏感,F18、F19、F20株对9株噬菌体均不敏感。说明不同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马流产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马流产沙门氏菌 细菌运动力 致病性 生物膜形成能力
原文传递
MTT-半固体培养基测定细菌动力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谷海瀛 张慧云 +2 位作者 符惠群 王旭明 莫成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制成一种容易测定细菌动力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 根据Difco动力试验培养基配方 ,降低琼脂浓度 ,加入MTT代替TTC。培养基组成为 10 .0gTryptose ,5 .0gNaCl,3.5gagar ,10 0 0 .0ml蒸馏水 ,高压灭菌后 ,冷却至 5 0℃~ 6 0℃。无... 目的 制成一种容易测定细菌动力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 根据Difco动力试验培养基配方 ,降低琼脂浓度 ,加入MTT代替TTC。培养基组成为 10 .0gTryptose ,5 .0gNaCl,3.5gagar ,10 0 0 .0ml蒸馏水 ,高压灭菌后 ,冷却至 5 0℃~ 6 0℃。无菌加入 1.5ml滤器除菌的 10g/LMTT水溶液。分装无菌管。结果 有动力菌株沿着穿刺线扩散 ,形成蓝色云雾状 ,而无动力菌株在穿刺线上生长只形成蓝线 ,蓝线周围培养基保持澄清。检测了 12 3株菌 ,鞭毛染色证实 94株有鞭毛、2 9株无鞭毛 ;有鞭毛的菌株中 ,90株菌培养 10~ 18h动力阳性 ,其余 4株大肠埃希菌培养 2 4h动力阳性 ,但这 4株菌应用Difco动力试验培养基需诱导传代才获得阳性结果。除此 4株外 ,还有 9株用Difco动力培养基需培养 48h才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动力 半固体培养基 MTT 噻唑蓝
下载PDF
细菌运动性对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5
作者 牟嘉仪 胡晓梦 +3 位作者 彭莉华 竹攸汀 梁箫 杨金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08,共9页
为研究海洋细菌的运动性在生物被膜形成和贝类附着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野生型菌株和ΔcheW菌株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性能分析,调查了运动性能不... 为研究海洋细菌的运动性在生物被膜形成和贝类附着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野生型菌株和ΔcheW菌株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性能分析,调查了运动性能不同的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膜厚、细菌密度以及胞外产物的动态变化,探究了其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研究发现,野生型菌株和ΔcheW菌株在6、12、24、48、72和96h等不同时间的运动性能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2株菌株形成菌圈的半径进行测量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菌圈的半径不断增加,均在96h达到最大。整体上,野生型菌株在不同时间段形成的菌圈大于ΔcheW菌株。在运动性的作用下,2株菌株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及膜厚在48h达到最大值,在72h后开始扩散。在运动性的影响下,野生型菌株在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附着诱导效果显著高于ΔcheW菌株。在运动性介导下,2株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在48 h达到最高,在72 h后开始降低,这一结果与不同时间段下形成生物被膜的胞外产物变化一致,且胞外产物分泌与细菌运动性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性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在生物被膜动态演替过程中介导了生物被膜的膜厚、细菌密度以及胞外产物的分泌,从而影响了厚壳贻贝的附着。本研究为后续开展细菌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厚壳贻贝互作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海洋经济物种的生产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 运动性 生物被膜 动态演替 厚壳贻贝附着
下载PDF
细菌运动中的物理生物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司铁岩 袁军华 +1 位作者 吴艺林 唐建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0-204,共15页
细菌是一个包含从分子到宏观多尺度多系统强烈耦合的复杂生物体系.细菌的运动行为在每一个时空尺度都蕴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物理学现象.例如,细菌对氧气和很多化合物有很强的应激反应;细菌体内信号传感网络会影响细菌鞭毛马达的转动;纳米... 细菌是一个包含从分子到宏观多尺度多系统强烈耦合的复杂生物体系.细菌的运动行为在每一个时空尺度都蕴含有丰富的生物和物理学现象.例如,细菌对氧气和很多化合物有很强的应激反应;细菌体内信号传感网络会影响细菌鞭毛马达的转动;纳米尺度的细菌鞭毛马达转动会影响细菌在界面附近的游动、趋化性、积聚、黏附、飞速旋转;单个细菌的活跃状态和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又会影响细菌部落的生长过程.微生物膜在空间中的扩张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宏观自组织斑图.细菌运动的物理生物学涉及到力学、流体和统计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范畴.本文分别介绍细菌鞭毛马达、细菌微生物膜的集群运动、细菌在界面的运动以及细菌趋化性和生化信号传感等方面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马达 生化信号传感 细菌运动 自组织斑图
下载PDF
哈维弧菌vh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秋 邓益琴 +3 位作者 冯娟 毛灿 胡建美 苏友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3,共11页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为研究哈维弧菌溶血素基因vhh缺失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harveyi 345的vhh基因缺失突变株,并比较了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显示,vhh基因...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为研究哈维弧菌溶血素基因vhh缺失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harveyi 345的vhh基因缺失突变株,并比较了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显示,vhh基因的缺失不影响菌株的生长、胞外蛋白酶分泌、过氧化氢(H2O2)和铜离子(Cu2+)的压力感应、铁的吸收利用、15种抗生素抗性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特性,但会导致菌株游动和涌动显著增强;另发现,vhh基因虽然在野生菌株内高表达,对绵羊红细胞却未表现出溶血活性。结果表明该基因负调控着菌株的运动能力。该研究为认识哈维弧菌vhh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弧菌 溶血素基因vhh 基因敲除 生物学特性 细菌运动性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界面的二维和三维运动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晓艳 韩苗 +2 位作者 韩天富 韩峥 王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24-3136,共13页
【目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气-液界面能够影响细菌的运动和养分的传输扩散,进而调控微生物的种群互作和群落结构。因此,系统地认知微生物在微观界面的运动特征对于理解和解析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方法... 【目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气-液界面能够影响细菌的运动和养分的传输扩散,进而调控微生物的种群互作和群落结构。因此,系统地认知微生物在微观界面的运动特征对于理解和解析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微流体显微系统(超高速荧光显微镜和数字全息显微镜),以具备主动运动能力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解析了细菌细胞在气-液界面的二维运动特征和气-液-固界面的二维与三维运动特征。【结果】PAO1既能在气-液界面处执行近似直线轨迹的运动,也能在气-液界面下方执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圆周运动(最小曲率半径Rmin=3μm)。在气-液-固界面处,6.45%的不运动细胞聚集于气-液-固界面边缘处,并在该处完成不可逆附着;同时,游动细胞由于受到液滴内部毛细管流和马兰戈尼(Marangoni)涡流运动的综合作用,直线游动至距界面约40μm内的区域后,其运动轨迹转变为垂直界面方向返回或以近似界面平行方向运动并附着,这些行为显著调节了PAO1的空间分布,促使了其朝向气-液-固界面的迁移,表明个体PAO1的鞭毛在此处的主动游动作用较弱。【结论】PAO1在气-液界面处能够执行与固-液界面类似的运动轨迹,且能够在各种作用力下朝向气-液-固界面运动并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气-液-固界面 数字全息显微镜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运动性
原文传递
细菌第二信使c-di-GMP的代谢调控及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超 杨军 +3 位作者 张元宝 王磊 孙文献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环鸟苷二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细菌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全新的第二信使分子。具有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活性的GGDEF结构域蛋白以及具有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活性的EAL或HD-GYP结构域蛋白分... 环鸟苷二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细菌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全新的第二信使分子。具有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活性的GGDEF结构域蛋白以及具有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活性的EAL或HD-GYP结构域蛋白分别负责c-di-GMP的合成与降解。细菌内存在多种类型c-di-GMP的受体,负责感知细胞内c-di-GMP浓度的变化,并启动或抑制下游特定基因的表达。这些受体包括PilZ结构域蛋白,退化的GGDEF和EAL结构域蛋白,转录因子以及核糖开关(riboswitch)。c-di-GMP参与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生物膜形成、运动性、胞外多糖的合成、胞外酶的分泌和三型分泌系统等,从而影响病原细菌的致病性。本文对近期c-di-GMP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鸟苷二磷酸 受体 生物膜 运动性 三型分泌系统 致病性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hsdM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
10
作者 陈婷 李宏 +4 位作者 王丹 唐燕琼 唐鸿倩 马香 刘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对数期生长后期开始缓慢降低,但总体生长水平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平板运动实验结果显示,hsdM基因敲除后,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极显著下降;RT-qPCR结果表明,ΔhsdM菌株部分鞭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探究hsdM基因敲除对细菌表观性状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究N6-甲基腺嘌呤(6mA)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运动性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给水管网细菌运动和附着行为胁迫的动力学模拟
11
作者 杜邦 胡清源 +2 位作者 谷正 单蓉蓉 刘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揭示外界环境中营养物质对细菌运动和附着行为特征的影响,以给水管网中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野生株(WT PAO1)和变异株(无运动能力,PAO1ΔfliC)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个体的数学模型方法,使用MATLAB平台模拟微尺... 为揭示外界环境中营养物质对细菌运动和附着行为特征的影响,以给水管网中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野生株(WT PAO1)和变异株(无运动能力,PAO1ΔfliC)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个体的数学模型方法,使用MATLAB平台模拟微尺度下营养条件胁迫与细菌初期表面附着、个体运动、生长的定量关系,研究其在不同营养环境中的附着与运动行为。结果表明: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环境中细菌的运动速度和附着量(P<0.05);贫营养条件下(1/50 LB环境),野生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速度加快,其表面附着量和附着率提高。在各营养条件下,野生株细菌的附着量和附着率明显高于变异株细菌,验证了运动功能对其表面附着的重要性。通过数学模型建立营养条件与细菌生长繁殖、运动速度的定量关系,揭示给水管网中营养条件调控着细菌和细菌、细菌和表面的碰撞频率以及细菌附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细菌运动 细菌附着和聚集 动力学模拟 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营养条件
下载PDF
两种培养基的细菌动力检测结果准确性比较
12
作者 汤学夫 耿肇平 +1 位作者 何琴 蔡毅华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对细菌动力试验结果更容易判定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在传统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进行动力试验,并与传统半固体培养基比较,分析这两种半固体培养基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结果:198株试验菌中,动力阳性株... 目的:寻求一种对细菌动力试验结果更容易判定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在传统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进行动力试验,并与传统半固体培养基比较,分析这两种半固体培养基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结果:198株试验菌中,动力阳性株143株,动力阴性株55株。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对动力阳性菌符合率为90.9%,对动力阴性菌符合率为100.0%;TTC半固体培养基对动力阳性菌符合率为98.6%,对动力阴性菌符合率为96.3%。统计分析表明,用TTC半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动力实验与传统培养基有较好的相关性(χ2=141.0,P<0.005),且比传统半固体培养基结果更容易判断,准确性更高。结论:TTC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常规细菌动力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体培养基 动力试验 氯化三苯四氮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