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志强 于金凤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49-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8例,将其记为细...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8例,将其记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性感染性患儿30例,将其记为非细菌感染组,另选取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均给予CRP、PA以及血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A水平显著低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以患儿尿液、脑脊液或痰液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检测结果为68例为真阳性,30例为阴性。CRP诊断阳性40例,阴性58例,13例为假阳性,41例为假阴性,检测灵敏度为39.71%,特异度为56.67%,诊断符合率为44.90%。PA诊断阳性43例,阴性55例,12例为假阳性,37例为假阴性,检测灵敏度为45.59%,特异度为60.00%,诊断符合率为50.00%。WBC诊断阳性47例,阴性51例,14例为假阳性,35例为假阴性,检测灵敏度48.53%,特异度为53.33%,诊断符合率为52.04%。CRP、PA、WBC联合诊断阳性62例,阴性36例,3例为假阳性,9例为假阴性,检测灵敏度为86.76%,特异度为90.00%,诊断符合率为87.76%。CRP、PA、WBC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RP、PA、WBC诊断结果,CRP、PA、WBC单独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实施CRP、PA、WBC联合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细菌感染性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晓阳 胡艳东 +2 位作者 谢爱敏 史玲玲 薛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067-406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患儿血清IL-6、PCT和CRP等炎性因子变化,分析其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6、PCT和CRP含...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患儿血清IL-6、PCT和CRP等炎性因子变化,分析其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6、PCT和CRP含量,并观察不同疾病程度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中IL-6、PCT和CRP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IL-6、PCT和CRP分别为(67.82±11.74)pg/ml、(5.21±1.25)ng/ml、(45.72±7.93)ng/ml,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2.16±2.05)pg/ml、(0.07±0.02)ng/ml、(3.87±1.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患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血清IL-6、PCT和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度感染患儿,中度感染患儿血清IL-6、PCT和CRP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感染患儿,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CRP均与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其血清IL-6、PCT和CRP均异常增加,且表达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将IL-6、PCT和CRP作为诊断该病和判断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患儿 炎性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1991-2004年永康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方新艳 徐晓燕 施永跃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2期91-9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14年流行特点。方法对14年上报的菌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1 ̄2004年报告菌痢4630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6.34%,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最高92.74/10万,最低38.00/10万;1991 ̄2004年菌...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14年流行特点。方法对14年上报的菌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1 ̄2004年报告菌痢4630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6.34%,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最高92.74/10万,最低38.00/10万;1991 ̄2004年菌痢发病占传染病报告百分比的变化为7.91% ̄38.09%;1 ̄3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每年在4月份开始上升,8月份达最高,11月份恢复到上升前水平。结论细菌性痢疾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为1 ̄3岁组最高,随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减少;发病高峰季节在7 ̄10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传染病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易思明 易惠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血检测CR...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血检测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CRP、WBC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全血CRP、WBC水平为(14.52±1.59)mg/L、(13.25±1.42)×10^(9)/L,高于对照组的(4.89±0.43)mg/L、(5.49±1.0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845、0.953,联合检测诊断加重最高。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效能,获得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天然产物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澍 高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感染性疾病不断进化并对现有药物产生抗药性,而天然产物为抵抗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提供了新药研究的先导化合物。概述近年来抗细菌和抗真菌的天然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该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抗菌 先导化合物 感染性疾病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洁玲 郑雪媚 邓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及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入院后24h内用NCIS进行危重评分,分成轻度细菌感染组(n=30)和重度细菌感染组(n=30),另选择同时段40名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及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入院后24h内用NCIS进行危重评分,分成轻度细菌感染组(n=30)和重度细菌感染组(n=30),另选择同时段40名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感染因素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动态血乳酸及PCT监测,并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和PCT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血乳酸水平、PCT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乳酸及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水平可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血乳酸 PCT 细菌感染性疾病 价值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检测在ICU病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坤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检测在ICU病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细菌培养为G-杆菌感染患者(G-杆菌感染组)和20例细菌培养为非G-杆菌感染患者(非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测结果。结果 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检测在ICU病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细菌培养为G-杆菌感染患者(G-杆菌感染组)和20例细菌培养为非G-杆菌感染患者(非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测结果。结果 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测结果为(4.987±10.609)EU/ml,非G-杆菌感染组为(0.043±0.052)E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区,细菌内毒素升高与G-杆菌感染有关,对感染性患者先进行内毒素检测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细菌培养 感染性疾病 G-杆菌感染
下载PDF
哌啦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扣兴 唐英春 +3 位作者 张天托 饶宪 谈淑卿 朱家馨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并与特美汀比较。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6 1例。试验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4.5g ,对照组予注射用特美汀 3.2 g ,均分别加入 1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30min内滴完... 目的 :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并与特美汀比较。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6 1例。试验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4.5g ,对照组予注射用特美汀 3.2 g ,均分别加入 1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30min内滴完 ,q8h ,疗程均为 7~ 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3.4% ,细菌清除率为 96 .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 (2 / 6 1) ;对照组有效率为 88.5 % ,细菌清除率为 93.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9% (3/ 6 1)。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对下呼吸道、泌尿系细菌感染 ,尤其是产酶菌引起的感染 ,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细菌性感染 治疗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内毒素检测临床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袁平宗 汤雪彪 +1 位作者 王小龙 李传达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ET)检测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例送细菌培养检测的患者,同时抽取血标本,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其行ET水平检测。结果送检标本中有112例ET水平>0.030 EU/ml;39例患者标本...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ET)检测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例送细菌培养检测的患者,同时抽取血标本,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其行ET水平检测。结果送检标本中有112例ET水平>0.030 EU/ml;39例患者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24例,ET检测结果0.264±0.109 EU/ml,均>0.115 EU/ml;革兰氏阳性菌(G+)15例,ET结果0.023±0.025 E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5)。结论血液 ET升高与 G-菌感染有相关性,患者先行血 ET检测有利于对患者 G-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培养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枝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89-92,96,共5页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检出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宝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5例作为...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与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13.10±8.19)mg/L与白细胞(11.61±4.19)×10~9/L及中性粒细胞(7.23±2.24)×10~9/L指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检测阳性42例,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41例,联合检测52例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的阳性率(94.54%)明显高于单独采用血常规检测(76.36%)及单独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74.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应用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能够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小儿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斌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分为细菌性感染组60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50例,并...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分为细菌性感染组60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50例,并选择同时间段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值(56.63±2.34)mg/L和WBC值(17.76±3.67)×109/L水平都高于对照组的CRP值(6.41±0.53)mg/L和WBC值(6.73±1.42)×10~9/L,细菌感染组的PA值(207.86±33.65)mg/L则低于对照组PA值(220.12±41.01)mg/L(t=4.046、5.669、4.457,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水平都超过非细菌感染组的CRP值(41.65±2.78)mg/L和WBC值(12.75±2.65)×109/L,PA的水平则低于非细菌感染组(227.56±43.65)mg/L(t=5.990、4.135、4.245,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WBC、PA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90.00%、91.67%,均大于非细菌感染组(χ~2=17.325、20.562、4.291,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常规检验
下载PDF
裸花紫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13
作者 傅健英 蔡晓东 +3 位作者 马小花 王升勇 刘春瑶 陈凡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5期74-81,89,共9页
目的 系统评价裸花紫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中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 目的 系统评价裸花紫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中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22年5月20日),并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裸花紫珠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有效率[RR=1.20,95%CI(1.14~1.26),P<0.000 01]、退热时间[MD=-2.13,95%CI(-3.45~-0.80),P=0.002]、白细胞(WBC)水平[MD=0.77,95%CI(0.01~1.52),P=0.05]、降钙素原(PCT)水平[MD=1.14,95%CI(0.50~1.78),P=0.000 5]、C反应蛋白(CRP)水平[MD=1.44,95%CI(0.91~1.97),P<0.000 0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MD=0.97,95%CI(0.04~1.90),P=0.04]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其中有14篇报道了不良反应的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58~1.43),P=0.69]。结论 裸花紫珠联合抗菌药物可显著提高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有效率,缩短发热时间,降低WBC、PCT、CRP、IL-6水平,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性疾病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方方 苏丹 郭鑫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液,检测全血CRP水平与血常规WBC水平,同... 目的 探讨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液,检测全血CRP水平与血常规WBC水平,同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疾病检出准确率与特异性和感染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全血CRP与血常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全血CRP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血常规WBC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相较于单一检查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三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玉和 夏同霞 杨建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抗生素治疗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309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治疗组A(na=32),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对照组B和C(nb=30,nc=247)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及依替米星连续静脉滴注治疗。运... 目的探讨三种抗生素治疗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309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治疗组A(na=32),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对照组B和C(nb=30,nc=247)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及依替米星连续静脉滴注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最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90.6%、90.0%、88.3%,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A组同B及C组相比每例可节省直接药费7545元及2039元左右。结论开展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最小成本分析 呼吸道感染 依替米星 头孢他啶 左氧氟沙星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左雪枚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按检查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做血常规检查,观察组做全血CRP联合...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按检查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做血常规检查,观察组做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组脑膜炎、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P与白细胞水平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黄丽华 肖明辉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7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上高县人民医院儿科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6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共31例,病毒性感染患儿共31例,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儿... 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上高县人民医院儿科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6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共31例,病毒性感染患儿共31例,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1例。检测三组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与CRP水平,比较细菌性感染患儿、病毒性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的WBC、CRP指标,统计WBC、CRP单独及联合检验对不同细菌感染部位的检出率,分析WBC、CRP单独及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WBC、CRP指标由高至低依次为细菌性感染患儿>病毒性感染患儿>健康儿童(P<0.05)。WBC与CRP单独检验对不同细菌感染部位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检验对不同细菌感染部位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二者单独检验(P<0.05)。WBC与CRP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其单一检验(P<0.05)。结论血常规WBC指标与CRP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作用,其检出率、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其单一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联合检验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陶琴芳 黄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25-27,31,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CBC)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BC检验... 目的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CBC)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BC检验,实验组采用CRP联合CBC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比检验结果与正常数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细菌性传染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祥 高崧 +1 位作者 焦新安 刘秀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3期17-21,共5页
通过疫苗免疫来保护易感群体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菌减毒活疫苗减少了疫苗的副反应,同时还考虑到接种疫苗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能有效侵入和持续刺激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重组减毒细菌具有能够在体内... 通过疫苗免疫来保护易感群体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菌减毒活疫苗减少了疫苗的副反应,同时还考虑到接种疫苗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能有效侵入和持续刺激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重组减毒细菌具有能够在体内稳定表达保护性抗原的能力,将一段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中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一般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应答,而使用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后,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将远远超过载体维持的需要,增加了重组疫苗中的能量消耗,过度表达的基因产物进一步致弱了疫苗。同时宿主-载体的重组应使外源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最大化,细菌载体抗原产生的完全免疫应答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传染病 疫苗 重组减毒细菌
下载PDF
WBC、CRP联合检测对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干佳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2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疑似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其WBC、CRP水平,并比较WBC、CRP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老年细菌感...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疑似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其WBC、CRP水平,并比较WBC、CRP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WBC、CRP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CRP联合检测在老年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