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畸形胎儿石蜡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勇 夏佩莹 +1 位作者 刘德纯 刘运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 ...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 :2 1例先天畸形胎儿标本中 5 2 .38% (11/ 2 1)的肺组织中存在间质性炎症 ,金葡菌PCR阳性率为 19.0 5 %(4 / 2 1) ,2 3.81% (5 / 2 1)胎儿的肺组织中存在金葡菌L型抗原。其中 14.2 9% (3/ 2 1)的标本中金葡菌PCR、金葡菌L型免疫组化同时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 畸形 胎儿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细菌L型败血症中红细胞自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卞建军 张伊莉 +1 位作者 潘立民 李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3-484,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自然免疫黏附 (RNIAF)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快速自然免疫黏附S180 肿瘤细胞实验方法 ,对 5 5例SBL患者的RNIAF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BL患者发病期RNIAF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自然免疫黏附 (RNIAF)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快速自然免疫黏附S180 肿瘤细胞实验方法 ,对 5 5例SBL患者的RNIAF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BL患者发病期RNIAF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SBL患者恢复期RNIAF功能提高 ,发病期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RNIAF功能测定可作为SBL辅助诊治指标 ,对SBL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细菌l 自然免疫黏附 红细胞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伊莉 潘立民 +2 位作者 王恩举 李莹 卞建军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病情恢复后 ,CR1上升 ,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CR1分子定量 细菌l型败血症 测定 败血症
下载PDF
427株细菌L型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樊秀华 彭少华 +1 位作者 蔡璇 李红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为提高医院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 1997年 12月从 1870例住院患者采取血、尿、脑脊液、胸腹水、胆汁等标本进行了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分离出 L型细菌 4 ... 目的 为提高医院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 1997年 12月从 1870例住院患者采取血、尿、脑脊液、胸腹水、胆汁等标本进行了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分离出 L型细菌 4 2 7株 ,而普通培养均为阴性 ,阳性率提高了 2 2 .8% ,分离菌种达 11种之多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标本中感染率占首位 ,19.4 4% ;大肠埃希菌占第 2位 ,16.4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D群肠球菌、酵母菌占第 3位 ,分别为 11%、10 .77%、10 .3 % ;其它各菌属均占有一定比例。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 ,对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呈低度耐药。结论 采取同步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 耐药分析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细菌L型尿路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田嵩 李艳 +1 位作者 李从荣 施菁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 研究我院细菌L型尿路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方法 对尿路感染标本采用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 ,返祖后原菌应用VITEK -AMS的GP1、GN1卡进行鉴定。结果 从 5 74份尿标本中分离出细菌L型 14 2株 ,而常规培养均为阴性 ,阳性率提高了 2 4 .7... 目的 研究我院细菌L型尿路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方法 对尿路感染标本采用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 ,返祖后原菌应用VITEK -AMS的GP1、GN1卡进行鉴定。结果 从 5 74份尿标本中分离出细菌L型 14 2株 ,而常规培养均为阴性 ,阳性率提高了 2 4 .7% ,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占首位 2 6.8% ,其次大肠埃希菌 2 4 .0 % ,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各占 18.3 %、14 .8%。细菌L型对青霉素呈高度耐药 ,头孢菌素类中度耐药 ,而对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呈较低耐药性。结论 采用同步培养法可提高尿路感染阳性率 ,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 尿路感染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慢性肾盂肾炎L型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红云 何琪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65-465,467,共2页
目的了解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做普通细菌培养(B型)、L型细菌培养(L型)及耐药分析。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5%,其中单独L型阳性率为49.3%、B型与L型混合感染为15.5%,而B型阳性率仅为12.7%。主... 目的了解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做普通细菌培养(B型)、L型细菌培养(L型)及耐药分析。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5%,其中单独L型阳性率为49.3%、B型与L型混合感染为15.5%,而B型阳性率仅为12.7%。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88.9%及73.6%)。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占主导,β-内酰胺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及时调整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盂肾炎 细菌l 耐药分析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对常见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王杰 +2 位作者 赵曼 张雪蕾 李秀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开发L.acidophilus活菌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L.acidophilus 36h发酵上清液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吸光度值的影响,计算抑菌率,探讨乳杆...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开发L.acidophilus活菌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L.acidophilus 36h发酵上清液对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吸光度值的影响,计算抑菌率,探讨乳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3个浓度的L.acidophilus发酵上清液对3种常见肠道致病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及其L型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其中原液浓度抑菌作用最强。结论 L.acidophilus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致病菌及其L型菌感染引起肠道疾病的微生态制剂,其代谢产物发挥抑菌作用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肠道致病菌 细菌l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耐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四种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松 王晓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比较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四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0 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 尼 (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 目的 :比较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四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0 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 尼 (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检测 (P <0 .0 5~P <0 .0 0 5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 ,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 ,这也是结核病程缓慢变化、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l
下载PDF
93株细菌L型医院血液感染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嵩 施雪梅 +3 位作者 余建华 李红霞 孙端阳 严翔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感染败血症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1996年12月682例住院患者采取血液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分离出细菌L型93株,而常规培养均为阴性,阳性率提高了13.6%。以金... 目的为提高医院感染败血症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1996年12月682例住院患者采取血液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分离出细菌L型93株,而常规培养均为阴性,阳性率提高了1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次之,分别占检出菌的48.39%、37.63%。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红霉素、氯霉素耐药率在40%以下,少数对头孢类也产生了耐药性。结论采取同步培养可提高阳性率,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 医院感染 败血症
下载PDF
淋病后尿道炎病原学检查92例分析
10
作者 张正银 张文兰 +1 位作者 耿和 孟庆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 :探讨淋病后尿道炎 (PGU)的病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集 92例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作细菌及L型培养、解脲脲原体 (UU)培养及沙眼衣原体 (CT)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 ,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结果 :共检出细菌 5 4例(5 8.7% )... 目的 :探讨淋病后尿道炎 (PGU)的病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集 92例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作细菌及L型培养、解脲脲原体 (UU)培养及沙眼衣原体 (CT)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 ,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结果 :共检出细菌 5 4例(5 8.7% ) ,UU和 (或 )CT阳性 2 9例 (31.5 % ) ,念珠菌 2例 (2 .2 % ) ,尚有 7例 (7.6 % )上述几项检验阴性。结论 :淋病后尿道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对患者应进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 ,以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淋病奈瑟菌 细菌l 支原体属 衣原体属 病原学 PGU
下载PDF
SARS患者痰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动态监测与意义
11
作者 朱明利 娄国强 +3 位作者 朱秀亚 章松平 刘寿荣 卢德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动态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意义。方法仪器和手工法动态监测3例重症和1例轻症患者痰液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定量变化和耐药性,同时观察K-B法药敏试验中L型的诱导情况及变异趋势。结果3例重症S...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动态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意义。方法仪器和手工法动态监测3例重症和1例轻症患者痰液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定量变化和耐药性,同时观察K-B法药敏试验中L型的诱导情况及变异趋势。结果3例重症SARS患者共42次痰液和1次胸腔引流液培养中,35份分离出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L型,形态以长丝体为主。结论动态监测重症SARS患者痰液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重要意义,多种抗生素可诱导其发生L型变异,应随时注意其变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细菌l
下载PDF
两种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群 董丹丹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比较(intenfised kinyoun,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检测抗酸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对66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形态符合结核病改变的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分别进行染色。结果 IK... 目的比较(intenfised kinyoun,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检测抗酸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对66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形态符合结核病改变的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分别进行染色。结果 IK染色法阳性例数为43例,阳性率为65.2%(43/66),其中抗酸分支杆菌L型的阳性率为43.9%(29/66);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阳性例数为24例,阳性率为36.4%(24/66),其中抗酸分支杆菌L型的阳性率为21.2%(14/66),两种方法染色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K染色法检测抗酸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抗酸菌l IK染色
下载PDF
10200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秋桂 郭思健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细菌L型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 采取 10 2 0 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细菌L型 2 979株 ,阳性率 2 9.2 % ,分离出菌种 2 2种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2 178株 (占 ... 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细菌L型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 采取 10 2 0 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细菌L型 2 979株 ,阳性率 2 9.2 % ,分离出菌种 2 2种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2 178株 (占 73.1% ) ,革兰氏阴性菌 80 1株 (占 2 6.9% )。 4种主要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占全部检出细菌L型的 2 5.6%、2 0 .5%、17.9%、17.7%。药敏试验显示表葡菌、金葡菌、粪肠球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舒普深 ;4种主要病原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呋喃妥因 ,其次是舒普深。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常规培养加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细菌检测阳性率 ,为临床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l 尿液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抗药性
下载PDF
L型菌的培养、药敏与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群智 周惠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概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结果 :综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结论 :血琼脂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可用于分离L型菌并保持传统的L型菌的特性 ,... 目的 :概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结果 :综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结论 :血琼脂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可用于分离L型菌并保持传统的L型菌的特性 ,L型菌能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并对青霉素、磺胺等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菌 药敏 感染性疾病 耐药性 血琼脂培养基 高糖培养基 青霉素 磺胺
下载PDF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致病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卫东 常保超 +2 位作者 杨萍 张燕 刘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及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7例清洁中段尿培养确诊的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致病菌分为细菌型组、细菌伴L型组和细菌L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尿N... 目的探讨泌尿系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及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7例清洁中段尿培养确诊的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致病菌分为细菌型组、细菌伴L型组和细菌L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结果泌尿系感染各组尿NAG和尿RBP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细菌L型感染患者较细菌型及细菌伴L型患者稍低,但细菌型、细菌伴L型及细菌L型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菌L型在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中占重要地位,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细菌l 致病性
原文传递
高渗透压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边藏丽 郑健 +1 位作者 沈定树 黄凤翥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透压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14种培养基对13种常见病原菌进行诱导研究,并对所诱导的细菌L型作了染色、过滤、返祖、电镜观察。结果:8种高渗透压培养基对其中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蜡状芽胞杆菌、大肠杆菌、... 目的:探讨高渗透压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14种培养基对13种常见病原菌进行诱导研究,并对所诱导的细菌L型作了染色、过滤、返祖、电镜观察。结果:8种高渗透压培养基对其中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蜡状芽胞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7种细菌有诱导作用,并证实为细菌L型。而6种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对13种细菌均无诱导作用。结论:细菌L型培养基本身对细菌有选择性诱导作用,可能是使细菌L型阳性检出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细菌l 诱导 病原菌
下载PDF
滤过增菌法提高尿液L型细菌检出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惠平 陈跃华 雍玲娣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为提高泌尿系感染病人尿液L型细菌的检出率,应用滤过增菌法对313例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病人进行检查,并与直接涂布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直接涂布法检出率为31.6%,而滤过增菌法检出率达53.0%,较直接涂布法明显提高(P... 为提高泌尿系感染病人尿液L型细菌的检出率,应用滤过增菌法对313例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病人进行检查,并与直接涂布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直接涂布法检出率为31.6%,而滤过增菌法检出率达53.0%,较直接涂布法明显提高(P<0.005)。在36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CPN)患者中,应用直接涂布法L型菌的检出率为58.3%,而用滤过增菌法其检出率达80.6%,证实滤过增菌法明显优于直接涂布法(P<0.005)。本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检验 l型细菌 滤过增菌法
下载PDF
银屑病细菌病因诊断和治疗研究
18
作者 袁还东 袁鸿慈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查银屑病细菌病因诊断和治愈验证。方法用菌类群相同步培养方法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技术,对静脉血进行培养和菌类药敏测试,选敏感药物单品种、足剂量由静脉给药,3mo为1个疗程。结果银屑病21例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玫瑰微球菌各1... 目的探查银屑病细菌病因诊断和治愈验证。方法用菌类群相同步培养方法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技术,对静脉血进行培养和菌类药敏测试,选敏感药物单品种、足剂量由静脉给药,3mo为1个疗程。结果银屑病21例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玫瑰微球菌各1株;从细菌L型回复成功细菌型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各1株,其余全部为细菌稳定L型。治愈或基本治愈13例(61.9%),好转7例(33.3%),未愈1例(4.8%)。治愈已达年限13a6例、12a2例、10a2例、8a1例、7a2例均未复发。结论银屑病病因属内源性感染范围,以细菌稳定L型为主及免疫功能失调,长期累积而引发的皮肤损害,选敏感药物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细菌病因诊断 菌类群相同步培养 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 内源性感染 细菌l
下载PDF
肺切除术患者下呼吸道细菌L型培养及其临床研究
19
作者 刘学刚 施慈欣 +3 位作者 张仰明 李杰 唐震 陈开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在50例行肺切除术中,分别采集病肺、支气管切缘、健侧支气管内分泌物450份,做常规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分离出需氧菌和真菌60株,厌氧菌12株、细菌L型42株。菌群主要分布在病肺内约占50%。需氧菌种中G... 本文在50例行肺切除术中,分别采集病肺、支气管切缘、健侧支气管内分泌物450份,做常规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分离出需氧菌和真菌60株,厌氧菌12株、细菌L型42株。菌群主要分布在病肺内约占50%。需氧菌种中G+球菌占61.7%,葡萄球菌多见;其次G ̄+杆菌占23.3%,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厌氧菌占细菌型16.7%。细菌L型特点与细菌型一致。围术期选择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型及细菌L型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细菌培养 l 下呼吸道
下载PDF
慢性结膜炎L型细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20
作者 马文江 孙慧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L型细菌在慢性结膜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70例(100只眼)慢性结膜炎患者和40例(50只眼)正常对照者的结膜囊拭子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培养阳性的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研究组L型细菌... 目的:探讨L型细菌在慢性结膜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70例(100只眼)慢性结膜炎患者和40例(50只眼)正常对照者的结膜囊拭子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培养阳性的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研究组L型细菌检出率为34%,对照组为4%。病程长,则L型细菌检出率高。研究组普通细菌培养检出率为8%,对照组检出率为28%。L型细菌返祖后对眼科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氧氟沙星(32/34)、环丙沙星(31/34)、妥布霉素(26/34)、庆大霉素(25/34)、氯霉素(15/34)、红霉素(13/34)。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结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意义。慢性结膜炎患者进行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细菌 慢性结膜炎 微生物敏感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