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埋藏史分析与油气关系类型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3 位作者 李本竞 钟建华 赵密福 王海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471,共7页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1口重点探井的剥蚀量,并应用实例详细论证了该方法恢复的剥蚀量是合理可靠的,然后应用回剥技术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做出了单井埋藏史图。并划分出了连续沉积型、中期剥蚀型和晚期强烈剥蚀型3种埋藏史类型。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密切:未遭受强烈抬升、剥蚀影响的地区能够较好的保存原生油气藏;而后期的强烈剥蚀使得早期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坏,同时又导致了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这对正确认识该地区沉积沉降演化历史和成藏机制,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EASY%R. 回剥技术 剥蚀量 新构造运动 柴达木盆地西部 油气关系 类型 原生油气藏 地层厚度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中一 杨小毛 +1 位作者 马莉 谢顺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61,共9页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McKenzie(1978)的均匀拉张模型,并采用Middieton(1984)在地震地史分析中的做法,由地震剖面资料得到进行去压实校正所需的地层资料.经过去压实校...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McKenzie(1978)的均匀拉张模型,并采用Middieton(1984)在地震地史分析中的做法,由地震剖面资料得到进行去压实校正所需的地层资料.经过去压实校正和回剥处理,得出了盆地典型剖面的地层埋藏史和热沉降史.然后,由热沉降史通过与McKenzie的理论曲线的对比,求出拉张因子分布.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为符合McKenzie模型的盆地,南海的两次扩张在莺歌海盆地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McKenzie模型 拉张因子 盆地
下载PDF
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演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7-60,126,共4页
为了准确有效地预测南阳凹陷有利油气藏带,通过定量计算盆地沉降量、编制盆地古沉积地貌图等地层回剥技术,对该区盆地演化阶段构造地貌和沉积作用进行了古地貌恢复研究。研究表明,南阳凹陷古近系沉积范围逐步扩大,地形先陡后缓,由南北... 为了准确有效地预测南阳凹陷有利油气藏带,通过定量计算盆地沉降量、编制盆地古沉积地貌图等地层回剥技术,对该区盆地演化阶段构造地貌和沉积作用进行了古地貌恢复研究。研究表明,南阳凹陷古近系沉积范围逐步扩大,地形先陡后缓,由南北分带演化为东西分块,物源由南北供源演变为南北及凹陷中的凸起供源。核31段时期隆凹格局继承性发育较为明显,以NE向构造为主。核2段时期隆凹格局继承性发育,边界大断裂在研究区西部基本为北东走向,到东部转为南东走向。核1段时期边界断层退到研究区以外,分界不明显,西部地势高于东部。上寺组底界面时期几乎不发育沟谷,整体上东部高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古近系 古地貌 回剥技术 演化模拟
下载PDF
Cenozoic Subsidence Features of Beitang Sag and Relationship with Tectonic Evolution
4
作者 张婷婷 王华 +2 位作者 岳勇 黄传炎 张立伟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746-754,共9页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BM basin modeling software and 2-D seismic profiles,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subsidence histories of the Beitang (北塘) sag are simulated with the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and th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BM basin modeling software and 2-D seismic profiles,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subsidence histories of the Beitang (北塘) sag are simulated with the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idence character and tectonic revolution is discussed. Moreover, the result of the basin modeling reveals that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Beitang sa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geological periods, and these succeeding periods have shown certain inheritance and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early (Es3) and middle (Es2-Es1) rifting periods, the subsidence reaction of the Beitang sag was mainly in the charge of tectonic activity, while at the late (Ng-Nm+Q) rifting period-post rifting period and post rifting subsidence-acceleration period-the subsidence type is mainly that of thermal subsidence or regional depression effe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ubsidence history to the end, the reason for the basin subsidence has changed from tectonic activity to non-tecton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tang sag CENOZOIC subsidence history tectonic evolution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原文传递
大柴旦镇绿草山矿区南部断陷带沉降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文科 黄银宝 +2 位作者 党洪量 谈艳 祁发龙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1期57-60,共4页
为了认识绿草山矿区南部断陷带沉降演化史,立足该区以往钻井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法,对研究区中侏罗世以来地层进行了沉降史、埋藏史以及沉降速率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绿草山矿区南部断陷带自中侏罗世以来共经历了4个沉降演化阶段:第... 为了认识绿草山矿区南部断陷带沉降演化史,立足该区以往钻井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法,对研究区中侏罗世以来地层进行了沉降史、埋藏史以及沉降速率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绿草山矿区南部断陷带自中侏罗世以来共经历了4个沉降演化阶段:第1阶段为中侏罗世时期,沉降以负载沉降为主,构造沉降为辅,构造沉降速率约6 m/Ma,基底沉降速率约18 m/Ma;第2阶段为晚侏罗世时期,沉降以负载沉降为主,构造沉降为辅,构造沉降速率约15 m/Ma,基底沉降速率约41 m/Ma;第3阶段为白垩纪为抬升剥蚀阶段;第4阶段为古近—新近纪时期,沉降以负载沉降为主,构造沉降为辅,构造沉降速率约6 m/Ma,基底沉降速率约16 m/Ma。第1阶段以负载沉降为主,说明在侏罗纪成煤期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可形成层位稳定厚度较大的煤层,第3阶段为抬升剥蚀阶段,找煤时应重点考虑白垩纪时期抬升剥蚀对煤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埋藏史模拟 回剥法 煤盆地 断陷带 绿草山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