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异步联网限制短路电流的实际应用和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葛梦昕 傅裕斌 +3 位作者 樊友平 孙晓瑜 邹显斌 陈子涵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7,共8页
500 k V主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成为广东电网近年来运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现有的运行措施可将超标站点短路电流暂时降低至安全水平,但电网整体的短路电流水平仍较高,且牺牲了部分系统安全可靠性,从长远来看通过直流背靠背异步互联限制... 500 k V主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成为广东电网近年来运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现有的运行措施可将超标站点短路电流暂时降低至安全水平,但电网整体的短路电流水平仍较高,且牺牲了部分系统安全可靠性,从长远来看通过直流背靠背异步互联限制短路电流是可行的解决办法。以2018年广东500 k V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直流背靠背异步联网模型,从短路电流限制效果、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仿真计算,并与传统运行措施进行对比,可以得出,采用直流背靠背异步互联措施具有更好的限流效果和更高的安全可靠性,验证了该方案在短路电流限制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 直流背靠背 限流措施 限流效果 可靠性
下载PDF
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在鲁西异步联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柳 朱喆 +3 位作者 侯婷 卢毓欣 许树楷 刘涛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可用于异步电网互联,文章介绍了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及世界上已投运的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的情况。结合南方电网的首个背靠背直流工程——云南电网与南网主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简称鲁西异步联网工程),... 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可用于异步电网互联,文章介绍了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及世界上已投运的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的情况。结合南方电网的首个背靠背直流工程——云南电网与南网主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简称鲁西异步联网工程),介绍了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组合的系统方案,包括单元接线方式、主要运行方式、主设备参数、换流站占地面积等,最后总结了鲁西异步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直流输电 异步联网工程 接线方式 运行方式 主设备参数
下载PDF
接入弱交流系统的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改进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维勇 刘建琴 +1 位作者 韩丰 王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共7页
背靠背直流工程逆变侧采用定熄弧角控制时,整流侧和逆变侧耦合关系较强,但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少;而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时,耦合关系较弱但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多。在分析相关控制策略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控制策略,逆变侧通过... 背靠背直流工程逆变侧采用定熄弧角控制时,整流侧和逆变侧耦合关系较强,但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少;而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时,耦合关系较弱但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多。在分析相关控制策略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控制策略,逆变侧通过熄弧角控制直流电压为指令值,直流电压指令值随直流功率变化,分接开关控制熄弧角在正常范围内。该控制策略保留了定熄弧角控制和定直流电压控制的优点。提出整流侧和逆变侧在分接开关动作时预估无功小组是否会因分接开关动作而投切,进而确定分接开关和无功小组动作的先后关系,防止了分接开关的反复动作。算例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减少背靠背工程无功小组投切和分接开关动作次数,减小逆变侧无功小组投切电压波动,适用于接入弱交流系统的背靠背工程,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也可以借鉴文中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 定熄弧角控制 定电压控制 分接开关控制 弱交流系统
下载PDF
一种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明新 呙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4,78,共5页
通过对灵宝背靠背直流扩建工程的仿真试验,分析比较了中国已投运的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和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分接开关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背靠背直流系统逆变侧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方式,即理想空载直流电压参考值随直流电... 通过对灵宝背靠背直流扩建工程的仿真试验,分析比较了中国已投运的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和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分接开关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背靠背直流系统逆变侧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方式,即理想空载直流电压参考值随直流电流变化而变化,既保证直流电压恒定,又使关断角尽可能小。仿真试验验证了这种新的分接开关控制方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 分接开关控制 仿真试验
下载PDF
基于PSModel的电网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5
5
作者 武海燕 张爱军 +2 位作者 邢华栋 刘石川 王立强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所采用的机电暂态仿真软件PSD-BPA无法准确反映直流系统的动态过程,电磁暂态软件PSCAD/EMTDC等无法对大电网详细建模的问题,采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电磁暂态软件PSModel(Power System Model)与PSD-BP...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所采用的机电暂态仿真软件PSD-BPA无法准确反映直流系统的动态过程,电磁暂态软件PSCAD/EMTDC等无法对大电网详细建模的问题,采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电磁暂态软件PSModel(Power System Model)与PSD-BPA程序进行交直流系统混合仿真。本文对PSModel仿真程序的算法和混合仿真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搭建的内蒙古电网异步联网工程模型进行混合仿真分析,验证了搭建的混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PSModel 背靠背直流输电 短路故障 阶跃响应
下载PDF
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网络损耗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登平 郑欣 +4 位作者 李成竹 雷鸣 李俊 王尚鹏 王新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实现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损耗的实时在线监测,文中设计了一套网络损耗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损耗监测装置和上位机软件平台两部分。该损耗监测装置基于两种数据采集方案,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现场的需求,兼容多种类型的交、直流信号,实现整流... 为实现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损耗的实时在线监测,文中设计了一套网络损耗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损耗监测装置和上位机软件平台两部分。该损耗监测装置基于两种数据采集方案,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现场的需求,兼容多种类型的交、直流信号,实现整流侧与逆变侧、交流侧与直流侧的数据时间同步,彻底消除多台电能计量设备之间的误差一致性问题,达到系统各部分损耗的高精度实时监测;上位机软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显示、存储和统计分析,为故障预警、告警、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撑,还能为供电部门基于大数据进行损耗预测提供统计数据。该系统对多种类型的直流输电工程网络损耗监测均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直流输电 损耗监测 时间同步 误差一致性 故障预警
下载PDF
背靠背直流工程的成本分摊与回收机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游沛羽 高秀云 +1 位作者 佟宇梁 刘学 《山东电力技术》 2019年第11期28-35,共8页
目前,输变电工程的成本分摊机制均没有充分考虑具体工程的建设必要性和各方送受电意愿。针对建设必要性、送受电意愿不同的各类直流背靠背输变电工程,改进原有电价计算方法输入条件不明确、单位容量年费用法考虑因素不全的缺陷,考虑提... 目前,输变电工程的成本分摊机制均没有充分考虑具体工程的建设必要性和各方送受电意愿。针对建设必要性、送受电意愿不同的各类直流背靠背输变电工程,改进原有电价计算方法输入条件不明确、单位容量年费用法考虑因素不全的缺陷,考虑提供或引起无功类辅助服务的可能性,提出单位容量年费用法涉及多类费用年值的成本分摊方法,用以辅助服务费用调整后的静态投资计算输电价回收成本。以两端电量电价或容量电价总和最低为目标选择最优的成本分摊方法,同时结合算例进行实证及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直流工程 成本分摊 费用年值 电量电价 容量电价 回收机制 辅助服务
下载PDF
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互联系统负载均衡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亚南 徐研 +1 位作者 韩华春 吴俊鹏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的负载均衡方法,首先搭建了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模型,定义了动态负载率、负载跟随度等指标,建立了从单馈线到多馈线的负载均衡指标体系,以及负载均衡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其次,结合搜索范围大、精度... 提出了一种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的负载均衡方法,首先搭建了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模型,定义了动态负载率、负载跟随度等指标,建立了从单馈线到多馈线的负载均衡指标体系,以及负载均衡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其次,结合搜索范围大、精度高的改进布谷鸟算法,对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负载均衡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在MATLAB上搭建算例,验证了多端背靠背柔性互联系统进行负载均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及使用动态负载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 改进布谷鸟算法 负载均衡 负载越限
下载PDF
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充电期间接地故障特性和保护定值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佳成 董云龙 +2 位作者 王柯 卢宇 吴飞翔 《广东电力》 2022年第6期78-89,共12页
对称单极结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back-to-back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DC-BTB)带启动电阻充电期间发生阀侧不对称接地故障时故障特征不明显,易造成保护拒动;正常充电期间存在正负极不平衡电压,易造成保护误动。针对此问... 对称单极结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back-to-back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DC-BTB)带启动电阻充电期间发生阀侧不对称接地故障时故障特征不明显,易造成保护拒动;正常充电期间存在正负极不平衡电压,易造成保护误动。针对此问题,分析带启动电阻充电期间发生阀侧不对称接地故障时的特征量,并与运行期间相同故障下的特征量进行对比;分析正常充电和极对地故障下正负极不平衡电压特征;针对不同接地故障及其特征,优化换流变压器阀侧零序过压保护、换流变压器阀侧中性点过流保护和直流电压不平衡保护的定值设计。最后,基于实际控制保护装置,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RTDS)中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经定值优化后的保护可有效识别充电期间接地故障特征和正常充电特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定值优化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单极 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充电 接地故障 保护定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