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 update in year 2012 被引量:68
1
作者 Anjan P Kaushik Anusuya Das Quanjun Cu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5期49-57,共9页
Osteonecrosis is a phenomenon involving disruption to the vascular supply to the femoral head, resulting in articular surface collapse and eventual osteoarthritis. Although alcoholism, steroid use, and hip trauma rema... Osteonecrosis is a phenomenon involving disruption to the vascular supply to the femoral head, resulting in articular surface collapse and eventual osteoarthritis. Although alcoholism, steroid use, and hip trauma remain the most common causes, several other etiologies for osteonecrosis have been identified. Basic science research utilizing animal models and stem cell applications continue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necrosis and promise novel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future. Clinical studies evaluating modern joint-sparing procedures hav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outcomes, but hip arthroplasty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procedure performed in these affected younger adults. Further advances in joint-preserving procedures are required and will be widely studied in the coming de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necrosis avascular necrosis FEMORAL hea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ore DECOMPRESSION HIP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邢更彦 白晓东 +3 位作者 杜明奎 李禾 纪惠茹 姜川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2-474,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69例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方法 69例患者均为 Ficat分期 Ⅰ-Ⅲ期,应用高能冲击波治疗机治疗,能量密度 0.18~0.25 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 1 000次,...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69例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方法 69例患者均为 Ficat分期 Ⅰ-Ⅲ期,应用高能冲击波治疗机治疗,能量密度 0.18~0.25 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 1 000次,共做8次治疗,患髋3个月内免负重,半年内减少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个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检查。结果 69例患者经过1年随访发现,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 3,6及 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 49.9%,19.6%,6.8%及 5.6%,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 47.2,77.9,90.2及 92.2分;双侧髋关节 X线片示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无股骨头变形及塌陷。各期病例经冲击波治疗后,各时间段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冲击波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无创伤。我们认为该方法将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成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唐贤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8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8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96个髋关节),所有患者髋关节处均经过MRI、螺旋CT、DR三种检测方式对其分期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种检测方式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本项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测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6.88%(93/96);螺旋CT检测诊断的阳性率为85.42%(82/96);DR检测诊断的阳性率为66.67%(64/96)。因此MRI检测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阳性率最高,螺旋CT次之,DR检测的阳性率最低,MRI分别与螺旋CT和DR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P<0.01;χ2=59.63,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螺旋CT以及DR三种检测方式中,MRI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对临床分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 螺旋CT DR 分期诊断
下载PDF
关节镜在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玉杰 李众利 +2 位作者 王志刚 原新成 王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诊治髋关节疾患中的价值。 方法 对 5 4例 (6 8髋 )髋关节疾患进行了关节镜手术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8例。年龄 17~ 6 4岁 ,平均 44岁。左侧 18例 ,右侧 2 2例 ,双侧 14例。髋臼软骨肉瘤 2例行关节镜下组织活...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诊治髋关节疾患中的价值。 方法 对 5 4例 (6 8髋 )髋关节疾患进行了关节镜手术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8例。年龄 17~ 6 4岁 ,平均 44岁。左侧 18例 ,右侧 2 2例 ,双侧 14例。髋臼软骨肉瘤 2例行关节镜下组织活检 ,髋臼盂唇损伤 2例、髋关节感染 3例、骨性关节炎 2 1例均行关节镜清理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关节镜监视下钻孔减压和滑膜切削清理术 16例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关节镜游离体取出 7例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清理术 3例。 结果 髋臼软骨肉瘤、关节盂唇损伤和髋关节感染经关节镜检查、活检明确了诊断并得到了有效治疗 ;股骨头坏死和髋骨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镜术后解除了疼痛 ,延缓了发展 ,改善了关节功能 ,提高了生活质量。术后Harris评分提高 2 7分。结论 关节镜手术对髋关节疾患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疾病 关节镜检查 髋骨关节炎 关节镜手术 髋关节感染 髋臼盂唇损伤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路淮英 栾德广 +2 位作者 姜书平 杨青 李传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 ,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 ,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Ⅱ期ANFH 31例 ,诊断准确率 42 .5 % (31/ 73) ;CT发现Ⅰ~Ⅱ期A...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 ,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 ,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Ⅱ期ANFH 31例 ,诊断准确率 42 .5 % (31/ 73) ;CT发现Ⅰ~Ⅱ期ANFH 43例 ,诊断准确率为 5 8.9% (43/ 73) ;MRI发现Ⅰ~Ⅱ期ANFH 6 5例 ,诊断准确率为 78.2 % (5 7/ 73)。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 ,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摄影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odified porous tantalum ro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 被引量:22
6
作者 Emilios E Pakos Panayiotis Megas +4 位作者 Nikolaos K Paschos Spyridon A Syggelos Antonios Kouzelis Georgios Georgiadis Theodoros A Xenaki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0期829-837,共9页
AIM: To study a modified porous tantalum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METHODS: The porous tantalum rod was combined with endoscopy,curettage,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nd use of bone... AIM: To study a modified porous tantalum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METHODS: The porous tantalum rod was combined with endoscopy,curettage,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nd use of bone marrow aspirates from iliac crest aspiration in 49 patients(58 hips) with a mean age of 38 years.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had idiopathic osteonecrosis,followed by cortico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Thirtyeight hips were of Steinberg stage Ⅱ disease and 20 hips were of stage Ⅲ disease.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5 years and were evaluated clinically with the 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 score and radiologically.The primary outcome of the study was survival based on the conversion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deterioration of the osteonecrosis to a higher disease stage at 5 years compared to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and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survivorship ofthe prosthesis,and the Fisher exact test was performed to test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ous parameters with survival.RESULTS: No patient developed any serious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luding implant loosening or migration and donor site morbidity.During the 5-year follow up,1 patient died,7 patients had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4 hips were converted to THA.The 5-year survival based on conversion to THA was 93.1% and the respective rate based on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87.9%.Stage Ⅱ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ter survival rates compared to stage Ⅲ disease(P = 0.04).The comparison between idiopathic and non-idiopathic osteonecrosis and between steroid-induced and non-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did not showed an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s.The clin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erle d'Aubigne scores at 12 mo postoperatively compared to the preoperative period(P < 0.001).The mean preoperative Mer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cular necrosis FEMORAL head TANTALUM rod Survival Bone GRAFTING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韩旭 金克斯 +3 位作者 刘伟 马军 沈建明 阿孜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 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介绍与文献报道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方法 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注入药物前 ,大腿根部用加压止血带捆绑并加压。 4 5d... 目的 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介绍与文献报道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方法 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注入药物前 ,大腿根部用加压止血带捆绑并加压。 4 5d后重复治疗。治疗后第 15天 ,患肢静滴尿激酶 10万U d ,共 10d。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结果 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改善占10 0 % ,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 ,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 ,细小动脉增多 ,显影时间缩短。 4级骨质改善轻微或不明显。结论 介入插管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尤其是 3级以前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邓云平 李伟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292-296,共5页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晚期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如果早期能得到正确治疗,可避免股骨头塌陷和延缓髋关节置换术时间。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或者物理等方法,但目前为止仍没...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晚期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如果早期能得到正确治疗,可避免股骨头塌陷和延缓髋关节置换术时间。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或者物理等方法,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包括核心减压、干细胞或骨移植等,以核心减压为主联合其他疗法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早期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治疗方法 早期 文献综述
下载PD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anines 被引量:14
9
作者 Zoe H Dailiana Nikolaos Stefanou +4 位作者 Lubna Khaldi Georgios Dimakopoulos James R Bowers Cristian Fink James R Urbaniak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8年第9期120-129,共10页
AIM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with the u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ETHODS In 30 mature beagles(6 groups of 5 beagles) ONFH was induced cryosurgically and... AIM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with the u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ETHODS In 30 mature beagles(6 groups of 5 beagles) ONFH was induced cryosurgically and one of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was administered locally in the femoral head(FH) in each group: Single injection of 500 μg VEGF(t-VEGFμ group); single injection of 500 ng VEGF(t-VEGFn group); continuous delivery of 500 μg VEGF through osmotic micropump(t-VEGFpump-μ group); continuous delivery of 500 ng VEGF through osmotic micropump(t-VEGFpump-n group); single injection of 0.9% sodium chloride(t-NS group), while one group that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local solution(No-t group). FHs were retrieved 12 wk postoperatively, underwent decalcification and hematoxylin/eosin and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In two canines per group, one half of FH was processed without decalcification and stained with modified Masson Trichrome. Histological section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measured with a semi-automatized bone histomorphometry system and 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 Marrow Volume/Total Volume(MaV/TV), and Trabecular Thickness(TbT h) were assessed. Standard and robust tests(Welch, Brown Forsythe)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along with multiple comparisons, were carried out among the categories.RESULTS The untreated(No-t) group had signs of osteonecrosis, whereas the VEGF groups revealed reversal of the osteonecro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calcified specimens reveal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BV/TV ratio and a higher Tb Th between the VEGF treatment groups(except the t-VEGFn group) and the No-t group or the control t-NS group. Single dose 500 μg VEGF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BV/TV ratio and higher Tb Th when compared to the No-t group(50.45 ± 6.18 vs 29.50 ± 12.27, P = 0.002 and 151.44 ± 19.07 vs 107.77 ± 35.15, P = 0.161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t-NS group(50.45 ± 6.18 vs 30.9 ± 6.67, P = 0.004 and 151.44 ± 19.07 vs 107.14 ± 35.71, P = 0.151 respect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necro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ascular necrosis FEMORAL head OSTEOGENESIS Animal model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改变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元斌 周岳来 +1 位作者 李永顺 刘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患者,入院后术前对患侧股骨头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的图片资料导入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患者,入院后术前对患侧股骨头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的图片资料导入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进行髓芯钻孔减压术,隧道植入骨块到软骨下骨约0~6 mm处,自体松质骨夯实。双足站立位为股骨头的模拟受力体位,髋关节的负荷条件为:外展肌合力M、髂胫束力T以及髋关节接触力J分别为1060、1721、1621 N,选取90°、120°以及150°的坏死角度,分别计算未处理过的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塌陷值、行单纯髓芯减压以及行髓芯减压加植骨时的塌陷值。结果:股骨头的正常骨质杨氏模量高于坏死骨的杨氏模量,正常骨质的横向变形系数低于坏死骨。行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后,股骨头的塌陷值显著增加,而减压隧道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其塌陷值显著减低,但高于正常的股骨头。同时,由于股骨头坏死角度的增加,其塌陷值也明显增加。结论:髓芯钻孔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术能有效增进坏死区的骨质修复,加强减压通道所致股骨头支撑结构的改变,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有限元分析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植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作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5F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结果a)本组54例中有5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约占96.3%;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旋股内、外动脉经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变区染色变浅,回流加速。c)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随访3个月~2a,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3例,在X线、CT或MRI片上显示坏死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伴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结论本组大多数病例经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CT及MRI片见坏死骨吸收、新骨形成,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海俊 朱礼贤 顾联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46-647,66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采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5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以...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采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5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外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以及基础病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依次为骨折Garden分型、患者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指数、基础病,性别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不大。结论骨折移位是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可控因素中,受伤至手术时间及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明显影响预后。老年人年龄及其基础病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缺血性坏死 空心螺钉 预后
下载PDF
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NFH敏感度为88.78%,MRI为90.8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74,P=0.103);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96%(96/98),与CT及MRI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321、4.095,P=0.016、0.022);CT和MRI对ANFH阳性患者检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方法对于ANFH的诊断均具较高的敏感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后可互补对ANFH患者进行诊断,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今后ANFH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吉良 翁习生 +2 位作者 林进 金今 钱文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07年11月以来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07年11月以来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76例(91髋)患者进行随访。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患髋侧位片,判断股骨及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变化,并测量髋臼内衬线性磨损量。[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68例(82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1%,随访时间平均为48.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5~86分),末次随访时为93分(53~99分),优良率为90.2%。术后1例患者发生与活动相关的大腿痛,影像学上9髋股骨假体发生早期不稳定,14髋发生应力遮挡,5髋发生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或翻修病例。[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但存在一过性大腿痛、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假体磨损等并发症,故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瑞江 马承宣 李浩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2 4例 3 2个髋关节 ,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 ,将其分为 5型。结果 :Ⅰ型股骨头坏死 9个髋 ,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2 4例 3 2个髋关节 ,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 ,将其分为 5型。结果 :Ⅰ型股骨头坏死 9个髋 ,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 2个髋 ,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 2个髋 ,股骨颈短缩 ,大粗隆高位。Ⅳ型 8个髋 ,髋关节内翻 ,大粗隆高位。Ⅴ型 1 1个髋 ,股骨颈短缩 ,股骨头畸形 ,大粗隆高位。结论 :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治疗后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分型 高位 股骨颈 临床指导 内翻 骨骺发育 正常
下载PDF
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微创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晓东 刘又文 +2 位作者 贾宇东 陈献韬 张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初步疗效。方法:采用Smith-Petersen切口的一部分作为入路,患肢外旋,在股骨头前内方头颈结合部开窗,根据坏死区域方向,刮除股骨头内坏死骨直至活骨,冲洗后打压植入自身髂骨粒,回植开窗... 目的:探讨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初步疗效。方法:采用Smith-Petersen切口的一部分作为入路,患肢外旋,在股骨头前内方头颈结合部开窗,根据坏死区域方向,刮除股骨头内坏死骨直至活骨,冲洗后打压植入自身髂骨粒,回植开窗时取下的锥形骨块。结果:经临床应用37例,41个髋关节,随访25~57个月,并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2.3%。结论: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微创,不破坏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②将死骨彻底清除,植入自身成骨活性较好的骨质,成骨作用强。③对股骨头周围血管翳及炎性组织及时给予清理,有效地阻止其对股骨头进一步侵蚀。④打压植骨增加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降低局部应力,有利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及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开窗 打压植骨 微创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少容 王仁法 +5 位作者 高小玲 胡军武 冯定义 邹明丽 王承缘 夏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动态增强MR参数改变与介入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0例ANFH介入治疗前、治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等各种参数,然后按常...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动态增强MR参数改变与介入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0例ANFH介入治疗前、治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等各种参数,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并进行比较,观察ANFH介入治疗前后动态增强MR参数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的关系。结果:ANFH介入治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峰值分别为19.504±1.231,42.125±1.351(P<0.05);最大强化值分别为8.962±0.153,18.177±2.324(P=0.05);最大强化比值分别为1.851±0.231,1.76±0.034(P>0.05);最大斜率分别为0.251±0.011,0.412±0.023(P>0.05)。ANFH介入治疗前后峰值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相关(r=0.475,P<0.01)。结论:动态增强MR部分参数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可用来评估介入疗效,作为临床的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圣文 宋承东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574-1575,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54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单侧38例,双侧16例;Ⅰ期25髋,Ⅱ期45髋...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54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单侧38例,双侧16例;Ⅰ期25髋,Ⅱ期45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为35.7%,55.7%和97.1%。结论 MRI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相比较,能更早发现病变,而且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CT和X线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新型多功能髓心减压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6例的随访报告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春明 赵义 +3 位作者 张伟 秦大明 张新 徐莘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 采用自制新型髓心减压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本组 86例 (94个股骨头 ) ,全部采用新型减压器治疗 ,一期植骨。平均随访 5年 4个月。术后行X线及磁共振检查 ,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绝大部分病例... 目的 采用自制新型髓心减压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本组 86例 (94个股骨头 ) ,全部采用新型减压器治疗 ,一期植骨。平均随访 5年 4个月。术后行X线及磁共振检查 ,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绝大部分病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NFH 髓心减压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骨坏死与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亚男 张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无菌性骨坏死(AVN)的发生率与糖皮质激素用法的相关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SLE并发AVN与糖皮质激素使用之间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无菌性骨坏死(AVN)的发生率与糖皮质激素用法的相关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SLE并发AVN与糖皮质激素使用之间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用Rev Man 5. 3统计学软件评估各文献间的同质性,同质性好的合并效应量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同质性不好的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2篇,累计病例组总样本量450例,对照组总样本量1 092例。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OR=1. 65,95%CI=1. 20~2. 27,P=0. 002)、起始糖皮质激素用量(MD=5. 17,95%CI=2. 40~7. 94,P=0. 002)、1个月累积糖皮质激素用量(SMD=0. 23,95%CI=0. 05~0. 41,P=0. 01)与SLE并发AVE明显有关,总累积糖皮质激素用量(SMD=0. 28,95%CI=-0. 01~0. 57,P=0. 06)和平均糖皮质激素用量(SMD=0. 27,95%CI=-0. 02~0. 56,P=0. 07)与SLE并发AVE无明显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及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是SLE并发AVN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无菌性骨坏死 糖皮质激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