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论关键词 自我虚构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自我虚构是一种介于自传和小说之间的自我书写,是借鉴虚构手法书写自我和认知自我的写作方式,是以虚构僭越真实的一种写作策略。自我虚构在叙事中有意引入双重自我视角,即"真实自我"与"虚构自我",这种创作实践半个... 自我虚构是一种介于自传和小说之间的自我书写,是借鉴虚构手法书写自我和认知自我的写作方式,是以虚构僭越真实的一种写作策略。自我虚构在叙事中有意引入双重自我视角,即"真实自我"与"虚构自我",这种创作实践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法国文坛,本质上反映了进行书写的主体"我"与被书写的客体"我"之间、生活经历与文字叙述之间、现实与真实之间的断裂。自我虚构是20世纪后半叶法国哲学思想、社会环境和文学创作实践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对既定文学体裁界限的突破和超越,体现了后现代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虚构 自传 后现代叙事 杜布洛夫斯基
原文传递
法国自我书写的历史演变与当代走向
2
作者 王明睿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均颁发给了从事自我书写的法国女作家,使得该文学样式一时间备受关注。然而,法国自我书写的今日辉煌远非一蹴而就,它的演变与走向不仅意味着一种文学式样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们在诉求与思想上的...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均颁发给了从事自我书写的法国女作家,使得该文学样式一时间备受关注。然而,法国自我书写的今日辉煌远非一蹴而就,它的演变与走向不仅意味着一种文学式样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们在诉求与思想上的变迁。法国自我书写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诞生,在广泛书写大写之他的环境中尝试突破,对小写之我进行刻画,并于19世纪迎来黄金时期,却因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对思想的巨大冲击而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性,后以虚实结合的新姿态重构自我。而今天,法国自我书写已经走出作者对个体自我建构的局限性,在共同记忆的基础上充当集体的代言人,用文学的方式建立一种社会档案,将个体的故事书写成集体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自我书写 自传 自撰
原文传递
Roland Barthes and the Impossible Autobiography
3
作者 SONG Xin-y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Roland Barthes par Roland Barthes is an autobiographical work by the French literary theorist Roland Barthes,written in the early seven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ccording to the Latin alphabet,the book arranges an... Roland Barthes par Roland Barthes is an autobiographical work by the French literary theorist Roland Barthes,written in the early seven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ccording to the Latin alphabet,the book arranges and combines some passages with different themes,which gives the book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ctionary and violates the writing norms of traditional autobiographies.In addition,the book uses the first person,the second person,and the third person interchangeably to carry out a polyphonic narrative,which destroys the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narrative subject,thus completing an avant-garde literary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and Barthes autofiction AUTOBIOGRAPHY literary experiments AVANT-GARDE
下载PDF
冰山理论下的“自小说”:海明威《一天的等待》中的潜文本
4
作者 蔡志全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3-65,共13页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常常被误解、忽视、低估,游离于其代表作之外。实际上,这篇小说是作家根据个人生活经历的自我虚构,不过他把传记性内容隐藏得太深,以至于掩盖了小说的纪实性,造成了读者的误读,遮蔽了小说的深刻内涵与价...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常常被误解、忽视、低估,游离于其代表作之外。实际上,这篇小说是作家根据个人生活经历的自我虚构,不过他把传记性内容隐藏得太深,以至于掩盖了小说的纪实性,造成了读者的误读,遮蔽了小说的深刻内涵与价值。现有的研究还忽略了与小说情节发展并行的“隐性进程”,忽视了异化的家庭关系、疾病与恐惧的记忆等潜文本。《一天的等待》虚实融合地记录了作家的生活片段,表征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对他自己的“冰山理论”的最好诠释,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天的等待》 误解 自撰 潜文本 隐性进程
原文传递
从《偷影子的人》看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又竹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2-84,共3页
对于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位置的法国文学来说,除了始终存在的经典潮流外,自我虚构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放大,基于此,笔者从《偷影子的人》一书的核心主题"影子"入手,对自我虚构、哲学合流这两个法国当代文... 对于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位置的法国文学来说,除了始终存在的经典潮流外,自我虚构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放大,基于此,笔者从《偷影子的人》一书的核心主题"影子"入手,对自我虚构、哲学合流这两个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展开了深入分析,并以此揭示《偷影子的人》一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影子的人》 法国 文学新潮流 自我虚构
下载PDF
杜拉斯文本中的“东方幽灵”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杜拉斯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情结,"东方"这个在其文本中几乎缺席的语汇却像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幽灵盘桓不去。作为在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出生并长大的法国人,杜拉斯文化身份的暧昧决定了她写作立场的暧昧。东方主义复杂... 杜拉斯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情结,"东方"这个在其文本中几乎缺席的语汇却像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幽灵盘桓不去。作为在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出生并长大的法国人,杜拉斯文化身份的暧昧决定了她写作立场的暧昧。东方主义复杂矛盾的双重表现在于作者一方面逃避童年亲历的"东方事实",另一方面又通过回忆和想象重构了她所认识和理解的东方:"印度+支那(即中国)=印度支那",这也是西方人对东方固有的一种简单化的认知范式。本文将通过杜拉斯文本中对印度支那、印度和中国的描述和建构来揭示杜拉斯"东方立场"的历史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拉斯 东方 自撰 写作
原文传递
自撰和我 被引量:2
7
作者 菲利普·福雷斯特 黄荭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2-62,共11页
作为自撰(自我虚构)的代表作家和理论家,菲利普·福雷斯特不仅用作品呈现了一种'我的小说'的面貌,也在文论中对自撰写作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福雷斯特先以批评家的身份对'自撰'一词进行了历史溯源,分析了它的... 作为自撰(自我虚构)的代表作家和理论家,菲利普·福雷斯特不仅用作品呈现了一种'我的小说'的面貌,也在文论中对自撰写作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福雷斯特先以批评家的身份对'自撰'一词进行了历史溯源,分析了它的流变,指出'自撰'是'新小说'之后法国文坛出现的最显著的创作趋势;继而又以小说家的身份分析了他个人对自撰的理解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撰 虚构 私小说 我的回归
原文传递
自我,作者与书写——评什维亚的《作者与我》
8
作者 赵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5,共9页
什维亚在《作者与我》中探讨了作者、自我和书写三者的关系,它通过虚构故事模拟了几种自我虚构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中都有一个备受书写困扰的作者,这些虚拟作者们的微环境和现实中作者的书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自我书写情境。作者... 什维亚在《作者与我》中探讨了作者、自我和书写三者的关系,它通过虚构故事模拟了几种自我虚构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中都有一个备受书写困扰的作者,这些虚拟作者们的微环境和现实中作者的书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自我书写情境。作者通过多线的叙事层级消解了作者和自我的概念,试图通过重构语言再现自我。它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现实和虚构的关系,作家和作品的关系,自我和叙事的关系。本文运用叙事学、传记和自我虚构等方面的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维亚《作者与我》 自我虚构
原文传递
虚构自传中的身份建构--《非洲人》叙事模式分析
9
作者 高方 李露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非洲人》是勒克莱齐奥带有虚构色彩的一部自传小说。本文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等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建模,挖掘作品在作者的"历史化"愿望与"结构化"愿望之间所呈现的叙述张力和深层内蕴,阐明勒克莱齐奥通过写作... 《非洲人》是勒克莱齐奥带有虚构色彩的一部自传小说。本文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等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建模,挖掘作品在作者的"历史化"愿望与"结构化"愿望之间所呈现的叙述张力和深层内蕴,阐明勒克莱齐奥通过写作实现"被叙述的自身",试图揭示作家在感知还原性叙事与神话隐喻式创作尝试中所体现出的对身份的追问和对认同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人》 勒克莱齐奥 自传叙事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从文史哲互根角度谈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
10
作者 王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通过主人公回忆过去、寻找自我的过程,展现了二战期间占领时期的法国犹太人无身份、无国籍的生存状态,以及日日担惊受怕、处处躲避追捕以寻求生存之计的悲惨命运,再现了法国这一时期的凝重历史,引发读者对人之生... 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通过主人公回忆过去、寻找自我的过程,展现了二战期间占领时期的法国犹太人无身份、无国籍的生存状态,以及日日担惊受怕、处处躲避追捕以寻求生存之计的悲惨命运,再现了法国这一时期的凝重历史,引发读者对人之生存状态的一系列哲思。用人文学中“文史哲互根”的视角审视之,莫迪亚诺的小说体现了文学、历史和哲学学科互融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迪亚诺 《暗店街》 文史哲互根 占领时期 自撰 生存境遇
下载PDF
艾滋病的跨界书写——以吉贝尔的作品为例
11
作者 陆一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7,共11页
法国当代作家艾尔维·吉贝尔因出版披露福柯死因和自己罹患艾滋病事实的自传体小说《给没有救我命的朋友》而家喻户晓。吉贝尔的成名作"艾滋病三部曲"的叙事张力源自于其书写跨体裁、跨媒介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罹患艾滋病... 法国当代作家艾尔维·吉贝尔因出版披露福柯死因和自己罹患艾滋病事实的自传体小说《给没有救我命的朋友》而家喻户晓。吉贝尔的成名作"艾滋病三部曲"的叙事张力源自于其书写跨体裁、跨媒介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罹患艾滋病的真实境遇下,如实记录病情进展的迫切性与借助文字媒介特有的虚构性重塑现实、改变死亡命运的心理需求使得书写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自传与小说之间摇摆不定;另一方面,部分影像与小说所构成的跨媒介互文关联极大地强化了媒介的表现效果和表意效能。只有在突破虚实之界和媒介之限的双重跨界视域下,吉贝尔的艾滋病书写才能显现出其"史诗般"的独特魅力,成为近现代疫病书写史上无法取代的重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病书写 自我虚构 跨媒介叙事
原文传递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非典型性自撰”
12
作者 王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1,共7页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本文将结合近年来"自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他的作品特点,继而研究莫迪亚诺"非典型性自撰"的创作技巧与表...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本文将结合近年来"自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他的作品特点,继而研究莫迪亚诺"非典型性自撰"的创作技巧与表现形式,并阐明其心理动机和美学倾向,旨在揭示作家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印象和对文学世界的理想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非典型性自撰 模棱两可 隐性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