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13年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87
1
作者 丰俊 夏志贵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发病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4-201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发病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7月,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41430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病例分别占76.54%、8.33%和15.13%;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分布在安徽(占45.16%)、云南(占22.26%)、海南(占9.68%)、河南(占8.16%)和湖北(占4.28%)五省;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33.02%和66.98%;死亡病例235例,其中恶性疟占87.66%;2004~2012年,全国年报系统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04613例和输人性病例47439例,分别占81.18%和18.82%;2013年1~7月,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98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占0.87%,恶性疟病例占74.89%,本地感染病例仅34例。结论全国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输人性疟疾尤其是输入性恶性疟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本地病例 输入病例 中国
原文传递
2011-2019年云南省消除疟疾阶段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耀武 林祖锐 +7 位作者 杨恒林 孙晓东 赵晓涛 吕全 魏春 丁春丽 田鹏 周红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及其流行特征,为巩固全省消除疟疾成果,制定有效的防止疟疾再传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消除疟疾阶段(2011-2019年)云南省疫情资料,使用Microsoft对疟原虫种构成、感染来源、病例发生时间、地区和... 目的分析云南省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及其流行特征,为巩固全省消除疟疾成果,制定有效的防止疟疾再传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消除疟疾阶段(2011-2019年)云南省疫情资料,使用Microsoft对疟原虫种构成、感染来源、病例发生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消除疟疾阶段共报告5254例疟疾病例,病例数逐年减少,自2016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至今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中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80.22%、18.06%、0.25%和0.19%;输入病例数(4566例)中,境外输入病例4562例,国内输入病例4例。境外感染来源以缅甸感染为主,非洲次之,分别占境外输入病例的89.85%和6.69%。全年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6月,境外输入病例报告高峰为5~6月;病例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临沧、昆明和普洱5个州市,其中德宏州、保山市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5.09%和27.41%;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5.03:1,以18~45岁人群为主(占72.86%);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分别占67.66%和16.54%。结论云南省已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且全省报告病例数逐年减少,但应加强输入性疫情的监测和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境外输入病例 本地感染病例 再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淮安市2010—2014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贾从英 杨文洲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调查2010—2014年淮安市疟疾发病特征,分析流行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全市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 目的调查2010—2014年淮安市疟疾发病特征,分析流行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全市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19例,其中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混合感染病例分别占81.28%、13.24%、3.65%、0.91%和0.91%;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依次为淮安区106例、盱眙县35例和淮阴区31例,3个县(区)占淮安籍病例数的92.69%;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分别占16.44%和83.56%;死亡病例2例,均为国外输入性恶性疟;本地感染病例22例和输入性病例197例,分别占10.05%和89.95%;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男女之比为3.20:1,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均是男性青壮年。结论淮安市自2012年起已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但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尤其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感染虫种呈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本地病例 输入病例
原文传递
2015年佛山市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及蚊媒的病原分子溯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翊 朱素仪 +3 位作者 张敏 翁桐业 陈爱贞 廖华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对2015年佛山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登革热疑似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及感染来源。方法采集疑似患者血清标本、疫点白纹伊蚊成蚊及孑孓,采用Real-time PCR进行登革病毒基因检测及分型;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 目的对2015年佛山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登革热疑似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及感染来源。方法采集疑似患者血清标本、疫点白纹伊蚊成蚊及孑孓,采用Real-time PCR进行登革病毒基因检测及分型;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套式RT-PCR扩增病毒E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清和伊蚊研磨液中分别检测到1型登革病毒核酸,两者的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从患者血清的C6/36细胞培养中观察到登革病毒特异的CPE。将分离株登革病毒命名为FS-D15001。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FS-D15001与2014年同一地区登革热患者分离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9.9%。结论经分子溯源证实2015年佛山市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由I型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传播,该毒株在当地流行可能已持续数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本地病例 分子流行病学 佛山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