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荣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6,共9页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之问”受到后世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但往往只重视其中“心灵的伸展”这一向度,而忽视上帝的创造这一向度,忽视了永恒之雏。事实上,上帝的创造和心灵的伸展这两个向度不可分割,前者规定后者,阐明...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之问”受到后世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但往往只重视其中“心灵的伸展”这一向度,而忽视上帝的创造这一向度,忽视了永恒之雏。事实上,上帝的创造和心灵的伸展这两个向度不可分割,前者规定后者,阐明时间的起源;后者反映前者,说明时间的存在和本质。后者受前者的制约。也就是说,心灵的伸展有一个界限,是不可超越的。当文德尔班强调奥古斯丁的形而上学是“内在经验的形而上学”时,他确认了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心灵向度;当吉尔松称之为“皈依的形而上学”时,则是强调“心灵伸展的界限”,即永恒上帝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时间 永恒 上帝创造 心灵伸展
下载PDF
意志之罪:恶的根源——奥古斯丁恶理论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龚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出二元论的意志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从本性上看是善的,同时认为上帝给了人意志自由。正是因为被造物(魔鬼与初人)有意志自由,他们因为骄傲而自己背离上帝,从而才有了罪与恶。骄傲是恶的开端,而谦卑是一切德性中首要的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意志 自由 骄傲 原罪
下载PDF
《上帝之城》中“社会正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3
作者 易雪飞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解读《上帝之城》中教诲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只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教诲”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上帝之城》被广泛认为是中世纪政治理论的起源。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分析发现:关于社会正义、...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解读《上帝之城》中教诲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只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教诲”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上帝之城》被广泛认为是中世纪政治理论的起源。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分析发现:关于社会正义、财富的分配,奥古斯丁通过该作品对于世人的教诲至今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社会正义
下载PDF
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志华 王晓朝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和伦理学的语境下,共同体与共善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学的语境下,共同体是公共的名词化和实体化,共善则是建构人类社会的纲领和目标。把善提升为至善是一条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而把善提升为共善,则是哲学政治学的通道,与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并行不悖。第三部分,作者指出,奥古斯丁批判地吸取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相关思想,然后以公义为纲,建构了他的理想共同体——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对共善的探究,直接导致对理想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他的理想共同体以信仰为核心,以伦理为共同体成员的守则,以秩序与和谐为共同体的特色,以普爱为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下载PDF
帝国早期罗马史叙述传统的希腊化与奥古斯丁—奥罗修斯史观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厚量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3-26,156,共15页
作为中世纪西欧世界历史观的重要源头与思想基础,奥古斯丁—奥罗修斯基督教历史解释体系既建立在对古典时代拉丁文史料的重新解读与批判之上,同时又受到了帝国早期希腊化后的罗马史叙述传统的影响。文本证据表明,奥古斯丁、奥罗修斯等... 作为中世纪西欧世界历史观的重要源头与思想基础,奥古斯丁—奥罗修斯基督教历史解释体系既建立在对古典时代拉丁文史料的重新解读与批判之上,同时又受到了帝国早期希腊化后的罗马史叙述传统的影响。文本证据表明,奥古斯丁、奥罗修斯等基督教学者对罗马历史的批判性叙述间接继承了以狄奥尼修斯、阿庇安等人为代表的希腊文罗马史著述中的“普世史”视角,尤其是对自然灾害的密切关注、对内战原因的解释模式等传统。狄奥尼修斯与阿庇安都是罗马政权的坚定拥护者,并在其史学作品中赞扬过罗马人的崇高美德与历史贡献。但他们对罗马史叙述传统的希腊化改造借用了希腊“普世史”中强调政体演化与世界性霸权交替更迭规律的、自身便带有强烈政治与道德批判意味的历史观,从而为早期基督教史家全面否定罗马政权崛起的历史进步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史 狄奥尼修斯 阿庇安 奥古斯丁 奥罗修斯
下载PDF
奥古斯丁与罗马的陷落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4,共8页
公元410年罗马陷落这一事件,曾经在罗马帝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轰动。由于尤西比乌以来的基督教历史观赋予了罗马以神圣的历史意义,哲罗姆、德尔图良、索佐门、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奥罗修斯等都难以满意地解释这一历史事件。而奥... 公元410年罗马陷落这一事件,曾经在罗马帝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轰动。由于尤西比乌以来的基督教历史观赋予了罗马以神圣的历史意义,哲罗姆、德尔图良、索佐门、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奥罗修斯等都难以满意地解释这一历史事件。而奥古斯丁则从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对比、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关系两个角度出发,重构了基督教的拯救历史观和世界历史观,这成为《上帝之城》的主题,也对西方后来的世界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罗马 奥古斯丁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古典家庭的解构与婚姻的圣化:奥古斯丁对社会基本单元的新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小茫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69,共34页
家庭是古典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基于自然权力的支配架构。奥古斯丁把个体抽离出世俗共同体,还原为纯粹的精神实体,为基督教的社会模式奠定了基点。奥古斯丁否认世俗共同体具有任何终极和德性涵义,导致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以一... 家庭是古典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基于自然权力的支配架构。奥古斯丁把个体抽离出世俗共同体,还原为纯粹的精神实体,为基督教的社会模式奠定了基点。奥古斯丁否认世俗共同体具有任何终极和德性涵义,导致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以一种"去自然"的方式被解构。奥古斯丁进而在基督教的框架下把人类社会理解为一个基于"平等和友爱"原则的"团契"(societas);在这个抽象的精神性社会里,具有神圣意味的婚约(圣化的婚姻)以相同的原则构建起来,是体现人类社会性的最基础的组织单位,奥古斯丁由此构建起以"婚约"为基本单元的全新社会模式。该模式在中世纪晚期趋于瓦解,但其构建原则却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基于夫妻制度的核心家庭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婚姻 团契 社会基本单元 奥古斯丁
下载PDF
《上帝之城》里的哲学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敦华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81-107,共27页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的一部代表作,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奥古斯丁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在讲到柏拉图的时候,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
关键词 The CITY of GOD augustine PHILOSOPHY
原文传递
形上之路:“Una essentia-tres personae”——论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上帝论的哲学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龙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共27页
在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出现以前,基督教哲学一直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按照三位一体的官方表述,上帝的本质和存在便不全等。因为如果上帝的本质是关联性的,则其本质便不是简质的,而上帝必是一种简质性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奥古斯丁创造... 在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出现以前,基督教哲学一直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按照三位一体的官方表述,上帝的本质和存在便不全等。因为如果上帝的本质是关联性的,则其本质便不是简质的,而上帝必是一种简质性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奥古斯丁创造了一种模态式的三一论,即三个位格可被理解为至一的三个模态。他抛弃了Ousis和Hypostasis的理论,而用位格(person)的概念将上帝的至一性解释为无可消解的关系性,其根本原则便是位格概念中体现出的本质和存在的统一。从而,父和子的至一性,不意味着父与子各自独立的简质性。对于任何一个位格的表述,都是在关联其他位格、关联整体的意义上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格 三位一体 本质 存在 奥古斯丁
下载PDF
微型数字人文合作实践——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例
10
作者 林如诗 陈越骅 叶杭庆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160,F0003,共10页
目前数字人文实践集中于技术雄厚且团队庞大的大型合作项目,较少涉及资源受限场景。高校图书馆员在实践环节中较多提供单环节或单要素服务。文章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实践项目,采用书目控制和文献循证为研究方法,开展馆员与人文... 目前数字人文实践集中于技术雄厚且团队庞大的大型合作项目,较少涉及资源受限场景。高校图书馆员在实践环节中较多提供单环节或单要素服务。文章以奥古斯丁学术研究史梳理为实践项目,采用书目控制和文献循证为研究方法,开展馆员与人文学者之间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总结出资源受限下的微型数字人文合作全流程机制。该机制由“高效沟通为导向的需求分析”“学科属性为视角的数据处理”“研究问题为主导的结果呈现”三环节组成。微型数字人文合作机制有助于人文学者在资源受限时开展数字人文研究,馆员在微型数字人文合作中从资源提供者向学术协作者转变,进一步提升跨学科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数字人文合作 学科服务 奥古斯丁
下载PDF
董仲舒天人之学非宗教性之审视——以奥古斯丁为背景的反观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丽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2,共5页
董仲舒被指斥为“神人大巫”,而奥古斯丁则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都与神学分不开。但如果将董仲舒思想中的“天”和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念、董仲舒的天人关系和奥古斯丁的神人关系作一个对比,不难发现董仲舒本人与所有的... 董仲舒被指斥为“神人大巫”,而奥古斯丁则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都与神学分不开。但如果将董仲舒思想中的“天”和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念、董仲舒的天人关系和奥古斯丁的神人关系作一个对比,不难发现董仲舒本人与所有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缺乏构建一个完全属神的世界的主动和热情,董氏之学始终开不出西方宗教式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奥古斯丁 天人之学
下载PDF
海德格尔和阿伦特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卷的解读
12
作者 王寅丽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67-78,197,共13页
海德格尔的《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和阿伦特的《爱与圣奥古斯丁》都以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卷的解读为重点,都是从“事实生命经验”的角度来解读第十卷,并通过奥古斯丁论幸福生活的阐释,分别引向对“诱惑”和“爱”的现象学阐明... 海德格尔的《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和阿伦特的《爱与圣奥古斯丁》都以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卷的解读为重点,都是从“事实生命经验”的角度来解读第十卷,并通过奥古斯丁论幸福生活的阐释,分别引向对“诱惑”和“爱”的现象学阐明;海德格尔的“诱惑现象学”强调诱惑是真实经验生活的本质,而阿伦特的“爱”重视记忆带来的反思和自我构建。阿伦特在奥古斯丁论文中显示出的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差异,为她“爱世界”的政治思想作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诱惑 世界
下载PDF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的变奏
13
作者 刘子骏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6期161-164,共4页
关于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哲学家们始终莫衷一是。处于中世纪之初的奥古斯丁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并在与摩尼教和佩拉纠学派论战中,逐渐形成了有着独特理解的自由意志学说。在早期,他从基督教绝对一元论视角出发,提出了只存在人... 关于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哲学家们始终莫衷一是。处于中世纪之初的奥古斯丁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并在与摩尼教和佩拉纠学派论战中,逐渐形成了有着独特理解的自由意志学说。在早期,他从基督教绝对一元论视角出发,提出了只存在人类道德上的恶、不存在形而上的恶和人具有从罪中觉生的自由等观点。在他看来,上帝能够预知却没有预定人会犯罪,罪的行为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晚期的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概念进行了修正,对人所具有的自由意志加以限定,但仍然没有取消人的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强调“自愿即自由”,即自由意志是人自我决断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自由意志 兼容论 原罪 恩典
下载PDF
论奥古斯丁的二次创造观念
14
作者 石敏敏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234-257,共24页
学者们有关奥古斯丁的神学研究多聚焦于其自由意志论、恩典论、上帝论、原罪论、灵魂论和政治神学等等,较少涉及其创造论,有关其二次创造论(twofold-creation)的研究则更少。①本文聚焦奥古斯丁对《创世记》中四节经文的诠释,②认为这... 学者们有关奥古斯丁的神学研究多聚焦于其自由意志论、恩典论、上帝论、原罪论、灵魂论和政治神学等等,较少涉及其创造论,有关其二次创造论(twofold-creation)的研究则更少。①本文聚焦奥古斯丁对《创世记》中四节经文的诠释,②认为这些经文是奥古斯丁二次创造论的关键文本依据,其有关天地、天使、人的二次创造论不仅识见特别,还影响到其神学系统的相关部分,极具探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创世记》 自由意志论 政治神学 文本依据 创造论 二次创造 灵魂论
原文传递
奥古斯丁创世思想中的“质料”和“形式”——以柏拉图的“载体”和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为参照
15
作者 马斌 吕耀军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214-233,共20页
基督教作为在希腊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种哲学化宗教,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开放在学术界已得到公认,奥古斯丁的质形思想(hylomorphism)即是典例。本文以《忏悔录》第12卷、第13卷,以及《〈创世记〉字解》第1卷为依据,分析奥古斯丁对“质... 基督教作为在希腊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种哲学化宗教,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开放在学术界已得到公认,奥古斯丁的质形思想(hylomorphism)即是典例。本文以《忏悔录》第12卷、第13卷,以及《〈创世记〉字解》第1卷为依据,分析奥古斯丁对“质料”“形式”,以及“赋形”等哲学概念的阐释,同时与柏拉图的“载体”概念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质形学说进行比较,借此展现奥古斯丁思想的复杂性来源,及其对古代形而上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创世记 亚里士多德 《忏悔录》 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 哲学化 柏拉图
原文传递
论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知识的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6,共6页
文章依循西方知识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的本质、来源、特性和如何为知识辩护,回溯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知识的探究,及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了西方古代主流知识论的理论特征,即: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可知论。
关键词 知识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下载PDF
从“荣誉之爱”到“权力欲”:奥古斯丁论罗马公民伦理与政治的无根基性
17
作者 吕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8-50,共13页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对罗马公民伦理和政治的态度非常地复杂,他一方面揭露了罗马人在内战和扩张中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他们为国献身的美德。鉴于奥古斯丁的这一矛盾态度,一些研究者认为他笔下的罗马是一个悬于上帝之城和...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对罗马公民伦理和政治的态度非常地复杂,他一方面揭露了罗马人在内战和扩张中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他们为国献身的美德。鉴于奥古斯丁的这一矛盾态度,一些研究者认为他笔下的罗马是一个悬于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之间的非善非恶的政治空间。然而,这一深受政治自由主义影响的经典解读,近几十年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批评者们不仅从总体上拒绝对政治领域的世俗主义理解,而且特别反对把罗马的形象进行中性化处理。本文基本赞同第二派学者的观点,但会通过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展开论证。具体地说,本文将直接切入罗马公民德性的核心原则,切入罗马人在公共领域行动的终极动力,对《上帝之城》第五卷的“荣誉之爱”概念展开一种“个案分析”,通过探索该卷关于荣誉之爱的不同甚至相反的论述之间的逻辑关联,重构出这种爱是如何从自身内部产生出一种辩证运动,由原本维护公民德性的积极力量,一步步地“自我解构”为作为德性之最大破坏者的“权力欲”的。而通过对这一“堕落的辩证法”的全程重构,本文亦将揭示出在奥古斯丁眼中,以罗马为代表的古典国家的伦理与政治,在终极层面上的无根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荣誉之爱 德性 权力欲
下载PDF
人性的影像化——奥古斯丁哲学中的精神性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帅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0年第1期182-207,共26页
精神实体的发现对奥古斯丁哲学具有奠基意义。根据《忏悔录》的叙述,奥古斯丁皈依前遭遇的核心困难,就在于无法摆脱物质或形体的(corporeal)空间范畴,无法将上帝和灵魂理解为真正的精神性存在。~①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得益于新柏拉图主义... 精神实体的发现对奥古斯丁哲学具有奠基意义。根据《忏悔录》的叙述,奥古斯丁皈依前遭遇的核心困难,就在于无法摆脱物质或形体的(corporeal)空间范畴,无法将上帝和灵魂理解为真正的精神性存在。~①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得益于新柏拉图主义,后者的非形体观念使他能够突破受旧约、摩尼教和斯多亚主义深刻影响的形体主义,从而得以回到"内在自我"(inner self),并清楚确定地看到,无论自我还是自我之上的上帝都是精神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ustine spiritus IMAGE VISION SELF
原文传递
西方古典哲学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演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朝 李树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5,共7页
本质主义比逻各斯主义更能精准地揭示西方古典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认定并相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深藏在其外在形态之中的本质,从而把揭示事物的本质视为哲学认识的目的,把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作真知识,而视其他知识... 本质主义比逻各斯主义更能精准地揭示西方古典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认定并相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深藏在其外在形态之中的本质,从而把揭示事物的本质视为哲学认识的目的,把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作真知识,而视其他知识为意见或谬误。柏拉图的"型相实在论"确立了一个求真和求实的基本思维模式。西塞罗接受了柏拉图的本质主义,为希腊哲学思维在罗马世界的普及和运用,为西方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的拉丁化做了关键性的转化工作。奥古斯丁注重内在意识确定性的阐发,使西方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化,昭示了西方哲学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三位哲学家最适宜充当西方古典哲学主流精神发展的三根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典哲学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本质主义
原文传递
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艳霞 李立家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对奥古斯丁"幸福论"的产生背景、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上帝 奥古斯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