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抗速朽:对当代数字视听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俊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基于对当下代表性数字视听内容样态的分析,文章探讨数字视听文化迭进的规律,并立足于媒介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角色展开反思。通过对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剧场化平台和虚拟现实项目四种样态的考察,提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 基于对当下代表性数字视听内容样态的分析,文章探讨数字视听文化迭进的规律,并立足于媒介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角色展开反思。通过对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剧场化平台和虚拟现实项目四种样态的考察,提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呈现出结构化和展演性的新特征,并以智能化为未来向度。据此,可从五个方面展开对数字视听文化的速朽性的批判性反思。数字视听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其艺术属性与媒介属性关于传播效能问题的分歧,应以对抗速朽为价值目标检视数字技术加诸文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理论的方式,探索以坚持历史标准和公共旨趣的“活文化”来对抗速朽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视听文化 内容样态 价值反思
下载PDF
感官革命:当代视听文化的培育路径与价值检视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江 李思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是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形塑动力:其一方面推动了视听符号、文本和项目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极大增殖,推动了媒介文化的视听化转向;另一方面也赋予视听内容新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带来了整个视听文化基调的转变。... 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是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形塑动力:其一方面推动了视听符号、文本和项目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极大增殖,推动了媒介文化的视听化转向;另一方面也赋予视听内容新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带来了整个视听文化基调的转变。文章基于技术可供性的理论视角,探讨流媒体化作为一般性进程对当代视听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促使用户形成了个人化、圈层化、情感化的媒介经验,进而不断培育着一种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的数字视听文化;源于传统影视商业和接受机制的观念,传统影视在流媒体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采用一种既开放又尊重经验的研究策略。流媒体技术的普及持续推进当代媒介生态的感官转向,未来媒介与人的关系将首要由人借由视听文化体验所获得的感官愉悦界定,而流媒体视听文化不过是当代人类信息文明向内坍缩的又一症候,需要以更具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加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媒体 视听文化 媒介生态 技术可供性
下载PDF
声像构造:文化意义与精神消解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圣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声像构造成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声像构造不仅具有物质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声像文化对于语言文化的支配地位已经确立,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声像构造的大量复制导致声像产品的平庸...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声像构造成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声像构造不仅具有物质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声像文化对于语言文化的支配地位已经确立,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声像构造的大量复制导致声像产品的平庸化、平面化、泡沫化,对人们的精神和主体性都存在着严重的消解。在声像构造膨胀的浪潮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像构造 视听文化 文化意义 精神消解
下载PDF
基于视听文化相结合的阅读推广实践——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书模表演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莫离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当今社会注意力逐日稀缺,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应该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任何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证明其存在意义的重要标准,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视听文化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书模表演,在阅读推广的形式与内涵上做了广泛而大胆的探... 当今社会注意力逐日稀缺,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应该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任何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证明其存在意义的重要标准,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视听文化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书模表演,在阅读推广的形式与内涵上做了广泛而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文化 阅读推广 书模表演
下载PDF
景观生产和狂欢性共同体构建——短视频App文化生产逻辑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娟 《新媒体与社会》 2019年第2期19-35,共17页
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应用,以日常生活记录、生活技巧分享、网红成名想象、自嗨自黑文化展现、个性主体表达等策略,进行景观数字生产,以构建起狂欢性共同体。此文化生产逻辑,不是简单地缘起媒体技术,而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等多重... 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应用,以日常生活记录、生活技巧分享、网红成名想象、自嗨自黑文化展现、个性主体表达等策略,进行景观数字生产,以构建起狂欢性共同体。此文化生产逻辑,不是简单地缘起媒体技术,而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等多重因素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上兴起的狂欢现象进行分析,考察此视听文化背后的生产逻辑及其背后的张力、矛盾和冲突,揭示短视频应用视听文化生产的结构性缺陷,尝试辨析短视频生产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社会 狂欢共同体 视听文化 生产逻辑
下载PDF
视听动态语境下的英语读写课程改革探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
作者 许晓洁 刘百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60-463,共4页
动态语境是当下语境研究的新方向,它不仅强调语境的动态性,更强调支撑语境的虚拟环境,即基于视听文化时代特有的现代影音科技设备的动态化的语境。文章通过对比传统文本的静态语境和视听文化中的动态语境,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 动态语境是当下语境研究的新方向,它不仅强调语境的动态性,更强调支撑语境的虚拟环境,即基于视听文化时代特有的现代影音科技设备的动态化的语境。文章通过对比传统文本的静态语境和视听文化中的动态语境,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探析动态语境在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应用,期望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将传统使用在英语视听课程中的原版影像资料应用到英语读写课程中,为读写课程创设合适、生动的动态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语境 静态语境 建构主义 视听文化
下载PDF
基于视听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跨文化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7
作者 肖华芝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1-44,共4页
视听文化专题学习网站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学习型网站,由师生共建共享,包括视听文化专题、文化链接、文化交流、文化讲堂、教学管理与评价、资源下载等6个模块。基于视听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跨文化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围绕视听网站的学习... 视听文化专题学习网站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学习型网站,由师生共建共享,包括视听文化专题、文化链接、文化交流、文化讲堂、教学管理与评价、资源下载等6个模块。基于视听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跨文化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围绕视听网站的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主题为线索,实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文化 专题学习网站 跨文化交际 自主学习 英语
下载PDF
酒神精神与视听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8
作者 龚雅哲 郑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54,共4页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说明艺术和人生,且肯定了酒神精神在人生价值方面的积极意义。视听文化的审美内容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大众文化思潮中的酒神精神。
关键词 酒神精神 视听文化 感官审美
下载PDF
二重情境:数字视听文化中的身份构建与认同疏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梓轩 李政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数字视听媒介及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情境,推动用户产生新的媒介实践,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现象,即情境生成逻辑向流媒体用户让渡的转变、情境功能作为交往工具的偏移,以及情境秩序在去公共性过程中权力再结构化的取向。其中隐含着情... 数字视听媒介及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情境,推动用户产生新的媒介实践,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现象,即情境生成逻辑向流媒体用户让渡的转变、情境功能作为交往工具的偏移,以及情境秩序在去公共性过程中权力再结构化的取向。其中隐含着情境之于用户身份构建的二重性:一方面,流媒体用户依据情境构建身份,身份的构建过程进一步激发了情境的创造;另一方面,这些被构建的身份呈现出去情境化的流动趋向,造成了身份与认同的疏离。对此,文章在厘清数字视听文化新情境特征的基础上,阐释流媒体用户基于身份的情境互动过程,以及身份认同疏离的成因及危机。更进一步,文章尝试将新媒介—新情境—新行为的线性模式延展为更具解释力的用户主导循环模式,并提出通过共识的凝聚、公共性的重拾和共同体的重建,推动数字视听文化的良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视听文化 流媒体 媒介情境论 身份构建 认同疏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狂欢:观众中心化的电影美学生产
10
作者 张伊扬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电影,不仅在影像书写方式上愈加朝着大众文化迁移,也使电影创作的主体性地位被大众的审美所控制,影像随即发生着以观众数据为依据的创作、观众自觉参与创作以及观众介入影像二次创作的美学生产中心迁移。网络电...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电影,不仅在影像书写方式上愈加朝着大众文化迁移,也使电影创作的主体性地位被大众的审美所控制,影像随即发生着以观众数据为依据的创作、观众自觉参与创作以及观众介入影像二次创作的美学生产中心迁移。网络电影逐渐改写了银幕电影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影像话语,并在观众的全面参与下转向观众中心化的话语建构。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正在网络媒介下加剧,网络电影在网络观众“介入式”的美学生产下,逐渐形成了“影像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影 观众中心化 电影美学生产 网络视听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