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立健 韩波 韩秀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约为2.2∶1。年龄最小23d,最大11岁。<1岁41例,1~3岁68例,>3~5岁23例,>5岁33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8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44例,其中冠脉扩张26例,冠脉瘤13例,巨大冠脉瘤5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40例,5例巨大冠脉瘤患者,1例完全恢复,其余4例未恢复,1例合并冠脉血栓形成。结论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球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d)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原文传递
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颖 犹登霞 周杰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1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的20例IKD患儿为IKD组,同期的21例KD患儿为K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对比两...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的20例IKD患儿为IKD组,同期的21例KD患儿为K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对比两组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损害及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1)IKD组平均发病年龄较KD组小(t=4.46,P<0.05)。(2)IKD组结膜充血、杨梅舌、唇红干裂、指(趾)脱皮、手足硬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较KD组低(χ~2值分别为29.63、27.66、23.88、9.64、28.76、43.21、33.86,均P<0.05);IKD组肛周脱皮屑发生率、卡疤红肿发生率较KD组高(χ~2值分别为7.75、3.90,均P<0.05);与KD组比较,IKD组发热、杨梅舌、手足硬肿、皮疹、卡疤红肿时间均更长,唇红干裂时间更短(t值分别为8.79、2.33、3.46、7.05、9.19、2.46,均P<0.05)。(3)IKD组患者C-反应蛋白(CPR)、CD3^+较KD组高(t值分别为3.73、8.83,均P<0.05),CD4^+/CD8^+较KD组低(t=6.12,P<0.05)。(4)IKD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较KD组高(χ~2=33.86,P<0.05)。结论与KD比较,IKD具有:(1)发病年龄更小;(2)肛周脱皮屑、卡疤红肿发生率更高,发热、杨梅舌、手足硬肿、皮疹、卡疤红肿时间均更长;(3)CPR、CD3^+、CD4^+/CD8^+明显异常;(4)冠状动脉损伤风险更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回顾性研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双嘧达莫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德兵 翟传华 曹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2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6±8)%比(60±5)%];CD4^(+)和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7.0±2.3)%比(11.5±3.1)%,(27±3)%比(30±6)%](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5%(43/47)比76.6%(36/47)],发热、肢体肿胀、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和红斑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IVIG能改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疗效,但对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川崎病 双嘧达莫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免疫功能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1
4
作者 郎新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3-644,共2页
目的通过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其认识,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22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旨在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线索.结果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 目的通过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其认识,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22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旨在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线索.结果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发生率高,尚需注意尿常规异常、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系统损害.结论发热≥5 d、应用抗生素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非典型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莉 袁越 +2 位作者 王勤 林利 邵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KD延迟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1例IKD患儿和175例典型性KD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性KD患儿...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KD延迟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1例IKD患儿和175例典型性KD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IKD临床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发生率较典型性组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小板及血沉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D组二维超声提示冠状动脉受累率35.8%,典型性组为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非典型性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24期3000-300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提高诊治效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实现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提高诊治效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实现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规范治疗,40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7±4.8)d。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不典型川崎病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江平 洪山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川崎病自1961年至今已有50余年,病因学研究尚未得出详细致病机制。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分为3型。到目前为止,KD的致病机制上还存在各种假说,治疗方法上,还存在相互有矛盾的报道,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就KD患者而言,尽可能及时确诊和治疗,... 川崎病自1961年至今已有50余年,病因学研究尚未得出详细致病机制。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分为3型。到目前为止,KD的致病机制上还存在各种假说,治疗方法上,还存在相互有矛盾的报道,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就KD患者而言,尽可能及时确诊和治疗,能有效减少冠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典型性川崎病 不完全性川崎病 IVGG无反应型川崎病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程雪 徐之良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典型川崎病(KD)与不典型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17-12-3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IKD组(n=25)和KD组(n=44),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儿发热... 目的:分析并比较典型川崎病(KD)与不典型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17-12-3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IKD组(n=25)和KD组(n=44),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发生率均为100%,IKD组持续发热时间、确诊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均明显高于KD组(P<0.05或P<0.01);两组患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及杨梅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手足硬性水肿发生率低于KD组(P<0.05);IKD组肛周脱皮、卡疤红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均高于KD组(P<0.05)。结论:IKD具有发热时间久,早期不易确诊,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的特点,影响患儿预后,需早期识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典型川崎病 临床表现
下载PDF
120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卢玉容 袁杰 何世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76-2477,2479,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20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KD中典型99例,不典型21例,男83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20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KD中典型99例,不典型21例,男83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2例,其中冠脉扩张23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9例。结论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种球蛋白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1.d-1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利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1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总结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和对症治疗特点。结果:患儿均有发热症状,具备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的2-3...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总结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和对症治疗特点。结果:患儿均有发热症状,具备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的2-3项,同时具备3项的有14例,占63.6%,具备2项的有8例,占36.4%;其中,前三位症状为皮疹20例,占90.9%,指端脱皮16例,占72.7%,杨梅舌、口唇发红、干燥并皲裂15例,占68.2%;患儿病理检查异常前三位为心彩超冠状动脉扩张22例,占100%,白细胞计数高21例,占95.5%,CRP高18例,占81.8%。其中,最早出现的特征是白细胞计数偏高和ESR增高。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易被漏诊或误诊,不典型川崎病应符合川崎病2-3条临床诊断标准,并结合病理各项检查及超声心动图进行综合诊断才可以被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不典型 川崎病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娟 高雪红 +1 位作者 马景 何朝晖 《新疆医学》 2020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实施实验室指标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本院儿科30例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设为不典型组(即指无临床表现多与川崎病症状不完全相符或仅存在几项症状符合),取同期儿科30例非川崎病... 目的探讨在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实施实验室指标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本院儿科30例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设为不典型组(即指无临床表现多与川崎病症状不完全相符或仅存在几项症状符合),取同期儿科30例非川崎病发热患儿设为发热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典型组患儿CRP、PCT、BNP、D-D水平均显著高于发热组患儿(P<0.05)。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实施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RP、PCT单独诊断,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CRP、PCT单独诊断(P<0.05)。结论在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实施CRP、PCT、BNP、D-D联合诊断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淑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86例,依照疾病类型分为典型组与不典型组各43例。结果:不典型组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典型组,冠状动脉损害与白细胞数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又低于典型...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86例,依照疾病类型分为典型组与不典型组各43例。结果:不典型组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典型组,冠状动脉损害与白细胞数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又低于典型组(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检查等方式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用,及早控制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儿童 临床诊治
下载PDF
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军 王娟 余章斌 《西部医学》 2014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探讨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1岁。另选择同期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月龄(9.8... 目的探讨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1岁。另选择同期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月龄(9.8±0.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差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中I项人数为6例,符合2项人数为30例,符合3项人数为20例,符合4项人数为3例,符合超过4项者1例。心脏彩超结果发现,心脏血流异常38例(63.3%),冠脉扩张43例(71.6%),冠状动脉增厚17例(28.3%);X线片结果显示,肺纹理增粗35例(58.3%),肺野斑点12例(20,0%),其他13例(21.7%)。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0.5~5d均发热消退;心脏彩超检测显示,冠脉扩张人数降低到13例(21.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3,P=0.035);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和肺野斑点人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06,P=0.001);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平均住院(9.1±1.2)d。结论1岁以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与典型川崎病具有明显区别,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不典型川崎病21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景雪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8期213-214,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21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入院均未诊断明确,后经证实均为不典型川崎病。结论:不典型川崎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21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入院均未诊断明确,后经证实均为不典型川崎病。结论:不典型川崎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早期治疗,可减少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诊治 分析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艳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4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四肢硬肿...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4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四肢硬肿、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困难,临床医师可通过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综合诊断,以提升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诊断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英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7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64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64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症状、体征(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和手足肿胀)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和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WBC、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3%(9/32)、34.38%(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用于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双嘧达莫 非典型川崎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媛昊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I...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IVIG常规疗法组、IVIG冲击疗法组各50例,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IVIG常规疗法组患儿使用IVIG进行治疗[400 mg/(kg·d)×5 d],IVIG冲击疗法组患儿使用IVIG冲击治疗(2 g/kg)。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PLT、WBC、ESR、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冲击疗法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疗法组(P<0.05),冲击疗法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常规疗法组患儿的32.00%(P<0.05)。治疗后冲击疗法组患儿ESR、PLT、WBC、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疗法组(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IVIG冲击疗法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降低患儿ESR、PLT、WBC、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非典型川崎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患儿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翁艳 魏亚新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不典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在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98名儿童作为对照... 目的 分析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不典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在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9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血清白介素-17A(IL-17A)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冠脉病变亚组和非冠脉病变亚组患儿年龄、体重、发热时间、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沉、血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IL-17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7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冠脉病变26例(25.49%),冠脉病变亚组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RP、IL-17A水平均高于无冠脉病变亚组(均P<0.01);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RP、IL-17A水平均是不典型KD患儿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2.415、2.782、2.816、3.649、4.493,均P<0.05)。结论 Th17细胞因子IL-17A水平升高的不典型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辅助性T细胞17 白介素-17A 冠脉病变
下载PDF
非典型川崎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永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经超声心动图进行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6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经超声心动图进行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6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严格的症状分析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非典型川崎病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患者发病期间的WBC、CRP和ESR水平均明显上升,血小板水平正常。研究中发生心肌损害的患儿占所有病例的63.6%。结论非典型川崎病对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损伤,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和诊断颇具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捷 陈丰 林双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策略,旨在深化对不典型性川崎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本院诊治的典型性和不典型性5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早期诊断资料;其中典型...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策略,旨在深化对不典型性川崎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本院诊治的典型性和不典型性5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早期诊断资料;其中典型组35例,不典型组21例;典型组依据川崎病诊断标准诊断,符合规定中的5项,不典型组患儿符合规定中的2~4项,做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和心脏彩超或超生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持续高烧症状;与典型组比较,不典型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较少,一般不足4项诊断标准要求;不典型组内各个症状组比较,高热、红疹、唇裂杨梅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典型组患儿实验室检测值和心电或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结论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且多样不一,易与其他病症混淆或被忽视,造成误诊漏诊;对有持续发烧,川崎病典型性临床表现不显著的患儿,应结合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心脏彩超或超生心电图结果尽早确诊并行免疫球蛋白治疗,防止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性川崎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