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的处理及随访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廷亮 王玉林 +7 位作者 张建军 韩波 靳有鹏 庄建新 韩秀珍 汪翼 孙毅平 马沛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随访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并发的传导阻滞,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2002-06—2005-07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经导管介入治疗89例VSD患儿,对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 目的随访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并发的传导阻滞,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2002-06—2005-07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经导管介入治疗89例VSD患儿,对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儿应用Amp latzer膜部VSD封堵器67例,国产对称型VSD封堵器20例,Amp latzer导管封堵器1例,pfm弹簧圈1例。术后出现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次,其中1例应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0天、第20天恢复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例次,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次,左前半分支阻滞2例次,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例次,加速性交界性心律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次。结论传导阻滞是VSD介入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经治疗预后良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诊疗的关键,对心内传导系统远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希珂 赵鹏军 +3 位作者 李筠 杨健萍 李奋 孙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8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共38例,男21例,女17例,分析母孕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8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共38例,男21例,女17例,分析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心电图、Holter和超声心动图结果,随访时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在38例CCAVB患儿中发现宫内心动过缓者9例,其中出生后确诊为新生儿红斑狼疮2例;15例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初发年龄为4月~3岁,平均(1.9±1.0)岁;1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ASD 5例,PDA 7例,PS 1例,MS 1例;19例安装起搏器1,例为PDA手术时行心外膜起搏;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增大20例,以学龄(前)期多见,较婴幼儿期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发现QTc延长者11例3,例合并尖端扭转室速;Holter显示婴幼儿期室性早搏多见,较学龄(前)期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发现起搏器安装后心脏扩大伴二尖瓣反流者3例,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临床以心动过缓和阿斯综合征发作为主要表现,部分可合并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确诊患儿如出现心动过缓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或阿斯发作需早期安装永久起搏器,可减少病死率;年长儿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功能不全也需安装起搏器。随访发现右室心尖部起搏可造成心脏扩大、二尖瓣反流和心功能不全,选择右室流出道起搏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先天性 阿斯综合征 永久起搏器
下载PDF
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3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敏 华伟 +6 位作者 牛红霞 陈旭华 陈柯萍 戴研 樊晓寒 刘志敏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13例右位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起搏器植入(包括起搏适应证、起搏模式... 目的:探讨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13例右位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起搏器植入(包括起搏适应证、起搏模式、起搏参数和导线特征)、并发症以及术中参数和长期随访情况。结果:1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右位心患者平均年龄为(41.0±16.0)岁,其中男性3例(3/13)。6例(6/13)为单发右位心;7例(7/13)为镜面右位心。9例(9/13)患者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6例(6/13)患者为房室阻滞;6例(6/13)患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1/13)患者为双结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4/13)患者接受术前心脏增强CT检查。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其中11例(11/13)植入双腔全自动型(DDD)起搏器,2例(2/13)植入单腔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术中心房起搏阈值为(0.8±0.4)V/0.4 ms,P波(3.3±1.3)mV;心室起搏阈值为(0.6±0.2)V/0.4 ms,R波(11.0±3.8)mV。1例患者术后第2 d心房电极脱位,行电极调整术。其他患者未出现起搏并发症。平均随访(4.4±2.6)年(范围1~10年),患者起搏器参数良好,其中2例完成起搏器更换。结论:右位心患者解剖结构异常,植入起搏器存在一定的困难。术前详细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增强CT检查评价静脉系统解剖和房室连接关系有利于手术成功。右位心患者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中长期起搏参数稳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 房室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 镜面右位心 单发右位心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极高危主动脉瓣重度返流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丽 付军桦 +2 位作者 江磊 孟真 李燕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3-825,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主因劳累后胸闷、憋气不适5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余,收缩压最高达190mmHg(1mmHg=0.133kPa);糖尿病史;肝炎病史30年。入院查体:体温36.5 ℃,血压180/92mmHg,心率60/min,心率齐,心音正常,主动脉瓣听...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主因劳累后胸闷、憋气不适5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余,收缩压最高达190mmHg(1mmHg=0.133kPa);糖尿病史;肝炎病史30年。入院查体:体温36.5 ℃,血压180/92mmHg,心率60/min,心率齐,心音正常,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P2稍亢,伴分裂,股动脉枪击音(-)。实验室检查:血糖14.08mmol/L,肌酐272μmol∕L。心脏彩超:退行性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重度返流,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47%,主动脉根部内径39mm,主动脉瓣叶见钙化灶,舒张期见重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室间隔基底段心肌肥厚,肺动脉压力测定(PASP)54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瓣膜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植入 人工瓣膜
下载PDF
单向性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时志城 张会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表现为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完全受阻,无心室夺... 目的探讨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表现为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完全受阻,无心室夺获发生,房室交接区性或室性逸搏心律伴有间歇性室房传导(心房夺获);另4例表现为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呈不完全性阻滞,适时的窦性激动可夺获心室,同时伴有心房夺获。结论心电图确诊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对患者起搏方式的选择及临床预后估计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单向 双向 心房夺获
下载PDF
以胸闷为主诉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施巍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年龄为40岁以上自觉胸闷而收住入院的患者3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中28例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8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2例(42.8%)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7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年龄为40岁以上自觉胸闷而收住入院的患者3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中28例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8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2例(42.8%)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70%,8例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30%~50%,3例患者左冠回旋支堵塞50%,3例(11%)患者冠脉造影阴性。结论以胸闷为主诉的40岁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大多有冠状动脉堵塞,应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EnPulse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炳伟 孙姗 吴尚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0-5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EnPulse起搏器安置患者的随访,了解心房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自动AV间期搜索等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置入EnpluseE2D01起搏器患者15例,分别于起搏器置入后1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起搏器参数,包括起搏器最近1次自动测... 目的:通过对EnPulse起搏器安置患者的随访,了解心房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自动AV间期搜索等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置入EnpluseE2D01起搏器患者15例,分别于起搏器置入后1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起搏器参数,包括起搏器最近1次自动测量的心房及心室起搏阈值,手动测量心房及心室起搏阈值,记录患者心室感知占心室总事件的比例,并记录由SearchAV+所设定AV间期基础上的心室感知事件所占心室总事件的比例。结果:1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手动测量心房及心室阈值与自动测量心房及心室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心室事件为感知事件,其中绝大多数由searchAV+功能参与。结论:EnPulse起搏器的自动AV搜索功能、心房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 人工 自动阈值测试 心房阚值管理 心室阈值管理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正常老年人房室传导功能无创性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元植 柯世蓉 +1 位作者 李志敏 李金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50-352,共3页
测定了20例老年人的房室传导功能(AVCF),并与20例非老年正常成人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自主神经阻滞(ANB)后,房室传导系统(AVCS)有效不应期(ERP)及SR都显著长于对照组,文氏点、2∶1阻滞点... 测定了20例老年人的房室传导功能(AVCF),并与20例非老年正常成人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自主神经阻滞(ANB)后,房室传导系统(AVCS)有效不应期(ERP)及SR都显著长于对照组,文氏点、2∶1阻滞点显著小于对照组。且ANB后,对照组各参数均有显著变化,而老年组仅表现AVCSERP缩短,2∶1阻滞点增大。提示老年人AVCS的传导性和不应性都有生理退变,植物神经的调节反应也有迟钝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心房调搏 房室传导 老年人 生理退变
下载PDF
His束旁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 被引量:1
9
作者 谷宏越 石铭宇 +1 位作者 梁兆光 曲秀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His束旁室性早搏(PVCs)的心电图(ECG)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5月间的7例His束旁的PVCs,并与1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PVCs的12导联ECG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与起源于RVOT的P... 目的回顾分析His束旁室性早搏(PVCs)的心电图(ECG)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5月间的7例His束旁的PVCs,并与1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PVCs的12导联ECG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与起源于RVOT的PVCs ECG对比,起源于His束旁PVCs的12导联ECG中aVL导联多表现为振幅较低,多以R波为主。V1导联多为QS型(85.7%),胸前导联移行区多发生于V2~V3导联(71.4%)。7例均在His束电极附近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5例一次消融成功;1例1周后再次消融成功;1例因消融电极几乎与His电极重叠而放弃手术。结论 His束旁PVCs在体表ECG上完全可以进行鉴别,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此类PV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His束 室性早搏 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遗传性长QT综合征合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刘金秋 高连君 +8 位作者 夏云龙 杨东辉 尹晓盟 刘莹 李真 洪丽 王莹琦 张树龙 杨延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合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家系包括先证者在内的三代44例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先证者诊断LQTS合并阵发性房颤。6例临床确诊LQTS,8...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合并房颤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家系包括先证者在内的三代44例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先证者诊断LQTS合并阵发性房颤。6例临床确诊LQTS,8例疑诊LQTS。先证者母亲有晕厥和房颤病史,包括先证者在内2例LQTS合并房颤,另外1例为持续性房颤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房速2例,有可疑房颤症状2例。2例青少年家族成员心电图表现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中1例有晕厥,疑诊LQTS。[结论]LQTS合并房颤是一种少见的临床情况,同时又合并传导阻滞临床罕见。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不一定总是良性临床经过。遗传性疾病的家系研究是进一步基因学研究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儿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王斐 余更生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09年第7期47-51,共5页
目的:利用心率变异性分析(HRV)评价儿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以探讨HRV鉴别器质性AVB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I°AVB患儿按是否伴有器质性病变分为两组,即功能性I°AVB(A组28例)和器质性心脏病(B组30例),选... 目的:利用心率变异性分析(HRV)评价儿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以探讨HRV鉴别器质性AVB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I°AVB患儿按是否伴有器质性病变分为两组,即功能性I°AVB(A组28例)和器质性心脏病(B组30例),选取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各组内按年龄6岁各分为年长组和年幼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检测并观察HRV时域、频域8项指标24小时及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结果:①24小时HRV:年幼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间RMSSD和LF有显著差异(P〈0.05)。年长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②清醒期HRV:年幼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间SDNN、RMSSD和PNN50有显著差异(P〈0.05),年长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③睡眠期HRV:年幼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年长组功能性I°AVB组和器质性心脏病组间LF/HF有显著差异(P〈0.05)。④各组清醒期和睡眠期比较各组均有昼夜节律,以SDANN、PNN50和LF/HF最敏感。结论: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均为器质性病变,其可见于正常儿童中。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更易发生。b器质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中,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HRV表现。CHRV分析无创伤、易操作,应考虑作为鉴别儿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意义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12例家族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家系调查
12
作者 孙广辉 王旭东 +1 位作者 张树春 侯建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7-19,共3页
家族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较为少见,病情凶险,若不及时处理易致死亡。本文调查1家系4代76个成员中罹患本病者有12例。结果发现。(1)本家族具有遗传性连续传导,在连续4代中都有患者。在其同胞中,男女均有发病,可能属常染色体显性... 家族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较为少见,病情凶险,若不及时处理易致死亡。本文调查1家系4代76个成员中罹患本病者有12例。结果发现。(1)本家族具有遗传性连续传导,在连续4代中都有患者。在其同胞中,男女均有发病,可能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致病原因为扩张型心肌病,其症状的个体差异较大,后代出现症状与死亡的年龄早于前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 心肌病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3例随访分析
13
作者 欧阳静娥 缪慧玉 +4 位作者 邱亮华 王在钰 叶凤玲 林利利 陈揭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C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断的13例胎儿CAVB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C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断的13例胎儿CAVB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例CAVB胎儿,7例终止妊娠,6例存活。7例终止妊娠胎儿中6例合并心功能降低,5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4例患儿母亲抗核抗体(ANA)、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阳性。6例存活胎儿中1例合并心功能降低,2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5例患儿母亲ANA、SSA抗体阳性。1例患儿出生后静息心室率42~45次/min,5岁时突发晕厥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心室率<70次/min,2岁时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未植入起搏器。其余4例患儿心室率>52次/min,未植入起搏器。结论 心功能正常,且心脏结构正常的CAVB胎儿,若出生后无明显症状,多数预后较好,可暂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性起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