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红外发射率辐射型外墙节能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建涛 蔡会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3,共5页
基于红外辐射产生机理,采用过渡区金属氧化物掺杂、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陶瓷红外辐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确定配方,制得的红外辐射粉经XRD表征,生成了高红外活性的四氧二铁酸钴反尖晶石相,在26℃,8~13.5μm波段"大气... 基于红外辐射产生机理,采用过渡区金属氧化物掺杂、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陶瓷红外辐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确定配方,制得的红外辐射粉经XRD表征,生成了高红外活性的四氧二铁酸钴反尖晶石相,在26℃,8~13.5μm波段"大气窗口"的发射率大于94%。以此红外材料为功能填料,氟碳乳液为基料,辅以其他颜填料及助剂,制得了在"大气窗口"波段内发射率大于78%的外墙节能涂料,SEM测试表明漆膜表面平整紧密,其他基本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材料 高温烧结 大气窗口 建筑节能 氟碳涂料 红外辐射型涂料
下载PDF
高红外发射率隔热涂料的保温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兴 董士奎 +4 位作者 王健 潘东培 王澍 杨昊天 宋资勤 《节能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572-575,共4页
建筑物隔热涂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涂料,可降低建筑物内部能耗。本文针对市场上采购的新型保温隔热涂料保温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新型保温涂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当墙体外侧涂饰保温隔热材料后墙体的传热系数由1... 建筑物隔热涂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涂料,可降低建筑物内部能耗。本文针对市场上采购的新型保温隔热涂料保温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新型保温涂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当墙体外侧涂饰保温隔热材料后墙体的传热系数由1.32 W/(m^2·K)下降到0.65 W/(m^2·K);当建筑物墙体内、外表面温度相同时,刷有保温涂料的墙体的散热量可比裸墙所需要的散热量降低4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涂料 保温效果 大气窗口 实验测量
下载PDF
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衰减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玉文 董志伟 +1 位作者 李瀚宇 房艳燕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太赫兹大气传输是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所有的太赫兹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基于辐射传输、色散理论和Van-Vleck Weisskopf线型,结合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数据库,建立了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衰减与色散模型,对0.1 THz^1... 太赫兹大气传输是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所有的太赫兹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基于辐射传输、色散理论和Van-Vleck Weisskopf线型,结合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数据库,建立了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衰减与色散模型,对0.1 THz^1 THz频段太赫兹辐射在水汽中的吸收衰减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现有的文献数据进行了比对。通过计算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分析不同水汽密度和传输距离对波形幅值、相位及频谱特性的影响,得到了3个比较稳定的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窗口0.14 THz^0.17 THz、0.19 THz^0.32 THz和0.32 THz^0.37 THz,为太赫兹通信和时域太赫兹空间传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大气传输 大气窗口 吸收衰减 脉冲
下载PDF
日间辐射制冷材料磷酸铝的固相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4
作者 曹丽云 姬宇 +4 位作者 成智文 刘婷 赵勇 刘一军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内的平均反射率达到97.65%,在大气窗口(8~13μm)范围内的平均发射率为0.88.在日间辐射冷却实验中,这种复合晶系磷酸铝材料在阳光直射条件下的最佳冷却效果可以使环境温度降低6℃左右.将磷酸铝材料应用于陶瓷坯体中,通过冷却实验表明,加入AlPO_(4)的陶瓷坯体使环境温度降低4℃,与未加入磷酸铝的陶瓷坯体的冷却效果相比降低了约2℃.本研究对磷酸铝辐射制冷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辐射制冷 大气窗口 固相法 磷酸铝
下载PDF
严寒干热地区集热冷却联用系统试验研究
5
作者 齐典伟 饶博闻 +2 位作者 徐凤 谢丽蓉 张佳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该文结合新疆地区昼夜大温差气候特性,在乌鲁木齐市搭建一套小型太阳能集热——天空辐射冷却两用系统,通过对比PE防风膜层数和测试不同流速工况下的系统运行结果来探究两用装置的集热/冷却潜力。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日间集热模式下的最... 该文结合新疆地区昼夜大温差气候特性,在乌鲁木齐市搭建一套小型太阳能集热——天空辐射冷却两用系统,通过对比PE防风膜层数和测试不同流速工况下的系统运行结果来探究两用装置的集热/冷却潜力。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日间集热模式下的最大进出口温升为6.40℃,最大瞬时集热功率为721.88 W/m^(2);夜间冷却模式下最大进出口温降为0.94℃,出口温度相对环境温降可达1.43℃,最大瞬时冷却功率为50.89 W/m^(2),这为其在实际中的工业集热应用和本地区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高温冷冻水制备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冷却 太阳能集热 被动冷却 太阳辐射 大气窗口
下载PDF
基于辐射制冷和微槽道热管的相变墙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才锐 沈冬梅 +1 位作者 何伟 胡中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为防止夏季室外温度过高情况的发生,提高建筑墙体的节能率,提出一种集相变材料、微槽道热管、丙烯酸树脂辐射制冷板为一体的新型节能墙体。为测试新型墙体的热工性能,构建1个南墙为新型墙体的实验房间(房间C);另外搭建2个南墙分别为砖... 为防止夏季室外温度过高情况的发生,提高建筑墙体的节能率,提出一种集相变材料、微槽道热管、丙烯酸树脂辐射制冷板为一体的新型节能墙体。为测试新型墙体的热工性能,构建1个南墙为新型墙体的实验房间(房间C);另外搭建2个南墙分别为砖墙、相变-砖墙的实验房间(房间A、B)作为参照房间。经实验测试分析得:1)房间C南墙内表面峰值温度比室外综合峰值温度低30.7℃,降低了52.5%,时间延迟为4.5 h;2)房间C室内日平均温度比房间B低0.4℃;3)房间C通过南墙的得热量比房间A、B分别低41.4%、21.3%。因此,新型节能墙体在夏季降低温度、减少得热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相变材料 微槽道热管 天空辐射制冷 大气窗口
下载PDF
混凝土箱体桥梁自控温装置设计与温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桢 周建庭 +2 位作者 廖棱 张劲泉 张华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00-2107,共8页
为解决混凝土箱体结构的温度裂纹问题,基于太阳辐射与来自近环境表面低红外辐射之间的能量密度失配,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白天用于混凝土箱体桥梁表面的自控温装置。该装置采用辐射降温涂层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相结合,多层控温的方式,外挂在... 为解决混凝土箱体结构的温度裂纹问题,基于太阳辐射与来自近环境表面低红外辐射之间的能量密度失配,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白天用于混凝土箱体桥梁表面的自控温装置。该装置采用辐射降温涂层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相结合,多层控温的方式,外挂在腹板表面,从外向内依次分为滤波器、反射层、封装层、潜热层和连结层5个部分。以陕西神沙河大桥为例,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自控温装置安装前、后混凝土箱体腹板外侧的温度和温度应力。结果表明:自控温装置是一种能够避免太阳辐射等因素导致混凝土箱体表面开裂的有效措施。对未安装自控温装置的箱体,腹板外侧对外界环境温度敏感,温度波动区间较大,最大温度应力较大;对已安装自控温装置的箱体,由于辐射降温涂层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以及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相态转变向外界环境释放或吸收了部分潜热,腹板外侧温度波动区间较小,最大温度应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箱体结构 自控温装置 相变控温技术 辐射降温技术 太阳辐射 大气窗口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表面及其试制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名科 裴刚 +2 位作者 郑仁春 夏立军 季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8-1254,共7页
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0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0~13.0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0~8.0μm、13.0~25.0μm)具... 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0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0~13.0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0~8.0μm、13.0~25.0μm)具有低吸收(发射)率。笔者初步实现该复合表面的制备,对样品进行光谱测试表明其在太阳辐射波段和“大气窗口”波段的平均吸收(发射)率分别为0.92和0.80,其余波段平均吸收(发射)率为0.55,具有一定的光谱选择性。通过实例计算,对该复合表面与单独太阳能集热表面、单独辐射制冷表面和理想复合表面之间在太阳能集热效率、辐射制冷平衡温度和辐射制冷功率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 辐射制冷 光谱选择性 大气窗口
下载PDF
周期性结构对远红外辐射特性抑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穆鑫 王斌科 +2 位作者 田昌会 杨百愚 屈绍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91-109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金膜圆环周期结构频率选择表面,仿真结果表明该周期结构在远红外大气窗口(8-14 μm)对红外辐射抑制效果明显,在25-37.5 THz (8-12 μm) 平均透过率低于20%,尤其是在27-36 THz之间其透过率低于10%。通过优化计... 基于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金膜圆环周期结构频率选择表面,仿真结果表明该周期结构在远红外大气窗口(8-14 μm)对红外辐射抑制效果明显,在25-37.5 THz (8-12 μm) 平均透过率低于20%,尤其是在27-36 THz之间其透过率低于10%。通过优化计算,研究了圆环内外半径、宽度和厚度等不同结构参数对该结构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窗口 频率选择表面 红外辐射抑制 透过率
下载PDF
硼掺杂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红外辐射性能
10
作者 张星星 高相东 +1 位作者 董余兵 段灯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41-549,共9页
为提高二氧化硅(SiO_(2))纳米颗粒在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性能,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硼酸为掺杂源,采用改进St9ber法制备了硼掺杂SiO_(2)纳米颗粒,并分析硅源加入方式、硼摩尔掺量、烧结温度等对SiO_(2)纳米颗粒的结晶性能、化学成分... 为提高二氧化硅(SiO_(2))纳米颗粒在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性能,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硼酸为掺杂源,采用改进St9ber法制备了硼掺杂SiO_(2)纳米颗粒,并分析硅源加入方式、硼摩尔掺量、烧结温度等对SiO_(2)纳米颗粒的结晶性能、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源加入方式显著影响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连续滴加法制备的纯SiO_(2)和硼掺杂SiO_(2)纳米颗粒粒径更大且形状更规则;硼掺杂可诱发SiO_(2)在高温下生成石英晶体相,形成B—O-Si键,并导致SiO_(2)纳米颗粒的尺寸、平均孔径、比表面积增大;硼掺杂可显著提高SiO_(2)纳米颗粒的红外辐射性能,硼摩尔掺量为0.40且经过550℃烧结的样品在8~13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高达0.982。硼掺杂SiO_(2)纳米颗粒具有耐高温和高红外辐射特性,在耐高温节能涂层、辐射制冷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硼掺杂 St9ber法 大气窗口 红外辐射
下载PDF
中红外切趾光栅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
11
作者 梁凤龙 郑少南 +4 位作者 邱阳 钟其泽 董渊 贾连希 胡挺 《光通信研究》 2023年第5期67-72,共6页
针对集成光子滤波器在3~5μm大气窗口波段的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切趾光栅辅助反向耦合器(contra-DC)的中红外上下话路滤波器。采用互补光栅错位的方法进行相位调制,实现光谱旁瓣抑制,同时消除了传统光栅错位调制方法造成的光谱变形... 针对集成光子滤波器在3~5μm大气窗口波段的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切趾光栅辅助反向耦合器(contra-DC)的中红外上下话路滤波器。采用互补光栅错位的方法进行相位调制,实现光谱旁瓣抑制,同时消除了传统光栅错位调制方法造成的光谱变形。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器件可以实现22 dB的高旁瓣抑制比(SLSR),并且带通滤波谱顶部平坦,滤波谱线接近箱形。器件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直通端口插入损耗约为0.4 dB,下载端口插入损耗约为0.4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窗口 中红外 切趾 反向耦合器 旁瓣抑制比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复合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名科 裴刚 +1 位作者 王其梁 季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8-1045,共8页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8μm、13-25μm)具有低吸收(发射)率。初步制备了该复...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8μm、13-25μm)具有低吸收(发射)率。初步制备了该复合表面并对其进行光谱测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复合表面平衡温度的模拟计算;搭建了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复合装置并实验测试了复合表面在白天与夜间的平衡温度;搭建了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复合系统并进行了白天集热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 辐射制冷 光谱选择性 大气窗口
原文传递
一种双阻带红外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3
13
作者 车志新 田昌会 +4 位作者 王斌科 杨百愚 张海防 陈晓莉 田晓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4-598,共5页
为实现中、远红外大气窗口的双波段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由2层不同尺寸圆环单元构成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3~5?m和8~12?m波段形成两个平均透过率低于5%的阻带。对FSS表面电流分析的结果说明,谐振单元表面感应... 为实现中、远红外大气窗口的双波段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由2层不同尺寸圆环单元构成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3~5?m和8~12?m波段形成两个平均透过率低于5%的阻带。对FSS表面电流分析的结果说明,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的对称分布电流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而不同尺寸的谐振单元具有不同的谐振波长,两层谐振单元共同作用形成了两个阻带。研究了入射角以及介质层属性(厚度、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SS在两个大气窗口内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介质层介电常数对FSS的传输特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双屏结构 大气窗口 传输特性
下载PDF
毫米波大气窗口在临近空间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金 陈长兴 +3 位作者 周天翔 凌云飞 陈婷 任晓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针对飞行器再入和以高超声速在临近空间飞行时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依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厚度及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参数对毫米波大气窗口传输的反射和衰减特性... 针对飞行器再入和以高超声速在临近空间飞行时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依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厚度及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参数对毫米波大气窗口传输的反射和衰减特性.综合分析表明,可以采用大气窗口35 GHz所在的Ka波段作为临近空间主通信平台,辅以大气窗口0.22 THz所在的太赫兹波段天基中继平台,以期实现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飞行时的实时测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等离子体鞘套 大气窗口
下载PDF
一种基于PDMS材料的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光谱选择性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诺 赵斌 +2 位作者 敖显泽 胡名科 裴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0-85,共6页
提出并试制一种基于PDMS材料的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耦合的光谱选择性表面。光谱测试发现该表面在太阳辐射波段(0.3~2.5μm)和"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89和0.86;在左中红外波段(3~8μm)和右中红外... 提出并试制一种基于PDMS材料的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耦合的光谱选择性表面。光谱测试发现该表面在太阳辐射波段(0.3~2.5μm)和"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89和0.86;在左中红外波段(3~8μm)和右中红外波段(13~25μm)具有低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38和0.37,呈现出鲜明的光谱选择特性。此外,搭建户外实验装置并对该表面的白天集热和夜间制冷性能进行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日间的集热温度为72.8℃,比环境温度高69.6℃;夜间的制冷温度为-6.2℃,比环境温度低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 辐射制冷 太阳辐射 大气窗口 光谱选择性
下载PDF
Terahertz atmospheric windows for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terahertz astronomy from Dome A
16
作者 Hiroshi MATSUO Shengcai SHI +2 位作者 Scott PAINE Qijun YAO Zhenhui LI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from Dome A, Antarctica, presents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terahertz astronomy, where space telescopes have been the only observational tools until now. Using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from Dome A, Antarctica, presents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terahertz astronomy, where space telescopes have been the only observational tools until now. Using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s from Dome A with a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er, transmission spectra and long-term stabil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at 1.461 THz, 3.393 THz, 5.786 THz and 7.1 THz, which show that important atmospheric windows for terahertz astronomy open for a reasonable length of time in the winter season. With large aperture terahertz telescopes and interferometers at Dome A,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terahertz observations are foreseen of atomic fine-structure lines from ionized gas and a water ice feature from protoplanetary d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ASTRONOMY atmospheric window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TERAHERTZ telescope TERAHERTZ interferometry
下载PDF
双阻带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可欣 王斌科 +2 位作者 田昌会 屈绍波 车志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为实现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利用CST电磁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FSS在3~5μm和8~14μm两个波段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2.5%,实现了红外波段的双阻带;采用表面电... 为实现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利用CST电磁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FSS在3~5μm和8~14μm两个波段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2.5%,实现了红外波段的双阻带;采用表面电流模式分析法和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该FSS的滤波机理,发现不同谐振点处由于屏间耦合或屏内单元间的耦合在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对称分布的电流从而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即比较理想的红外光阻带;最后研究了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入射角度、介质属性以及结构参数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FSS具有良好的偏振稳定性和角度稳定性,介质属性和结构参数对其传输特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大气窗口 表面电流 传输特性
下载PDF
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近程雷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莉 娄国伟 李兴国 《制导与引信》 2005年第4期13-15,38,共4页
介绍了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调频连续波)近程雷达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主要参数f0、TM、ΔFM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和寄生调幅对参数选择的影响。完成了测距电路的硬件设计,并根据FMCW近程雷达测距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固定误差及... 介绍了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调频连续波)近程雷达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主要参数f0、TM、ΔFM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和寄生调幅对参数选择的影响。完成了测距电路的硬件设计,并根据FMCW近程雷达测距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固定误差及数字测频误差的分析。用设计研制的近程雷达对目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大气窗口 近程雷达 测距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阻带红外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真 田昌会 +3 位作者 黄思宁 范琦 杨百愚 田晓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8-533,共6页
为实现中红外大气窗口(3~5μm)和远红外大气窗口(8~14μm)的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双频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该FSS由两个外侧六边形内侧圆形的环状结构组成。CST电磁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内的平均透过率低... 为实现中红外大气窗口(3~5μm)和远红外大气窗口(8~14μm)的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双频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该FSS由两个外侧六边形内侧圆形的环状结构组成。CST电磁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5%,实现了中远红外的双阻带。采用表面电流分析法分析了该FSS的滤波机理,该结构通过屏内单元间的耦合形成对称电流模式,使散射场增强,透过率降低,形成了相应波段的阻带。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极化稳定性,且对于不同入射角的TE波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介质层厚度和损耗角正切值对传输特性影响较小,介电常数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远红外 大气窗口 频率选择表面 传输特性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热管和天空辐射制冷技术新型散热方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才锐 沈冬梅 +1 位作者 何伟 胡中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1-258,共8页
为防止电子元件因发热造成的异常运行,设计一套集微槽道热管、天空辐射制冷技术为一体新型的散热系统。为测试该系统的散热效果,制作3种不同类型的辐射板,分别为铝板表面涂覆丙烯酸树脂的辐射板(A)、铝板表面贴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辐射板... 为防止电子元件因发热造成的异常运行,设计一套集微槽道热管、天空辐射制冷技术为一体新型的散热系统。为测试该系统的散热效果,制作3种不同类型的辐射板,分别为铝板表面涂覆丙烯酸树脂的辐射板(A)、铝板表面贴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辐射板(B)和裸铝板的辐射板(C)。经过2 d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1)辐射板A和B的全波长半球向发射比分别在0.9和0.7以上,其中在大气窗口波段内的发射比分别为0.916和0.842;2)采用辐射板A散热的电子元件平均温度比采用辐射板B和C散热分别低0.9和5.1℃;3)辐射板A和B的等效辐射散热系数分别为4^8、4.0^8.0 W/(m^2·K)和3.5^6.5 W/(m^2·K)。因此,所设计的散热系统可较好地提高电子元件的散热能力,减少一定的散热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槽道热管 天空辐射制冷 大气窗口 散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