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连续性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邓欧平 张春龙 +4 位作者 唐锐 周正斌 刘怡 冯香荣 张世熔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沉降的影响。【方法】于2016-07-01~2016-07-31、2017-06-06~2017-08-08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大气监测站采集干、湿连续性沉降样品,进行氮、磷干湿沉降各组分的通量变异特征监测及...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磷沉降的影响。【方法】于2016-07-01~2016-07-31、2017-06-06~2017-08-08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大气监测站采集干、湿连续性沉降样品,进行氮、磷干湿沉降各组分的通量变异特征监测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成都平原夏季大气氮沉降以湿沉降为主(77.2%)、磷沉降以干沉降为主(55.8%)。氮、磷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日均温、降雨时长均呈正相关,与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QI)和PM2.5呈负相关。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0.05);当降雨量为52.17 mm时,大气氮湿沉降达理论最大值。大气磷湿沉降则表现为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NH_4^+-N干沉降通量与采样时长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他氮组分则相反。全氮及其组分的干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与AQI、PM2.5呈正相关;而全磷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多元回归方程(R^2=0.343~0.972)能较好地描述研究区内夏季大气氮、磷沉降变异特征。【结论】成都平原的大气沉降具有明显的元素、形态、强度和变异特征,其影响因素亦不相同,在将来的大气沉降预防中应根据防治对象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大气磷沉降 时间变异 夏季 气象因素
下载PDF
厦门市大气磷沉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全佳 《环境科学导刊》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根据地域使用功能的差异,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设置了6个大气磷沉降观测站位,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结果发现,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厦门海域的总磷年沉降量约为6.52 t;各点位总磷年总沉降通量范围为9.73~16.26 kg/km2,平均值为12.39 kg/km2;各... 根据地域使用功能的差异,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设置了6个大气磷沉降观测站位,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结果发现,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厦门海域的总磷年沉降量约为6.52 t;各点位总磷年总沉降通量范围为9.73~16.26 kg/km2,平均值为12.39 kg/km2;各点位总磷湿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比例范围为38.3%~87.0%,平均值为65.3%,其中港口区域所占比例最小,远离城市的自然保护区所占比例最大。经初步测算,厦门海域总磷污染主要来自于九龙江入海,其次分别为农业、工业与生活污染,大气磷沉降仅占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磷沉降 沉降通量 厦门海域
下载PDF
大气磷干沉降采样方法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春龙 邓欧平 +1 位作者 李曦 唐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5),三者间可以进行换算统一;AA法适用于较短采样周期的连续性监测研究,ADS法适用于较长采样周期(5d)的监测研究,而AWS法更适用于在长采样周期(月)内选取一段时间作为干沉降监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磷沉降 大气主动采样法 大气干表面法 大气湿表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