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夏季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机理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高健 王进 +3 位作者 程淑会 杨凌霄 王文兴 王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80-687,共8页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2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大气环...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2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大气环境下浓度较高,可能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的均相成核作用及异相凝结浓缩作用推动的.颗粒物个数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日夜变化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的前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而粒径大于200nm的颗粒物可能来源于交通扬尘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个数浓度 粒径分布 成核过程 日夜变化
下载PDF
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颗粒物质量浓度和能见度 被引量:16
2
作者 阎逢旗 胡欢陵 虞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 2001年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能见度仪和颗粒物质量监测器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大气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和PM1.0)等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取得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对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PM10、PM2.5、PM1.0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粒子计数器 大气气溶胶 粒子数密度 大气能见度 颗粒物质量浓度
下载PDF
敦煌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申彦波 沈志宝 杜明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利用2002年春季在敦煌地区戈壁沙漠和绿洲农田观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资料,分析了它与沙尘天气的关系、谱分布特征以及两种地表下粒子数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有着不同的特征。在背景天气下... 利用2002年春季在敦煌地区戈壁沙漠和绿洲农田观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资料,分析了它与沙尘天气的关系、谱分布特征以及两种地表下粒子数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有着不同的特征。在背景天气下,敦煌地区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通常在10^4L^-1以下,其中以直径在0.5~1.0μm之间的极细颗粒为主,绿洲农田细粒子(直径〈3.0μm)的数浓度高于戈壁沙漠,而较粗粒子(直径〉3.0pm)则相反。当沙尘天气发生时,该地区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增大到10^5L^-1以上,直径在1.0~3.0μm之间的细粒子变为其主要成分,戈壁沙漠4档的粒子数浓度均高于绿洲农田,3.0μm以上的较粗粒子两地的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粒子数浓度 沙尘天气 谱分布特征 戈壁沙漠 绿洲农田
下载PDF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特征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立忠 么远 +2 位作者 韩婧 李文韬 王宇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88-3594,共7页
利用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西安市大气中0.25~32μm颗粒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参数、散射消光系数等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206.27个/cm^3,99%以上... 利用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西安市大气中0.25~32μm颗粒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参数、散射消光系数等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206.27个/cm^3,99%以上为<1μm的颗粒物数.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夏和春季,分别为267.66、231.31、141.82和135.77个/cm^3.四季的数浓度低值均出现在18:00左右,之后数浓度上升,且晚上高于白天,冬季6:00左右达到峰值,夏季的昼夜差最小,秋季最大.春夏秋冬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散射消光系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02、0.411、0.377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在沙尘天气发生前、中、后会升高、下降和再下降,霾天气出现前、后会升高和下降;高温干燥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相对较低;降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明显,但降雨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又很快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 典型天气 特征
下载PDF
ANALYSIS OF PARTICULATE MASS CONCENTRATION,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VISIBILITY IN BEIJING 被引量:7
5
作者 FengqiYan HuanlingHu TongYu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30,共6页
Particulate mass concentration (PM10, PM2.5),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 (NOPC),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in Beijing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of 2001. From t... Particulate mass concentration (PM10, PM2.5),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 (NOPC),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in Beijing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of 2001. From the profuse data collec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own: (1) there are two peaks for the average diurnal variations of PM10 and NOPC in the summer, an obvious valley can be seen between 12:30 and 15:00 for their average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winter; (2) there is one single peak for the average diurn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visibility in the summer, while there are two peaks in the winter; (3) PM10 and NOPC are usually smaller in the summer than those in the winter; (4) the average visibility is much lower during 00:00~09:00 in the summer than that in the winter, because of the very high relative humidity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he large particles (r>1.25 mm) in the summer during the period; (5)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usually depend closely on seas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at the same 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particle counter atmospheric aerosol atmospheric visibility numb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测量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解智博 桂华侨 +7 位作者 张礁石 杨波 康士鹏 魏秀丽 余同柱 杨义新 刘建国 刘文清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16-29,共14页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区域环境、全球气候和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大气细颗粒一直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持续推进,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测量技术的长...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区域环境、全球气候和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大气细颗粒一直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持续推进,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测量技术的长足发展。本文针对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成等物理化学参数信息,综述了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对于细颗粒物数浓度测定,主要分为扩散荷电计数和凝结粒子计数两类,前者主要适用于燃烧排放场景,后者则适用于城市空气低浓度测量场景;对于细颗粒粒径测量,主要分为单颗粒粒径和整体粒径谱分析两类,单颗粒粒径多采用电子显微和光学显微方式,整体粒径谱分析主要为电迁移分级方式;对于细颗粒物组分测定,主要以气溶胶质谱与光谱分析为主。最后,面向大气颗粒物演变机制研究与智能化监测监管新需求,展望了未来大气细颗粒物将向多参数综合表征、动态过程快速测量、高性能微纳传感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 组分 在线测量
下载PDF
高准确度气溶胶静电计的研制及校准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帅杰 齐天缘 +2 位作者 肖骥 胡向军 刘俊杰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2期54-58,共5页
完成一套气溶胶静电计的搭建,系统研究了有/无大电流载体下fA级电流响应的校准技术,考察了仪器稳定性,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并与国外实验室开展双边比对研究。结果表明,仪器溯源性好,稳定度高,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数量浓度 气溶胶静电计 校准
原文传递
青岛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天时 王焦笑颜 +2 位作者 沙彤彤 曲玉珊 丁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于2013年春节前后在青岛观测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结合同期天气资料,探讨了雾、霾、降雨、降雪以及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环境空气中以〈1.0μm细颗粒物为主,对颗粒物总数浓度的贡献超过95... 于2013年春节前后在青岛观测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结合同期天气资料,探讨了雾、霾、降雨、降雪以及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环境空气中以〈1.0μm细颗粒物为主,对颗粒物总数浓度的贡献超过95%。雾霾天时,颗粒物数浓度明显高于晴天,尤其是细颗粒物数浓度升高显著,霾天时以0.3-1μm颗粒物的数浓度增幅最大,雾天时则以0.5-2.0μm颗粒物的数浓度增幅最大。降雨、降雪对颗粒物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对〉2.0μm粗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最为明显。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环境空气中〈1.0μm细颗粒物的贡献显著,所造成的颗粒物污染约为不燃放烟花爆竹时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 烟花爆竹
下载PDF
北京奥运期间大气细粒子谱与能见度、PM10质量浓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杰 刘建国 +7 位作者 陆亦怀 刘文清 伍德侠 桂华侨 黄书华 刘世胜 程寅 陆钒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31-1937,共7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振荡天平、大气能见度仪和气象参数仪,对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主场馆区域大气质量状况进行了连续在线测量。奥运期间粒子日平均数浓度变化表明,核模态粒子(5~20 nm)主要受气相成核过程的影响,数浓度...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振荡天平、大气能见度仪和气象参数仪,对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主场馆区域大气质量状况进行了连续在线测量。奥运期间粒子日平均数浓度变化表明,核模态粒子(5~20 nm)主要受气相成核过程的影响,数浓度变化曲线呈单峰值结构;爱根核模态(20~100 nm)受人为源及核模态粒子贡献影响较大,数浓度曲线呈典型的三峰值结构;积聚模态(100 nm^1μm)数浓度日变化不大,但受降水等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结合地面能见度数据,对降雨、灰霾和晴好天气状态下大气细粒子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与颗粒物粒径大小密切相关,而灰霾天气下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受积聚模态粒子散射消光的影响。同时,利用细粒子数浓度计算得到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PM10)质量浓度,计算值与振荡天平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细粒子谱 能见度 PM10质量浓度
原文传递
青岛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新粒子生成特征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悦 朱玉姣 +6 位作者 孟赫 刘兵 刘玉虹 董灿 姚小红 王文兴 薛丽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3-2142,共10页
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和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SMPS)对青岛沿海地区夏、冬两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了实时测量,同时结合无机和有机气态前体物、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气象参数以及后向气流轨迹,对新粒子生成(NPF)特征进行... 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和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SMPS)对青岛沿海地区夏、冬两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了实时测量,同时结合无机和有机气态前体物、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气象参数以及后向气流轨迹,对新粒子生成(NPF)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夏季,NPF事件发生频率较低,为18%.夏季NPF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可增加1~4倍,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除7月20日特殊事件)分别为(5.2±4.3) cm^(-3)·s^(-1)和(6.5±2.2) nm·h^(-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生物源有机物(B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人为源有机物(AVOCs)起抑制作用.冬季,NPF事件发生频率为27%,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分别为(3.3±3.1) cm^(-3)·s^(-1)和(5.3±3.3) nm·h^(-1),大气颗粒物总数浓度在NPF天和非NPF天无显著差异.与夏季相反,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冬季人为源有机物(A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而生物源有机物(BVOCs)与新粒子生成的关系不明显.此外,新粒子增长到CCN粒径范围(>50 nm)的增长特征呈现季节性差异:在夏季,新粒子生成后可在光化学作用下直接增长到CCN粒径范围,而在冬季,新粒子需经历两阶段增长,第二阶段增长中颗粒态硝酸铵的生成方可使新粒子增长至CCN粒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新粒子生成(NPF)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 气态前体物 化学组成
原文传递
我国大气尘计数浓度的特点
11
作者 王荣 许钟麟 +13 位作者 崔磊 张益昭 张彦国 刘华 牛维乐 冯昕 梁磊 展素萍 刘京 姚丹 李文俊 曹国庆 赵辉 党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分析了我国132个地区大气尘计数浓度的检测结果,发现我国大气尘浓度分布规律没有明显变化,指数仍为2.15,但数值比过去降低40%左右。
关键词 大气尘 计数浓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我国大气尘计数浓度水平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磊 许钟麟 +13 位作者 王荣 张益昭 张彦国 刘华 牛维乐 冯昕 梁磊 展素萍 刘京 姚丹 李文俊 曹国庆 赵辉 党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对涵盖我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132个地区大气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数据,结果表明除一例外浓度均在30万粒/L以下,比20余年前明显降低。
关键词 大气尘 计数浓度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