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地区春季大气中细颗粒物分布状况及形态的透射电镜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晓凯 周玉静 +3 位作者 王彤彤 霍宏斐 梁静霞 王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5期44-46,共3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济南地区春季大气中细颗粒物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状况,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了细颗粒物粒径与数量分布状况关系曲线及相应的柱状图。每例样品的采样时间为24小时,连续十天采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细颗粒...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济南地区春季大气中细颗粒物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状况,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了细颗粒物粒径与数量分布状况关系曲线及相应的柱状图。每例样品的采样时间为24小时,连续十天采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细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μm^1μm范围之间,其次为1μm^2μm之间,实验结果对于研究大气中PM2.5及大气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显微形态 透射电镜 PM2.5
下载PDF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中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杨婧 郭晓爽 +2 位作者 滕曼 姚雅伟 付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4-1521,共8页
以PM2.5中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2000—2012年我国在PM2.5中金属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解析方法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我国普遍面临严重的PM2.5污染,作者提出应系统开展我国PM2.5中金属污染研究,特别要加强针对... 以PM2.5中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2000—2012年我国在PM2.5中金属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解析方法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我国普遍面临严重的PM2.5污染,作者提出应系统开展我国PM2.5中金属污染研究,特别要加强针对农村及背景地区的研究;开展PM2.5中金属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加强区域污染传输特征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PM2.5的来源解析,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大气重金属污染控制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金属 时空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解析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PM_(2.5)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凌燕 胡敏 +1 位作者 黄晓锋 张远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0,共6页
提出了用GC MS分析大气细粒子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给出了 2类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标准物质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 0 995~ 1 0 0 0之间 ,仪器精密度为 1 %~ 1 0 % ,标准物质的标准偏差为 3%~ 2 0 % ,实际样品的标准偏差为... 提出了用GC MS分析大气细粒子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给出了 2类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标准物质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 0 995~ 1 0 0 0之间 ,仪器精密度为 1 %~ 1 0 % ,标准物质的标准偏差为 3%~ 2 0 % ,实际样品的标准偏差为 3%~ 1 7% ,仪器定量限为 0 1~ 4 0ng·μL-1 .实测了北京市夏、秋、冬 3季大气细粒子样品 ,定量极性有机化合物 4 2种 ,其中一元羧酸 30种、二元羧酸 5种、无水单糖 3种、甾醇类 3种和苯甲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粒子(PM2.5) 极性有机化合物 衍生化 GC-MS
下载PDF
粉尘PM2.5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传阳 李永安 刘学来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3年第4期403-406,419,共5页
分析了大气粉尘PM2.5的来源、组成、分布特点、总体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比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对PM2.5/PM10分析表明,细颗粒物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粗颗粒物,约占66.55%,PM2.5与PM10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分析了大气粉尘PM2.5的来源、组成、分布特点、总体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比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对PM2.5/PM10分析表明,细颗粒物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粗颗粒物,约占66.55%,PM2.5与PM10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这为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我国大气PM2.5空气质量标准、交通能源政策的制订及环保措施的落实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空气污染 健康危害 PMIO PM2 5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玮 姜淑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80例COPD患者,依据患者生活区不同分为市内组(40例)... 目的探讨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80例COPD患者,依据患者生活区不同分为市内组(40例)与郊区组(40例),同期纳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受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持续监测12周受检者居住环境PM2.5实时监控的数据情况,对比分析三组受检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血清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水平情况。结果市内组12周监测PM2.5颗粒比郊区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市内组、郊区组FEV1、FEV1/FV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市内组与郊区组FEV1、FEV1/FVC%、MDA及SO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组MDA浓度水平低于市内组、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受检者SOD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2.5与COPD患者FEV1、FEV1/FVC%指标呈负相关(r=-0.428、-0.807,P<0.05);PM2.5与COPD患者SOD、MDA指标呈正相关(r=0.543、0.502,P<0.05)。结论PM2.5高水平暴露可能使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使患者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程度升高,并加重病情;对此,应做好雾霾天气预防工作以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避免PM2.5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太原城区PM_(2.5)重金属元素季节变化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佳莉 李萌 +3 位作者 解静芳 邸志东 赵丽娟 刘瑞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了研究太原城区PM_(2.5)重金属污染变化特征和存在形态,于2012年不同季节采用大流量PM_(2.5)采样器,对太原市坞城区PM_(2.5)进行采样。运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Fernández连续提取等方法,在对PM_(2.5)中5种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 为了研究太原城区PM_(2.5)重金属污染变化特征和存在形态,于2012年不同季节采用大流量PM_(2.5)采样器,对太原市坞城区PM_(2.5)进行采样。运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Fernández连续提取等方法,在对PM_(2.5)中5种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其中Cd和Pb的不同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日均浓度高达216.71μg/m3,为PM_(2.5)国家二级标准日均限值的2.89倍。4个季节PM_(2.5)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大小,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Zn>Pb>Cu>Cr>Cd,Pb、Cr、Cu冬季高于其他季节,Zn夏季最高,Cd无明显季节变化,燃煤和超重型工业结构特征是导致PM_(2.5)中Cr和Cu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主要原因。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Cd和Pb是太原市PM_(2.5)中的典型污染元素。冬季PM_(2.5)中Cd和Pb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和Pb 3种形态F1、F2和F3占比之和分别为81%和68%,Cd的活性和潜在活性均大于Pb,因此,太原城区PM_(2.5)中Cd和Pb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气细颗粒物PM2.5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分泌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和IL-4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倩雯 孙仁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探究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重庆市内非工业区空气中PM_(2.5),以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μg/m L)PM_(2.5)混悬液作用于人... 目的探究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重庆市内非工业区空气中PM_(2.5),以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μg/m L)PM_(2.5)混悬液作用于人肥大细胞系LAD2,采用微板法检测LAD2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LAD2细胞释放组胺、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in-4,IL-4)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终浓度为25.0μg/m L的PM_(2.5)刺激后,LAD2细胞分泌并释放入细胞上清的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及IL-4的水平高于0μg/m L PM_(2.5)组[(23.78±3.98)%vs(14.05±1.12)%,(12.32±0.18)vs(9.72±0.23)μg/m L,(267.63±7.97)vs(154.25±7.71)pg/m L,P<0.01];12.5~100.0μg/m L PM_(2.5)刺激后,LAD2细胞产生ROS水平逐渐升高,终浓度为25.0μg/m L的PM_(2.5)刺激LAD2细胞后产生的ROS水平高于0μg/m L PM_(2.5)组[(7.99±0.29)vs(5.88±0.49)ng/m L,P<0.01]。结论 PM_(2.5)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致使肥大细胞产生ROS,引起肥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肥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组胺 β-氨基己糖苷酶 活性氧
下载PDF
基于大气PM_(2.5)污染的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换气次数动态变化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超 万亚丽 +4 位作者 陈紫光 蔺洁 王亚峰 吴玉琴 赵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93,共9页
为了动态评价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室外PM_(2.5)污染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渗透通风特性,依据研究团队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基于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建筑外门窗关闭、无机械通风)且室内无污染源条件下关于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 为了动态评价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室外PM_(2.5)污染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渗透通风特性,依据研究团队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基于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建筑外门窗关闭、无机械通风)且室内无污染源条件下关于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筑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水平与室外气象参数(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动态变化实时监测数据,结合质量平衡方程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量实测数据反演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换气次数动态变化特性的评价模型,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外窗结构特征和房间结构特征一定时(实测建筑穿透系数P为0.93±0.01、自然沉降率k为0.10±0.03),静稳天气时的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换气次数平均值约为0.10 h-1,对应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比I/O约为0.43;微风天气时的平均值约为0.22h-1,对应的I/O约为0.56;和风天气时的平均值约为0.39 h-1,对应的I/O约为0.62.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建筑室内通风净化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建筑外窗缝隙通风动态变化特性 换气次数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文清 樊芸 +3 位作者 付思琪 陈艺欢 曾源 陈社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9,共12页
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常见的烃类污染物。然而,这类污染物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仍缺乏认识,环境因子对其大气浓度的影响还有待探明。本项目以大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对PM_(2.5)... 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常见的烃类污染物。然而,这类污染物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仍缺乏认识,环境因子对其大气浓度的影响还有待探明。本项目以大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对PM_(2.5)中两类烃类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州这两类烃类污染物的浓度(正构烷烃:1.75~126 ng/m^(3),霍烷和甾烷:0.077~3.35 ng/m^(3))整体低于我国其他城市;正构烷烃浓度在工业活动相对较为密集的城区较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霍烷和甾烷具有潜在的排放贡献。正构烷烃特征指标显示,植物源是PM_(2.5)中该类污染物重要的来源;在市政和工业活动密集的采样点,人为源的影响更为显著。源解析模型也证实,植物源对城区正构烷烃的排放贡献达38.1%,高于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排放源。夏季,机动车尾气对霍烷和甾烷的排放贡献明显增加;该类污染物在其他季节主要源于煤燃烧。温度和风速是影响这两类烃类污染物大气浓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环境因子对正构烷烃浓度的影响与其同系物的碳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烃类污染物 正构烷烃 霍烷 甾烷
下载PDF
西安市采暖季过渡期高时间分辨率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萌津 张勇 +5 位作者 张倩 田杰 李丽 刘卉昆 冉伟康 王启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1-2580,共10页
受到供暖影响,北方城市秋冬季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升高,空气污染加剧.利用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七波段黑碳仪以及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于2019年10月25日至11月17日在西安市开展高时间分辨率PM_(2.5)化学组分在线监测,分... 受到供暖影响,北方城市秋冬季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升高,空气污染加剧.利用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七波段黑碳仪以及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于2019年10月25日至11月17日在西安市开展高时间分辨率PM_(2.5)化学组分在线监测,分析采暖季过渡期PM_(2.5)污染特征,同时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PM_(2.5)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PM_(2.5))平均值为(78.3±38.5)μg·m^(−3),主要化学组分为有机物(OA)、二次无机离子(SIA)和粉尘,其占比分别为38.7%、31.6%和21.2%,其中ρ(SO_(4)^(2-))、ρ(NO_(3)^(-))和ρ(NH_(4)^(+))平均值分别为(4.0±3.1)、(14.9±13.7)和(5.8±4.8)μg·m^(−3),主要金属ρ(K)、ρ(Ca)和ρ(Fe)平均值分别为(1.0±0.4)、(1.5±1.1)和(1.4±0.9)μg·m^(−3),BC(贡献率为5.7%)、Cl^(-)(贡献率为1.3%)及微量元素(贡献率为1.5%)对PM_(2.5)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在污染发展和维持阶段,OA和SIA浓度的增加幅度可达137.7%~537.0%,在污染消散阶段则仅有粉尘浓度呈增长之势.来源解析结果显示二次源、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机动车源、工业源和燃煤源是观测期间PM_(2.5)的主要来源,分别贡献了29.1%、21.1%、15.3%、12.9%、11.4%和10.2%,其中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在污染发展和维持阶段贡献率较高,扬尘源在污染消散阶段贡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组分特征 形成机制 来源解析 污染成因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危害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国力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制约了生产生活。其中颗粒污染物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山西省阳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不仅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危害了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必... 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制约了生产生活。其中颗粒污染物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山西省阳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不仅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危害了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大气细颗粒污染物的分析,进而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加强对燃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从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防控、加强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污染物 阳泉地区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中国337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来源贡献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瑞丽 张强 +4 位作者 赵红艳 覃馨莹 刘世淦 王正 郑逸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81,共9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城市作为空气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厘清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主要贡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PM_(2.5)污染源-受体敏感性矩阵模型、...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城市作为空气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厘清城市大气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主要贡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PM_(2.5)污染源-受体敏感性矩阵模型、暴露响应评估模型和精细化人为排放源清单,估算了2017年我国337个城市、23类污染源排放对PM_(2.5)污染健康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337个城市人为源排放导致PM_(2.5)污染相关过早死亡约185.8(95%CI:174.2~196.5)万人,其中,40个贡献最大的城市排放对PM_(2.5)污染相关过早死亡的贡献达40%.从排放源来看,不同区域对PM_(2.5)污染健康损失贡献较大的排放源存在显著差异,在京津冀区域,贡献最大的排放源为钢铁厂(约3.4万人)、燃煤工业锅炉(约2.3万人)和民用燃煤(约1.8万人);在长三角区域为钢铁厂(约2.8万人)、燃煤电厂(约2.8万人)和道路柴油货车(约2.4万人);在汾渭平原区域为民用燃煤(约1.4万人)、燃煤电厂(约1.1万人)、民用生物质燃烧和燃煤工业锅炉(均约为0.8万人).从污染物排放导致的边际健康损失来看,一次PM_(2.5)排放的平均边际健康损失最高,为23.1×10^(4)元·t^(-1);SO_(2)、NO_(x)和NH_(3)排放的平均边际健康损失分别为5.55×10^(4)、4.59×10^(4)和4.59×10^(4)元·t^(-1).空间分布方面,我国东北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边际健康损失整体较小,而中东部大部分区域边际健康损失整体较高,并在人口密集区呈现出局部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337城市 源解析 精细化排放源 边际健康损失
原文传递
济南市钢铁集聚区大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污染特征
13
作者 潘光 杨雨欣 +6 位作者 王在峰 闫学军 魏征 郝赛梅 刘光辉 魏小锋 张桂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7-1187,共11页
为分析钢铁集聚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对济南市钢铁集聚区和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5日至2020年10月24日)、冬季(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7日)和春季(2021年4月23日至5月2日)环境空气中PM_(2.5)进行手工采样,利... 为分析钢铁集聚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对济南市钢铁集聚区和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5日至2020年10月24日)、冬季(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7日)和春季(2021年4月23日至5月2日)环境空气中PM_(2.5)进行手工采样,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钢铁集聚区秋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79—12.56μg·m^(−3)和1.34—3.44μg·m^(−3);冬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92—55.54μg·m^(−3)和0.38—11.39μg·m^(−3);春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14—4.70μg·m^(−3)和0.19—1.33μg·m^(−3),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钢铁集聚区冬季PM_(2.5)中OC和EC占比最高,分别为28.11%和5.36%,春季OC和EC占比最低,分别为9.82%和1.76%.钢铁集聚区秋季和冬季OC(EC)质量浓度均高于市区,分别是市区的2.12(2.68)、2.27(4.27)倍,表明钢铁集聚区秋冬季PM_(2.5)的污染状况比较严峻.在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碳组分OC4和EC1的占比最高,分别占PM_(2.5)的9.0%和7.5%,是碳组分的主要贡献组分.钢铁集聚区春季、秋季和冬季SOC的浓度分别为1.09、1.79、10.80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35.39%、19.02%和37.00%,表明钢铁集聚区冬季比其他季节二次有机污染较严重.由因子分析可知,钢铁集聚区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钢铁工业烧结等工序燃煤和柴油车尾气排放.研究成果为济南市钢铁集聚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集聚区 大气细颗粒物 碳组分 二次有机碳 因子分析
下载PDF
血清CC16在IPF和大气细颗粒物相关ILD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分析
14
作者 王斯同 王禹 +2 位作者 薛云龙 胡晓晨 张玉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大气细颗粒物长期职业暴露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血清人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的表达差异及二者肺...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大气细颗粒物长期职业暴露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中血清人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的表达差异及二者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过程的异同。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IPF患者20例作为A组,大气细颗粒物长期职业暴露相关的ILD患者18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8人作为C组。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使用ELISA检测血清CC16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血清CC16水平的差异,其中每2组之间血清CC16水平的差异性分析采用Tukey HSD检验。结果A组血清CC16浓度[(1318.15±96.93)pg/ml]高于C组[(1233.53±110.82)pg/ml],B组血清CC16浓度[(1029.56±86.38)pg/ml]低于C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CC16水平在A组、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使用Tukey HSD检验显示,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之间血清CC16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F和大气细颗粒物长期职业暴露相关的ILD血清CC16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 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大气细颗粒物 肺泡—毛细血管屏障
原文传递
同位素结合PMF模型解析珠三角PM_(2.5)来源研究
15
作者 苏涛 李婷婷 +4 位作者 陈多宏 田崇国 宗政 张干 李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子(SO_(4)^(2-)、NH4^(+)、K^(+)、Ca^(2+)、Cl^(-)、Na^(+)、Mg^(2+)、NO_(2)^(-)和NO_(3)^(-))和金属元素(Fe、Cr、Cu、Mn、Ni、Pb、V、Zn、Cd、As)共20种化学组分,测定了7个PM_(2.5)代表样品的总碳(TC)放射性碳(^(14)C)。基于PM_(2.5)化学组分的PMF模型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海盐、土壤扬尘、轮船排放、工业过程、燃煤源和二次气溶胶分别贡献PM_(2.5)的18.98%、4.32%、13.85%、7.61%、14.08%、12.72%和30.03%。基于已发表的δ^(15)N(NO_(3)^(-))、δ^(18)O(NO_(3)^(-))结果,利用贝叶斯模型定量解析了NO_(3)^(-)的来源,并应用线型回归将PMF模型解析的二次气溶胶源再分配给一次颗粒源,结果显示,燃煤源(36.50%)、生物燃料源(29.35%)、土壤扬尘+海盐源(21.00%)和移动源(13.15%)是珠三角PM_(2.5)的主要来源。二次分配后PMF模型结果中TC的非化石源贡献与基于^(14)C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9%,说明PMF模型能很好地捕获PM_(2.5)主要贡献源,并且较准确地源解析珠三角的PM_(2.5),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大气细颗粒物 PMF模型 ^(15)N ^(14)C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兆庆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期57-59,共3页
细颗粒物PM_(2.5)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来源更是多种多样,这大大增加了大气污染的治理难度。加强对PM_(2.5)的研究和充分认识,了解其主要来源和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并推动相关... 细颗粒物PM_(2.5)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来源更是多种多样,这大大增加了大气污染的治理难度。加强对PM_(2.5)的研究和充分认识,了解其主要来源和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并推动相关工作的稳步高效开展,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现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探讨和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主要来源、巨大危害及污染特征,并阐述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PM_(2.5) 污染特征 防治对策
下载PDF
2023年京南地区春节期间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与二次气溶胶生成研究
17
作者 崔景文 李澳 +2 位作者 王德来 李云凤 王亚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51,共14页
京南地区PM_(2.5)浓度在北京市各区处于高位水平,对其化学组分特征和二次粒子分析有利于其溯源防治.因此,在2023年1月20日—2月20日对北京南部地区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观测,并分析细颗粒物组分特征与二次气溶胶生成水平.... 京南地区PM_(2.5)浓度在北京市各区处于高位水平,对其化学组分特征和二次粒子分析有利于其溯源防治.因此,在2023年1月20日—2月20日对北京南部地区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观测,并分析细颗粒物组分特征与二次气溶胶生成水平.观测期间出现4次污染过程,第一次污染过程主要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导致,其他3次污染过程主要以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二次转化为主导.观测期间,平均风速为1.41 m·s^(-1),平均相对湿度为32.47%,水溶性离子日均值总量为29.41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62.20%;OC与EC日均值总量为9.14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20.74%.在污染期,平均风速为1.15 m·s^(-1),平均相对湿度为52.01%,二次无机盐在PM_(2.5)中的占比为35.40%~86.39%,二次有机气溶胶占比约10%左右.NH_(4)^(+)/(2SO_(4)^(2-)+NO_(3)^(-))的日平均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13(比值>1),所以NH_(4)^(+)能够完全中和酸性离子;且NH_(4)^(+)与NO_(3)^(-)(R^(2)=0.97)和SO_(4)^(2-)(R^(2)=0.8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浓度NH_(3)对二次无机离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结果显示,SOR、NOR、SNA和SOC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且风速增大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因此稳压环境对二次粒子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气环境在富氨状态下对二次无机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控制前体物NO_(x)和NH_(3)的排放水平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二次转化 二次无机气溶胶 硝酸盐 二次有机碳
原文传递
宜兴东南部区域春季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
18
作者 郝军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74-76,共3页
为探讨宜兴东南部区域春季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 0515)对其开展为期19天的在线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污染源为扬尘源(39.4%)、二次无机源(25.7%),相较优良时段,污染时段下的二次无机源、扬尘... 为探讨宜兴东南部区域春季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 0515)对其开展为期19天的在线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污染源为扬尘源(39.4%)、二次无机源(25.7%),相较优良时段,污染时段下的二次无机源、扬尘源占比分别上升7.4个百分点和5.0个百分点。监测期间,3次PM_(2.5)浓度升高主要受到扬尘源的排放影响,1次PM_(2.5)浓度升高主要受到二次无机源的影响;早晚交通高峰期的机动车尾气源对PM_(2.5)浓度升高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在线源解析 化学特征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大气PM_(2.5)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荣芝 王云霞 +2 位作者 史密伟 张焱 朱桂艳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1期234-237,共4页
在石家庄市城区内采集2019年全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分析了石家庄市PM_(2.5)中PAHs的不同时期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_(2.5)中总多环芳烃(ΣPAHs... 在石家庄市城区内采集2019年全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分析了石家庄市PM_(2.5)中PAHs的不同时期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_(2.5)中总多环芳烃(ΣPAHs)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4.12 ng/m^(3),季节规律为春季(19.66 ng/m^(3))<夏季(53.52 ng/m^(3))<秋季(61.03 ng/m^(3))<冬季(145.16 ng/m^(3)),月平均浓度为16.51~230.40 ng/m^(3);单体BkF和Chry的月、季、年均浓度均在ΣPAHs中占比最高;环数分布特征为4环和5环的PAHs含量明显高于3环和6环的;采用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分析,石家庄市PM_(2.5)中PAHs污染主要来自于液体石化燃料、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_(2.5)) 多环芳烃(PAHs) 污染 石家庄市
下载PDF
宣城市区秋季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志勇 张红 +3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朱森 包翔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4期75-79,90,共6页
以“长三角”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颗粒质谱仪SPAMS(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开展了为期5 d的测试,获得了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粒径特征,从而确定细颗粒物成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组分占比高低... 以“长三角”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颗粒质谱仪SPAMS(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开展了为期5 d的测试,获得了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粒径特征,从而确定细颗粒物成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组分占比高低依次是元素碳(23.4%)、左旋葡聚糖(15.1%)、矿物质(14.0%),颗粒物粒径主要在1.0μm以下,占颗粒物总数的93%。PM 2.5来源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工业工艺源,PM 2.5质量浓度升高时,这四类污染源贡献增加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组分特征 来源解析 宣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