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及粤港澳的灰霾天气观测预报预警标准 被引量:70
1
作者 吴兑 邓雪娇 +2 位作者 毕雪岩 李菲 谭浩波 《广东气象》 2007年第2期5-10,28,共7页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发而变小,导致它的平衡水汽压升高,就更易蒸发掉。在不饱和大气中小于数μm的云雾滴必然蒸发,而且伴随着蒸发云雾滴尺度会进一步变小,导致曲率越来越大,蒸发速率越来越快。过去错误认为凝结核可以在低相对湿度(RH)情况下产生凝结生成雾滴的观点,是忽视了粒子曲率作用的结果,将实验室大颗粒(常常达mm量级)的吸湿性特征,延用至次μm粒子造成的。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重要物理过程,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因而必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就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在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不可能是下沉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是不存在的,因而成为识别雾与霾的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在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时,在排除降水、吹雪、雪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RH,使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与美国和英国在讨论霾影响能见度(vis)的长期变化趋势中使用的限值RH<90%相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增加的霾日,绝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细粒子污染造成的。依据上述结果和以前的研究,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霾与雾观测的标准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并介绍了相关的业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都市 雾(轻雾) 灰霾天气 预警信号 广东省
下载PDF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2
作者 白志鹏 董海燕 +2 位作者 蔡斌彬 朱坦 姚学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6-41,共6页
灰霾是一种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针对灰霾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机理等进行阐述,并对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灰霾国内外研究方向及灰霾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最后根... 灰霾是一种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针对灰霾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机理等进行阐述,并对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灰霾国内外研究方向及灰霾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已有资料对北京市2001年能见度进行初步化学核算,得出北京市春季能见度最好(核算结果大于11km),夏季最差(核算结果不足9km)的结论,在理论上与实际监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能见度 颗粒物 视觉空气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的建立及其验证 被引量:40
3
作者 罗淦 王自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4-518,共15页
初步建立了以二氧化硫、硫酸盐、黑碳、沙尘气溶胶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lobal Environmental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GEATM),其水平分辨率为1°×1°,垂直方向分为20层,采用地形追随坐标系,... 初步建立了以二氧化硫、硫酸盐、黑碳、沙尘气溶胶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lobal Environmental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GEATM),其水平分辨率为1°×1°,垂直方向分为20层,采用地形追随坐标系,考虑了上述大气化学成分的地面源排放、平流与扩散、化学转化以及干沉降、湿清除等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气象场,对2004年进行长期模拟,分析了二氧化硫、硫酸盐、黑碳、沙尘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输送态势.与观测的比较表明,模式对于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在欧洲的Jarczew和Leba观测站,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69和0.66;在中国,有4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相关系数高于0.50,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站点的浓度相关系数达到了0.60以上.同时,模拟的沙尘气溶胶总体柱浓度分布状况与卫星观测输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体现了气溶胶粒子的输送态势和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二氧化硫、硫酸盐、黑碳的浓度高值区主要位于污染排放较大的欧洲、东亚和北美地区,二氧化硫地面最大年均浓度值为1500×10^-12,硫酸盐为500×10^-12,黑碳气溶胶为1000ng/m^3.沙尘浓度与下垫面土壤类型以及地面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全球沙尘浓度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中亚地区、澳大利亚西部以及拉丁美洲南部地区,并且呈现了较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撒哈拉沙漠输送最强时期是在6~8月,影响范围覆盖了整个赤道大西洋,最西端伸展到了北美的加勒比海地区;阿拉伯半岛沙尘输送最强时期是3~8月,影响范围包括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地区;亚洲在3~5月有非常强烈的沙尘东传过程,浓度输送带一直贯穿了整个北太平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学输送模式 大气化学 气溶胶 起沙机制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及其生态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永峰 李庆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logic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BVOCs)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侧重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排放BVOCs的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BVOCs按其化学结构以及在大气中的滞...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logic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BVOCs)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侧重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排放BVOCs的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BVOCs按其化学结构以及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可以分为4类:异戊二烯、单萜、其它活性BVOCs和其它次活性BVOCs。不同的植物类群排放不同的BVOCs种类并具有不同的排放特性,环境条件对植物不同BVOCs的排放影响也不同。BVOCs作为有机物质被排放到体外,从植物能量代谢的角度来讲要消耗一部分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从而降低植物的生产力,因此推测植物排放BVOCs具有一定的生理学或者生态学的功能。其中比较成熟的假说是抗热胁迫假说,其次是抗氧化假说,也有一些其它假说例如促氮同化假说等。但这些假说都还缺乏直接的有力证据,有待更多的研究来支持。BVOCs被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更是科学家关注的问题,BVOCs对大气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大气对流层中促进臭氧(O3 )的形成,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BVOCs通过对大气中的OH自由基和臭氧等氧化物浓度的调整而影响到大气中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平衡,对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间接的贡献。我国在BVOCs的研究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分析鉴定了一些植物排放的B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植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 生态学功能 种类 大气化学
下载PDF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Ⅱ)——数值试验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邓雪娇 铁学熙 +5 位作者 吴兑 毕雪岩 谭浩波 李菲 蒋承霖 夏冬 《广东气象》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城市化已引起大量痕量气态污染物、气溶胶以及臭氧前体物的人为排放。从而引起区域大气化学循环的扰动变化。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观测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辐射模式与化学模式研究了气溶胶对到达地面的光化辐射通量以及臭氧形成的... 城市化已引起大量痕量气态污染物、气溶胶以及臭氧前体物的人为排放。从而引起区域大气化学循环的扰动变化。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观测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辐射模式与化学模式研究了气溶胶对到达地面的光化辐射通量以及臭氧形成的影响,表明气溶胶可显著减小到达地面的光化学辐射通量,减缓光化学反应进程,并进一步抑制臭氧的形成:在目前广州等大城市的污染过程中,高浓度的气溶胶可造成光化学辐射通置衰减高达70%~80%,紫外线的衰减比可见光更明显,在可见光波段随波长增大衰减幅度减小,气溶胶层的存在对短波长激发-的光化学过程的影响更加显著。分析说明城市污染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存在自抑制过程,在目前的城市群复合污染情况下,气溶胶与臭氧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光化辐射通量 光化学反应 臭氧 大气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厚度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汪安璞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4年第3期1-18,共18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概况。阐明了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表征研究,包括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包括化学过程和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等。介绍了某些大气污染物的特殊分... 本文综述了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概况。阐明了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表征研究,包括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包括化学过程和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等。介绍了某些大气污染物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和采样技术,对今后发展大气化学的展望和战略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空气污染 大气环境
原文传递
近30年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回顾——纪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被引量:26
7
作者 丁国安 郑向东 +2 位作者 马建中 刘煜 颜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6-814,共19页
概述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简称气科院)近30年来有关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成果。该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做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在青藏高原发现“臭氧低谷”,这一重大发现... 概述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简称气科院)近30年来有关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成果。该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做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在青藏高原发现“臭氧低谷”,这一重大发现列为当年中国10大科技成果之一;首次把环境、生态、气候几个重要领域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状态,最终对区域气候造成影响;对北京市大气污染机理和调控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三维立体观测基础上,提出了点-面结合与统计-动力综合分析,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及模式新技术等,获取了解决大气环境领域关键技术难点的创新成果;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大陆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即瓦里关本底台,开创了我国全球大气本底业务观测等。几十年来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当前大气化学所有重要领域及其前沿学科,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臭氧和反应性气体、气溶胶、酸雨、模式的发展及应用、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和环境评价等。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是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监测站网建设密不可分的,广大科研人员参加了诸如大气本底站网、酸雨站网、臭氧站网、沙尘暴站网等业务站网的建设,与此同时也构建了大气化学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大气环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OH自由基测量结果及其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任信荣 王会祥 +2 位作者 邵可声 缪国芳 唐孝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7,共4页
利用 2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大气OH测量方法测定了北京城市大气中OH自由基 ,得到了其浓度水平和日变化情况 .测得夏季日间最大OH浓度为~ 8× 1 0 7cm- 3,秋季日间最大浓度为 2× 1 0 7~ 4× 1 0 7cm- 3,并根据同步测... 利用 2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大气OH测量方法测定了北京城市大气中OH自由基 ,得到了其浓度水平和日变化情况 .测得夏季日间最大OH浓度为~ 8× 1 0 7cm- 3,秋季日间最大浓度为 2× 1 0 7~ 4× 1 0 7cm- 3,并根据同步测量光强和其它污染物的浓度 ,分析了OH浓度与这些条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OH浓度与UV B相对强度、O3和HNO2 的浓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而与NOx 浓度具有反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测量结果 特征 OH自由基 日变化 相关性 大气化学 大气监测
下载PDF
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中资料同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崔应杰 王自发 +1 位作者 朱江 付晴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6,共11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在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后,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进行资料同化。选取2004年8月1~20日做作逐日同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在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后,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进行资料同化。选取2004年8月1~20日做作逐日同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PM10、NO2还是SO2,其同化偏差平均值均在20μg.m-3以下,比同化前减少了至少50%;3种污染物的同化偏差小于其未同化偏差的天数均在16天以上。在大气清洁和污染两种情况下,对PM10分别作10天的同化试验表明,同化后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同化之前。此同化方法能利用观测数据较好地修正空气质量模式预报场,从而为模式提供与实际更加接近的初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 资料同化 最优插值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湖南省大气湿沉降化学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龚 曾光明 +1 位作者 蒋益民 刘鸿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1,共5页
以湖南省1999~2001年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重酸雨区湖南省的大气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以SO_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31%,大气降... 以湖南省1999~2001年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重酸雨区湖南省的大气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以SO_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31%,大气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降水年平均pH值为4.86,以春季酸度最大,降水离子总量以冬季最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降水酸度是主要酸性离子和主要碱性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H^+]+[NH_4^+])/([SO_4^(2-)]+[NO_3^-])比值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降水过程中强酸离子的中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酸沉降 特征 湖南省
下载PDF
NO_X大气化学概论及全球NO_X释放源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文彬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6-91,共6页
NOX 在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地圈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OX 大气浓度增长对对流层大气O3污染、大气氧化能力和酸沉降及平流层O3消耗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全球NOX 释放源组成、年释放总量和人类活动的贡... NOX 在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地圈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OX 大气浓度增长对对流层大气O3污染、大气氧化能力和酸沉降及平流层O3消耗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全球NOX 释放源组成、年释放总量和人类活动的贡献 ,并与N2 O的源组成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大气化学 释放源 空气污染 酸沉降
下载PDF
大气中氯氟烃类物质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立民 段杨 +2 位作者 乐致威 吴力波 潘相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低温脱水和低温浓缩(-196℃),建立了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大气中超痕量氯氟烃类物质(CECs)的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清洁大气中CFCs本底浓度进行了监测,并与日本东京大学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 通过低温脱水和低温浓缩(-196℃),建立了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大气中超痕量氯氟烃类物质(CECs)的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清洁大气中CFCs本底浓度进行了监测,并与日本东京大学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上海市郊大气中CFC-11和CFC-12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上海CFCs排放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烃 气相色谱法 大气化学 大气监测 浓度
下载PDF
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谭成好 陈昕 +1 位作者 赵天良 单云鹏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化制作和完善排放源清单数据,建立统一的排放源分析标准,提高排放源数据的准确性;多向发展观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和频率,并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大气物理化学机制。就空气质量模式而言,对模式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使用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等技术手段,将其与观测相结合,构建监测与预报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系,应用于多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模式 大气物理 大气化学 数值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庄炳亮 王体健 李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5-1104,共10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黑碳...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黑碳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山东等地,1月份浓度最高值中心在四川,达到4μg.m-3;而在7月则出现在华中地区,高值中心值为3.5μg.m-3。地面浓度的季节差异不是很明显。1月和7月由黑碳气溶胶所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89 W.m-2和-1.18 W.m-2,局部地区达到-4^-4.5 W.m-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使得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1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025K和-0.0027 mm.d-1,7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16K和-0.095 mm.d-1,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第一间接辐射强迫 第一间接气候效应 区域气候 大气化学
下载PDF
飞灰浆液脱硫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陆永琪 姚小红 +2 位作者 郝吉明 徐瑾 常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飞灰中铁等离子的浸出特性进行了正交试验,pH对其浸出量大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pH下限Fe3+的浓度可达到30mg/L.Fe3+溶液和飞灰浸出液的脱硫试验表明,Fe3+的脱硫反应符合过渡态催化氧化机理,对SO2吸收量... 对飞灰中铁等离子的浸出特性进行了正交试验,pH对其浸出量大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pH下限Fe3+的浓度可达到30mg/L.Fe3+溶液和飞灰浸出液的脱硫试验表明,Fe3+的脱硫反应符合过渡态催化氧化机理,对SO2吸收量的最佳增强作用出现在pH=2—3.在一台4t/h采暖锅炉上还进行了利用飞灰烟气脱硫的现场试验,结果证实在酸性条件下系统可达到中等程度的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浸出液 脱硫 大气化学 烟气脱硫 废气处理
下载PDF
大气化学研究进展——臭氧、气溶胶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鹏里 张强 +1 位作者 杨兴国 王润元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则以1929年对大气臭氧的观测和对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为契机。现阶段大气化学的研究许多事实和现象还不清楚,尤其是关于一些大气微量成分的源、... 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则以1929年对大气臭氧的观测和对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为契机。现阶段大气化学的研究许多事实和现象还不清楚,尤其是关于一些大气微量成分的源、汇和时空分布,它们的迁移、输送和全球循环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臭氧 气溶胶 迁移 输送 全球循环
下载PDF
大气中甲醛及羰基化合物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建辉 王新明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中的甲醛和羰基化合物分析的进展,展望了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大气化学 空气污染 甲醛 羰基化合物 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HO_x自由基的实地测量及其化学机制解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陆克定 张远航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0-514,共15页
HOx大气化学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区域空气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推进这项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开展包括HOx直接测量的综合性野外观测。由于HOx化学寿命很短、浓度极低,使其测量成为迄今为止大气化学领域... HOx大气化学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区域空气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推进这项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开展包括HOx直接测量的综合性野外观测。由于HOx化学寿命很短、浓度极低,使其测量成为迄今为止大气化学领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能够直接测量HOx浓度的技术方法,总结了历次野外观测中测量到的浓度水平,阐述了当前大气HOx化学机制的概念框架和历次观测对于它的贡献,评述了此项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还综述了HOx大气化学机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 测量技术 外场观测 大气化学 大气氧化性 闭合实验
原文传递
用于研究大气氧化过程和机制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的评估和应用(英文)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炜罡 李坤 +5 位作者 周力 葛茂发 侯思齐 佟胜睿 牟玉静 贾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1259,共9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烟雾箱研究了光源对丙烯气相氧化机理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传统的黑光灯光源,采用的多重光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与模型更好地匹配.进行了丙烯和间二甲苯的光氧化的初步实验,发现该烟雾箱可用于模拟可产生臭氧或SOAs的气相氧化过程,并可以通过不同初始浓度的对比实验找寻不同物种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间二甲苯在不同NOx条件下光氧化得到的SOA产率与之前的研究比较符合,这表明该烟雾箱可以实现气-粒转化过程的模拟.双反应器可以实现在一个关键条件的存在区别,而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对比实验,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箱 大气化学 双反应器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下载PDF
一个区域气候-化学耦合模式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体健 谢旻 +1 位作者 高丽洁 杨浩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1-727,共17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和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相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气候 -化学模式系统 (RegCCMS) ,主要用于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研究 .利用 2 0 0 0年 7月NCEP再分析资料和RegCCMS模拟了东亚...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和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相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气候 -化学模式系统 (RegCCMS) ,主要用于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研究 .利用 2 0 0 0年 7月NCEP再分析资料和RegCCMS模拟了东亚地区夏季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 ,估计了相应的辐射强迫以及对近地面气温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夏季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的月均最大地面浓度分别为 1 2 5× 1 0 - 9和 8μg/m3.对流层臭氧的平均辐射强迫为 0 .3 9W /m2 ,硫酸盐气溶胶的平均直接辐射强迫为 - 0 .92W /m2 ,两者皆在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出现极值中心 .硫酸盐气溶胶的平均间接辐射强迫为 - 0 .2W /m2 ,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相对较强 .在局部地区 ,对流层臭氧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高于IPCC( 2 0 0 1 )报导值 .总体而言 ,对流层臭氧可能导致的增暖效应明显弱于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效应 ,因此 ,净辐射强迫为负值 ,两者的综合效应造成近地面平均气温下降 - 0 .2℃ .西南地区降温较为明显 ,最大幅度达到 - 0 .5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大气化学 耦合模式 对流层臭氧 硫酸盐气溶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