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汞污染 被引量:190
1
作者 冯新斌 仇广乐 +3 位作者 付学吾 何天容 李平 王少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6-457,共22页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本文对目前大气汞的来源、汞在大气中的形态分布及在全球大气分布的特点和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大气汞研究的展望。评述了近年来水生...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本文对目前大气汞的来源、汞在大气中的形态分布及在全球大气分布的特点和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大气汞研究的展望。评述了近年来水生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汞甲基化机理认识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对汞矿开采和混汞法炼金区环境汞污染及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评述,指出矿区居民汞暴露的主要途径。最后,本文还总结了目前人体暴露不同形态汞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大气 水生生态系统 矿山 人体暴露
原文传递
西风带与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被引量:140
2
作者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西风带与季风对我国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的作用。分析表明,大气水汽输送在西北地区的3个分区特征非常明显:高原切变线以南,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高...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西风带与季风对我国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的作用。分析表明,大气水汽输送在西北地区的3个分区特征非常明显:高原切变线以南,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高原切变线以北,主要是来自西风带的水汽输送;高原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的延长部位是一鞍型区,为西风带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区。青藏高原东部的西南季风气流有绕行和向北翻越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而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青藏高原周边向主体的水汽输送,没有明显的翻越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在青藏高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对流层中层的水汽输送为主;在青藏高原南部以低层水汽输送为主。在青藏高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水汽输送为辐散,即输入的水汽又被扩散出去了;在青藏高原主体和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为水汽输送的辐合区。西风带的水汽输送为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来源,西风变化对其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年际变化有直接的作用;南亚夏季风通过西南季风气流水汽输送直接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南部和东部,并且,其变化通过环流结构调整影响西风带的波动,进而影响西风带对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水汽输送 西风带 季风 中国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水资源
下载PDF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33
3
作者 杨茜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纠正、克服不正确的语音、语调 ,教授他们一些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组织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口语练习。同时 ,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纠正、克服不正确的语音、语调 ,教授他们一些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组织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口语练习。同时 ,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课 语音 策略 气氛
原文传递
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5
4
作者 孔令伟 陈建斌 +2 位作者 郭爱国 赵艳林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5-1073,共9页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坡发生灾变的最直接的外在因素,蒸发效应是边坡灾变的重要前提条件,而风速、净辐射量、气温和相对湿度是间接影响因素;土温变化可间接反映边坡不同位置的含水率变化性状;边坡变形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体,坡中变形最大,其次是坡顶,坡脚处变形最小,陡坡在大气作用下发生了渐进性破坏;草皮覆盖有利于保持边坡表层土体水分、降低坡面冲刷和径流量、抑制边坡变形,且对土温有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大气 现场响应试验 气象站 蒸发量
下载PDF
煤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07
5
作者 王鹏 文芳 +3 位作者 步学朋 刘玉华 边文 邓一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对大雁、协庄和昔阳 3个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 ,在 N2 ,CO2 和水蒸气 3种不同气氛及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解研究 ,考察了煤化程度、热解气氛和热解温度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和热解气性质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 ,对上述 3个煤样 ,随煤化程度加深 ... 对大雁、协庄和昔阳 3个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 ,在 N2 ,CO2 和水蒸气 3种不同气氛及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解研究 ,考察了煤化程度、热解气氛和热解温度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和热解气性质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 ,对上述 3个煤样 ,随煤化程度加深 ,焦产率增加 ,油和气产率一般随煤中挥发分增加而增加 ,但又与煤的大分子结构、热解温度和加热速率等有密切关系 ;干馏气组成 H2和 CH4含量协庄煤样最高 ,而 ( CO+ CO2 )含量因煤中氧含量的降低而下降 .与 N2 气氛相比 ,CO2和水蒸气气氛中半焦产率下降 ,气产率增加 ;油产率水蒸气气氛下最高 .H2 组分含量在水蒸气气氛下最高 ,而 CO,CH4和烃类 C2 ~ C5组分则最低 .LHV在 N2 ,CO2 和水蒸气气氛下逐次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煤化程度 气氛 热解产物
下载PDF
植被指数的抗大气影响探讨 被引量:107
6
作者 张仁华 饶农新 廖国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期53-62,共10页
提出一个应用方便的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大气纠正方法。在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基础上,运用大气下向光谱的同步实例值以及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得到纠正NDVI的关键参数γ↑。改进了ARVI的γ↑始终等于1... 提出一个应用方便的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大气纠正方法。在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基础上,运用大气下向光谱的同步实例值以及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得到纠正NDVI的关键参数γ↑。改进了ARVI的γ↑始终等于1 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不必采用5s模型进行预处理。所得新的抗大气影响植被指数(IAVI)为:ρnir- 〔ρr- γ↑(ρb- ρr)〕ρnir+ 〔ρr+ γ↑(ρb- ρr)〕。式中的γ↑值的变化范围可从0.65 到1.21 之间。对于混浊大气γ↑值随观测角变化更大。还提供了一组根据气象资料计算γ↑值的近似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被指数 大气 阻抗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6
7
作者 王伯光 张远航 邵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15,共9页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气 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9
8
作者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3,共7页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 (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 .结果表明 ,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 312 9ng/m3 和 2 3 7ng/m3 ,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 ,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 92 5 % ,且在夏季的比...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 (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 .结果表明 ,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 312 9ng/m3 和 2 3 7ng/m3 ,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 ,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 92 5 % ,且在夏季的比重要高于冬季 .所检出的的气态多环芳烃以芴、菲、蒽等低环数化合物为主 ,其中菲占了总含量的 6 0 %以上 ;颗粒态多环芳烃则以高环数的化合物为主 ,各化合物所占的比重相当 ,其相对浓度无显著差别 .气态多环芳烃在夏季达到高值 ,冬季降为低值 ;而颗粒态与其相反 ,夏季低值 ,冬季达到高值 .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 ,温度在影响气态多环芳烃浓度变化的因素中占了绝对优势 ,其次为风速 ,其它气象因素未观测到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 ;对颗粒态多环芳烃来说 ,则无绝对的影响因素 ,温度、风速和湿度同为重要影响因素 ,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 ,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略有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多环芳烃 广州市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王定勇 牟树森 青长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通过...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通过直接吸附大气汞,也来源于植物汞的输入.土壤添加腐殖质后,对大气汞的吸附能力更大;土壤覆盖农膜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土壤-植物系统 汞累积 土壤污染
下载PDF
Size distributions and sources of elements in particulate matter at curbside,urban and rural sites in Beijing 被引量:71
10
作者 Jingchun Duan Jihua Tan +2 位作者 Shulan Wang Jimin Hao Fahe Cha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7-94,共8页
Size distributions of 29 elements in aerosols collected at urban,rural and curbside sites in Beijing were studied.High levels of Mn,Ni,As,Cd and Pb indicate the pollution of toxic heavy metals cannot be neglected in B... Size distributions of 29 elements in aerosols collected at urban,rural and curbside sites in Beijing were studied.High levels of Mn,Ni,As,Cd and Pb indicate the pollution of toxic heavy metals cannot be neglected in Beijing.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s 4 sources of combustion emission,crust related sources,traffic related sources and volatile species from coal combustion.The elem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size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factors method (EFs).Group 1 elements are crust related and mainly found within coarse mode including Al,Mg,Ca,Sc,Ti,Fe,Sr,Zr and Ba;Group 2 elements are fossil fuel related and mostly concentrated in accumulation mode including S,As,Se,Ag,Cd,Tl and Pb;Group 3 elements are multi-source related and show multi-mod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Be,Na,K,Cr,Mn,Co,Ni,Cu,Zn,Ga,Mo,Sn and Sb.The EFs of Be,S,Cr,Co,Ni,Cu,Ga,Se,Mo,Ag,Cd,Sb,Tl and Pb show higher value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indicating sources of coal combustion for heating in winter.The abundance of Cu and Sb in coarse mode is about 2–6 times higher at curbside site than at urban site indicating their traffic sources.Coal burning may be the major source of Pb in Beijing since the phase out of leaded gasoline,as the EFs of Pb are comparable at both urban and curbside sites,and about two times higher in winter than that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PI enrichment factor curbside atmosphere heavy metal
原文传递
北京市部分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探讨 被引量:53
11
作者 曾凡刚 王关玉 +2 位作者 田健 虞统 张红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对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在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了探讨 .在石景山、前门、农展馆、十三陵等地区的气溶胶有机污染物中均检测出EPA优先控制的 16种多环芳烃 .在一年中 ,冬季有机污染物浓度大约为春季或夏季的 1... 对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在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了探讨 .在石景山、前门、农展馆、十三陵等地区的气溶胶有机污染物中均检测出EPA优先控制的 16种多环芳烃 .在一年中 ,冬季有机污染物浓度大约为春季或夏季的 10倍左右 ,夏季有机污染程度最低 .冬季 (12月 2 4日 )大气中强致癌的多环芳烃BaP在所有地区均超过国家标准(10ng/m3 ) ,农展馆地区超标 2 5倍 ,前门地区超标 5倍 ,石景山地区超标 7 5倍 .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污染源 北京 大气 多环芳烃 优控污染物 定量分析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6
12
作者 周裕敏 郝郑平 王海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66-3570,共5页
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评价模型,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芳香... 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评价模型,对北京城乡结合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芳香族类的非致癌风险值在10-4~10-1数量级,卤代烃的非致癌风险值在10-4~10-5数量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系数<1,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危害.但苯的致癌指数较高(2.21×10-5),超过了USEPA的建议值(1×10-6),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在一年四季的健康风险中,冬季VOCs的健康风险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乡结合地 挥发性有机物 健康风险评价 大气
原文传递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Warm Season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1
13
作者 田付友 郑永光 +4 位作者 张涛 张小玲 毛冬艳 孙建华 赵思雄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70-384,共15页
Water vapor content, in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conditions are the key to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forecasting.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du... Water vapor content, in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conditions are the key to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forecasting.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duration heavy rainfall by investig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ies. The observed hourly rainfall data in China and the NCEP final analysis (FNL) data during 1 May and 30 September from 2002 to 2009 are used. NCEP FNL data are 6-hourly, resulting in sample sizes of 1573370, 355346, and 11401 for three categories of hourly rainfall (P) of no precipitation (P 〈 0.1 mm h-1), ordinary precipitation (0.1≤ P 〈 20 mm h-1), and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P ≥ 20.0 mm h-1), respectively, by adopting a temporal match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PWAT) is the best parameter indicating the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y. A PWAT of 28 mm is necessary for any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The possibility of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occurrence increases with PWAT, and a PWAT of 59 mm is nearly sufficient. The specific humidity is a better indicator than relative humidity. Both 700- and 850-hPa relative humidity greater than 80%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it is going to rain, but could not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ainfall intensity.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pseudo-equivalent temperature are also reasonable indicators of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Among the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parameters, the best lifted index (BLI) performs best on the short- duration rainfall discrimination; the next best is the K index (KI). The three rainfall categories are not well recognized by total totals (TT) or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850 and 500 hPa (DT85). Three- quarters of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occurred with BLI less than -0.9, while no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occurred when BLI was greater than 2.6. The minimum threshold of KI was 28.1 for short-dur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PARAMETER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atmosphere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城市大气颗粒物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4
作者 杜鹏瑞 杜睿 任伟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15-2827,共13页
大气颗粒物(PM)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其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暴露—效应关系.本文简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组分和来源,从大气颗粒物的呼吸系统毒性、心血管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对人体健康的... 大气颗粒物(PM)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其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暴露—效应关系.本文简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组分和来源,从大气颗粒物的呼吸系统毒性、心血管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对大气颗粒物的毒性机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健康危害提供相应的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毒理特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王跃思 孙扬 +2 位作者 徐新 修天阳 王迎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累积式大气采样装置、大气痕量有机物二步冷冻浓缩进样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气中的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CCS-GC/MS),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CS-GC/MS系统将单纯GC/MS分析大气中痕量挥... 利用自行研制的累积式大气采样装置、大气痕量有机物二步冷冻浓缩进样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气中的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CCS-GC/MS),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CS-GC/MS系统将单纯GC/MS分析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下限体积分数值从10-6量级扩展到10-12,39种目标化合物平均响应因子为2·9×10-12A-1,1000cm3进样量最低检出限体积分数值为7×10-12~40×10-12;流出峰保留时间定性分析相对平均偏差<2·5s,对目标化合物定性分析准确率达到100%;0~400×10-9浓度范围内外标定量曲线r2平均值大于0·99;回收率为88%~111%,平均值100·8%±5·6%;精密度误差2%~14%,平均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深冷浓缩 挥发性有机物 评估 偏差
下载PDF
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方法 被引量:51
16
作者 胡雄 曾桢 +2 位作者 张训械 张冬娅 肖存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774,共7页
大气GPS掩星观测可获得全球的大气气象参量剖面信息.本文阐述了地球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原理,详细介绍了其几何光学近似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提出了将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结合以形成可以处理多路径掩星数据的反演新方案.... 大气GPS掩星观测可获得全球的大气气象参量剖面信息.本文阐述了地球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原理,详细介绍了其几何光学近似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提出了将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结合以形成可以处理多路径掩星数据的反演新方案.该方案和几何光学反演方法应用于GPSMET和CHAMP大气掩星数据反演,成功地获得了大气参量剖面.结果表明,新反演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GPS大气掩星反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掩星观测 大气 几何光学反演方法 全谱反演方法 组合反演方法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军 张干 +1 位作者 祁士华 刘国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1-666,共6页
采用特征化合物与因子分析对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其中机动车为主要污染源,占了69%,其次为燃煤,占了31%.冬季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 采用特征化合物与因子分析对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其中机动车为主要污染源,占了69%,其次为燃煤,占了31%.冬季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为低温、无风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逆温效应,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夏季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的增大同样是无风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结果,但此时燃煤对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污染的贡献要略大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多环芳烃 污染源 大气污染 PAHS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changes from 2013 to 2017 on PM2.5 mass reduction in key regions in China 被引量:49
18
作者 Xiaoye ZHANG Xiangde XU +4 位作者 Yihui DING Yanju LIU Hengde ZHANG Yaqiang WANG Junting Z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885-1902,共18页
In 2013,China issued the"Action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Ten Statements of Atmosphere")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lution reduction measures from 2013 to 2017.In ke... In 2013,China issued the"Action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Ten Statements of Atmosphere")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lution reduction measures from 2013 to 2017.In key regions of China,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s less than 2.5μm(PM2.5)have dropped significantly.However,the contributions of meteorological changes to PM2.5 reduction are largely uncertain,which has attracted particular concer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Here,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and boundary layer(BL)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aerosol pollution and estimated the contributions of meteorological changes to PM2.5 reduction 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agnosis of various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an integrated pollution-linked meteorological index(PLAM,which is approximately and linearly related to PM mass concentration).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orsened in 2014 and 2015 and improved in 2016 and 2017 relative to those in 2013 in key regions in China.In 2017 relative to 2013,only^5%(approximately 13%of the total PM2.5 decline)of the 39.6%reduction in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can be attributed to meteor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region,and only^7%(approximately 20%of the total PM2.5 decline)of the 34.3%reduction can be attributable to meteorological chan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region.Overall,the PM2.5 reduction due to meteorological improvement is much lower than the observed PM2.5 reduction in these areas,which indicates that emission reduction during the five-year implementation of the"Ten Statements of Atmosphere"i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improvement in air quality.The changes in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are conducive to PM2.5 reduction but do not dominate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air quality.Similar to the above regions,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region,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changes on the annual averaged PM2.5 concentration from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fying unfavor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ON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o PM2.5 Change TEN Statements of atmosphere
原文传递
月球表面的环境特征 被引量:34
19
作者 邹永廖 欧阳自远 +2 位作者 徐琳 刘建军 胥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3-539,共7页
本文通过对月球探测资料和研究结果的系统分析 ,认为月球体积小、质量轻、离太阳较近 (温度高 )等因素是月球只有极为稀薄大气层的原因 ;论证了月球极地阴影区存在水冰的证据 ,并计算出水资源量约为 6 6亿吨。研究了月壤中氦 - 3的含量... 本文通过对月球探测资料和研究结果的系统分析 ,认为月球体积小、质量轻、离太阳较近 (温度高 )等因素是月球只有极为稀薄大气层的原因 ;论证了月球极地阴影区存在水冰的证据 ,并计算出水资源量约为 6 6亿吨。研究了月壤中氦 - 3的含量与月壤颗粒大小、矿物组成、元素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关系 ,并估算了氦 - 3的资源量 ;探讨了月球表面的反射率 ;综合分析了月球区域性磁场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表面环境 大气层 稀有气体 反射率 磁场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对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彭应登 杨明珍 申立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对北京氨源排放状况、以及氨对大气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氨源的排放中 ,使用氮肥的贡献最大 ,占 41 % ,动物占 34% ,人的贡献为 2 2 % ,污水处理厂占 2 % ,而合成氨和氮肥生产只占 1 % ;大气氨浓度是北京... 对北京氨源排放状况、以及氨对大气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氨源的排放中 ,使用氮肥的贡献最大 ,占 41 % ,动物占 34% ,人的贡献为 2 2 % ,污水处理厂占 2 % ,而合成氨和氮肥生产只占 1 % ;大气氨浓度是北京春、秋、冬3季生成二次粒子的主控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氨源排放 二次粒子 污染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